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八十四章 請客斬首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我這一生這么努力,不是為了證明我有多了不起,只是為了告訴所有人,我才是我爹最合適的繼承人……

  這個念頭,自從靖難成功,坐上龍椅的那一刻,就已經深深扎在了朱棣的心頭,揮之不去。這是他需要用后半生完成的大業,不敢有片刻懈怠,不能有半點馬虎。

  父皇創造了大明朝,他就要讓大明朝變得更大,更強盛。

  父皇沒有懾服的藩國,他要征服,父皇沒有達到的地方,他要拿到手里,父皇沒完成的壯舉,他要替父皇完成……總而言之,洪武皇帝做到的事情,我要做得更好。洪武皇帝沒有實現的目標,我要彌補遺憾。

  我就是父皇最優秀,最孝順的兒子!

  “解學士,你坐下。”

  朱棣給解縉賜座,然后面帶笑容,仔細問道:“你說這一本小冊子,真的有用嗎?老百姓會不會像對待大誥那樣,對待此書?”

  經過徐景昌的提點,解縉已經很能把握住朱棣的心態了。

  “陛下,御制大誥是太祖皇帝集結的判例,前后四部,民間凡是藏有大誥的,犯罪之后,罪減一等,反過來,要罪加一等。家家戶戶,都要背誦大誥,科舉考試也要考察大誥……太祖皇帝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要讓百姓知道律法,了解大明國策,不會被官吏欺凌。”

  提到了朱元璋的舉動,解縉也很感慨,平心而論,老朱不光是古代帝王中,最愛護百姓的那個,而且老朱還不搞愚民。

  光是從大誥這一項就看得出來,朱元璋是兢兢業業,努力讓老百姓知道的更多,避免被貪官污吏盤剝。

  作為一個古代帝王,他真的盡力了。

  只不過四部御制大誥,內容還是相當復雜,哪怕朱元璋竭盡全力,在他死后,這些判例也迅速作廢,甚至大誥這部書,也無人提起,幾乎消失了。

  “陛下,臣以為太祖皇帝固然深謀遠慮,但是普通百姓很難領會,大部分人連字都不認識,更遑論其他……所以臣編寫此書的時候,務求簡單。比如關于稅收部分,只有田賦三十稅一,不販運不交稅,火耗至多有三成,重斂盤剝要治罪等寥寥數語。臣還想著,如果能編成順口溜,去鄉下宣揚,讓百姓知道朝廷的意思,以后遇到了事情,有膽氣站出來,這便是功德無量了。”

  朱棣欣然點頭,眼神里面都是笑容。

  “很好,解學士用心了。朕過去總想著要修大書,要不惜血本,現在看來,越是大書,越是復雜,就越是難以傳到民間,百姓就越是不明白。和朕的本意南轅北轍。”

  解縉只想說一句,徐通政萬歲!

  陛下哪里懂得修書,他不過是想證明自己罷了。

  “陛下愛民之心,堪比太祖皇帝,只是教化百姓,絕非一朝一夕之功,陛下還應有耐心才是。”

  朱棣含笑點頭,“說得好啊,解學士,幾個月的時間,你屬實比以前厲害了許多……這樣吧,朕給伱加禮部侍郎銜,依舊在內閣,處理公文。”

  解縉聽到這話,雙手都在微微顫抖。

  翰林學士也不過正五品而已。

  可是禮部侍郎卻是正三品的高官,屬于邁入了朝堂重臣行列。

  徐景昌的通政使,也不過是三品而已。

  難道說我一下子和徐通政平起平坐了?

  解縉連忙搖頭,沒事別亂做夢。

  徐景昌正三品,是那個職位只有正三品。

  自己成為正三品,那是自己只有這么大的本事。

  完全不是一個級別的。

  但不管怎么說,能連升四級還是非常值得欣慰的,畢竟步入高級官員的行列之后,能拿到的津貼可是原來的好幾倍……

  解縉又和朱棣聊了一陣,這才從宮里出來。

  他沒有立刻回家,把升官的喜訊和夫人分享,也沒有去找那些親朋好友。而是來到了通政司,來拜見徐景昌。

  “這本是通政的提點之功,卻讓我高升禮部侍郎,我實在是受之有愧。”

  徐景昌淡淡一笑,“解學士,不說這些……你現在知道內閣的厲害了吧?”

  解縉微微一怔,立刻道:“下官懂了,內閣雖然品級不高,但身在陛下眼前,只要時機恰當,就能加官進爵,超出原本的品級限制,也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徐景昌點頭,“沒錯,解學士,你想過沒有,如果給你加官到禮部尚書,你有本事和宋禮分庭抗禮嗎?”

  解縉深吸口氣,還沒來得及回答,徐景昌又補充一句,“如果讓你兼任禮部尚書,又該怎么樣?”

  這一下子解縉徹底凌亂了。

  “要是這樣的話,內閣豈不是凌駕六部,成了大明的宰相嗎?”

  徐景昌淡淡笑道:“光是凌駕六部?就沒想過,把通政司也踩在腳下?”

  解縉聽到這話,臉色驟變,慌忙起身,深深一躬。

  “徐通政,下官萬萬不敢有這種念頭。您手握大權,遠非一般臣子可比。下官只有唯命是從,馬首是瞻,斷然不敢癡心妄想。”

  徐景昌一笑,“坐下,坐下!解學士,你多慮了,其實我想告訴你的是很多東西都是虛的。在這個朝堂,一個是圣眷,只要在陛下身邊,時刻討得陛下歡心,哪怕品級不高,一樣可以翻手為云覆手為雨。至于第二個,就是你手里真正掌握的權力。我沒有讓你去蘇州,你明白了嗎?”

  解縉稍微遲疑,立刻道:“下官明白了,他們四個走了,我留在京城,就能順勢高升。即便他們立下大功回來,也要先在翰林學士一類的位置上停留些時日,而我卻有機會躋身尚書之列。”

  徐景昌笑容更盛,跟大才子說話,就是省心,不像那些臥龍鳳雛,怎么點撥都不明白。

  “解學士,你能想明白這些就很好。等你總領內閣事務的時候,該怎么處理,我相信你一定心中有數。”

  解縉慌忙點頭,“我明白,下官一定聽徐通政的。”

  請客斬首,收下當狗。

  完美!

  徐景昌心情大好,他主動邀請解縉吃午飯。

  兩個人對坐,徐景昌也隨意聊了起來。

  “解學士,我們之前說過一次,你覺得那是蒙蔽圣聽……其實不是這么簡單的,因為陛下也是人,也有自己的想法。如果讓他知道太多,弄得太清楚了,對我們,對大明朝,真的未必是好事情。就拿修書的事情來說,如果不能說服陛下,真的召集天下鴻儒,聚集京城,靡費巨萬,修一套皇皇巨著,只能放在宮中,或是國子監,沒有幾個人能讀到……這不是浪費國帑民財嗎?就像這種事情,我們有必要跟陛下講嗎?陛下問到了,我們是不是該想辦法打消陛下的念頭?”

  解縉認真聽著,也不由得點頭,“徐通政,過去我總以為天子是最聰明的那個,理當無所不知,明察秋毫。”

  “錯!”徐景昌斷然道:“老百姓有句話,叫不癡不聾不當當家翁,要讓我說,陛下就應該是知道最少的那個。他最大的職責,就是敬天祭祖,當好天下之主、然后根據我們討論出來的方略,強力推行,保駕護航,這就夠了,如果天子事事都知道,什么都親自作為,那還要我們這些朝臣干什么?”

  徐景昌的這番話,有太多大逆不道之處,能把蒙蔽圣聽說得這么冠冕堂皇,也是沒誰了。

  奈何解縉卻聽進去了,不光聽進去,而且還深深烙印在心里,生根發芽,從此之后,他看待朝政,就進入了一個新的維度。

  凡事不能光看事情如何,還要看這件事,對這個朝堂如何,尤其是對百官如何……

  花花轎子眾人抬,只有維護大家伙的利益,大家伙才會捧著你,屁股才會坐得穩。

  被徐景昌灌了一肚子新知識的解縉,返回了內閣,此時內閣只剩下黃淮和楊溥兩個人,而且這倆人的品級都沒有解縉高。

  這要是放在日后,解縉高低也是個內閣首輔,需要被人尊稱一聲解閣老。

  但眼下內閣草創,首輔這種生物,還沒有誕生。

  而解縉也是老老實實,絲毫不敢張揚。

  對待兩位同僚,更不敢擺出禮部侍郎的架子。

  總之,內閣一片祥和。

  只是很快從浙西傳來了急報,送到了御前。

  解縉侍奉朱棣身邊,最先知道了情況。

  “浙西水災屬實,十余個州縣受災,百萬生靈無家可歸,急需朝廷賑濟。”朱棣說著,看了眼解縉,“朕已經安排了,要調撥二十萬石糧食,賑濟災民。你速速去安排一下。”

  解縉點頭,匆匆離去,可是當他回到了值房,卻接到了通政司遞過來的一個消息。

  “城東儲存糧食的倉庫,竟然是空的,數十萬石糧食,不翼而飛。”

  看到這個消息,解縉腦袋嗡的一聲,“怎么會這樣?這可是要撥給災民的。”

  黃淮苦兮兮道:“沒錯,就是因為要撥給災民,才派人去核查,管庫官吏百般阻撓,還是御史堅持要看,才識破了他們的伎倆。”

  楊溥咬牙切齒道:“幾十萬石糧食,當真是國之碩鼠……解學士,趕快上報陛下,嚴查下去才是。”

  解縉怔了片刻,竟然搖頭道:“趕快知會通政司,此事一定要壓下去。還有,我要去戶部。”

  “去戶部干什么?”楊溥不解。

  解縉匆匆擺手,“來不及了,回頭再說。”

  交代之后,解縉急急忙忙,到了戶部,“夏尚書,當務之急,是要控制住京城糧價,還要盡快把糧食送去浙西賑災。下官以為,應該從軍糧當中,調撥一批過去,先把窟窿填上,然后趕快從外面采購糧食,作為儲備,應付可能的糧價波動……只有這兩件事做好了,才能輪到盜竊糧食的大案。”

  夏原吉先是一愣,隨即面露驚喜,贊道:“解學士真是謀國之臣!”

  你是天才,一住:紅甘泉: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