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人民文學雜志社。
編輯部的眾多編輯本來就十分好奇和期待林有成的這封情書,自然一個個也都迫不及待地看了林有成這封情書,然后,一個個完全被林有成這個故事打動。
可以說,林有成的這部情書還沒有決定是否刊發,是否修改,就已經讓編輯部的眾多編輯沉浸其中,無法自拔,一個個都是在討論著這個平淡動人的愛情故事,討論著那份讓無數人為之動容的暗戀。
“真的沒想到,林有成居然會寫出如此特別的愛情故事,寫一封信寄給天國,卻陰差陽錯地寄到同名人的地址,故事太令人想不到了。”
“是啊,太動人的暗戀!”
“我很喜歡故事的結局,一開始還替林慧難受,懷疑她是替身,但對林慧而言,是最好的結局。男楊樹已經把所有的重負,包括愛的思念,情的蝕心腐骨,全都轉給了女楊樹。他要他的林慧拋開一切,重新尋找自己的人生。”
“是啊,最好的還是林有成簡潔文風、短段落和語句,用淡淡的筆墨敘事而作為文本,用三種敘事方式交叉進行,書信表面上看是林慧和女楊樹的交流,實則是男楊樹和女楊樹在逝去的回憶中演繹一場超越時空的心靈對話。”
“是的,我特別喜歡這樣的敘述方式,整個敘述具有強烈的畫面感。”
“我現在都忍不住想要寫一封信寄給別人,就是像林慧那樣寫一封:你好嗎?我很好。”
“我也一樣,故事開頭的那封信里面那兩句話真的太好了。”
很顯然,現在林有成的這篇情書小說雖然還沒有最終拍板,但是現在的結果已經很明顯,當然該有的三審三校,還是要走的。
主編汪蒙心里當然也非常清楚情書是一篇非常優秀的小說,關鍵在他看來這篇小說雖然也有愛情,但其實也不僅僅是愛情。
故事的最后,女楊樹擺脫了死亡的陰影,林慧完成了自己的蛻變,邁出了新的一步。
另一方面,雖然情節一直圍繞著生死展開,但與眾不同的是林有成并未刻意去展示死亡的殘酷和恐怖,而是將這種悲情淡化為一種哀思和懷念,有一份哀而不傷的詩意。
沒有人注意到小說里面,即便帶著淡淡的哀傷,但是林有成并沒有寫那個特殊的時期,整個故事就是那樣的純粹,并不是什么傷痕文學,這才是最特別的地方。
即便離開了那些特殊的時期的傷痕,作者的寫出的小說依舊是那樣精彩而動人。
這才是最讓汪蒙感到驚艷的地方。
現在傷痕文學似乎不管怎么樣都要提一下那個特殊時期留下的傷痕,仿佛每個人都是滿身傷痕走出來,但如果真的滿身傷痕,也不知道是怎么能夠活到現在。
想想,那可真夠堅強的。
當然,在汪蒙看來,情書這也并不是什么先鋒文學,更加不會是通俗文學。
主編汪蒙心里甚至都不知道該如何去給這篇小說定義文學類型,也許這就是林有成所說的人民文學。
汪蒙心里如此想到,望著編輯部的編輯,直接說道:“既然大家都沒有意見,那么林有成的這篇情書不需要刪改,直接發表到后面最新一期吧。”
張偉聽見汪蒙這話,心里自然是很開心,這也算是主編直接拍板決定了。
在他看來,林有成的這篇情書值得,他甚至都開始期待讀者收到林有成的這封情書時會是什么反應,會不會像他一樣,為之動容,情緒復雜,無法言明,最終罵一句寫得太好的臟話。
編輯部的其他編輯聽見主編汪蒙這話也都沒有任何意見。
因為,林有成這篇情書就必須在人民文學雜志發表!
真正說起來,在這個文學的春天年代,很多老雜志復刊,也新創辦了許多文學雜志,發行量都很大。
可以說隨便一本80年代文學雜志的發行量都在二三十萬份以上,有時一部小說在期刊的公開發表,能使雜志創下“當日脫銷”的紀錄。
就像之前林有成在小說月報上面發表的那一篇嫌疑人X的獻身真的就讓小說月報當日脫銷。
但其實小說月報的發行量不算多,真正算多的還是像老牌文學收獲、十月、人民文學這樣的,像收獲的發行量曾高達100多萬份,這數字甚至都讓時任主編的巴老頗為擔憂。在巴老看來,滿大街都是收獲這本雜志是很可怕的,100萬份的發行量太高,寧可少印一些。
很顯然,相較于收獲、人民文學這樣級別的雜志發行量遠不是小說月報所能比的。
要知道現在作者能能混出來,就是靠自由投稿,可以說作家要揚名立萬,出書作用不大,主要靠著名的文學刊物。
劃重點,著名的!文學刊物。
可以說,在人民文學收獲發個短篇,就可聞名全國,對青年寫作者來說,這樣的著名的文學期刊曾是他們實現文學理想的最佳舞臺。
雖然說,林有成憑借山楂樹之戀和嫌疑人X的獻身已經在國內成為炙手可熱的新人作者,震驚文壇,但一直都沒有在人民文學這樣的頂尖期刊雜志上發表作品。
這也是為什么林有成會選擇當一個移情別戀的渣男,真不能怪他。
實在是人民文學太好,太優秀。
其實林有成并沒有想過人民文學會退稿,他只是在想如果人民文學這樣發行量的雜志發表了這篇情書,比小說月報還要更大的發行量發往全國各地不同的地方,不知道全國會有多少讀者收到,看見這封情書。
當然,相信不管會有多少讀者,一定都會很驚人。
也許就像雪山和火山爆發一樣驚人。
要知道不管是靜謐的雪山,還是熾熱的火山,都會有爆發的那一刻——
或是雪崩席卷,或是巖漿翻滾,沒有人能夠逃脫這一場極致的暗戀。
是的,沒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