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1369章 和高盧人一樣的煩惱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別問那么多了,直接看參數不就知道了嘛。”有的同志比較急切,而且也是對計算機比較熟悉的,直奔主題。

  計算機嘛,簡單,看頻率就行。在還沒有被各種指令集、超標量流水線、多核、超線程等技術洗禮過的同志們心里,這事兒好辦,事實也的確如此。

  他們找到了機器的銘牌,定睛一看。

  “不可能!印錯了吧??真的是六七倍,確切的說,是7.5倍!”

  看到計算機的頻率標稱的同志,一看那個兩位數的頻率標稱,當時就驚呆了一下,然后馬上就在心中把數字算了出來。

  C6132的頻率,和C6108的基本一樣,是2.5MHz,但是這個新計算機的頻率是18.8MHz!這是1274廠做出來的NMOS的極限。其實也有扛不住18.8的,但是那些,不會送到大漠來。

  算下來比7.5略微多那么一點點,但是這已經不重要。

  “真的是7.5倍?外面的同志是吃了什么靈丹妙藥?”

  C6132到現在也沒幾年啊。

  “這換得也太勤快了吧,有點兒不適應了都。”一位同志樂呵呵的道。

  “嫌棄是吧?那你先別用,我那兒一臺不夠用的。”另外一位同志笑道。畢竟他們手上的工作,有的計算一旦跑起來,中途就沒法停下,這時候他就沒計算機用了。

  “想得美!我教你個招兒,舊的C6132機你別上交,這樣新的跑起來之后,你還能用舊的頂一頂。”隨著一代又一代C61芯片的出現,同志們已經開始習慣像8090年代一樣,用芯片名稱來指代計算機了。

  “誒,你還別說,你這個辦法還真不錯!我這就打報告去。”有數據需要遷移,新機也需要調試和掌握,舊計算機一時半會兒是不會被收走處理的。打個報告上去,只要理由充足,大概率會被留下來。

  畢竟這年頭,哪兒的計算機可能都會缺,大漠這里是不會的。

  西北大漠內的數個基地,都在上演著同樣的事情,同志們帶著愉快的心情忙碌著。耽擱這一小會兒時間沒關系,更快的計算機會給我們補回來。

  薄海邊某基地,幾位同志正在略帶焦急的守在一臺計算機邊上。

  “算了這么久了還沒出結果,該不會死機了吧?”一位同志耐不住性子。

  “怎么可能,運行指示符一直在轉,死不了。這東西就是這么慢,有限元分析是好東西,但是運算量也大。”

  “別抱怨了,總比手算強多了。隔壁計算高壓下艇體結構的同志們,速度比我們還慢!”一位同志笑道。

  “那是。”要沒這計算機,沒這套有限元分析的理論論和軟件,這事兒壓根沒法算。

  有些心急的同志聞言只好老實坐下,拿起手邊的一本資料看了起來,另外幾位同志也是拿起紙筆,寫的寫算的算,都在找別的工作,來度過這漫長的等待時間。

  其實算的東西并不大,甚至都不是計算整塊消聲瓦,而是計算消聲瓦的其中一個消聲結構。但是同志們為了盡可能精確,將有限元分析的計算單元劃得有些小,這就讓即便是C6132,都很是吃力起來。

  此時,一位同志走了進來。

  “副總,你怎么來了?”同志們放下手中的工作,站起身迎接。

  “坐坐坐,我來看看你們。順便給你們帶來一個好消息!”副總師坐下來,一邊從手上的保溫袋里往外拿飯盒,一邊笑道。

  “什么好消息?”

  副總笑道:“等明天啊,你們就不用算得這么辛苦了……”

  “不辛苦不辛苦。”這不是同志們在發揚風格,而是一句實話。在計算機上算,真的不辛苦,唯一就是等待有些心焦,但是比起拉計算尺和搖手搖計算機,這簡直是又快又輕松。

  這臺C6132算一個小時的數據,一臺手搖計算機的計算時間,可能要用經年累月來計算。至于計算尺,就更別提了。

  “不管辛不辛苦,反正上級啊,考慮到我們的情況,撥了幾臺最新型的計算機過來,比這個快得多。考慮到你們的情況,決定撥一臺給你們!”

  “能有多快?”同志們尋思。

  不過當副總師說出新計算機的參數的時候,幾位同志跳了起來。

  “7.5倍?走走走,老總,我們拉機器去。”副總瞬間升格為老總,并且飯也不吃了,拔腿就要跑。

  “急什么?吃了飯,等這個算完,明天再說嘛。”

  一位同志腆著臉笑道:“不了不了,我們還是先工作為重,工作為重。”

  有在集體單位工作經驗的同志都知道,好東西,是有可能被截胡的!他們可不敢讓這寶貝就這么流落在單位庫房里,一分鐘也不行!

  沒到手之前,撥給你的≠就是你的。

  沒準那個子系統的同志,看上之后來個先斬后奏,那就麻煩了。隨你罵,隨你開條件,一張二皮臉永遠笑嘻嘻的,但是想要把東西拿回來,門兒都沒有!

  而且如果今晚能裝好調試好,那下一個數據就能用更快的計算機來算了,想想都高興。

  另外幾位同志也是一樣,站起身來,齊心協力拉著副總師就往庫房跑去,落袋為安。

  在1274產能徹底打開之前,這種情況估計會在全國各重點科研單位重復上演。

  高振東在計算機上,敲下最后一個字符,然后執行了存儲指令。

  他按照自己的習慣,退出文檔編輯系統之后,執行了一次“ls”指令,目錄里的所有文件展現在計算機屏幕上。

  看著其中名為《對船用反應堆的一些思考》那個文檔,高振東滿意的點了點頭,除了材料之外的“思考”都在這里了,都是洗干凈了的。

  至于材料,他是真的要思考的,就不和這些東西夾在一起了。

  此時,桌上的電話響了起來,高振東接起電話。

  “高總工,1201廠的同志,還有運算所的同志,一起來找您。”三分廠廠辦的同志在電話里匯報道。

  “快請他們過來。”都是老熟人,而且高振東還兼著1201廠的總工和1201廠外設研究所的所長呢。

  等到人都到齊,來這里的人,正是1201廠外設研究所和運算所的。

  “今天怎么到得這么齊?”高振東笑道。

  1201廠他時常都在過去,按說不應該這么急切。

  運算所的池所長和外設研究所的小高所長對視一眼,池所長道:“接到個任務,就過來了。正好和高所長他們的工作有重迭,所以就一起咯。”

  兩位都是所長,但是哪怕小高所長是高配,但級別依然小有差別,此時自然是以池所長為主導。

  高振東笑道:“什么任務?”不會吧?關于超級計算機的事情,自己的報告還沒打到防工委呢,難道十二機部也早有想法?

  “是防工委下的……”池所長笑道。

  難道是防工委那邊等不及了?不至于啊。

  高振東心里還在犯嘀咕,不過很快他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和他想的不太一樣。

  “防工委要求,我們研制一種容量更大的可移動存儲設備,不一定要能隨意擦寫,但是容量要大,存儲要可靠,移動要方便。”

  實際上,高盧人遇到的那個自夸似的問題——成果多到裝不下了,在防工委這邊也同樣遇到了。

  尤其是需要圖文并茂的時候,問題就嚴重起來,隨便一個課題,需要的軟盤數量動輒幾十上百。當這些圖不完全是矢量圖,還有必不可少的位圖的時候,情況就更加嚴重起來,哪怕這些位圖經過壓縮也不行。

  嗯?高振東沒想到的是,防工委這么快就有這么超前的需求了?

  池所長補充道:“我們覺得,這東西就是軟盤,只是容量要比軟盤大得多。”

  你還真沒說錯,高振東點點頭,沒有多說,而是問道:“你們是怎么考慮的?”

  池所長將目光轉向了小高所長,深入到細節,還得是這位來,因為實際工作是他們在做。

  “我們第一考慮,是在硬盤的基礎上進行改進……”硬盤的研究工作,最終是落在1201廠的計算機外設研究所頭上,他們也正在高振東的指導下,進行相關的工作。

  高振東笑了起來,這明顯不靠譜,要不然高振東上輩子就能看到可以移動的硬盤裸碟片了。

  “不過最終我們發現不行,主要是數據密度太低,相比軟盤并沒有本質上的優勢,甚至還要差一些。硬盤盤片的數據面積密度并沒有比軟盤好,而且碟片又厚又重,相同的數據量,不但面積沒比軟盤少,甚至連重量都比軟盤重很多。即使不考慮真空封裝盤,也沒法用。”

  高振東樂了,是真的樂,他甚至都沒想到把硬盤斃掉的,不是對真空環境的需求,而是數據密度這個本來是硬盤的強項的參數。

  不過仔細想想,其實也不奇怪,60年代的硬盤和80年代的軟盤比數據密度,的確不占優勢,這年頭的硬盤既沒有被小高所長稱之為“真空封裝盤”的溫徹斯特盤結構帶來的高速旋轉速度,也沒有巨磁阻磁頭帶來的超高數據密度。

  而這個真空封裝盤,正是高振東正在指導著1201廠計算機外設研究所在做的東西。溫盤結構由于磁頭和盤片不接觸,能實現非常高的旋轉速度,屬于是一項能吃好幾十年的基礎技術,對于計算機產業來說非常重要。

  對于接到任務的運算所和外設研究所來說,連硬盤都不夠看,那就真沒轍了,連路都找不到。

  總不能焊一堆紫外擦除EPROM吧?貴不貴先不說,那玩意算起來數據密度也不高啊。

  “有沒有考慮過用磁帶?”高振東問道。磁帶這東西從理論上來說,其三維存儲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克服容量不足的問題,只需要加長長度就好了,而加長長度,大不了就把磁帶做大一定就行。

  “考慮過,但是計算下來,還是放棄了,一是速度太慢,二是隨機讀寫能力太差,第三,如果要做到大容量存儲,實際上體積也不算小。”

  同志們并非什么都沒做,手頭有的,能夠得著的,都考慮過。

  高振東點了點頭:“其實,你們考慮用盤的想法,倒是大差不差。”

  作為當前最容易實現隨機讀取的存儲結構,“盤”這個東西的確是最優解,因為它至少能實現二維存儲,而且同時還能實現性能雖然不是非常高,但是夠用的隨機讀寫能力。

  實際上,如果不是我們發明了U盤,同時半導體器件價格大幅下挫,在軟盤之后的便攜大容量移動存儲器,依然會是盤。

  例如曇花一現的ZIP驅動器、LS120驅動器,這兩個東西曾經在PC機的BIOS設置里還能看得見,當然也包括功能有點單一的MD碟片。

  而且即便受到U盤的沖擊,DVD也依然堅挺了比較長的一段時間。

  小高所長大喜,高所長都肯定了,那肯定他有什么想法。

  “高所長,你有主意了?”

  高振東點點頭:“盤這種東西,實際上原理和用筆在紙上寫字差不多,想要把數據密度提高,其實就一個辦法,把寫字的筆,弄得小一些。”

  “可是我們就是找不到寫字的筆。”池所長道。

  高振東指了指桌上的計算機:“實際上,這支筆你們接觸過,當然,不是直接接觸,是間接接觸。”

  “接觸過?該不會是RAM或者ROM吧?那東西也太貴了,而且現在的密度也不咋樣啊。”小高所長看著計算機道。

  高振東搖了搖頭:“不是。你想一想,計算機上最小的元件是什么?”

  “最小的元件……小電阻電容?小功率低耐壓的三極管?”小高所長對電路很熟悉,能想到的單體元件,就是這些。

  高振東搖搖頭:“不是,看不見的那種。”

  “啊,我知道了,是晶體管!CPU、RAM里面的晶體管!”小高所長明白過來。

  有了他的提示,池所長也知道高振東說的是什么東西了:“激光!你說的筆是激光!這些晶體管是光刻出來的,那才是最小的筆!”

  高振東點點頭:“對了,我們就用激光做筆!我們在盤體上用激光刻出一道道小坑,然后再鍍膜,利用這些小坑的長度作為編碼基礎實現存儲,然后在小坑表面覆蓋一層透明材料保護這些坑,就能實現安全可靠的存儲。”

  實際上,一個非常反直覺的事實是,如果要論存儲可靠性,得到合適保護的合格光盤,要比硬盤和半導體盤都高。

  畢竟這貨從理論上來說,逼急眼了是真的可以在顯微鏡下手抄數據的。

  當然,那種在正常存儲條件下背面鍍層會起泡脫落的假貨不在此列。

  而池所長和小高所長并沒有考慮這么長遠,他們只是在一瞬間的興奮之后,心情又回落了回去。

  “高總工,這種方式,對激光器的要求很高吧?特別是體積重量方面。”畢竟光刻機的激光器他是見識過的,那東西用到存儲上面,恐怕是有點超標了。

  高振東點點頭:“不錯,那種龐大的激光器主要問題不是大和重,畢竟攜帶著到處跑的是光盤而不是驅動器本身。最大的問題是結構復雜,成本高昂。”

  池所長連連點頭,高總工做研究,果然最看重的還是能不能用得上,考慮周詳。但是這樣一來,問題就凸顯了。

  然而高振東接下來的話,讓兩位同志心中又燃起了希望之火:“不過你們在這方面不用擔心,我們在其他課題里,已經研究好了其中最重要的元件——半導體激光管。這東西的體積重量都非常小,而且650nm的波長,也正好能用在這上面。”

  實際上,CD驅動器用的激光波長都沒這么小,是780nm,DVD才是用的650nm,不過高振東并沒有想著要一步登天搞出DVD來,機械結構部分還差點意思。

  不過這些事情面前的兩人都是不知道的,他們只知道高總工依然秉承了他一貫的風格——早有準備。

  只是這次這個準備不是專門為了他們的事情來的,而是因為其他課題,至于什么課題,他們也不敢問。

  “真的?那太好了!”高總工說有,那就肯定有。

  高振東點點頭:“對,所以你們現在最大的問題,反倒是出在機械結構上。”

  “機械結構?”

  “是的,我們不管是用機械運動,還是透鏡組偏移,或者是多種手法的結合,但是我們必須做到控制激光頭在光盤上空以微米級別的精確度進行移動!”

  CD機的記錄物理寬度,是0.74微米,這年頭的光驅雖然不至于要做到這個程度,但是微米級別是跑不掉的,否則就失去了用激光做筆的意義。

  高振東這句話,讓兩位同志的牙都有點疼了起來。

  微米級別……別忘了,就連光刻機,實際上也只是這么個數量級而已。

  而他們很清楚的是,現在他們最成熟的軟盤驅動器,定位精度僅僅是亞毫米級別,距離微米級別還差得遠。而不成熟的,就算是拋開可靠性可用性不說,實際上也沒好到哪里去。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