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我們說得真心實意,甚至某種程度上來說,打草驚蛇尚在其次,而定期發布我國南部海域的天氣預報,才是一件意義更加重大的事情。
這個天氣預報,我們發定了!
“根據衛星、雷達數據顯示,未來2日內,南部海域南礁群島西南將生成臺風,臺風中心風力不低于14級,并在生成后向東北方向移動。來往船只,屆時注意避讓或做好抗臺風準備……”
播音員略帶磁性的聲音在電波中依然清晰,傳遍了五湖四海,九州八方。
既然是國際廣播,那就意味著至少小半個地球能聽見,何況南部海域還處于國內。
南礁群島的一個島上,一名當歸省的士兵正在收聽我們的電臺,這也算是對峙中的基操,并不奇怪。
而且這個收聽的活兒,是個美差,因為我們的廣播電臺會有一些娛樂節目,別管樣板不樣板,對于這些守島的當歸省人來說,也算是不可多得的娛樂活動。
至于為什么不敞開了讓所有人都享受這種娛樂,這還用問,不敢啊。誰知道除了娛樂之外是些什么,要是士兵聽著聽著造了反,那樂子可就大了。
“長官,對面開始放我們這邊的天氣預報了呢,說是以后都要定期播放。”士兵聽見我們天氣預報的第一反應,是高興。
畢竟他們這邊還真沒這東西,而這東西對于海上的人來說,又非常的重要。
“天氣預報?對面搞什么鬼?這里的天氣和他們有什么關系?連遠洋漁船都沒幾條的,也跑不到這里來啊。”他的上司有些好笑的回答道。
“說是因為衛星上天了,順便就把這邊的預報也做了,長官,還別說,對面這技術是正好,衛星啊,至少在這一片,我們的衛星是第一個吧?”對于這名士兵來說,管特么的是這面對面,他只知道在這一片,就這家人最牛逼,那就夠了。
他的上司捂住了他的嘴:“小心點兒!不要命了你!密調局的人沒準就在哪兒貓著呢。”看得出來,在這些孤懸海外的海島上,他們同僚之間的感情還是不錯的。
“嗨,我也就在你面前說說。對了,長官,這是我抄錄下來的天氣預報,你看看有沒有用?”他將手上的天氣預報遞給自己的上司。
上司本來是帶著一點將信將疑的,但是當他看見天氣預報的內容時,立馬就炸了,他還是寧愿相信對面的預報是準的,并做出相應的安排,畢竟他不想賭命。
而且事實證明,對面主動透露的消息,鮮有失手的時候。
果然,有天氣預報就是好啊,此時的他,已經開始在心里贊美對面的舉動了。
“你堅守崗位,我去發個電報!”他拿著這份天氣預報,向電報室走去。
和平島電訊室,這個地方難得有這么熱鬧,各島礁的詢問信息如雪片般飛來,不少島礁還不止問一次。
“這都是聽了對面那個什么天氣預報的!對面太狡猾了!就用這么簡單的一則消息,就讓我們這里亂作一團。”和平島上,南礁海區警備司令有點兒焦頭爛額,忍不住抱怨對面不厚道。
“可是長官,我覺得我們還是相信對方的消息比較好,這種國際公開的天氣預報,對面不可能做手腳的。而且他們的衛星、飛機的確能盯著這一片,情報來源比我們多得多,預測也準得多。從現在的天氣情況來看,不排除西南方向的確正在形成風暴的可能性。”一位參謀從旁勸說道。
“我知道,對面打人雖然很疼,但是這種事情上他們不至于搞什么小動作,尤其是這是公開發布,面向通過南部海域的所有船舶和國家、水手的,他們的底線啊,高得很吶。”警備司令分析道。
“那長官,14級臺風,我們是不是讓他們按照慣例撤回來?”參謀按照往日的習慣提出了建議。
警備司令想了想:“這也行,14級,的確是應該撤回來的時候了,而且路徑也經過這些島礁,通知他們,按慣例和過往規定、流程,撤回和平島,待臺風過去之后再回去。”
“好的,那我們要快了,以往都是用花旗佬的氣象情報和自己觀測,現在倒是用上對面的天氣預報了,這特么真沒地兒說理去。”
“誰叫他們的快呢,我看花旗佬的氣象情報也是碰運氣,對面都宣布這么久了,花旗佬那邊還是沒動靜。”
說這話的時候,這名上司的語氣中竟然有一種莫名的欣喜感覺。
投降是不可能投降的,起義么也不會,只好保持一點民族自豪感,才能記得住自己是哪里人這樣子。
“那我去了,預報里臺風經過的最前沿,已經只有不到兩天時間了,得趕快通知他們。”參謀站起身,從警備司令手里接過簽了字的手續,向電訊室走去。
“去吧去吧,別急,他們撤離過很多次了,經驗很豐富的,速度應該很快。”警備司令倒是一點兒不急。
“要不要通知花旗佬?”
警備司令想了想:“按慣例通知吧,他們不是說要協助我們嘛,我倒要看看他們怎么協助。”
他們一有行動,早有準備的我們自然是看在眼里。
海角市,南艦前指,一名作戰參謀語帶興奮,拿著一份新鮮出爐的情報沖進指揮室:“南礁群島的人動了!別6水上巡邏機照片顯示,幾乎所有我們掌握的駐人島礁上,都有船在向和平島行駛,從照片船型等方面分析,這些出發的船的裝載規模下限,與島上駐守人員規模一致。”
這份情報之新鮮,甚至到了別6還沒回來,情報已經幾經輾轉送回了這里的程度。
前指指揮員站起來,接過情報仔細看了一遍,一拍桌子:“好!總算是將他們調動起來了。”
作戰參謀也很高興:“領導,現在就要看他們都會有些什么小動作了。”
指揮員眉毛一豎,笑道:“為什么要等他們有小動作?我們正常遠海訓練,誰也管不著!通知海角市、久興島海空部隊,執行如下命令!”
“海角市別6巡邏機大隊,沿久興島至南礁群島西南區域航線的東西向各100公里前出巡邏,盡量保證航線沿途東西各100公里范圍內沒有敵機敵艦!”雖然在這條航線上,被發現的幾率很大,但是前指還是想盡量將被發現的時間推后。
“久興島戰斗機部隊隨時待命,并保證空中值班戰斗機,隨時響應別6巡邏機召喚,盡量驅離敵機。”
“海軍駐久興島部隊,按照原定計劃,由驅逐艦、護衛艦各兩艘,率領所配導彈護衛艇、島礁型登陸艇及人員物資,沿久興島正南方向,向南礁群島西南區域開進!”
這次的臺風是身毒洋來的暖濕氣流生成的,因此先過南礁群島西南,然后才向東北逐漸通過南礁群島全區域。因此前指的計劃,也是先從西南開始著手,臺風一過就撲上去,然后尾隨臺風一路作業。
作戰參謀神色興奮:“是!”
久興島上,大量的艦船在港池里已經擺不下,部分抗風浪能力強的船都被擺在了港池外面,這里面就包括了兩驅兩護。
接到命令的艦隊,紛紛鳴笛起錨,導護艇、登陸艇從久興島魚貫而出,與在島外等候的兩驅兩護一起,組成了一支2驅2護,8條導護艇,20條登陸艇的“龐大”艦隊,在電臺里久興島同志們的勉勵聲中,向南以14節的經濟航速行去。
這里面有4條導護艇,還是從海角市“借”來的,好在都是在兄弟部隊借,總比后來約翰牛航母上的飛機都是從別的國家借來的、出來晃一圈連護航編隊都是拼好艦要強。
14節的航速,要開到預定區域大約需要40小時,之所以用這個航速,主要是為了照顧編隊里的導護艇。
島礁登陸艇雖然續航力也不是很高,堪堪夠得著單程1000公里跑一個來回的程度,但是它能為自己帶鹽……不是,帶油,之所以數量達到20艘之巨,除了人多、物資多之外,油料也占了不少空間。
而導護艇的續航,倒是比登陸艇更高,不過一個來回之后,剩下也就不到400公里的富余,而在海上從登陸艇上往導護艇上送油,是一個聽起來可行但實際上很難的事情。
考慮到可能需要作戰、巡邏等需求,不得不在原本15節的巡航航速上再次降低一點速度,將續航提升上去。
說到這個,海軍的同志就又想起高振東同志曾經提出來的綜合補給艦了,要是早一點搞出來,也就不擔心這事兒了。
看來高振東同志提過的建議,重要性還要上升才行!原本已經很重視,但是進度受限于條件,現在看來,要想辦法創造條件,把速度再往上提一提才好。
不過現在看來,最苦的還是登陸艇上的戰士,登陸艇住宿條件有限,部分官兵不得不在登陸艇的貨艙里露天休息,但是他們一個個卻毫無怨言,手握鋼槍,眼里滿是對戰斗的渴望。
他們不知道的是,這戰斗能不能打起來,難說。
艦隊正在海上乘風破浪,空中戰機來回梭巡,而此時的京城,高振東也被請到了海軍某部。
“振東同志啊,情況是這樣,我們準備在南部海域南礁群島展開一次遠航演練,當然,對于你我們也不隱瞞,這次演練隨時可能變成實彈演習或者是更進一步的行動。這次請你來,是因為你是我們海空軍最新主戰裝備的主要研究者,對我們的新質戰斗力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所以想請你看看我們的作……作訓計劃,從裝備的角度出發,有沒有什么意見或者建議。”
在高振東這里,海軍的同志還真是不怎么遮掩,也沒什么好保密的,面前這位從陸軍部隊成長起來的年輕人,掌握著幾乎所有海空軍最新裝備的秘密,和他保密有什么意義?
費那勁兒干啥,要說單一個人的話,還真挑不出誰比他掌握的秘密更多的。
而且作為被海軍請來進行可能的“查漏補缺”的人,還保密這工作也根本沒法做啊。
高振東聞言大喜,TNND,終于要在南部海域有動作了?高振東相信這一次是不動則已,動必萬鈞。
“好啊好啊……”興奮之下,他一點兒不謙虛,從海軍的同志手上接過作戰計劃就看了起來。
“好家伙!真的好家伙!”高振東邊看邊贊嘆,這個陣仗大,如果半途被發現,不知道多少國家多少人屎都會被嚇出來。
雖然放在S2這點船不算什么,不過放在嘴炮為主實質行動都很克制的冷戰時期,這個動作就不小了,尤其是放在還沒發育成怪獸房的東亞地區。
拋開上面攜帶的裝備的技術含量的話,2驅2護其實倒還好,能湊出這個規模船隊的在這片也有幾家,畢竟S2過去才十來年,軍剩物資還多著呢,而且大家都怕S3,都在準備。
可以說,東亞的主要力量,除了去年剛被捶沉兩條驅逐艦的南半島之外,其他幾家都能拿出大小相似規模相近的編隊來。
但是20條登陸艇的意義就比較特殊,或者說反映出的事態比較嚴重。
帶這么多登陸艇,而且上面都是齊裝滿員的海防戰士和物資,這說明如果有人不體面,那幫他體面的概率很大。
高振東仔仔細細的看了一遍作戰計劃,基本沒毛病!
說實話,哪怕是這些武器裝備的提出者、研究者或者締造者,但是高振東自認為自己在武器的實際運用上,不見得比這些天天與裝備為伍,將武器裝備融入了他們的工作和生活的同志們來得清楚。
提供功能、性能是一回事,但是怎么用又是另外一回事。
“哎呀,這個計劃比我自己能想到的強多了,畢竟我當年也就是個排長,而且對海空作戰都不熟悉……”
聽著高振東的話,海軍的同志只信一半,那就是“當年就是個排長”這一半,他當年的確是排長退伍,也幸虧他排長就退伍了,要是繼續干下去,就算是連長營長一路上來,也沒有他在退伍后發揮的作用這么大,這么有意義。
至于別的,海軍的同志持懷疑態度。
“不過……”
你看你看,說什么來著?振東同志啊,就是謙虛,海軍的同志很是高興:“不過什么?”
“我有一個建議,附近如果有電偵船的話,讓編隊帶上!”高振東道。
海軍的同志有些奇怪:“電偵船?的確是有一條,而且現在拿出吃奶的勁兒也還能趕得上編隊,為了照顧導護艇,編隊的行進速度并不快。但是電偵船上去意義不大吧?兩驅兩護都有雷達,空中還有圖4特和別6承擔部分預警機的任務,空中海上的敵人幾乎都一覽無余啊,電偵船的偵察作用在這里不是很大。”
高振東搖搖頭:“電偵船在這里不是偵察用的,它還有個很好的功能——保護其他船只!”
“保護其他船只?電偵船的武備……”
“不用武器,當時搞電偵船的時候,船舶研究所的同志同時也和我交流過電子對抗的技術,這型電偵船除了偵察之外,電子對抗能力在現階段來說是極強的。有了它,任何敵人想使用雷達搜索制導的精確制導武器打擊我們的船,命中率都不會好看。只要廢掉精確制導武器,扔鐵炸彈的話,那個編隊加上空中的空軍,任何敵人來了都會灰頭土臉。”
實際上花旗佬雖然面對我們的時候,在海上力量方面自信心雖然爆棚,但是正因為如此,這幫家伙依然在扔鐵炸彈。
不過就算如此,電子干擾甚至能讓他們在扔鐵炸彈的時候也變成近視眼,在我們中程防空力量數量尚有不足的條件下,這依然能大大提升我們的防空效率。
聽了他的話,海軍的同志知道,振東同志說的“交流”恐怕有些假,真實情況應該是“學習”。
當時傳播研究所的同志們在獲得了電子對抗的思路之后,如獲至寶,隨著時間的推移,獲得了大功率行波管、數字信號處理器、更好的雷達等技術的電偵船,不但是偵察,同時在電子對抗方面幾乎拉到了當前的技術極限。
要知道這里面諸如平板縫隙天線、數字信號處理器等技術,別家壓根就沒有。
而電偵船作為電子專精點滿的軍用船舶,在這方面比起其他軍艦來,高出的不是一星半點。
“啊,原來電偵船還有這么一手絕活?那太好了!劉參謀!劉參謀!通知海角市南艦前指,讓附近的那條電偵船跟上艦隊!”海軍的同志轉頭下達命令。
下達命令之后,他轉過頭來:“其實把你請過來,不只是從武備的角度出發,其他方面也有一些原因。”
這回是高振東懵了,這個……其他方面好像我也不咋滴啊,到底是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