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1316章 新一期的激光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時間過得很快,6月已經過去了一半多。

  “高總工,你上次下達的試生產任務,我們搞好了。”三分廠半導體實驗室的同志們拿著一盒子EPROM,來到高振東這里。

  “搞好了?配套的擦寫裝置呢?”

  “擦寫裝置還要更早一些,這東西比EPROM簡單。”半導體實驗室的同志笑道。

  擦寫裝置沒有任何新東西,只要紫外光功率足夠,擦寫裝置的控制邏輯和時序沒問題就行。

  這對于半導體實驗室的同志們來說,不說是輕而易舉,也可以說是難度不大。

  “都試過了?”

  “試過了,擦、讀、寫校驗下來,都沒有任何問題。對了,這是我們編制的使用說明書。”

  這套東西雖然不大,但是調動的單位卻不算很少,哪怕是半導體工藝本身主要是三分廠半導體實驗室在完成,但是其他的還是部分還是驚動到了一些兄弟單位,比如提供光學玻璃窗的東北光學所。高紫外透過率的光學玻璃,對于三軋廠來說也算是出口轉內銷,從高振東這里流傳到東北光學所,然后現在又從東北光學所流轉回來。

  “行,東西放這兒吧。”高振東很是滿意,這算是六一大禮包里的小搭頭,但是這個小搭頭卻能解決很多實際的問題。

  有了這東西,很多設備的控制系統程序的寫入就方便得多,不僅僅是存儲形態的改變而已。

  高振東抄起電話,打給三分廠廠辦:“你們擬一封會議通知,邀請如下單位來我們這里,參加紫外擦寫非易失半導體存儲器芯片的發布介紹會。十二機部總工室、十二機部運算所、十二機部1274廠、防工委所有導彈研究院、十一機部總工室……”

  最后,高振東還沒忘記來上一句:“對了,還有我們十七機部總工室。”

  十二機部的同志接到通知的時候,一個個興高采烈。

  能讓高振東同志這么廣發英雄帖的,必定是個非常有意思的東西。

  “會不會是重大理論?”運算所池所長和總工笑道。

  “應該不會吧,重大理論他反倒不會這么大張旗鼓,那一類東西能聽懂的就沒幾個,他也不喜歡這么張揚。我倒覺得是應用型成果,只是這個應用應該非常廣泛,而且很重要。你看他叫的這些單位,全都是應用型的。”

  “啊,我看到了,紫外擦寫非易失半導體存儲器芯片……我大概知道是什么了,只是沒想到他居然一直沒放下這邊的工作,他哪兒來這么多時間啊。”

  從DJS59開始,當時還在擔任運算所總工的池所長就和高振東非常熟悉,所以對高振東的工作狀態還是非常了解的。

  作為計算機領域僅次于高振東的頂級大佬之一,他非常清楚當前計算機的發展已經暫時達到了一個夠用甚至略有超出的程度,高委員將目光和精力轉到新操作系統、網際傳輸協議等方向,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硬件方面,有其他同志順著他定下來的路往下走就行了,只是沒想到他自己居然還在硬件設備上持續不斷的發力。

  估計又是他“業余”、“抽空”搞的吧。

  想到高振東會議上非常打腦殼的習慣性用詞,池所長不由得笑了起來。

  “嗯,你和我一起去,對了,再帶一個骨干,嗯……偏向硬件的那種。”

  “好的,我這就去安排。”

  看著手上的會議通知,池所長心里略感遺憾,只可惜為了將就防工委某些地處偏、遠的同志,這個會還有幾天才開。

  郵通委,通信設計院,一位同志路過大門口傳達室的時候,很是急切的將腦袋伸進了傳達室的窗口。

  “王大爺,那個那個《激光》到了沒有?”按照過往經驗,今天開始這幾天是本月的《激光》期刊送到的日子,作為搞通信的同志,他現在對激光是越來越感興趣。

  激光的一切特性,都非常適合用于通信,只是現在還沒有一種真正適合激光的通信介質。

  此時激光用于遠距離通信這件事,就好像黃綠激光用于水下通信一樣,理論上很美好,但是應用上還離得很遠,根本跟不上。

  總不能用空氣吧?一個大氣散射就給整不會了,而且直射的激光在通信上受限制很大,最好能像電和水一樣,流動起來,柔性的流動起來,能拐彎最好。

  所以對他來說,不論在國內外,都堪稱最權威的激光專業期刊的《激光》期刊,就有了必須時刻追隨的必要。

  “啊,是劉工啊。來了來了,不過已經被圖書室的同志取走了。”王大爺笑道。

  來遲了,進了圖書室,哪怕是圖書室的專業資料室這種相對專業性較強的地方,這東西什么時候能到自己手上可就難說了。

  專業性強,借閱人少這是沒錯,但是這里是郵通委的通信設計院,有幾個人專業性不強的?

  他倒不是不愿意自己訂一本,這個錢他還是出得起的,而且他也巴不得,關鍵是,他現在甚至沒有訂閱的資格,專業級別不夠。

  “好嘞,謝謝啊!”他拔腿就跑,臨走還沒忘記遞了根煙給王大爺。

  得趕緊去專業資料室,也許還來得及。

  等到他氣喘吁吁的跑到專業資料室,還沒開口,就發現自己不用開口問了。

  《激光》的封面他可太熟悉了,這年頭我們的期刊,封面幾乎從誕生開始就不怎么變的,因為不愿意花資源去設計每一期的封面,對于此時我們的資源條件來說,多一張彩頁,都是對資源的浪費。

  整那些花里胡哨的干嘛,重要的是里面的內容,特別是這種專業期刊。想知道大概,翻目錄看。

  而此時,這個熟悉的紅色封面正攥在一位同志的手里呢,因為第一束激光是紅色的,所以《激光》的封面從誕生開始就是紅色。這很有象征意義,各種角度上的。

  這位同志正一臉喜色,緊盯著手上的期刊目不轉睛。很明顯,他先借到了這本期刊。

  有搞頭!這是劉工的第一想法。

  大家同為一個單位的同事,能讓別人面露喜色目不轉睛的,大概率和自己也有關系。

  “同志,這本書,能不能先給我看一眼?我就看目錄,目錄。”通信設計院是個大單位,不可能每個人都認識。

  這位先下手為強的同志,劉工看著面熟,但是叫不上名字來。

  “行,不過你只能看目錄哈,我這里還急著用呢。”都是一條繩……不是,一個單位的同志,對方也很爽快。

  不過爽快歸爽快,想要截胡,那是萬萬不可能的。

  從對方的動作上也能看得出來,他并沒有將期刊直接交給劉工,而是翻到了,就這么遞到了劉工的眼前。

  這算什么?借閱版的防人之心不可無是吧?

  不過當他清楚目錄的時候,他知道對方為什么這么防著了,換他自己也一樣防著。

  ——《光導纖維在遠程通信中的應用研究及制備》。

  論文這東西,行文風格是與別的不同的,這個標題也是如此,內容極度豐富,一眼看上去就讓人欲罷不能。

  這就跟幾十年后網文流行的“黃金三章”一樣,力求讓人從標題里一眼就能判斷出自己是否感興趣,是否對自己有幫助,最大限度的節約閱讀者的時間。

  當然,還有一個準則在這里面也是同樣奏效的,那就是“文好可破”,只要內容夠好,其實也問題不大。

  而這篇文章,必定是兩者兼具的,劉工看著目錄,手一下子就把緊緊攥住了期刊的半邊,死死不肯松手。

  讓他判斷出這篇文章的質量的原因,在于目錄里的幾個小字。

  ——高振東。

  這位是誰,但凡是搞激光的必定耳熟能詳,同樣的,這一位在通信設計院就算是不搞激光的,同樣是對他的名字如雷貫耳。

  我們的第一代程控交換機就是在他的指導下搞出來的,不但國內用,還大量出口,而現在通信設計院的同志正在他的指導幫助下搞第二代程控交換機。

  激光、通信集于一身,他在《激光》上面發的文章,那還差得了?

  巧了,他是這么想的,先下手為強的同志也是這么想的。

  “同志,目錄你也看過了,是不是該把書還給我了?放心,我看完了就通知你,我們一起過來,我還你馬上借,這總該沒問題吧?”

  這種公開發行的期刊是不涉密的,所以能借走,有些資料,根本借不走。

  說實話,這位同志的建議,在正常情況下簡直是仁至義盡,極為周到。

  只可惜劉工現在就不太正常。

  “別別別,同志,這樣,你讓我先看,或者你讓我先復印這篇文章,怎么樣?”劉工甚至連一點時間都不想等了。

  有了復印機就是好,同志們的學習效率都提高了不少,至少在看到感興趣的部分的時候,不用一點一點的手抄,讓知識的流轉效率提高了不少。

  在沒有復印機的時候,有的同志為了能長期借閱一本書,沒少干整兩三個借書證輪流流轉這種卡借閱規定Bug的事情來。

  “你也對這篇文章感興趣?”這個“也”字說明了一切,想想都知道,都是一個廟里的和尚,能有多大區別?

  劉工有點傻眼,甚至還有一點點擔心:“你也是?”

  “那當然,高委員的文章,激光、通信的,代表著什么你知道的。”也許這直接就是一個新的方向啊。

  而且這文章這標題,說明了一切,應用研究、制備,可以說是把怎么用、怎么造都給包圓了,如果內容稍微深一點,可以說是直接打開了激光遠距通信的大門。

  不過他們注定會有些失望,制備這一塊,只有一個結果,證明我們已經制備出來了而已,更具體的,那得等國家標規局國際處的同志們工作完成了才能看得到。

  “那我們一起看?”劉工帶著最后一點希望,忐忑的道。

  對方笑了,笑容里帶著幾分英氣:“行!我們一起研究研究。”

  沒錯,這位同志是名和自己年紀相仿的女同志,此時劉工才意識到這一點。

  通信院的同志能在第一時間意識到這篇文章的價值,那其他地方的同志也一樣,比如軍通所。

  軍通所的同志在拿到這篇文章的第一時間,就跳了起來。

  “信息容量1GHz?”

  就憑這一點,就讓他們瞠目結舌,大受震動。

  對于文章的真實性,他們是毫不懷疑的,看看通訊和一作都是誰?振東同志啊!現在軍通所已裝備和在研的先進通信設備,哪一樣不是人家手上出來的,而且現在還在帶著軍通所和京城工大的同志,在搞個大課題。

  激光的點火者,激光應用的領跑者,通信領域的大師級人物,絕不可能拿文章開玩笑。

  雖然還不知道怎么用,能不能用,但是這個1GHz,已經直接擊中了軍通所同志的心底。

  別說遠程,這個信息容量實現的通信速率,放到一架飛機、一艘船舶上,能將多少以前無法實現的想法轉為現實?

  “走走走,找防工委去!”這是軍通所的同志的第一想法。

  有同樣想法的,還有原研所的部分同志,他們總覺得這東西好像有用,但是又沒抓住問題的核心,那個答案仿佛是隱藏在薄霧背后,和他們捉著迷藏。

  對于他們來說,事情也很簡單,原研所是全國科技院的下屬機構,而高委員,是全國科技院數理化學部的科學委員,這不巧了么。

  這一期的《激光》還在國內,但是這一束軟軟的細玻璃,已經開始照亮不少領域的前路。

  高振東并不知道一大波同志正在因為新一期的《激光》向他而來,他現在正在三分廠的大型保密會議室里,看著三分廠技術處的同志向來自相關行業的同志們介紹最新的寶貝。

  此時在同志們眼前的,是一片略顯特殊的芯片,芯片頂上有一個圓形的透明窗口,能一眼看到里面的硅片,還有硅片四周引出的金色導線。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