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振東和防工委領導一起,帶著愉快的心情,開始參加PD雷達的驗收。
這件事情的時間,其實已經比較久了,不過高振東倒是沒覺得有多夸張,主要是上輩子看到八爺那個倒卡雷達的時間和最終效果,所以這東西時間再長他心里都很平靜。
雖然軍迷們一直都在笑蘇27的倒卡,但是那個倒卡好歹是能用的,而且在剛問世的時候,參數好歹也還不算差,但是原來八爺那個倒卡,折騰了半天,那是真用不上,主要是折騰太久,跟不上時代的發展。
而現在要驗收這個,那就完全是兩碼事情。如果說八爺的倒卡放到現在,也是能讓同志們滿意的話,那這個雷達就是放到80年代,依然能打。
全方位的領先了屬于是。
此時,雷達所的同志正在做匯報。
“……PD63型雷達,采用了新型行波管、新型天線、脈沖多普勒體制、數字信號處理器陣列等多種新技術,具有靈敏度高、有效距離遠、精度高、抗干擾性強、工作模式多等優點……”
同志們聽得那是連連點頭啊,這些東西,要么是原理熟悉但是一直沒能力用上,例如行波管、脈沖多普勒體制。
要么就是連聽都沒聽過,想都沒想到的,例如被模糊代稱為“新型天線”的平板縫隙天線、數字信號處理器陣列等技術。
他們想不到的是,平板縫隙天線和數字信號處理器,花旗佬那也是沒有的,至于白熊……還得再往后稍稍。
集合這么多新技術于一身,這雷達想不好都不可能。
一位同志笑道:“雷達所的同志們,在求新求變和系統集成上做了很多努力啊。這么大面積的應用新技術的產品,正常情況下應該是很難成功的,但是你們硬生生在這么短的時間里,把一套徹底全新的東西給做了出來,而且還做得很好,難得!太難得了!”
這一點,是不少同志都感到驚訝和佩服的,眾所周知,一件成果,一般來說新技術的應用占比不能太高,否則失敗的風險非常大。
主要是新技術主要突出的,就是一個“新”字兒,而這個字,往往代表著不但它自身是新的,而且它和其他子系統之間的配合和協同,也是新的。
如果新技術占比太高,在研制過程中莫名其妙的問題會層出不窮,無休無止。而且還缺乏相關的經驗指導和解決,所以一般應用新技術太多的項目,結果都不會很樂觀。
這里面典型的例子就是花旗佬后來的YF22和YF23,YF23在某些方面從參數上來看,的確是很突出,比YF22優秀,相比之下,YF22顯得平庸許多。
然而也正是因為如此,才導致了YF23的落選,新技術太多了,技術風險過高,屬于是牛逼能吹出來,但是不一定收得了場。
據傳,ATF方案評估的時候,對應每個參數有三種狀態,不達標是紅點,達標是綠點,而優秀是藍點,而YF23壞菜就壞菜在藍點多綠點少,YF22則恰好相反。
不少其他同志聽了這位同志的話,也紛紛點頭贊成:“是啊,這一點非常難得,在這方面,雷達所的同志還是要好好介紹介紹經驗嘛。我們來開的,不只是終驗會,同時也是學習會,我們是來學習先進經驗的。”
其他同志也紛紛點頭稱是,紛紛起哄要學習先進經驗。反正今天這個終驗,大致掃一遍參數表也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不可能過不了。尤其是部隊的同志,這東西他們可是用上了的。
既然如此,那不如輕松點兒,趁機取點經才是正事。
如果這個PD63雷達的最終參數沒有那么耀眼,估計這些同志也就不大說得出這話來,不愿意說。
搞技術的傲的時候是真的傲,你要是東西不行,那想要我服氣是不可能的,不找你麻煩已經是看在同志友誼的份兒上。但是如果東西是真的頂,那同志們的身段還是很柔軟的,學知識嘛,不寒磣。
雷達所的同志聞言,臉上動了動,一時間沒開口。主要是這個經驗吧……一般情況下沒那個重現的條件,不太好學啊。
不過既然同志們的興致都這么高,雷達所的同志們們也不太好當閉口葫蘆,還是高低得說一點的,雷達所的總工想了想,才開口笑道:“我就簡單說幾句吧,具體的,我們下來可以慢慢交流。”
你們主動歪樓,但是作為今天的匯報方,他們既要滿足同志們的要求,同時又不能把樓給歪得太厲害。
“首先一點,是我們前期工作做得足夠好,系統劃分足夠清晰,子系統界面明確,系統接口嚴謹,在這種情況下,各子系統只需要嚴格按照前期工作中對接口要求開展工作就能滿足集成要求。而各子系統內部的工作對其他子系統是透明的,不會產生過多的相互影響和牽連。”
說這話的時候,總工心里還在想著高振東的那本《項目管理體系》,這東西好。
“其次,每一種新技術,我們幾乎都準備了相對成熟的技術作為備份,在這種情況下,同志們的心態和工作都要平和從容得多,這對順利推進項目是有好處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我們應用的新技術,其實本身已經足夠成熟,其中相當一部分,是技術提供方已經徹底完成,我們拿到手的,是直接可用的零配件或者子系統,這對我們的工作帶來非常大的好處。”
行波管,是直接拿到的成品;
平板縫隙天線,也是直接拿到的加工好的樣本,同時還配套了理論分析,在這個基礎上搞具體適配的難度不太高;
數字信號處理器就更不用說了,這東西拿到就是一片一片的成品芯片,他們要做的,就是設計電路和編程,這比從頭搞數字信號處理器本身,不知道輕松到哪里去了;
就連稍微麻煩一些的PD雷達體制相關,也是直接拿到了成熟的理論。
這些新技術對于雷達所來說,難度并不比用一個新零件高出非常多來。
至于誰提供的,提供的都是些什么,他在這里沒法說,不過說不說防工委和部隊的同志都是知道的,畢竟在接收這些技術的時候,他們都是知道的甚至就在場。
而且……這些技術的提供者也坐在這里。如果需要說,防工委的同志自然會說,否則自己就算想說,也會被掐住話頭。
連高總工自己都經常被防工委領導掐話,就更別說自己了,想到這里,雷達所的總工忍不住笑了起來。
其他同志聽了他的話,感覺怪怪的,有沒有經驗?有?但是有沒有用?好像有……
“嗯,看來新裝備的研究過程中,合理的管理和扎實的前期工作非常重要啊。”一位同志笑道。
“說得對,不過這第三點,恐怕也沒多少新課題能有這條件……”另外一位同志說這話的時候,臉上神色有點古怪,新技術以接近成品的形式直接進入新課題,這種好事情哪兒特么那么多。
這個話,雷達所的同志就不太好接了,總不能說自己運氣好吧?
防工委這邊,對這個事情是最清楚的,總工也是臉色有些怪,想笑又不太方便笑的樣子:“新技術的準備要扎實,以盡可能可用的狀態應用到新裝備中,嗯,這個總結不錯,不錯。”
誒,還得是委里總工厲害……雷達所的總工連連點頭:“對對對,我就是這個意思。接下來,我們的同志繼續匯報這個雷達的情況……”
雷達所負責匯報的同志這才繼續匯報工作,這種普通匯報,就不需要雷達所的總工親自上陣了。絕大部分技術匯報都是這樣的,匯報方的高級技術人員參加,一般都是坐鎮和負責兜底的,不會親自做匯報。如果連念匯報稿都是匯報方的高級技術層在做,那大概率有兩種可能。
頭一種是他們真的非常非常重視這次匯報。
第二種是他們心里沒底,成果可能多多少少有些問題,至于問題大小,不好說。
“……為了解決傳統雷達受地面、海面雜波影響嚴重的問題,在研制過程中,在相關專家的幫助下,我們從動目標指示技術入手,在試裝的早期信號上成功應用MTI技術并獲得良好的效果之后,再接再厲,將最終定型型號的抗雜波技術發展到了動目標檢測,MTD能有效對抗地面、海面雜波,一舉破除敵人利用低空掩護突防的老大難問題……”
匯報到這里的時候,雷達所的同志忍得很辛苦,主要是要忍住不去看高振東。
不少同志開始低聲交頭接耳,議論紛紛,不過臉上的神色都是振奮的。
他們還真沒想到這臺PD63的雜波抑制,已經走到了如此的高度。材料的總體部分,僅僅介紹了這個雷達使用了雜波抑制技術,能對抗雜波。
但是沒想到這個雷達用的雜波抑制技術居然已經到了如此的高度。
“我沒記錯的話,白熊現在MTI技術也沒有實用吧?而且花旗MTI技術用得也不是太好。”一位同志有些不敢相信,這好消息也未免好得過頭了。至于MTD,他沒提,主要是對MTD沒什么認識,這東西實際上真正成熟為人所熟知,是70年代初的事情。
而白熊真正實用的MTI,大約是米格23的事情,而且還不是早期型號。
不少同志對這個事情也有些不敢相信,主要是雷達這東西技術含量著實不低,還是有些不敢相信連北方老大哥都沒搞出來的東西,我們先搞出來了。
說到這個,雷達所的同志們可就來勁了:“的確,您剛才說得都對。我們這個雜波抑制技術,是世界第一的。其實,剛才我們匯報中提到的不少技術,都是世界第一的,而正是這些世界第一的技術,為我們提供了將MTI升級為世界首創的MTD技術的環境和基礎……”
他的話里有個隱含的意思沒太好直接說出來。
——他們沒有的,不等于我們沒有。我們這個雷達上面,世界第一可多了!
新型行波管的功率、平板縫隙天線的波形控制能力、數字信號處理器的計算處理能力,還有PD的體制,有了這些,不上MTD,雷達所的同志們自己都過不了自己那一關。
“那MTI不就白搞了?”一位同志開玩笑道。
“沒有沒有,MTI為我們雜波抑制打下了基礎,吸取了經驗,而且也不是完全白搞,MTI簡單便宜,現在已經下放到我們的天氣雷達里面去了,用于過濾鳥群等目標……”雷達所的同志笑得很是燦爛。
MTD好是好,但是貴,MTI雖然差點兒意思,但是便宜,用在民用方面那是極好的。
在這方面,海裝局的同志再清楚不過:“嗯,這個我們可以作證。沿海重要海域、南部海域,包括南礁群島在內,大一點的島礁上面,我們都裝了天氣雷達,形成了基本覆蓋傳統漁場的雷達網,比起以前的型號,虛警率大大降低,有力的支持了我們的漁業以及其他工作的開展。”
和21世紀不同,21世紀很多新技術都是先民用,然后才升級軍用,但是在20世紀60年代,只要軍用用得上的,幾乎所有技術都是先軍用,然后再下放民用。
“冷戰”這兩個字,份量是真的很重。
同志們這才意識到,他們本來已經非常高看的這部PD63雷達,其高度甚至遠遠超出他們的想象,這里面有很多東西,光看參數甚至都看不出來。
別看僅僅是虛警率大大降低,聽起來好像沒什么大不了的,但實際上,虛警對生產活動帶來的影響非常大。
虛警率高的,光是應付虛警就已經疲于奔命狼狽不堪。更嚴重的是,狼來了的故事大家都是聽說過的。
看著同志們欣喜的交談,防工委領導好像是想起了什么,轉頭來悄悄對高振東道:“振東,這個MTI,毛……毛茸茸的北方老大哥還沒有實用的是吧?”
高振東點點頭:“對!”
別說MTD了,就連勉強能真正實用的MTI雷達,白熊搞出來也是70年代初的事情,在那之前,就算他們說有,也就聽聽就好了,實際上是用不上的。
“那我們能不能拿這東西和北方同志換點東西?”防工委領導在這方面,近年來嘗到了不少的甜頭,不少國防和工業方面的節點技術,就是這么來的。
而且和幾年前在技術上有些捉襟見肘,導致同志們都有些放不開不同,現在的防工委,可是見了世面了,對于一些不是那么重要、不是那么先進的技術,也沒了死死捂著的想法。
想法的轉變,甚至比技術本身的發展還要來得重要。
像現在這個MTI,既然自己手上有了更好的MTD,那給北方同志輸送過去,減輕他們一點壓力好像也不是不行。
至于到底行不行,先問問高振東,是相當穩妥的法子,他知道得夠多,判斷得夠準,而且思想足夠過硬。
高振東是真沒想到領導能想起這件事情來,居然開始主動出擊了。
他順著領導的話頭一想,連連點頭:“好想法!好想法!這個東西我們現在沒什么用,但是對北方同志來說,還真是急需的。而且出口這個技術,不需要出口太高級的基礎技術,對我們的現狀來說正好。”
MTD要的基礎技術相比MTI,要多得多,太暴露了。而MTI就很好,既解決了白熊的燃眉之急,又不需要輸出太多的高級技術,而且性能剛剛好。
高振東恰好知道,白熊的MTI到了70年代才好用是為什么——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模擬延遲線帶來的胎里病。在雷達這種需要對電磁波和信號進行精細化操作的裝備上,電子管實在是先天不足。功率倒是能大力出奇跡,但是在處理方面,沒那么多奇跡。
而要讓白熊用上我們的數字延遲線,是不需要用到數字信號處理器那么高級的東西的,剛好!
防工委領導頗有幾分自得,誒,這個商機是我發現的,有點想口占一首詩,看了看現在在開會,也就只好作罷。
高振東并不知道自己的耳朵逃過了一劫,他正在饒有興致的聽雷達所的同志們的匯報。
“……PD63型雷達,以及其衍生型號,在近年的試用過程中,起到了非常良好的效果,在它們的引導下,我們的同志多次主動精準出擊,逼退乃至消滅各種來犯之敵……”
尤其是在北海灣等地,花旗佬吃這東西的虧,那不是一次兩次。
“……經長久試驗表明,該雷達在高原、熱帶、溫帶、潮濕、鹽霧、寒冷地區均能發揮作用,可靠性高,穩定性好……”
雷達本身不需要考慮機動性,但是要考慮環境適應性,所以雷達所的同志重點說的也是這個。
沒辦法,國土面積大了,氣候上什么幺蛾子都有,不得不防。這方面約翰牛吃的虧就不少,自從殖民體系被拆散之后,整了個燃氣輪機看起來先進,但沒法在熱帶正常使用了,壓根沒考慮到熱不熱的問題,導致一到熱帶就過熱降功率。
“……PD63現主要裝備于戰7型多用途戰斗機,在海軍的部分攻5型攻擊機上有裝備使用,以及還有一些其他用途……”
PD63這個型號,就用在這兩個地方,一些臨時改進型和衍生型,倒是在地空導彈、巡邏機、軍艦上用著。主要還是太窮,能少搞幾個型號就少搞幾個型號,能用就行。
至于預警機,那個是要專門配套的。
不過后面這些,被雷達所的同志一筆帶過,再說就泄密了。
而匯報內容,終于來到了重頭戲。
“……經大量測試表明,PD63雷達的戰7型號,對攻5大小的目標,最大探測距離達100公里……”
“多少?攻5大小,能在100公里之外發現?”這個數字讓所有沒參與過PD63相關工作的同志感到震驚。畢竟在這之前,我們的戰斗機的雷達發現距離也就10公里上下,而且還不可靠,如果空中沒云或者是白天的話,建議用眼睛直接看還好一些。
攻5脫胎于伊爾28,說是個轟炸機,但是個頭并不大,這意味著對于重型戰斗機的發現距離,不會比這個差。
不少同志在心里又放下了一塊石頭。戰斗機都能在100公里外發現,那重轟炸機的發現距離只會更遠。至于重轟炸機從哪兒來,那你別管。
雷達所的同志自信的點點頭:“對,100公里,而且有戰績支持。現在的問題,是導彈射程跟不上。”
說起這個,雷達所的同志頗有一點揚眉吐氣的感覺,雷電3剛出來的時候,用在戰6截擊型上,射程甚至超出了戰6截擊型那個弱雞雷達實際搜索距離,他們可是被導研院的同志好一頓嘲笑。
現在總算是翻身了!
他們不知道的,導研院的同志可并沒有停下腳步,搜索距離和射程這對另類的“內部矛盾”,還會繼續爭斗下去。
得到了雷達所的同志們肯定的回答,其他同志不由得一陣激動,是真的激動。100公里在地面雷達站來說,并不算多,但那是要體積和重量代價的,戰斗機那么點腦袋,能看100公里,在這之前不說是天方夜譚吧,至少也是不敢去想。
“好……好啊……”
同志們的感慨還沒完,更大的還在后面。
“……該雷達具有下視下射能力,可同時跟蹤6個目標并引導導彈打擊其中2個……”
如果說下視能力在剛才MTD的匯報中就已經知道的話,那下射能力算是一個小小驚喜,畢竟看得見和能引導攻擊,那是兩回事。
但是這個小驚喜,都比不上后面這句“跟6打2”。
在這之前,同志們根本無法想象,這個小小的雷達,性能優異不說,居然功能也這么先進。
要知道此時的地/艦空導彈能在跟蹤多個目標的同時打擊兩個或以上目標,那是靠復雜的系統作為代價來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