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四百零六章光明一卷吞入腹,玄都明心證道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太清宗為人族九大上宗之一,甚至在一定時間段內為人族九宗之首。

  傳道授業,以道德教化天下,執人族修士正宗牛耳。

  只是近萬年日趨沒落,在上一位掌門無妄道君飛升之后,整個宗門聲望日降,道力日衰。

  只是整個太清宗宗門底蘊還是有的,宗門當中還有多位合體期長老鎮壓氣數,還有陣法、重寶維系地位。

  再加上以地仙界的時間觀念,萬年時間也不算太長,所以還能保持基本的形勢穩定。

  對于上宗來說,大乘修士代代不絕,這是基本的,一旦斷絕,就說明整個宗門后繼無人。

  太清宗近萬年來時運不濟,多位培養的合體期修士突破失敗,或身受重傷,或殞于道法天刑之下,才致今日局面。

  ‘木靈族與太清宗根本不在一個體量上,就算木靈族已經有了煉虛期修士,又占據木龍嶺的陣法地利,但太清宗若是想要掃滅,調集多位合體期修士一起出手,木靈族定然抵擋不住……’

  ‘但太清宗現在的敵人不僅是木靈族而已,甚至于這些喜歡隱藏在深山當中種樹的小族只是癬疥之疾,一旦太清宗對木靈族出手,就必須迅速掃平鎮壓不臣。

  那些隱藏在四周的真正對手,只怕不會放過這個機會,一旦木龍嶺中突然出現多位身份神秘的煉虛甚至合體修士,太清宗不能迅速結束此事、被糾纏其中,就可能是覆亡宗門的大禍。

  四面起火,顧此失彼。’

  家大業大目標也大,這就叫大有大的難處。

  “城兒,修士修道要目光長遠,這是好事,但對于現在的你來說,修煉金丹才是最要緊的事,金丹九轉,丹成一品,我許你一個宗門真傳之位。”

  一邊說著,玉鼎道師一邊取出一方玉盒,放在陸城的面前,而后轉身飄然而去。

  陸城雙手接過玉盒將之開啟,只見里面是兩枚金燦燦的靈丹:晨霞道源丹,有修補肉身彌合根本之效,尤其適合龍蠱之身這種先天不足的肉身。

  “多謝道師厚賜。”

  陸城并不顧玉鼎道師已經離去,仍舊深施一禮。

  瘦死的駱駝也比馬大,更何況是太清宗這種“瘦而未死的玄門麒麟”。

  太清宗近萬年來雖然逐漸衰弱,但有宗門當中許多老成持重之修士鎮守,再撐個一萬年也不成問題,仍舊是人族九宗之一,地位遠在三十六派之上,更何況三十六派之下還有無數小宗小派。

  因此,玉鼎道師的這個許諾,對任何一名玄天館的道子來說,都是一場改易命運的機緣。

  在陸城返回自家洞府,閉關,凈心,修持道法的時段,太清宗上層也迅速展開一場針對木都邊境的審查、鎮壓。

  并沒有用陸城之前給出的證據,僅只是以審查邊境走私為名目。

  雖然讓木靈族與天木衛修士人心惶惶,卻又不足以激起他們更加劇烈的反應。

  但至少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木龍嶺的木靈一族難以再輕易獲得煉尸材料了。

  就算還能夠獲得,所要付出代價也要遠遠高過之前。對于木靈族來說,這也是消耗種族底蘊。

  黃昏,木龍嶺,山林深處。

  幾名身著獸皮、樹衣的修士正在低聲隱秘交談。

  “太清山怎會突然這樣嚴查邊境貿易?是不是已經發現我們所做的事了?”

  “不可能,若是已經發現,來的就不該是緝私隊,而是太清宗玄真子的飛劍了!”

  聽到太清宗玄真子這六個字,在場的木靈族修士都是心上一重。

  這位玄真子是太清宗的一個異類,不潛修道行,以實證修道,擅劍術,擅殺伐,是太清宗近萬年以來最出色的人物之一。

  若是此人修道突破大乘境界,那木靈族數千年以來的所有努力就都毫無意義了。

  這位以殺伐證道的修士,宛如太清山懸在諸族頭頂的利劍。

  曾有木靈長老嘆:“若此人踏破大乘,我輩千年謀劃皆成齏粉。”

  因為面對一位長于爭斗的大乘境修士,煉虛老祖不足為憑、萬木通玄大陣亦不足為憑,只玄真子一人一劍,就足以滅掉木靈族全族。

  玄真子的存在,也是太清宗無數敵對勢力,異族,不敢真正發難的原因之一,若是開戰之后玄真子突破成功,那就換作是許多異族欲進不得,欲退不能。

  “突破大乘,哪有那般容易?整個靈界才多少位大乘道君?玄真子是頗有才情,但是那些比他更具才情的師姐、師兄,不都死于天劫之下?我們該做什么就繼續做什么,以太清宗現在的形勢,難道真的敢為木龍嶺這一隅之地,引得全盤動蕩不成?”

  說話之人是木靈族一位枯朽駝背的老嫗,死魚眼,眼白多而瞳仁少,皮膚若枯死樹皮。

  但她明顯極有威望,在她開口之后四周木靈族修士原本有些驚慌的情緒便被鎮壓下去。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剩下的,就只看這天命何歸。”

  老嫗仰觀天穹,低聲自語。

  接下來的幾年,木都與天木衛都被查出一些在邊境走私禁品的修士罪行,那些修士辯稱:“兩大之間難為小。”

  但無論是怎樣的理由,還是被投入大獄震懾世人,更增加木靈族獲取煉尸的難度。

  與此同時的另一邊,陸城在玄都城的洞府之內吞服靈丹、修煉第二金丹。

  洞府靈氣方面是不用擔心的,玄都城為太清山下首城,別說是金丹修士,便是化神煉虛修士在此修煉,也不會覺得靈氣匱乏不足。

  而如此充沛的天地靈氣,本身就有一定輔助突破之效,所以,靈界修士的外部修煉環境,比下界修士好上太多了。

  玄都城私人洞府之內,此時靜謐得如同天地開辟時的初始。

  陸城端坐在那幽秘的深處,四周的洞壁上,鐫刻著一枚枚古老而玄異的符文,映照修士身心。

  筑基境修成丹骨藥髓法體,增加抗藥性,金丹境界以下,凡間、靈界一切增加神識、法力、肉身的丹藥,都可以加倍服用,成倍加持。

  這也是龍蠱之身迅速修成法體雙修的原因,當然只是氣血雄渾就僅僅只是一頭大肥豬而已,陸城同時修煉北海鯤鵬舞,借著體內那一股鯤鵬命力,豬鼻插蔥,借假修真漸漸把一身氣血煉化。

  紫府境修成天妖殺劍,這是用于護道自保的搏命神通,必要之時,憑借體修與劍修上的造詣道行,抽出九黎鼎內的五行蟲,身化妖劍,人劍合一,金丹真人境修士在此劍下,也幾近是必死無疑。

  但是極為危險,因為九黎鼎內的五行蟲有些不認身外化身,都說靈蟲忠誠,但其實那是因為這些靈蟲腦容量極小,只能勉強記住一個主人,所以陸城的身外化身根本不敢驅御九黎鼎內高階五行蟲,召喚出來它們第一時間會咬誰,實無把握。

  不,更大的可能是會咬距離它們較近的那一個。

  現在,則是時候更進一步了。

  法臺之上,陸城神色肅穆而平靜,隨著他的手訣法印不斷變化,在他的身前逐漸懸浮起十二萬四千六百枚符印法訣。

  那些符印法訣宛如璀璨的星辰,每一枚都散發著獨特的光芒,有幽藍如深邃的冰淵,有火紅似燃燒的烈焰,有金黃仿若璀璨的驕陽,還有翠綠恰似生機盎然的靈木。

  它們在半空中緩緩運轉,彼此間發出輕微的嗡嗡聲,仿佛在互相呼應,又仿佛是遠古流傳而來的道音。

  這是太清宗的《太清玄樞秘授光明符經》,極是深奧難學,共有十二萬四千六百枚符印法訣,記憶起來無比痛苦,就算是在太清宗修煉此秘經的修士也數量極少。

  但練成之后,據傳有某種玄機奧妙。

  陸城在玄天館時就開始修學,在木都十六年駐守生涯中,苦心鉆研,終于融會貫通,真正學成。

  《太清玄樞秘授光明符經》練成之后,可以組成一篇光明經,有鎮壓心魔,統御心神之妙用。

  陸城為何多年苦修潛心專攻此經?

  卻是他身處兩界,互通有無的優勢決定的:

  ‘日后待我本尊煉就元神,從靈界購買一批八階(煉虛)符咒下界,二十四妖神?天焰圣陽、五行孔極?不知擋不擋得住八階雷符一擊——太清宗,擅道行修持,境界壓人。’

  法臺之上,那道人輕輕抬手,口中念念有詞,大量晦澀難懂的咒語從他口中吐出,化作一道道肉眼可見的法力波動,向那些符印法訣蔓延而去。

  隨著法力波動的觸及,那些符印法訣旋轉的速度開始加快,光芒也愈發耀眼。

  那十二萬四千六百枚符印法訣開始逐漸靠近,它們像是受到了一股無形的巨大引力,每一枚都精準地找到自己的位置。

  起初,它們組合成了一個個小的組合單元,這些小單元又相互拼接,如同拼圖一般嚴絲合縫。在這個過程中,光芒不斷地交織、融合,從最初的斑斕變得逐漸統一起來,化作一片耀眼的白色光輝。

  這白色光輝越來越盛,如同潮水一般向四周擴散開來,將整個洞府都映照得如同白晝。

  此為《太清玄樞秘授光明符經》精義:大光明符經。

  陸城雙手不停變幻法訣,額頭上漸漸滲出細密的汗珠,這部符經內每一枚符咒,都復雜深奧,學成記憶一枚都不容易,陸城要記憶十二萬四千六百枚,組成大光明符經,不可差上一個,不然此術就絕對無法修成。

  然而陸城的眼神卻愈發堅定,身心內外,俱是光明,那片白色光輝之中,隱隱有一股強大的力量在孕育、在凝聚。

  光芒漸漸開始向內收縮,就像一只無形的大手在將這無盡的光明壓縮成一個實體。

  隨著大光明符經的不斷收縮,一枚圓潤的丹丸形狀開始顯現出來。

  那丹丸周圍的光芒如同漩渦一般環繞著,每一道光芒都像是一條靈動的小蛇,蜿蜒游動,將自身的力量源源不斷地注入到丹丸之中。

  洞府之中,陸城道人憑借十二萬四千六百枚符印法訣,合為一篇大光明,卷而成丹,沖擊一品。

  隨著時間的推移,丹火淬煉,終于,所有的符印法訣徹底合為一體,那十二萬四千六百枚符印法訣所蘊含的力量,此刻都凝聚在這一枚小小丹丸之上。

  這枚丹丸宛如一輪白金色的小太陽,散發著令人敬畏的氣息,它將整個洞府都照耀得金碧輝煌,不似凡間。

  金丹之上,隱隱有符文閃爍,那些符文仿佛是金丹的生命脈絡,在不斷地跳動著,傳遞著一種古老而神秘的道韻。

  “以身外化身之體,再修金丹一品,如此,卻也不負此身一場修行。”言罷,陸城身在法臺之上張口一吞,便將那顆金丹吞入腹內。

  一時之間,以其身軀為中心隱隱靈光透出直沖霄漢。

  玄都城上空,那道沖霄靈光猶如白虹貫日,久久不散。引來城內許多修士紛紛駐足觀望,茶樓酒肆間議論聲漸起。

  玄都城內修士眾多,丹成異象尋常來說倒也不會引起多大的轟動,但今日這丹成氣象,確是不俗。

  “如此氣象?又是哪位道友丹成上品?這靈光純正浩大,就算不是丹成一品也是丹成二品,便是太清宗也要矚目了!”城東坊市的一位老修士捋著胡須,手中茶盞微顫、顯是暗自心驚。

  臨街的符篆鋪子里,幾名玄天館的年輕修士擠在窗前。其中著青衣的少女忽然掩口驚呼:“快看靈光中隱現的符印!這.這分明是《太清玄樞秘授光明符經》中的符印!”

  此言一出,四周玄天館的學子皆是嘩然。

  這部經書是出名的難記難學,是太清宗真傳功法中唯一流傳出來的一部,因為這部經書最難修煉,流傳出來,以免有滄海遺珠之撼,現在這個情形是,真的撈到了?

  “快,快去通知道師,學我太清山功法,修煉到這個地步的修士,當入我太清宗山門。

  不可放過,不可放過!”

  學子當中有修士這樣說道,立時便有人駕馭遁光飛向玄天館。

  這些學子多是世代居于玄都城的修士,自然對太清宗有著一份認同。

  玄都城內一幢酒樓之上,一位正在獨酌的青袍修士手中玉杯“咔“地裂開一道細紋。

  他瞇眼望向靈光深處那若隱若現的光明經符印虛影,有些不信地言道:“太清宗竟又有人在結丹之前,修成這部秘經?呵,這些道學究,也算有幾分氣數。”

  不論外界如何,洞府之內的道人心神安寧:

  “符印萬千凝紫府,晨霞丹轉補天功,鯤鵬舞盡陰陽變,殺劍橫空日月同。九轉爐開金闕現,光明經誦玉京通,太清符篆承玄脈,照破心魔證混融。”

  念誦著道詩,陸城揮訣打開洞府的禁制,以身外化身的潛力,能夠修成金丹一品,連他都沒有想到。

  只能說《太清九轉金丹訣》確有開發修士潛能之效,同時自己走的是符法成丹的路數,隱隱間又彌補了一部分先天不足,最終,丹成一品。

  凡間的本尊之體,雖然主修功法是道家變化飛升術,但《太清九轉金丹訣》也可以作為輔修功法,增益道基。

  玄都城內有修士以光明經證一品金丹,這件事情很快就傳入玉鼎道師的感知中。

  原本正在玄天館授課的他,突然向前跨出一步,在眾多弟子的目光中,這個中年道人就憑空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一品金丹,居然真的成了!哈哈哈哈,這個小輩,也真是會給我找難題。”

  跨空來到那個小輩的洞府,玉鼎一邊搖頭苦笑,一邊心中得意。

  太清山宗門真傳之位,玉鼎道師其實是不能私相授受的,但他法目無差,看出陸城心神肉身有缺,就算有晨霞道源丹之助,也幾乎不可能修成一品金丹。

  但玉鼎道師也沒想到,陸城真的能夠暗中修成《太清玄樞秘授光明符經》,更進一步激發身心潛力,真的就丹成一品。

  現在,卻是讓他又是欣慰又是頭痛,最終,化為灑脫一笑:“終是為宗門儲才之舉,便是被師兄罵幾句,就罵幾句了。”

  然后玉鼎道師向那洞府之內,打出一道玉符,轉身離去,只是這次返回的并不是玄天館,而是玄都城后那座巍巍于天穹之上的靈山。

  凡間,蒼龍山金光洞內,端坐于陰陽法臺之上的陸城道人,心神當中突然浮現出一篇篇經文,種種感悟、思索。

  其中最為重要的,當然是那兩部太清秘傳道法。

  這也是修士不計艱難,修煉第二元神、身外化身的好處,許多事情可以由身外化身去做,所得好處半點不少本體的,遇到災劫最多殞落化身,很難追溯到本體身上。

  不過好處如此之多,自然也有著弊病,修煉第二元神、身外化身過程中的艱難險惡就不多說了,就算修成,也有反噬之禍,正道少些,魔門當中多有魔道高修修煉身外化身,終被反噬,甚至反客為主,讓身外化身成為主體的。

  陸城這具身外化身雖然有九黎鼎鎮著,應當無事,但陸城還是讓其主修光明經,鎮壓心魔,統御心神。

  既可以用在身外化身身上,也可以用在靈蟲身上,更可以用在未來渡過種種天劫、魔劫之上。

  “如此,才不枉我修煉這門奇功,修得差點頭都炸了,十二萬四千六百枚光明符咒,我……”想到當年創出這門真傳的可能是某位飛升真仙,陸城想了想,又把已到口邊的臟話硬生生咽了回去。

  請:m.minguoqiren.la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