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十九章 就從這里開始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卻說這頭,楊信與李通二十余人軍陣廝殺甚烈,從中院到前庭,一路打將出來,所過處墻倒屋塌,更掀翻了縣令宅邸的大門,殺到大街上來。

  圍困宅邸的縣兵惶惶驚恐退避,不敢上前。

  縣令在街角觀望,見廝殺近兩刻鐘,那賊人仍生龍活虎,反倒李通及二十余人軍陣,卻已顯出疲態。

  他不禁恨恨道:“可恨此賊燒了縣庫,否則擺開幾架大黃弩,他如何還能逞兇?!”

  朗陵縣本有十來架大黃弩,儲藏在縣庫之中;這種重弩原屬車兵所使,殺傷力極強,戰場上許多厲害的武將,一個不慎也要為其射殺。

  可先前楊信燒了縣庫,連著十余架大黃弩一并燒毀了去。

  等閑的普通弓弩,根本奈何不得楊信這種厲害角色,唯有大黃弩,可射殺于他。普通的弓箭在楊信三十倍常人體魄面前,先不說能不能破防,單以箭矢發射的速度,都很難跟得上楊信,他可以從容避開。

  此時圍在周圍的縣兵的弓箭都引而不發,主要就是這個原因。

  另一個原因是害怕傷不到楊信,反而影響到李通的軍陣,幫忙不成幫倒忙。

  ——楊信胸口里的殺意愈是沸騰,腦子卻愈是冰冷,任憑李通的軍陣如何兇猛,他只游走、避讓,抽冷子反手來一下,倒殺得李通手忙腳亂,左支右絀。

  楊信殊無短板,無論氣力、耐性、速度、反應,都超出了李通的預計;眼看楊信生龍活虎,而自己身后組成軍陣的卒子卻一個個喘開了粗氣,李通的心,已在下沉。

  經過兩刻鐘的廝殺,楊信將李通軍陣的奧妙,幾乎看透;心中已是明白這軍陣妙在何處。

  軍陣分明有兩個關鍵之處。

  其一,李通和他的親兵,所修的功法,系出同源。

  其次,李通和他的親兵有著良好的默契,這種默契近乎于心靈相通。

  軍陣的集眾之力,便建立在這兩個基本條件之上。如果所修功法不同源,便難以協調氣機、融為一體;如果沒有良好到近乎于心靈相通的默契,這軍陣便無法靈活變幻。

  軍陣便如一座房屋,主將是梁柱,兵卒是磚瓦。

  他們有效的組合在一起,像一座精密的戰爭機器,能爆發出令人驚嘆的力量。

  同時,楊信也看出了軍陣的缺陷——就是很難大規模應用。

  一則大規模推行同種功法,并且要求修煉的人進度大差不差,一是需要消耗大量的資源進行專門培養,二是須得精挑細選,選出修煉資質相同的兵員。顯然是有難度的。

  二來人越多,心思越雜,越難以達到近乎于心靈相通的默契。

  便有一種明悟——難怪那些歷史留名的特殊兵種,人數都不多;譬如高順的陷陣營,八百人;譬如關羽的校刀手,五百人。

  想必李通這五十個親兵,必定耗費了他大量的資源和精力,才能培養到組成軍陣的地步,難怪他如此憤怒——已有超過一半親兵,折在了楊信手中,那必然是心如刀絞。

  楊信品味著殺意,沉下心,這里仔細周旋。李通軍陣的疲態,楊信看的清楚,他在等待反殺時機。

  李通則愈是焦躁,他也知道,組合軍陣對兵卒的體能,是巨大考驗;軍陣雖強,但兵卒的體能消耗亦倍數增長。

  似他麾下這些親兵,平均五六點的精屬性素質,平素急行軍,可三日不歇。

  但這里,只廝殺了兩刻鐘便已疲敝。

  這一番局面僵持、變幻,說來倒有那么點意思。

  實際上在縣令說出小妹去向的時候,楊信就可以抽身而走,全不必這里與李通廝殺決死;但一來楊信心中哀怒,急需發泄,似李通這等貨色,便是上佳的發泄對象。

  向這個世界復仇,就從這里開始。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李通、縣令等人已經知道楊信的目的是楊幺妹。若楊信直接就走,他們回頭八百里加急,或者有另外更玄妙的傳訊方式,能先于楊信一步,把消息送到陳留。

  到時候楊信去陳留晚了一步,事情就會變得糟糕。

  無論如何,得殺了李通和縣令這兩個主事者,沒了主事者,事情的運轉就會被遲滯,楊信才有足夠的時間作轉圜。

  而此時,許褚帶著他的五十個親兵甲騎,風馳電掣十余里,即將抵達朗陵城下。

  ——縣令愈是焦躁,按著懸掛在腰間的佩劍劍柄的手,都已青筋暴跳;他是從幽州走出來的人物,亦曾經歷許多場面,他看得很清楚,李通和他的軍陣,運轉已顯遲滯,便如疲敝的弓弦,隨時都會繃斷。

  李通一旦崩了,事情就糟糕了。

  “快去城門,看許將軍到了沒有!”

  若再無來援,李通稍時戰敗,事情將一發不可收拾。

  縣令自身并不以武力著稱,李通一旦戰敗,他自己操刀子上,怕只兩個回合,就要被斬殺。

  尤以那賊人偶爾飄過來的眼神,其中殺機凜冽,分明欲殺他而后快。

  就在這個時候,李通軍陣左側的一個兵卒忽然打了個踉蹌,軍陣陡然為之一滯;這一霎那的機會,被楊信捕捉,他側身進步,一刀便把這兵卒腦袋削了下來。

  因為軍陣遲滯,李通亦為之牽連,軍陣運轉出了問題,他趕之不及,眼睜睜看楊信殺掉了這個兵卒;這兵卒一死,軍陣內本就疲敝的士兵們頓時慌亂,軍陣告破!

  楊信一言不發,悶聲殺入軍陣,刀光席卷,呼吸間,疲敝的兵卒便倒下七八個。

  剩下的兵卒立時大潰,呼號著四散奔逃;李通更見機敏,二話不說,拖槍轉身就走。

  但楊信的主要目標就是他,怎能教他脫身?正好眼前兵卒被殺潰,讓出路來,楊信合身一撲,便撲近李通,李通見脫身不得,只好回身來戰。

  刀槍交擊,止兩招,業已疲敝、心神大喪的李通便遮攔不住;刀光崩開大槍,卷起來,就像黎明前劃破夜幕的第一道光,剎那卷過李通脖頸,他一顆斗大頭顱,立時沖天而起。

  便此時,一聲爆炸般的怒吼從遠處街道的盡頭傳來:“李文達!”

  緊接著,一道雄壯如巨熊的身影從那馬背上蹦躍而起,騰空數丈,一躍百十米,似一顆隕石,照著楊信處流星劃落。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