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實用主義者的理想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陸嚴河一直是一個實用主義者。

  雖然別人更多時候會稱呼他為一個理想主義者。

  每當遇到什么問題的時候,陸嚴河的第一反應其實是怎么解決它。

  只是有的時候解決手段不那么符合實際罷了。

  有的時候,也會有大不了“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狀態。

  很多行業內的規范,或者說,一些約定俗成的規矩,在陸嚴河這里,只要它不利于問題的解決,都是可以拋棄的。

  然而,賈龍不一樣。

  賈龍會要在乎很多的東西。

  比如因為投資方的壓力而在劇本明明沒有成熟到可以開機的時候,選擇開機。

  陸嚴河無意在這個方面去批評任何人。

  他也清楚地知道,每個人的選擇,都跟他所在的處境、擁有的資源以及選擇范圍有關。

  陸嚴河只是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一些態度,幫助賈龍去解決當下的困境。

  “要拿出一個劇本并不難,難的是平衡各個方面對于劇本的要求。”陸嚴河說,“演員對劇本的要求,投資方對劇本的要求,合作方對劇本的要求,并不相同,賈老師,包括你之前邀請的編劇,可能并不愿意讓其他人跟他們共同分享編劇的署名。這些我都理解,然而,要么就放棄這個項目算了,要么,就必須放棄一些人的需求和利益,什么都比不上劇本本身足夠好、好到讓真正在創作的人相信可以創作好這部電影才行。”

  陸嚴河無比慶幸,自己的靈河至今不接受外來資本的入股或者是融資,自己的項目,也往往是他們自己獨資或者是主控制作,不允許任何資本方對創作指手劃腳。

  隨著一個個項目成功,他們自己手里的現金流更充足不說,他的權威、話語權也空前之大。

  現在,沒有一個人敢對他的劇本提出任何質疑。

  呃……除了李治百、顏良他們幾個。

  當然,實際上他們也不是質疑。

  是他的劇本就好到無可挑剔嗎?

  當然不是。

  但他的成功賦予了他神一樣的權威。

  如果《人在囧途》第三部的劇本是他寫的,除了賈龍,絕對不會有第二個人對劇本提出任何異議。包括投資方——

  因為陸嚴河的行事風格非常干脆:我給你投資,是我給你賺錢的機會,不是給你指手畫腳的機會,你要是不樂意,你大可撤資,外面有的是人拿著一袋袋麻袋的錢在等著。

  尤其是,陸嚴河甚至大部分時候都不會給外面的人投資的機會。

  他、靈河、拾火、跳起來……還有李治百、顏良、羅宇鐘、辛子杏、黃楷任、江玉倩、華如真……很多時候,一個項目,投資份額就被他身邊的這些人給瓜分掉了。

  有的時候,岳湖臺、北極光、冰原也會投一部分。

  陸嚴河的項目,沒有一個不盈利、不賺錢的。

  這樣的盈利率,從來都不是投資方市場。

  “賈老師,如果你需要我,隨時可以跟我說——當然,劇本我是真的寫不出來了,我真的沒有好想法,我有好想法,絕對不需要你來找我,我肯定給你打電話了。”陸嚴河笑,“我不怕去幫你做一個惡人,如果需要一個惡人把這些干擾因素給解決掉的話。”

  賈龍在電話那邊沉默了好一會兒,才說:“好,我明白了,嚴河,謝謝你打來這個電話。”

  “不用跟我客氣,賈老師。”陸嚴河笑著說,“什么時候我們再一起合作拍電影。”

  在陸嚴河的心中,賈龍就是這個時空最好的喜劇大師之一。

  只不過他有一個很糟糕的問題,因為出道以來,欠了太多人情,也有太多的關系要顧及,所以每一個項目都無法很純粹地制作。

  對于陳寅提出來的、《瓦光》這部五集短劇可以怎么做去盈利的設想,陳玲玲的態度都不太明朗。

  陸嚴河跟陳玲玲一交流,才知道,原來陳玲玲就希望《瓦光》是《瓦光》,不被任何其他的東西所影響。

  陸嚴河說:“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就只能抱著虧本的心態去做這個項目了。”

  陳玲玲問:“如果,把《瓦光》這部劇像電影一樣,在視頻平臺上進行售賣呢?必須花錢才能看完全劇,這樣會有盈利的可能性嗎?”

  “理論上可以,但實際上,到目前為止,視頻平臺點播收入最高的也沒有達到過1億。”陸嚴河是知道這些數據的,“這包括了大熱劇集的點播,也包括了電影的,天花板在這兒擺著。”

  陳玲玲嘆了口氣。

  “或者,直接制作成電影?”

  “制作成電影?”

  “以電影的形式,制作一個三部曲。”陸嚴河問,“有這個可能嗎?”

  陳玲玲問:“宮廷題材的電影,有市場嗎?”

  “不知道。”陸嚴河搖頭,“但至少如果制作成電影的話,在銷售渠道方面,我們靈河可以幫忙。”

  “你是說海外銷售嗎?”

  “對。”陸嚴河說,“1億人民幣對于一部五集劇集來說,幾乎是無法收回的成本,但是對于一個電影三部曲來說,風險就要小很多,而且,一樣,它還是可以在視頻平臺播出,也可以在電視臺播。”

  陳玲玲陷入沉思。

  陸嚴河說:“導演,無論如何,想辦法把它拍出來,總是比一直讓它被束之高閣更好,對吧?”

  陳玲玲:“如果不能按照我的想法拍出來,我寧愿讓它永遠被束之高閣。”

  陸嚴河點頭。

  “我理解,畢竟它要是真的被拍毀了,也就毀了。”陸嚴河說,“我說的不是要降低制作標準,不是這個意思。”

  陳玲玲其實也知道陸嚴河說的不是那個意思。

  “一部五集短劇拍成一個電影三部曲——”陳玲玲沉思片刻,問:“你覺得這樣真的能行嗎?”

  “能行。”陸嚴河點頭,“拍成電影三部曲,即使在票房上無法將投資收回來,但是,無論是后續其他版權的銷售,還是長線收入,都不至于像做成五集電視劇一樣,注定虧損。”

  “一億的制作經費去做三部電影,對電影來說,是不是又廉價了?”

  “導演,你相信我,大制作有大制作的壯麗,可這不意味著非大制作的電影就不能夠吸引觀眾了。”

  宮廷戲需要很高的制作費嗎?

  其實不需要的。

  除非你像《瓦光》一樣,要一比一地還原,這就意味著,建筑需要專門修筑,服裝造型需要一對一地設計、制作,等等。《瓦光》之所以成本如此之高,也就是這方面的原因——這已經是電影制作標準了。

  陸嚴河說:“我讀了《瓦光》的五集劇本,從故事劇情來說,我認為它完全可以改編成一個三部曲,它呈現的本身也是一個后宮女人的三個階段,最美好也最殘酷的單純,最復雜也最洶涌的斗爭,力挽狂瀾也無法阻擋的盛極而衰。我一開始以為它是一個宮斗題材的故事,后來發現宮斗只占據很小的一個部分,它講的實際上就是一個人跟自己的人生、跟周圍環境斗爭的故事,斗贏了一部分,也斗輸了一部分,最后的結果看似是不圓滿的,但也已經徹底地掙扎過了。我喜歡這個故事殘酷表象背后透出來的、試圖掙脫人生桎梏的生命力。”

  陳玲玲聽到陸嚴河這樣一說,頗為動容地看著陸嚴河。

  “所以,拍成電影的話,它可能確實不是那種能夠賣非常高票房的電影,它的商業性不是那么夠,也不夠爽,但肯定也有一部分這個題材的愛好者,會走近電影院,然后被這個故事打動。”陸嚴河說,“最關鍵的是,制作成電影,它本身的質量不會有任何降低,它能夠被拍出來,它會能夠按照你想要的樣子,去跟觀眾見面。”

  陳玲玲導演長吁一口氣。

  “你說的有道理,我思考一下。”

  關于把《瓦光》拍成電影的事情,陸嚴河并不是一時心血來潮。

  宮廷戲一直是中國電視劇的熱門題材,但是在電影領域,很少看見。

  甚至可以說,在最近十年、二十年,幾乎沒有。

  但是,這實際上本應該是電影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題材之一。

  它本應該屬于歷史題材下的一個分支。

  比如劉曉慶主演的《垂簾聽政》,姜文主演的《大太監李蓮英》,章子怡主演的《夜宴》其實也算。

  海外,這一類題材的電影更是沒少拍,尤其是跟人物傳記等題材融合在一起,也拍出了不少的好作品。

  比如歐格斯·蘭斯莫斯執導、艾瑪·斯通和奧利維亞·科爾曼主演的《寵兒》。

  在權力高度集中的地方,牽一發而動全身,本身就會有各種各樣的故事發生。

  天然的影視劇取材勝地。

  陸嚴河不太理解的是,為什么這一類型的影視劇,在中國,往往被拍成大片。

  或許是因為它所在的背景過于權力中心了?

  所以給人的感官就很“大”?

  像陳玲玲所聚焦的這個主題,才是陸嚴河認為真正應該在這一類題材中關注的。

  不僅僅是常規常見的批判,而是人。

  電影終究是關于人或者是人眼中的“他物”的作品。

  落到人的身上,就必須真實,無論是哪一種形式的真實。

  國產電影有一段時間非常盛行“大片”。

  你要說那些大片拍得真的很爛嗎?也不盡然。其實真的不帶偏見去看,你能從那些電影里看到很多優點。但是,它們也普遍存在著主題先行、概念先行、人物為電影創作意圖服務的弊病。

  《瓦光》這個故事,它講的就是一個人的人生。

  所以,陸嚴河說,它未必能取得一個商業題材的好票房,但是,它值得被做成電影。

  因為在目前中國電影的版圖里面,尤其是最近這十年的版圖里面,非常欠缺這樣的角色。

  陸嚴河有把握,陳玲玲應該會采納他的意見的。

  而沒過兩天,陳玲玲就給陸嚴河打來了一個電話。她跟陸嚴河說,她覺得把《瓦光》拍成三部電影的想法可行,她想拍。

  靈河為陳玲玲這部電影開了1億人民幣的制作預算,享有這三部電影自電影初次上映后二十年的版權,二十年后,電影版權將回到陳玲玲自己的制作公司手上。

  在國內,電影版權的歸屬還不像好萊塢那邊那樣有各種各樣的玩法。往往是投資方永久握有電影版權,導演只是按照合同約定享有收益分紅權,或者干脆連這個也沒有。

  在這1億人民幣的制作預算里,陳玲玲的導演片酬750萬元,算是拿得比較少了。

  但是,因為預算大頭要用來做美術方面的東西,陳玲玲覺得自己必須以身作則,降低片酬。

  她邀請的演員,都無法給高片酬。

  三部曲連拍,其實實際拍攝內容沒有什么變化。

  陳玲玲也沒有打算因為這個故事要拍成電影了,就對各方面的要求進一步提高。

  陸嚴河也不會答應。

  他可不想讓這個電影釀成一樁投資慘案。

  電影建組的動作很快。

  靈河的第一筆資金也已經到賬。

  陳玲玲著手開始挑選演員,跟演員們一個個地談。

  電影三部曲的拍攝周期105天。

  按照三部電影一共1億人民幣的制作成本,平均下來,每部電影的成本只有三千萬出頭,放在當下的電影領域來說,這意味著電影本身只是一個中低成本的制作。

  然而,電影制片人里掛著陸嚴河的名字,導演又是陳玲玲。

  以陳玲玲在影視圈的威望,沒有人會低估這個作品。

  雖然,它是一個宮廷戲。

  “陸嚴河怎么會制片這樣一個作品?”

  “陸嚴河已經不是第一次把他合作過的電視劇導演拉來拍電影了。”

  “電視劇和電影完全是兩種不一樣的載體,他難道認為羅宇鐘成功拍出了《舟》,所有的電視劇導演就都能來拍電影了嗎?”

  “陳玲玲本身就是國產電視劇導演里的三架馬車之一,她的藝術造詣肯定是有的,你說得也太過分了,好像她完全不行一樣。”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