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祖國是花園,花園的花朵真鮮艷,和暖的陽光照耀著我們,每個人臉上都笑開顏……”
“娃哈哈呀,娃哈哈,每個人臉上都笑開顏……”
院子里面陽光正好,難得的艷陽天,冰雪消融,屋檐上的雪漸漸融化,伴隨著漸漸融化的大雪,還有噼里啪啦的歡樂爆竹聲,辭舊迎新的年關就那樣悄然在爆竹聲中悄然過去。
雖然新年已過,但街上的行人大多都穿上新衣,走上街頭,依舊享受著還未完全淡卻的新年氣氛。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林有成的那篇《戰爭子午線》在《花城》上發表了。
非常多的文學愛好者都很意外林有成居然會在《花城》上發表最新,畢竟林有成前面可是在《人民文學》、《收獲》,還有《十月》,怎么又突然發表在《花城》上面。
雖然意外,但那些喜歡林有成的讀者也沒有去深究林有成為什么又在《花城》發表文章,因為一個個現在的身心都隨著那一群孩子的隊伍為了向西,也跟著一路向西,驚心動魄,震撼無言。
京城政法大學的查海泩因為和林有成的書信來往,一直都有關注著林有成的作品,雖然說查海泩有些意外,林有成在那篇《人間奇事》之后,寫得作品不再是關于愛情,而是關于那個時期的戰爭,查海泩還是一直都有看林有成寫得。
要知道前不久,林有成還給查海泩回過書信,這也算是筆友。
查海泩一如既往地被林有成的作品感動著。
是的,不管是《風聲》,又或是《我的團長我的團》都讓查海泩深受震撼和感動,但是他并沒有哭,可是當他看完林有成的《戰爭子午線》之后,他還是忍不住落淚了。
在這一刻,查海泩并沒有去思考浪漫的詩歌,腦子里也完全沒有那些感性而危險的思緒,滿腦子都是那些拼命戰斗,最后犧牲生命的孩子。
如此現實,甚至是可以說是真實的故事,真得讓他難受極了。
同樣難受得不止有詩人查海泩,其他無數讀者都在為林有成寫得這篇《戰爭子午線》而心痛難受。
因為林有成之前寫的愛情讓無數青年文學愛好者如癡如醉,淪陷其中,自然也都有關注林有成的最新,一如查海泩一樣,即便寫的是戰爭題材,即便是并不浪漫,相當現實殘酷,但這一群年輕的文學愛好者同樣也都為那段歲月先烈們的信仰而心生敬意。
就像現在讓他們感動不已的《戰爭子午線》這個故事,不僅僅是看到孩子的悲涼犧牲,以及盛世來的不容易,同樣也看了悲哀,是什么樣的環境才能夠讓一群十幾歲的孩子上戰場?
十六歲的孩子已經是老兵了,剩下的孩子一個比一個小,可他們卻是部隊的人了。
也就是這樣的故事,這群年輕人知道,在那個抗爭年代,有一個特殊的群體叫娃娃兵雖然年幼,為了那場中華民族的獨立戰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那些只是孩子,也會哭著喊媽媽,那群年輕鮮活的生命可能到死都不知道他的名字,但是如今盛世繁華也決不能忘了他們的付出。
燕園的謝舒華就是如此真實而強烈的感受。
謝舒華沒有想到林有成會繼續寫戰爭題材的,也沒有想到林有成在《我的團長我的團》之后寫了一支戰斗力更弱的隊伍來打抗ri戰爭。
謝舒華根本就沒有想到,故事會如此殘酷和令人心痛。
在她看到后面的故事情節,更是心痛。
因為那一支隊伍磕磕碰碰來到了長城山腳下,因為這里是小號曾經戰斗過的地方,幾個月前曾在這打了一次伏擊,埋了七個地雷,因為鬼子來了增援,沒來得及挖出地雷就撤了。
憑著對地形的熟悉,小號高興的說到如果沿著白河向北走很快就能到根據地了。
可是為了任務,老兵他們選擇了向西。為了能順利完成任務,他們要把這七個地雷啟出來,靠著記憶小號順利找到了六個地雷,由于雜草叢生,第七個地雷的埋藏地難以找到。大伙勸小號放棄了別找了,有六個地雷也夠用了。可小號卻說:多一顆地雷就能多干掉幾個鬼子呢!
就隨著一聲巨響,小號與他的書本一起被地雷炸飛了。
可是那一顆地雷也是在謝舒華心里炸開了,將謝舒華的一顆心給炸的亂七八糟,鮮血淋漓。
“舒華,你別一直哭了。“
同學瞧見謝舒華滿臉淚水,哭得十分難受,不禁勸慰道:”而已。”
“不,這不是,這些……這些都是真實的故事。”
謝舒華聲音哽咽,似乎情緒很難就那樣平復下來,但是謝舒華非常清楚地知道,在那段戰爭時期,像小號,像老兵那樣的特殊戰爭孩子,
或許那些孩子們如果生活在現在,也應該是備受家長疼愛,能夠讀書學習發光發亮的孩子,而因為戰爭他們失去了家長的庇護,沒有一個安身之所,吃不飽,甚至命喪于戰爭之中。
因為《戰爭子午線的》的故事,謝舒華知道地理上的子午線,地球上時區的起始線,而戰爭的子午線就是從這群孩子開始,他們的童年是沒有選擇的,一如里面幾個孩子在草地上嬉鬧,短暫的愉快后就是四周密集的槍聲。
那群孩子的生活就是戰爭,并在戰爭中活下去,雖然戰爭的意義對他們來說并不清晰。當任務最后完成,存活下來的幾個孩子應該感覺到戰爭子午線就是從這里開始的。
誰也沒有想到,在寫過那篇《我的團長我的團》的抗戰之后,林有成會帶來更加震撼而真實的戰爭,同樣也沒有想到林有成這一次戰場的主角會放在一群孩子身上。
路垚看完《花城》最新一期里面林有成的那一篇《戰爭子午線》,真得為之感動,他之前以為林有成只會寫愛情,沒想到林有成寫戰爭故事也是如此震撼人心,關鍵這樣的現實創作手法讓他也感同身受。
“你說,我要不要把稿子投給《花城》?”
因為《平凡的世界》第一部被《當代》雜志退稿,現在路垚受到了打擊,可是看見林有成在《花城》上發表的這一篇《戰爭子午線》,路垚又覺得自己是不是可以試著把稿子投給《花城》雜志。
雖然說,《花城》雜志要年輕,但是好歹也是四大名旦雜志之一。
《延河》雜志社的編輯秦安知道路垚說得是那篇稿子,說道:“我覺得你可以試一下,《花城》雜志也很不錯。”
路垚點了點頭,心里覺得他是可以試著投給《花城》,說道:“林有成寫的這篇《戰爭子午線》真得讓人看了心里很難受,我女兒都看哭了。”
秦安點頭說道:“是的,寫的真好,文字極具畫面感,字里行間充滿了一股悲涼之意。雖然依舊是戰爭題材,但卻是完全不同的故事。”
路垚點了點頭,十分贊同。
相較于林有成的前面兩篇戰爭,這篇《戰爭子午線》的視角更為獨特,居然寫起了孩子的抗戰,當然也不僅僅是因為視角獨特,更多的還是因為故事里面那群孩子戰斗到最后一刻的力量。
當然,對于文學評論家而言,林有成的這篇《戰爭子午線》除了故事本身的震撼和動人之余,最值得文學評論家分析的就是《戰爭子午線》這個故事是在《風聲》和《我的團長我的團》之后,自然也就讓很多文學評論家去分析《戰爭子午線》是否也有《人間奇事》的伏筆。
隨著深挖,自然也就發現了《人間奇事》里面那一位要投奔八陸的女護士,同樣也是從北平來的,這樣自然也就讓無數文學愛好者為之驚嘆。
之前《人間奇事》發表的時候,文學界還有一些批評和質疑,認為《人間奇事》的故事缺乏時代的厚重,那個時代的人和故事應該寫得更詳實之類的問題,現在看來那些全都是林有成埋下的伏筆。
作為《收獲》主編的巴老在看了林有成的這篇《戰爭子午線》之后,深受感動,要知道巴老一直都有強調《收獲》要堅持現實主義的文學主張,突出時代性,現實性和群眾性,強調刊物發表的作品要引導讀者積極向上,要在刊物上體現正氣、志氣、朝氣、勇氣和銳氣。
即便林有成這篇并不是發表在 還特意為林有成的這篇《戰爭子午線》寫了評論文章,直言林有成是當代作家的希望,文字里面透著直擊人心的力量——
“林有成寫的這篇《戰爭子午線》,可以窺見抗ri戰爭的殘酷,而現實往往更殘酷。那時的中國到了究竟怎樣的窮途,才會有這些半大孩子護送傷員,完成任務。他們沒有退路,只能連跌帶爬地走在長城上。而那時的長城:殘敗寂寥,斷壁殘垣。他們在險峻巍峨的峭壁上行走,那個死死攀住崖邊,喊著媽媽的女孩在夕陽下墜崖。那個為了多殺幾個鬼子,卻踩到自己埋下的地雷。那個為掩護他人,掛著地雷自爆的十六歲。那個自殺的傷兵……”
“這也正是人民的偉大,精神力量的偉大。從最初的堅定,在經歷了死亡、饑餓后,加上找不到大部隊的迷惘,他們會在夜里沉思、迷惘,而夜空的星星是光明的象征,他們在夜里舔舐傷口,在白天永遠向西,殺敵人。他們永遠地留在了過去,而這樣的人,在那段時期的抗ri戰爭數以萬計。“
“這樣的事在那段民族存亡時期處處都是,戰爭子午線即是長城。戰爭的局勢是一個個偶然促成的,而這些偶然的背后是千千萬萬個國人用生命換來的。他們不知道自己的犧牲有什么意義,他們只是想回家。沒有人知道他們的名字,只有長城記得,高山記得。”
其實巴老說林有成是當代作家的希望,其實也是在說林有成寫的里面透著文學的希望。
因為歷史不容忘記,有些事情需要銘記。
伴隨著林有成前面兩篇《風聲》和《我的團長我的團》非常火熱,現在林有成的這篇《戰爭子午線》自然也就備受關注。
關于當代作家希望的討論在圈子里面漸漸火了起來,但是真正的《當代》雜志社卻不淡定了,因為就像很多文學工作者和文學青年所知道的,林有成前面三篇《風聲》和《我的團長我的團》,還有最新這一篇《戰爭子午線》分別發表在《收獲》、《十月》,還有《花城》雜志上。
這文學雜志的四大名旦,林有成接連上了三大名旦,偏偏還有一個《當代》雜志社沒有發表過任何林有成的作品。
這如何能讓《當代》雜志社接受!
《當代》雜志社的主編秦朝陽一直都很關注林有成這位作家,也十分欣賞林有成一直以來的作品,現在眼睜睜地看著林有成這位作家在其它三大名旦雜志上都發表了,就沒有投稿給《當代》,這是讓當代尷尬。
秦朝陽他擔任《當代》主編時間最長,是《當代》成長發展的掌舵者和領航人,一心都希望《當代》能夠在國內文學雜志成為最好的,不負《當代》之名。
“我們一定要找林有成約稿,現在都說林有成接連了上了三大名旦,就沒有投稿在《當代》,還有人認為是我們《當代》給林有成退稿了,可是他根本就沒有來過稿子,我們從何說起的退稿啊。”
“是的,四大名旦雖然說只是戲言,但是我們雜志社怎么能夠輸給別的雜志社!”
必須要搶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