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597章 攪局的AI、三系大力飛磚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北美囯旗上的50顆星和13道條紋,分別對應北美50個州和北美最初的13個殖民地。

  按照北美囯旗保護法,星星和條紋并非一成不變。

  如果北美新增一個州,旗幟上面則增加一顆星。

  反之,如果北美減少一個州,旗幟上面也要減少一顆星。

  因此60年代之前,北美囯旗只有48顆星。

  后來阿拉斯加和夏威夷先后加入聯邦,才有了50顆星。

  基于此。

  自02年開始,三元農業便向聯邦資本索要阿拉斯加。

  雖然從政治角度看,北美政府不可能違憲,強行賣掉一個成員州。

  但從資本角度和全球局勢分析,只要三系拿出足夠的利益,只要楚科奇攻略令北美認為守不住阿拉斯加,聯邦資本賣掉阿拉斯基也只是‘價格能否能談攏’的問題。

  所以三元智庫認為,北美旗幟上的星星,應該減1。

  而加利福尼亞和德克薩斯在北美的地位,懂得都懂。

  一個是民主派系大本營,盤踞著以史密斯家族為主的北美猶資。

  一個是南方共和的大本營,盤踞著以老布家族為主的新科技階層。

  雙方雖然隸屬于聯邦,但無論從政治,還是從軍事,亦或者從民調上看,都像似獨立于聯邦體系之外的存在。

  因此三元智庫認為,北美旗幟上的星星,應該再減2。

  同樣道理。

  如果北美最初的13個殖民地,其中一部分不再認可聯邦,北美旗幟也要減少對應的條紋。

  正常來講,殖民地已經成為歷史,不可能有所改變。

  但北美最初的殖民地,嚴格來說,應該叫‘英屬北美殖民地’。

  比如第一個,弗吉尼亞。

  其由英格蘭囯王詹姆斯,于1606年創建,主要用于種植煙草。

  所有土地屬于私人,整體隸屬于倫敦貿易公司,又叫利凡特弗吉尼亞分公司。

  (該公司前身是近東公司,與遠東公司/東印度公司,遙呼相應)。

  如果北美承認‘最初的13塊土地是殖民地’,那北美就應該承認‘弗吉尼亞是倫敦貿易公司的土地’。

  而03年,倫敦貿易公司(利凡特公司)被伊萊恩集團收購。

  利凡特弗吉尼亞分公司的資產,包括帶有英格蘭歷任囯王簽字和英格蘭政府署名的土地歸屬證明,亦流轉到伊萊恩集團。

  到了這個時候,弗吉尼亞的土地,也就屬于伊萊恩集團。

  如果北美否定這一切,那就等于否定英格蘭政府和英格蘭皇室的合法性。

  當然,伊萊恩集團依舊認為弗吉尼亞屬于北美聯邦,只是土地不屬于殖民地,而是屬于伊萊恩集團。

  所以,承認英格蘭合法的三元智庫,認為北美旗幟上代表‘最初殖民地’的條紋,應該減1。

  又比如北美第二個殖民地,馬薩諸塞州。

  1620年,在弗吉尼亞穩定后,英格蘭流放了一群信奉加爾文主義的清教徒,并將船只命名為‘五月花號’。

  五月花號原本應該前往弗吉尼亞公司所在地,但后來偏離航線,停在了馬薩諸塞州的普利茅斯。

  當時恰逢冬季,船上物質耗盡,是當地的印第安人幫助了他們。

  教他們蓋房、狩獵、捕魚、種植玉米和南瓜。

  后來清教徒們反客為主,差點將印第安人滅種。

  再后來,清教徒們為了感謝印第安人,創建了感恩節。

  時光如逝,現如今印第安人憑借自留地,臥薪藏膽,重新回到了馬薩諸塞州,占總人口的85%。

  現代的印第安人,非常熱愛祖先留下的土地,為了令其合法化,通過投票表決,認為這不屬于北美殖民地。

  注意,是不屬于殖民地。

  馬薩諸塞州,依舊屬于北美。

  所以,承認北美擁有民主的三元智庫,認為北美旗幟上代表‘最初殖民地’的條紋,應該再減1。

  如此一來,北美旗幟少三顆星、兩道條紋,也就非常合理。

  世界互聯網谷歌論壇。

  看過三元智庫公告的網友們,集體沉默了。

  以至于熱熱鬧鬧的論壇,竟然陷入短暫的死寂。

  旋即。

  “問題是,現在幾幾年?阿波羅11號登月又是幾幾年?”

  “現在是2006年,阿波羅登月是1969年。”

  “三元智庫用現在的思維,解釋當年登月留下的旗幟?”

  “哈哈哈,我打賭,這桿旗絕對是三系航天插上去的!”

  AI:“胡說,三系航天都沒有登月,怎么可能向地表插旗?”

  “樓上的是個沙雕嗎?沒看到月表正面右上角,足足插了7000桿紅旗?”

  AI:“腳印呢?腳印怎么解釋?”

  “用無人機啊,既然可以投放無人機,自然可以用無人機在月表印個腳印!”

  AI:“你們可真是大聰明!”

  “快看另一個帖子,有個航天迷把鞋碼測出來了,根據剛剛發現的腳印,去掉航天鞋,腳掌至少54碼,參考阿波羅11號登月人員的信息,阿波羅計劃中的所有人員,都沒有這么大的腳掌,而檢索三系航天繞月人員,這雙鞋應該屬于3號工程師,瞧這身高,堪比黑胖子,擁有54碼大腳也就不足為奇。”

  AI:“臥槽,人類還有54碼大腳?!”

  “不要歪樓,那個帖子的發布者,懷疑三系也沒找到阿波羅計劃遺留的登月痕跡,考慮到三美合作,以及美股漲幅,因此緊急實施了補救方案,也就是在阿波羅11號登月的地方,插一桿北美旗幟,再印幾個鞋印。”

  “我非常好奇,既然三系有準備,為什么搞了個少三星兩杠的旗幟?”

  AI:“這不剛好對應三元智庫的公告嘛!”

  “石錘了!”

  AI:“我就說嘛,阿波羅計劃就是忽悠人!”

  “不可能忽悠人,當時北美與毛熊正在進行太空競賽,NASA的動作,全都在毛熊監視范圍內,如果阿波羅計劃是假的,毛熊肯定會提出質疑,但當時毛熊什么都沒說。”

  “1969年,毛熊被西方孤立,又與東方交惡,幾乎失去了對外發聲的能力,如果西方封鎖消息,毛熊提出質疑又能怎樣?就像前幾年的南聯和伊拉氪,能發出聲音嗎?”

  “南聯和伊拉氪,豈能跟毛熊相提并論?”

  “三系牛逼吧?全球公認的‘現代化毛熊’,但如果三系沒有三元通信網,你認為三系能發出聲音嗎?”

  AI:“又歪樓了,大哥大姐們,繼續挖啊,直接把阿波羅計劃挖出來,最好讓NASA進行自證。”

  “NASA不敢冒頭啊,聽說他們連夜銷毀了阿波羅計劃絕密文案。”

  “臥槽,阿波羅計劃絕密文案都能銷毀?這不恰恰說明阿波羅計劃是假的嗎?跟火龍燒倉一個道理。”

  “路轉黑,我以前不關心阿波羅計劃是真是假,現在聽說NASA燒了文案,我也認為阿波羅計劃是假的!”

  AI:“假的!”

  AI:“假的!”

  AI:“胡說,肯定是真的!”

  AI:“你們腦殘吧?網上那么多分析,都證明是真的,你們這群陰謀論者非要說假的!”

  AI:“樓上傻比,你被洗腦了吧?”

  AI:“文明上網,理智刷帖,勿要說臟話。”

  AI:“可笑的人類,你們怕不是忘了10年前的北美是多么強大,當時的北美還擁有全球最完善的工業鏈,GDP占全世界的65,實現阿波羅計劃又有什么難度?”

  AI:“樓上美吹,鑒定完畢!”

  億萬網友:“我認為是假的!”

  億萬網友:“我認為是真的!”

  監聽全球的NSA:“老大,人手不夠啊,這幾年工作量翻倍增長,尤其今年,在線IP數量都超過100億,咱們母星有這么多人口?有這么多網民?”

  NSA負責人:“你有電腦嗎?”

  “有啊。”

  “你有3G手機嗎?”

  “有啊。”

  “你有SY設備嗎?”

  “游戲機一臺,AI眼鏡一套。”

  “你一個人就至少占用4個IP,如果注冊小號,再租賃虛擬機,100億IP算個屁,暴漲到300億都不足為奇,所以?”

  “所以什么?”

  “要經費啊!我們需要更多人力物力,監管越來越多的IP!”

  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

  北美航空航天局總部(NASA)。

  高樓外的街道上,浩浩蕩蕩的走過一群又一群游街群體。

  觸目可及之處,無不充滿了五顏六色的標語牌,和長短不一的各類條幅。

  小布站在窗戶邊,抽了一根又一根煙。

  背后寬敞大氣的辦公區內,數不清的NASA精英們,快速計算和分析三系航天繞月、勘月工程。

  小布政府的壽命,只剩一年半。

  到了這個時候,小布并不在乎北美社會層次的反響。

  其在乎的是,三系航天到底有多超前。

  這不僅關乎聯邦資本與三元農業的太空競賽,還關乎月球土地歸屬權。

  君不見7000桿紅旗,占據了2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以三系現在呈現的實力,誰敢拔除紅旗?誰又敢把航天器落在這2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甚至誰敢去這片土地勘探、開采資源?

  那么,假以時日,等更多核動力空天飛機不斷的向月表插旗,不斷的擴大‘三系在月表的土地’,未來月球屬于誰?

  所以這是新一輪大航海。

  猶如當初的英格蘭發現美洲大陸,然后進行殖民。

  現在看誰率先在月球建立永久性基地,然后擴大勢力范圍。

  也所以,北美最終否定了從三系引進核動力空天飛機的決定。

  因為余三元沒那么好心。

  或許賣給北美設備,猶如冰熊賣給三哥的航姆,先失去動力,再炸掉鍋爐。

  到時候,本就資金緊缺的北美,耗資2000億美刀買個不能用的大玩具,還耽擱了登月項目,怕不是哭都哭不出來。

  而北美當務之急,是解析三系技術,再推進自身航天工程。

  按照以往,北美放棄了太多工科產業,即便NASA解析三系技術,也絕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啟動登月計劃。

  但網上的反智言論,刺激到了大衛·恩斯格。

  大衛·恩斯格為了北美復興,決定動用蒂華納集團的所有資源,然后結合NASA的技術,創建并啟動‘蒂華納登月計劃’。

  如果小布政府采用大衛·恩斯格的建議,以蒂華納集團的工業實力,令北美實現重返月球并不難。

  只不過,這需要把阿波羅計劃的所有資料,共享給蒂華納集團。

  包括把燒毀的絕密文案,經活著的工程師,口述給蒂華納集團科研人員。

  老布派系連老史密斯都不信任,又怎么可能相信一個突然崛起的癲狂異教徒?

  但不重用大衛·恩斯格,北美就搶不到月球的土地…

  所以老布決定先了解北美與三系在航天領域的差距。

  如果差距小,NASA努努力,自己搞定。

  如果差距大,那就拼著巨大的未來風險,重用大衛·恩斯格。

  許久。

  NASA科研人員:

  “總管先生,理論上,我們也可以打造類似三系核動力空天飛機的航天載具,但這需要占用4的GDP,和8的北美總預算,建設周期約10年,期間不排除需要增加預算。”

  “而三系航天釋放的MT守望者AI勘探無人機,理論上,我們也可以制造,但這需要占用3的GDP,和6的北美總預算…”

  小布皺眉道:“我不想聽理論,我想要結果。”

  “總管先生,從技術層次分析,無論三系核動力空天飛機,還是在太空部署的200余座發射平臺,亦或者7000架月球勘探無人機,其實依舊是大力出奇跡,沒有太多技術。”

  小布詫異的回過頭,“這么大的動靜,這么大的工程,連我們都無法搞定的事情,你告訴我沒有技術含量?”

  “是的,經過我們分析,正常情況下,三系核動力空天飛機無法實現自主飛行,或者說,僅憑它自己,很難飛起來,因此需要發射平臺,并采用電磁軌道助推…所以我們真的可以實現建設,只是需要的材料比較多,尤其整套電磁軌道和儲電裝置,必須從三系引進。”

  小布抬頭看向激光投影。

  NSA技術員繼續道:“也所以,這依舊是大力飛磚,用電磁助推,把核動力空天飛機送上天,然后借助飛機自身的核熱系統,實現推進。”

  “等到了外太空,三系核動力空天飛機幾乎不需要動力,就可以利用地心引力,達到第一宇宙速度,但若想飛向月球,幾乎不可能。”

  “因此三系航天在外太空設置了發射平臺。”

  “看這些平臺的布局,按照三系航天的解釋,似乎可以猶如八卦盤一樣,始終令其中一部分保持直線,可以直達月球。”

  “但實際上,任何航天人員都不會相信這套說詞。”

  “或者說,三系核動力空天飛機,抵達1號發射平臺,它需要跟隨平臺,猶如衛星一樣,在軌道上圍繞母星轉圈圈。”

  “等達到第一宇宙速度,2萬公里外的2號平臺,需要位移到1號平臺的右前方,而不是與1號平臺平行。”

  “這個時候,三系核動力空天飛機會利用‘引力彈弓效應’,猶如過山車脫軌,借助慣性繼續向前沖,趁機跳到2號發射平臺。”

  “換個比喻,你用單腳支撐,自下向上,垂直跳臺階,需要耗費更多力量、體力,需要更好的身體素質。”

  “但如果你單腳支撐,自下向上,斜著跳樓體,走Z字形路線,是不是更省力?是不是不需要太高的身體素質?是不是對身體損傷更小?”

  “可以說,所謂的三系發射平臺,其實是借助母星實現引力彈弓效應的引力跳板。”

  “從這可以看出,三系航天的思維,依舊停留在大氣層內,用航空手段玩航天。”(核動力空天飛機屬于奇觀,確實適用于大氣層內,只是余陽利用BUG,砸資源弄上了太空)

  “以此類推,越向外,引力產生的加速就越快,等抵達第二宇宙速度,也就可以掙脫母星引力,切換到月球軌道。”

  NASA科研人員分析完,“總的來說,三系航天依舊是大力出奇跡,毫無技術水準,但對我們來說,最怕的就是大力出奇跡。”

  小布:“???”、“難道我們不可以用技術追趕?”

  “一個50公斤的女人,把格斗技巧練再好,能抗住黑胖子一拳頭?”

  “我們北美不是女人!”

  “以前我們也是老爺們,也皮糙肉厚,塊大威武,但去工業化之后,我們變成了喜歡瘦身的拜金老娘們兒。”

  “Fuck,你聽聽你在跟我說什么。”

  “我是科研人員,我才不會管你們怎么想,我只知道,如果三系把大力出奇跡推廣到全球,令世界工業體系向三系靠攏,我們擁有再多技巧、再多高新技術、再多高科技底蘊,都將毫無用武之地。就像現在,三系用大力飛磚登月,我們卻怎么也上不去。”

  沉默中。

  小布拿出緊急聯絡器。

  按下接聽鍵,NSA負責人張口索要預算.

  小布當場火起,“錢錢錢,我去拿搞那么多錢?”

  “沒有資金,NSA無法采購設備,更無法擴大監聽范圍,到時候,遺漏了情報,又會怪在我頭上。”

  “總之,我這沒錢,你自己想辦法。”

  “那我貸款,找余三元?”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