設置
書頁

第1390章 果然很難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其實其他同志發出那樣的疑問,一點都不奇怪,因為這年頭的柴油機,和日后的柴油機完全就是兩個東西,噪音大油耗高轉速慢抖動強,污染什么的倒是其次,主要是這年頭的人,還想不到那里去。

  當然,扭矩大、不易燃這兩個優點是一直在的,但是有了前面的優點,同志們完全想不到這東西能用在小型乘用車上,或者說,想不到能舒服的用在小型乘用車上。

  畢竟要說湊合用的話,當年我們也不是沒用過燒木煤氣的車,到了8090年代,我們雖然沒怎么用了,但是北半島的同志倒是還在用的。

  “高壓共軌?這是什么東西?”這完全是個新技術,這個技術真正徹底成熟,是90年代的事情。

  而60年代,別說國內,國外那也是沒有的。

  高振東相當于是直接跳過了直列泵、電控單體泵、電控VE分配泵、蓄壓噴射系統等燃油噴射系統,一步到位直接跨上了高壓共軌的路。

  而高壓共軌柴油機這個技術跨越了這么多代,淘汰了這么多技術的王炸,要是沒有個三五把刷子,那是絕對不可能做到一統天下這么極致。

  高振東想了想,這東西技術跨度實在太大,三言兩語說不清楚,所以他干脆從頭說。

  “現在柴油機的燃油噴射,都是利用發動機旋轉帶動燃油噴射機構噴射的對吧?”

  “嗯,是,這樣能省不少事兒。”雖然不怎么用柴油機,但是京汽發的同志們對柴油機還是了解的。

  “但是這樣會帶來一個問題,那就是燃油噴射的壓力和控制,完全取決于柴油機本身的轉速,高速時燃油壓力低,而且有壓力上限,燃油霧化不完全,與空氣混合不夠,燃燒效率低,是不是這么回事?”高振東循循善誘。

  這種噴射系統就是這個問題,而且有個很大的毛病是,越是高轉速,壓力就越低,燃燒效率就越低。

  “嗯,是有這么回事……我明白了,高總工,你的意思是,這個高壓共軌技術,能提高燃油壓力,讓燃油噴射控制與發動機轉動分開來,徹底實現主動、全程控制?”

  高振東點點頭:“對,壓力高了,燃油霧化更好,與空氣混合更均勻,燃燒面積更大,燃燒就更完全,效率自然就更好。”

  這是高壓共軌得到普及的最大原因,在實現高效燃燒的同時,系統復雜度和成本也得到了兼顧。

  這話同志們是聽進去了的,畢竟用這么小的個頭實現這么大的功率、扭矩同時還省油,歸根到底都是一個原因——燃燒效率高了,單位能源能做的功更多。

  “高總工,這個技術,不止是小型車能用吧?”一位京汽發的同志雙眼放光。

  同志們又不傻,這聽起來,就是個通用技術。

  高振東點點頭:“對!重型車、坦克、輪船等等,柴油機都能用!這么說吧,極端一點的情況下,這臺柴油機可以不搞,但是這個技術,必須做下去!”

  汽車不搞,那草原拖拉機廠的同志可就有活兒干了。高振東的想法,就是讓汽車先普及起來,成熟之后往合適的坦克、船用柴油機等需要柴油動力的機器上面移植,相當于是用機動工業部的雞,下柴油動力整個行業的蛋。

  對于高振東的說法,同志們一點都不奇怪,只要能提高燃燒效率,哪怕是其他任何好處都沒有,這技術都得做下去。

  “高委員,關于這個高壓共軌的技術,你對理論的可行性有多少把握?”部總工此時已經把柴油機本身的事情拋到了九霄云外,這才是真正的寶貝。

  至于問把握,也是人之常情,高振東再是戰果輝煌,這是個新的,全新的,毫無爭議的新技術,是新技術就有翻車的可能性,甚至理論都是錯的都有可能。

  所以他問的不是能不能搞出來,而是問理論可行性有沒有把握,只要理論上是通的,那就一定要搞下去。

  高振東的回答斬釘截鐵:“百分之百!”

  同志們都“嘶”了一聲,這種表態,普通技術人員身上很少見,就算在高振東這里,也是不常見的,百分之百和百分之九十九,有時候區別可謂是天差地別。

  “搞!一定要搞!”機動工業部總工抑制不住自己的激動。

  “可是柴油機用在轎車這類乘用車上,振動、噪音都很難以接受吧?而且還有和部隊搶柴油的問題。”

  這年頭柴油可是稀罕物,別說普通乘用車,就連民用卡車,都是用的汽油發動機,這里面一方面是柴油機技術不過關,同時這也是很大的原因。

  至于振動和噪音就更不用說了,同志們一想起京城720“吐吐吐”的一邊抖動一邊噴著黑煙前進的畫面,頓時覺得有點難以想象。

  高振東笑道:“這個柴油機的振動和噪音,比你們想象的要小得多,這里面有高壓共軌的功勞,同時也有其他技術的幫助。另外,和多功能運動車一樣,這種柴油機不是用在國內的,而是用在歐洲等方向。”

  他說這東西的振動和噪音沒有這么大,同志們也就信了,但是用在歐洲方向,同志們卻是有點沒想到。

  西方人那么先進,能看得上這玩意?

  “歐洲?恐怕不太好賣吧?”總工沉吟道。

  高振東笑了起來,這就是很多人都想不到的了,歐洲對柴油機的接受程度,異乎尋常的高,前提是柴油機技術要足夠好。省油、扭矩大、中低速動力強,在歐洲一直有在小型乘用車上使用柴油的習慣。

  就算到了21世紀初期,奔馳的S級都依然有柴油版。

  “對于好的東西,想來他們還是識貨的。我分析過,應該能成。”

  這種事情也不太容易解釋,高振東只是含含糊糊的說道。

  “嗯,不過也無所謂,他們要不要都是其次,這東西我們國內自己就能大量用得上。”機動工業部總工笑道。

  他倒是沒想著用在轎車上,畢竟現在轎車上有463系列發動機,而且現在渦輪增壓型號也在開始成熟,對于柴油機的噪聲,同志們一時間還是很難改變看法的。

  他是覺得能用在卡車上面,這東西如果按照高振東的規劃做出來,比CA10大卡車的發動機要好得多。所以他把主意直接打到了這上面。

  說到這里,他倒是想起一件事情來:“不過這個東西估計一開始也是部隊用的可能性更大,普通民用,恐怕也不那么容易找到柴油。”

  本來石油產量就還沒有非常高,其中柴油部分就更少,能供應得上軍用、工業用以及一些比較特殊的用途就算是不錯了,普通民用是輪不到的。

  高振東沒有說話,這個事情,他另外有想法,只是和機動工業部這邊關系不大,所以高振東也沒準備和這邊的同志們多討論這件事情。

  “慢慢會好起來的,我們先把柴油機給準備上。”高振東笑道。

  “嗯,你說得在理。那這個東西,就交給京汽發的同志們去研究?”

  聽見總工的話,京汽廠的同志們徹底放下心來,還別說,要說柴油機的經驗,他們其實是不如一些其他搞過柴油機的廠所的。要說他們最大的優勢,其實是地理位置,因為離高振東近,這對研究開發非常有好處。

  高振東卻搖了搖頭:“不用研究了,我已經把圖畫好了,直接試制吧,要研究,同志們等到對它進行改進的時候再說。”這套柴油機的技術過于先進,等同志們慢慢研究,黃花菜都涼了。

  倒不是說這套技術的黃金期會被拖過,不存在的,高壓共軌車用柴油機成熟,本來也是90年代的事情,而是高振東等不了那么久,或者說,新生的機動工業部等不了那么久,需要用到柴油機的同志們,也等不了那么久。

  反正圖紙是現成的,直接上。等同志們通過這個發動機,把先進小型車用柴發的技術學會了,慢慢的再自力更生吧。

  同志們已經有一點麻木,車的圖你也畫完了,發動機的圖你也畫完了?你的空抽得是不是有點太多了?

  不過想到當初人家甚至是直接把463做出來了才通知,相比463,柴油機是畫好圖讓京汽發開展試制,已經顯得正常得多。

  見同志們的表情,高振東忍不住補充了一句:“這東西的難度非常高,哪怕是按圖索驥,也很有難度,京汽發的同志們要有思想準備才好啊。”

  別的不說,就那個高壓共軌系統就不是輕輕松松能加工出來的,要不是有了激光等加工技術打底,高振東懷疑系統都沒法現在就把高壓共軌這套東西給提取出來。

  即便如此,系統給的高壓共軌,比起21世紀的還是要差點意思。21世紀,2.4這個排量的柴油機,扭矩能做到將近500牛米。

  不過高振東已經很滿意,看同志們的表情和反應就知道,這東西有多逆天。

  部總工點點頭:“嗯,你說的這些,我們都有心理準備。相信京汽發的同志們,會做好應對一切困難的準備,做到勝不驕敗不餒。”

  相比勝不驕,敗不餒更為難能可貴。

  然而事實表明,他們還是低估了高振東說的“困難”。

  看著高壓共軌柴油機后面的簡介,一位同志發出了尖銳爆鳴。

  “啊?1200Bar????”

  同志們面面相覷,這高壓共軌,的確是很高壓了。

  在座都是搞汽車的,一個形象的比較是,小型汽車的輪胎胎壓,不過3Bar上下。

  所以這個1200Bar的噴油壓,的確是有些顛覆同志們的想象力,太高了!

  高振東沒好意思說,幾十年后,這個數字能上到1800去。

  而同志們甚至都想象不到,要用什么東西來建立這個壓強,因為高振東已經明確了不再直接利用發動機旋轉建立噴油壓,而且發動機旋轉想要建立這么高的油壓,也是很困難的。

  看來,僅僅是這個噴油泵,就已經是非常困難的一步,高委員都說“困難”的東西,的確是非常難了。

  不過京汽廠的同志們反倒是更加興奮,最困難的部分,其實高委員已經幫忙解決,那就是設計。至于制造,按照高委員的習慣,也絕不可能是只字不提,反倒是應該有大量的指導。

  事兒都到這一步了,自己廠里如果還干不好,那也忒丟臉,而且越難的事情,往往就意味著收益越大,要不然高委員吃飽了撐的才上1200Bar的油壓,這讓同志們怎么能不興奮。

  “老總,高委員,你們放心,我們京汽發上上下下,一定齊心協力,盡快把這臺發動機試制出來!哪怕用手搓,我們也一定按照你的設計先搓兩臺!”

  廠子里的那些八級工老師傅們,發光發熱的時候到了!雖然手搓沒有量產意義,但是在試制階段倒是無所謂,別管手不手搓,反正就問做出來沒。能有一定數量的發動機用于測試,這就是勝利。

  高振東海和機動工業部老總對視一眼,笑道:“嗯,我對京汽發的同志的能力,還是放心的。”

  總工則是對高振東道謝,非常認真的道謝。

  “高委員,您送的這份大禮,份量是真太重了,非常感謝你為我們機動工業部做的一切。”

  高振東忙活了一整個下午,才送走了機工部的同志們,不論是車也好,還是發動機也好,即便還沒移交正式資料,僅僅是前期的工作,就有不少事情需要交代,非常耗時。

  送走機工部的同志們,高振東就看見傻柱領著一名食堂的同志,挑著兩個桶過來了。

  “振東,你要的東西我給你送來了。你們什么研究要用到這玩意兒啊。你還別說,這東西挺難收集的,這年頭哪位同志不是把油水吃得干干凈凈的,根本剩不下啊,想要弄這兩桶,還真折騰了我們好久。”

  兩個桶里的東西,在十二月的氣溫下,已經凝固,好在不是夏天,沒有太難聞的味道出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