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605章、俞弦我也可以去中大找你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我……”

  聽到cos姐這個問題,陳著突然噎了一下。

  愛她,還是愛她?

  這對狗男人來說可是個送命題。

  要不是“看電影”的這個決定,自己也有同意,陳主任真是懷疑被資本做局了,通過...

  林淺的新書《依然前行》出版后,反響比《光的方向》更為熱烈。不僅因為故事本身更具現實感和情感深度,更因為她筆下的人物仿佛就在身邊,真實得讓人無法忽視。讀者們的來信也越來越多,有人感謝她重新點燃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情,有人分享自己走出困境的經歷,還有人只是簡單地告訴她:“謝謝你,讓我相信,即使跌倒,也可以繼續前行。”

  林淺的工作坊依舊定期舉行,但場地已經從最初的咖啡館搬到了一間更寬敞的社區文化中心。課程報名人數遠超預期,甚至有外地的學員專門趕來參加。她不再是那個躲在文字背后、試圖通過故事尋找答案的女孩,而是一個愿意與人面對面交流、傾聽并陪伴的人。

  某天下午,工作坊剛結束,一個年輕女孩走到她面前,猶豫了一下,遞給她一本筆記本。

  “林老師,這是我寫的東西……”女孩聲音輕柔,眼神里帶著一絲不安,“我不知道它有沒有意義,但我想請您看看。”

  林淺接過筆記本,翻開第一頁,上面寫著:“我叫蘇晴,今年二十四歲,剛剛被公司辭退。我不知道接下來該做什么,但我想寫點什么,至少,證明我曾經認真地活過。”

  林淺看著她,微微一笑:“你已經開始了。”

  女孩愣了一下,眼眶有些濕潤,輕輕點頭:“謝謝您。”

  林淺合上筆記本,輕輕拍了拍她的肩膀:“你愿意來下一期課程嗎?我們可以一起寫下去。”

  女孩用力點頭:“我愿意。”

  那天晚上,林淺坐在書桌前,翻看蘇晴的筆記本。她發現,這個女孩的文字雖然略顯青澀,卻充滿了對生活的思考和對未來的渴望。林淺想起了自己剛開始寫作的時候,也是這樣,在迷茫中摸索,在不確定中尋找方向。

  她打開電腦,敲下一段話:

  “人生不是一條直線,而是無數個選擇的交匯點。我們總是在某個時刻停下來,問自己:我到底想要什么?答案或許不會立刻浮現,但只要我們愿意繼續走,就一定會有光。”

  她將這段文字作為新書的序言,標題依舊叫《依然前行》。

  幾天后,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讓城市陷入混亂。林淺的寫作工作坊也因此臨時取消。她窩在家里,整理新書的反饋和讀者來信。一封來自北京的信吸引了她的注意。信封上寫著:“致林淺老師:一個曾經不敢面對自己的人。”

  她拆開信封,里面是一張照片和一封信。

  照片上是一個穿著西裝的年輕人,站在一座城市的天臺上,背后是落日余暉。照片背面寫著:“謝謝你,讓我有勇氣辭職,重新開始畫畫。”

  信的內容很短,但字字句句都打動人心:

  “林老師,我是你三年前寫作工作坊的學員,叫陳遠。那時我剛剛畢業,被家人安排進了一家國企,每天朝九晚五,看似安穩,實則壓抑。我曾無數次想辭職,卻始終沒有勇氣。直到你那句‘只要你想,任何時候都可以重新開始’,我才真正鼓起勇氣,辭去了那份工作,開始學習插畫。”

  “現在,我終于成為了一名自由插畫師,雖然收入不穩定,但每一天都充滿希望。謝謝你,讓我找回了自己。”

  林淺看著信,眼眶有些發熱。她回想起那個總是坐在角落、沉默寡言的男生,沒想到他真的走出了自己的路。

  她將照片和信收好,放在書桌抽屜里,旁邊是李曼的畫,還有云南來信里的那張畫。

  窗外的雨還在下,但她的心里卻異常溫暖。

  第二天,雨停了,陽光透過云層灑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

  林淺照常去咖啡館寫作,剛坐下不久,手機震動了一下。是一條來自周然的消息:

  “林老師,我決定去歐洲進修插畫。雖然不知道未來會怎樣,但我愿意試試。”

  林淺笑了笑,回復:“加油,等你回來辦展。”

  她合上電腦,看著窗外熙熙攘攘的人群,心中涌起一種奇妙的滿足感。

  她終于明白,寫作不僅僅是表達,更是一種連接。她用文字搭建起一座橋,讓無數在迷茫中前行的人找到了方向。

  她起身離開咖啡館,走向地鐵站。手機再次震動,是李曼發來的消息:

  “林老師,我準備開始創作一系列關于中年女性成長的畫作,想請你看看。”

  林淺回復:“當然可以,我隨時都在。”

  她抬頭望向天空,陽光正好,微風不燥。

  她知道,屬于她的故事,還在繼續。

  而屬于更多人的故事,也在悄然開始。

  她繼續往前走,腳步堅定,心中有光。

  就像她書里寫的那樣:

  “選擇之后,我依然愿意前行。”

  林淺的生活似乎進入了某種穩定的節奏。每天清晨,她會在小區的公園里慢跑半小時,然后回家簡單吃個早餐,再帶著筆記本出門,去常去的咖啡館寫作。偶爾,她也會去社區文化中心,看看工作坊的準備情況,或者和蘇晴一起整理學員們的來信和作品。

  蘇晴的進步很快,不僅在寫作上有了自己的風格,也開始嘗試組織小型的寫作交流會。她把林淺當初給予她的那份溫暖,一點點傳遞給了更多人。

  “林老師,我覺得寫作真的可以改變一個人。”蘇晴有一次在整理完一疊來信后,認真地對林淺說。

  林淺笑了笑:“它不是改變人,而是讓人看見自己。”

  蘇晴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林淺的新書簽售會在一個月后舉行。地點定在城市圖書館的多功能廳,現場座無虛席。讀者們從各地趕來,有人帶著她過去的作品,有人帶來了自己寫的文字,希望她能看看。林淺坐在簽售臺前,一一接過書,認真地寫下祝福,偶爾停下來和讀者聊聊。

  一位中年女士遞給她一本《光的方向》,封面已經有些泛黃。

  “這是我女兒留下的。”她聲音有些哽咽,“她走后,我第一次翻開這本書,才發現她一直偷偷在書頁上寫下了自己的感受。后來,我開始學著寫點東西,像她一樣。”

  林淺接過書,翻開扉頁,上面寫著:“媽媽,如果你看到這些字,請不要難過。我只是換了一種方式繼續前行。”

  林淺輕輕合上書,抬頭看著那位女士:“你女兒很勇敢。”

  女士點點頭,眼角泛著淚光:“謝謝您,讓我知道她不是一個人在戰斗。”

  簽售會結束后,林淺站在圖書館門口,看著人群漸漸散去。陽光透過樹葉灑在她身上,暖暖的。

  她忽然想起多年前那個夜晚,自己蜷縮在出租屋里,看著電腦屏幕上的文字,懷疑它們是否真的有意義。如今,她終于明白,每一段文字,都是生命的痕跡,是人與人之間最柔軟的連接。

  她轉身走進圖書館,準備去參加一場關于“寫作與心理療愈”的講座。門口的展板上,寫著一句話:

  “文字,是照亮內心的光。”

  林淺微微一笑,走進了會場。

  幾天后,她在工作坊上講起了那場講座的收獲。

  “寫作不僅僅是講故事,更是一種自我療愈的方式。”她看著坐在教室里的學員們,“當我們寫下自己的經歷時,其實是在和過去的自己對話。那些我們曾經無法面對的情緒,那些我們曾經壓抑的痛苦,都會在文字中慢慢浮現,然后被我們看見、理解,最終接納。”

  蘇晴坐在第一排,認真地記著筆記。

  “所以,不要害怕寫得不好。”林淺繼續說,“重要的是,你有沒有勇氣寫下真實的情感。”

  課后,蘇晴留下來,遞給林淺一份手寫稿。

  “這是我想寫的一個故事。”她有些緊張地說,“關于一個女孩,在失去工作后,如何通過寫作重新找回自己。”

  林淺接過稿子,翻了幾頁,笑著說:“聽起來很像你的經歷。”

  蘇晴點點頭:“我想把它寫成小說,也許有一天,也能幫到別人。”

  林淺看著她,眼神溫柔:“你已經做到了。”

  那天晚上,林淺坐在書桌前,翻看蘇晴的稿子。她忽然想起自己寫《依然前行》時的心境,那種在黑暗中摸索著尋找光的感覺,如今似乎在蘇晴身上再次重現。

  她打開文檔,寫下一行字:

  “每個人都有一段必須獨自走過的路,但只要我們愿意寫下自己的故事,就永遠不會真正孤單。”

  窗外的夜色很美,城市的燈光像星星一樣閃爍。

  林淺合上電腦,站起身,走到窗邊。

  她知道,屬于她的故事,還在繼續。

  而屬于更多人的故事,也在悄然開始。

  她繼續往前走,腳步堅定,心中有光。

  就像她書里寫的那樣:

  “選擇之后,我依然愿意前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