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在這之前高振東因為資源不足的原因,在技術的選擇和提取上還有所選擇和克制的話,那現在,因為世界的變化,他決定把掛開得極致一些。
極致到什么程度?
大約是在這之前,很多事情的結果是要靠描述才能得到實證的,而在這之后,高振東希望能做到盡可能徹底、或者針對性克制和碾壓,很多事情只需要一個暗示,無需具體的描述,旁人也能猜到結果的地步。甚至不需要暗示,人們都會覺得這件事情只要時間到了,就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
這可能有些難,不過高振東決定還是要試一試。
總不能每次都是聽見狗叫就不出門辦事了吧?世界上沒這個道理。
高振東在椅子上換了個更舒服的姿勢,開始刷系統,比以往認真一百倍。
這個系統有些地方,有點概念神的味道在里面,而但凡是上過網的人都知道,概念神就沒有弱者。
就在高振東刷刷刷的時候,渾海沿海某地,正在展開一場試驗。
這也是最后的試驗。
一個塔臺上,一個白色的大球頂在它的頂部,大球底部,隱隱有電機的旋轉摩擦和電流聲傳出,大球里,一套天線正在徐徐的旋轉。
絕大部分實驗人員都在塔臺里,他們面前,是一排彩色的顯示器,上面數字跳動,增加了幾分緊張的色彩。
雖然受試系統的核心在這里,但是這次測試的重點,卻遠在天邊。
是真的遠在天邊,400多公里的天邊,一架飛機正在似慢實快的飛行著,這是一架別6巡邏機。
相比數量有限,即將承擔更重要任務的圖4來說,別6可謂是數量充足,正合適用于巡邏以及這種試驗任務。
“通過第二試驗點……”機上有一套經過改裝的特殊轟炸瞄具,一位同志眼睛不離,頭也不抬的匯報道。
實際上他就算是不說,在他按下那個改裝過的轟炸按鈕的同時,系統就已經將準確的通過時間發送到了其他同志那邊。
在已經預置的轟炸瞄具中,轟炸目標指示標線剛好壓到地面上一個直徑大約5米的白色石灰圓點,這表明別6試驗機,正在通過第二個預先標定好的試驗定位點。
“定位系統數據,方位XXX,距離XXX.xxx公里!”根據通過試驗點的準確時間,系統自動取出了定位系統的定位數據。
“這個點差多少?”飛機上的試驗組組長問道。
“角度負偏0.73度,距離正偏162米。”守著定位系統的同志很快就把系統自動解算的誤差讀了出來,每一個試驗點的坐標,都是早就輸入了系統的,系統會自動解算和實時定位的誤差。
“哈哈不錯不錯,一致性很好,繼續!”這個偏離對于空中的飛機和海上的船只來說,堪稱一聲精準,就算是對微操有較高要求的陸軍,也完全能用。
技術是解決問題的,但是不能完全依賴技術,都把范圍縮小到這個份上了,自己想辦法解決最后那點點問題。
飛機繼續往前飛去,他們的旅程還有些漫長,他們要從遠到近各種距離、東南西北各個方向、海上空中陸地等多種環境,完成多點測試。
經過這次測試,如果沒有問題的話,那這套名為“單基站戰術定位系統”的設備,就可以正式投入量產使用。
有了它,也許地面上的同志因為地形問題,還會受到一定的迷路困擾,但是對于空中和海上的同志來說,凡系統覆蓋之處,過往的那些磁羅經、電羅經等導航定位設備,就可以作為備份了。
第三天早上,防工委接到了來自渾海沿海的喜報。
“領導,情況就是這樣,經過測試,高振東同志提出并奠基的這套單基站戰術定位系統,獲得了圓滿成功,具有定位范圍大、精度高、盲區小、系統簡單等優點,同時具有授時能力和簡單的通信能力。”
領導聽見同志們的匯報,陷入了驚訝之中,說實話,他并沒有想到這個東西搞出來居然是這么一個樣子,有點太全面了。
如果不是其他領域也有了長足的進步,那僅僅是這套定位系統的定位、授時、簡單通信加上單基站完整服務能力,就能讓同志們高興得跳起來,直呼過年。
“范圍、精度是什么情況?”總工問道。
剛才同志們只進行了總結性的匯報,但是具體的參數還沒說,總工只關心這兩個,至于授時、簡單通信,都往后稍稍,只能算是錦上添花,畢竟現在全國范圍內授時有長波授時臺,通信也有各類數字通信設備,相比這個更專業。
想到這里,總工不由得笑自己,有點好了傷疤忘了痛啊,吃上饅頭就看不上窩頭了。
“工作范圍400450公里,方位誤差不大于1度,距離誤差不大于180米,方向定位盲區角120度。”
最后一個是指在定位系統上空120度范圍內,無法提供方向定位能力,但是這對這套系統400公里以上的工作范圍來說完全不是什么大缺陷,都飛到這片區域了,有的是其他辦法解決問題。
“好!太好了!”這相當于一個直徑800公里以上的圓,對于部隊來說,一場戰役可能涵蓋的范圍,被這一套設備徹底覆蓋而且還綽綽有余。
“有沒有機動部署能力?”
“現在還沒有,首先考慮的是固定使用,下一步,就是準備研制機動定位車,這套系統基站比較龐大,但是如果把天線和后端、工作控制系統拆開到多輛車上,問題不大。”匯報工作的同志道。
畢竟固定使用是主要使用方式,這套系統不只是戰時有用,平時部署也有非常好的效果。
“好啊!好啊!”防工委領導站起身來,在辦公室里激動的走來走去,有了這套系統,不但能保障空中、海上的日常訓練、生產、交通、海事活動,而且在戰時,可以直接覆蓋一整個戰區,對于擅長穿插的我們來說,具有重大的作用。
而打仗出身的防工委領導,對這套系統的喜愛,自然是更加難以自抑。
“可惜終試的時候,高振東同志沒來啊,沒能看到這套系統正式誕生的那一刻。”搞定位系統的同志道。
作為奠基人和主要的技術帶頭人,高振東沒去,實在是讓同志們覺得有些遺憾。
領導笑著搖了搖手:“他去不去,你們能做到什么程度他心里是有數的,喜悅也好,功勞也好,都少不了一分,對于他來說,多休息一下不是壞事。”
總工也點頭:“嗯,對于他來說,你們能搞出來,他就是最高興的,至于他在不在場,他是不在意的。他參加的課題多了去了,也不可能一個個的都參加。”
匯報的同志了然的點點頭,雖然這些東西不能問,但是高振東像條八爪魚一樣橫跨多個領域他還是知道的。
總工的話一點不假,高振東不能親自參加的課題,可謂是海了去了。
也許是臨近1965年,各地各廠所都在趕工,盡量想在年前能有幾份讓群眾滿意的答卷交出來。
京城汽車廠,一輛外表平平無奇的京城520轎車汽車正在一塊場地上,蓄勢待發。
場地的遠處,幾排類似后世交通錐雪糕桶的東西排成了幾行。
這輛京城520外觀雖然平平無奇,但是內部卻是別有洞天。它有著別的汽車沒有的防滾架,粗壯的鋼管,預示著它可能面臨比普通520更大的危險。
為了彌補防滾架造成的車重上升和重心變化,使車的動態特性能盡量與量產實車一致,車內的座椅被拆掉了,僅剩主駕駛一個位置,而取而代之的,是一些調整重心的配重塊。
而副駕駛前面,一套用于記錄數據的設備架在那里,更顯得這輛車子不一樣。
“小心點啊,不要魯莽,我們一點一點往上加,安全第一。”京汽廠技術處處長對坐在座位上的試車員叮囑道。
“放心吧處長,我會小心的。再說了,為了試驗,你們連部隊的坦克帽和頭盔都給我借來了,很安全的。”
他的頭上戴著一個坦克帽,但是坦克帽是軟質的,中間有一條條用于透氣的網紗空隙,怕萬一出事翻滾過程中磕著這些空隙,京汽廠又借來了部隊的鋼盔,套在坦克帽外面,坦克帽變成了鋼盔的支撐系統。
這套“復合頭盔”,讓試車員看起來有些滑稽,不過這種滑稽,卻是寄托了同志們深切的關心。
“嗯,小心一點。”再次叮囑之后,技術處長向后退去。
“發車!”
隨著一聲令下,這輛特殊的京城520汽車發出轟鳴聲,快速的向前開去,在臨近雪糕桶的時候,全然不顧高速行進的車身,一個急轉,就徑直拐向相鄰的車道。
車子一個后輪幾乎離地,剎車系統發出了刺耳的嘎吱聲……
他們在進行麋鹿測試,而這次麋鹿測試的目的,是為了測試剛剛正式裝車的那套神秘安全設備。
——完整版的車身穩定系統!
“嗯,最高通過速度比以前提高了12公里/每小時!有效,真的有效果!”
“而且這還不是極限,還有提高的空間。我們成功了,成功了!”
“有了這套系統,我們的車子又多了一項獨一無二的優點,它比世界上所有的車都要好!”
雖然只是初步的成功,但是依然讓同志們歡欣鼓舞。
往外賣不賣先不說,至少這輛車,能讓國內的同志們坐起來更安全。
就在同志們掌聲雷動的時候,一位同志拿著一份電報沖進來。
“廠長!總工!處長!好消息,好消息!”
同志們沒有注意到他,依然沉浸在各自的歡樂之中,只有被他叫到的幾位同志轉過身,又是什么好消息?
是要雙喜臨門么?
“廠長,總工,處長,我們為高盧人定制的汽車發動機,幫助他們獲得了本年度的汽車大賽總冠軍!!”
是個什么汽車大賽,這位同志是分不清楚的,什么F1、WRC、房車賽……那邊多如牛毛的比賽,想要我們60年代的同志們搞清楚,實在是有點為難人了,那些拗口的名字,他也記不住。
他只知道,這應該是一個綜合性的,知名度很高的汽車比賽,甚至不止一個,誰說一種型號的發動機,只能參加一個比賽的?
總冠軍?世界級的汽車大賽?
廠長和總工對視一眼,這還真是個好消息!
這證明什么?這證明我們的發動機,是世界上同等級別里最好的!
雖然型號并不多,涵蓋并不廣,但是至少在它們所處的級別里,他們就是最好的!
此時,我們所有的行業、所有的領域,都在追求世界前列、世界領先,乃至世界第一!
雖然有的行業拿世界第一已經拿到手軟,但是在汽車行業,哪怕是有高振東加持,在這之前也沒有一個很明確的世界第一出來,畢竟這東西有很多時候不太容易客觀評價。
而現在,他們終于有了一個,雖然是通過高盧人拿到的,雖然這也不算是嚴格的世界第一,但是沒關系,就在面前的試車場上,有一個毫無爭議,不折不扣的世界第一正蓄勢待發。
那提前有個青春版的“第一”預熱一下,好像也不是壞事。
“部里知道了沒有?”廠長問道。
“已經報過去了。”
十一機部,領導和總工看著京汽廠發來的喜報,面露喜色,同時又有幾分讓人意外的遺憾神色。
“好啊,看來技術出海,這一步是走對了。讓高盧、白熊等等有區域影響力優勢,能更廣泛參加各類活動的國家替我們做技術宣傳,還是很正確的。”領導笑道。
“對,不過可惜啊,他們就要單飛咯。”十一機部總工話里頗有幾分遺憾。
“誒,不要舍不得嘛,這也是上級出于讓他們更加健康、自如的發展,進一步集中專業能力,提升管理專業性,打造產業集群的必要的步伐嘛。”
“說是這么說,可還是有些舍不得啊。”
“哈哈,都舍不得,但是孩子大了,總要放出去的,這些廠子也是一樣。”領導笑道。
同志們都在填坑準備過年,而高振東上班第一天,就看到了這么一個算得上是重大消息的新聞。
《為大力發展機動車,成立機動工業部》
一看標題不看內容都知道是怎么回事,這年頭的標題黨,那是真的標題就能讓人看明白的。
高振東瀏覽了一遍,和標題一致,除了農機、特種載具、部分軍用機動載具等特殊情況之外,所有的包括拖拉機、貨車、客車、小客車、摩托車在內的民用機動車生產廠,均從十一機部剝離,成立機動工業部。
報道里也提到了原因。
——出口大增。
經過一兩年的醞釀和積累,本年度的汽車出口出現了全面增長的良好態勢,其中以小型客車、拖拉機尤為明顯。至于別的,自己都不夠用,除了援助等特殊情況,大致是不出口的。
除了整車之外,得益于材料的高速發展,發動機、變速箱、汽車零配件等出口也明顯開始抬頭,畢竟不論是經助會國家還是高盧人、約翰,此時都在發展汽車工業,什么東西好什么東西差,他們還是識貨的。
需求高了,配套廠就多,配套廠多了,從業人員就多。
而這激增的產量和飆升的配套廠、從業人員,也為十一機部的管理帶來了龐大的壓力。
畢竟原本只是在兩位數門檻上下徘徊的占比,陡然劇增到三分之一,甚至還在上升,對十一機部來說無疑有些不堪重負。
因此最明智的辦法,無疑就是拆分,成立一個新的部委,來專門負責這個事情。
專門的制度、專門的法律法規、專門的人員、專業的管理機構、針對性更強的政策制定,這一切,對可謂是新生的機動車工業來說都是最豐富的營養。
高振東看著這個消息,心情很是振奮,好事啊好事,這是把機動車當作一個對外發展的拳頭來使了,作為這個年代典型的高技術加勞動力密集型、重資產型產業,機動車無疑是這個年代制造業的龍頭之一,而且還有長久的黃金期。
漢斯佬和小鬼子兩個S2的罪魁,在S2之后發展那么滋潤,機動車無疑是其中的一大支柱,甚至在小鬼子的電子、造船等產業被打得節節敗退,固步自封的時候,汽車產業也是他們出海的支柱甚至沒有之一。
英明!
高振東心眼很小的,不說能打敗他們,那和大環境、政治、地緣等有千絲萬縷的關系,不是技術就能徹底解決的。但是只要能給他們添堵,從他們手中搶走一部分蛋糕,高振東就高興。
而今天這個新聞,無疑讓高振東看到了一些希望。
不行,這種喜事,不能光是口頭道賀,得想點什么辦法,隨點兒禮才行!
高振東在系統里翻了起來,他記得好像自己昨天看到過一個什么東西來著,只是代價太大,沒敢仔細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