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二十三章 智者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今年的洪災比起歷史上的歷次洪災來說,其實并不算太大,可是對于受災地區的百姓來說那就是天塌了……

  這次主要是在兗州集中爆發,大河決堤后的幾天內,洪水帶著泥沙石頭迅速的將兗州大部分的莊禾都侵泡一遍,這些即將成熟很快能夠收割的糧食,本來可以養活這片土地上的人至少一年的時間,然而頃刻間化為了烏有。

  大自然就是這么不講道理!

  不過士族豪佑的生活幾乎沒有太大變化,雖然或多或少的都有些損失,但是各處莊園的倉稟中多年積累的糧食足夠保證他們不受太大影響。

  并且饑荒發生后他們可以以各種方式獲得額外的土地和勞動力,長遠算起來嘛,也就是一句這波不虧。

  而對于底層的平民來說就非常的艱難了,真正因為洪災死亡的人并不多,洪水退后的生存問題才是壓在他們身上的大山。

  起初各家各戶多少還有些存糧,所有人都開始外出找食物,跟獵戶學打獵、到河里抓魚、到野外挖野菜、甚至去扣樹皮找“觀音土”……

  每個人都奮力堅持著等待轉機,畢竟如果能熬過今年,他們便是成功保住了自己的土地和茅屋,也保住他們有限的自由……

  這時候但凡朝廷能夠有效的給予他們一點賑濟,絕大多數的人都是能夠活下來的,可是快一個月了,沒有任何賑災的糧食或者物資送到兗州。

  災區的難民也幾乎沒有指望朝廷,因為在他們的意識中也知道,那些貴人根本不拿他們當人看,也不會太在意他們的生死。

  可是當他們漸漸的發現,他們很難繼續堅守下去的時候,恐慌便開始蔓延,變化就逐漸的發生了……

  災難面前,生命本就如此的脆弱……

  ————

  豫州潁川郡此番雖未受災,但也受到一些流民的影響……

  陽翟縣荀氏穎川書院后堂,郭嘉抬起酒杯看了眼埋頭拿著小刀在書簡中刻畫批復的荀彧,笑了笑然后又自顧自的一飲而盡:

  “好酒,不虧是荀氏書院的珍藏,可謂穎川一絕!”

  “若是酒足便早些回吧,某今日可無暇陪汝。”

  荀彧頭也不抬的說道,對郭嘉的奉承也毫不在意。

  “這個……某才剛來便要趕么,放心,奉孝醉心于此酒,定不會擾了文若兄。”

  郭嘉尷尬一笑便迅速恢復,說完話還換上一副死皮賴臉繼續蹭酒的架勢。

  “汝已然擾了!今日某又要徹夜不休了,來人,添些燭火,另將此簡交予休若。”

  荀彧終于是抬頭皮了一句,然后又開始喚人處理事務。

  “原來休若仍在此處,何不喚他前來幫襯一二?”

  “他亦是百忙無暇……別問了,都是叔父安排。”

  “欸,皆說這荀氏上有八龍、下承三若何等才華,族中亦是才俊輩出,更有門客弟子無數,何事竟被難成這般!”

  “此事不能告知于汝,休要再提了!”

  “唔……好酒……依汝所料,陛下此番可能成事?”

  郭嘉又干了一杯,巴扎一下嘴唇,然后毫無表情的說著,似乎并不是在說什么大事。

  “汝……胡言亂語……汝……汝何處得知?”

  荀彧手中的小刀突然掉落,下意識就要否認,猛然抬頭看到郭嘉也是嚴肅的盯著自己,相視片刻后只能泄氣的問道。

  “這不難猜測,莫忘了汝等荀氏祖訓某是知曉的。”

  郭嘉又平靜的喝了一杯回道。

  “切記不可聲張,若是……你我人頭不保!”

  “某還望多飲些佳釀以慰此生,斷不會自尋死路。只是,想問文若有幾分把握?”

  郭嘉說完又飲一杯,堂中頓時寂靜無聲。

  “某不知,某只知行之必是優于任之。”

  荀彧低頭沉思了很久,才緩緩直起腰說道。

  “此論亦是在理,兗州大災,看看那些……都做了何事,如今流民已起,穎川亦有!”

  “此等蠡蟲,開口便是忠孝仁義,但有利處便是不顧所以,朝廷賑災之糧可有一粒送到災民手中……是故,不論結果此事必行也!”

  荀彧越往下說,口氣越是堅定。

  自從族中精英逐漸隱秘的前往雒陽后,他便奉命接管穎川荀氏大本營,自然也能接觸到各方面的信息。

  知道的越多自然越是憤概,何況他還處于后世所謂的中二年紀……

  “也罷,嘉欲行游學,你我各自珍重。”

  郭嘉看著荀彧捏緊的拳頭,嘆了口氣緩緩說道。

  “為何此時?”

  “身處壺中,人自醉也,跳出方外,或能獨醒。”

  郭嘉拿起一旁的酒壺又往酒杯里倒了一杯。

  “如此汝族中怕是不允……”

  “嘉才疏學淺,于族中毫無益處,故欲獨身遠行,特來尋摯友借些用度。”

  郭嘉說完也不看荀彧因驚訝而張大的嘴,起身朝著荀彧行了一禮。

  “汝……汝就不怕……嗯……這么說汝是不看好?”

  “此事太大變化太多,某亦看不清,故而出去多看看。若能結交些許天下英雄,也不枉此生。若是……不成,亦可為我等尋些退路。”

  “如此說來,汝心已有所向?”

  “尚未可言,只是某觀此時英雄多在戍邊,其中不乏嘉欽佩之輩,某欲親往觀之……此等人物是龍是蟲,皆需親往近察。”

  “嗯……天下英雄,欸……天下英雄,汝可知此等英雄必生累累白骨!”

  “如之奈何?……”

  ~~~~~~~~~~~~~~~~~~~~~~~~~~~~~~~~~~~~~~~~~~~

  荊州南郡宜城北邊的峴山,這里山脈綿延百里少有農耕,卻也有一座遠近聞名的鹿山書院。

  它的主人便是荊襄龐氏,更準確的說應該是龐德公。

  東漢安穩多年,人口劇增,特別是北方中原之地,可以說已是擁擠不堪。

  再加上漢代生產力低下,生活物資、生產資料短缺時有發生,導致各種社會問題頻發,許多有條件和見識的士族因為各種原因便開始逐步南遷,而荊州便是最熱門的選擇之一。

  所以這里士族林立,本地士族和外來士族爭奪激烈。

  最后龐、蔡、黃、蒯、馬、向、楊、習八大家族脫穎而出,當然聲名最旺的便是龐氏了,被稱為荊襄士族之首。

  后世另一時空劉表單騎初入荊州,結交當地士族后,只派了龐季和蒯越兩人,便說得占據襄陽的張虎、陳生等人來降便可見一斑。

  龐氏成為荊襄世家領袖,除了家族多年的積累和氣運,主要還是靠龐德公的經學地位,以及開設這書院多年來教授弟子無數。

  但龐德公身為龐氏的家主,卻幾乎一直呆在書院足不出戶,族中瑣碎事務也一概不理。

  他自己是黃老傳承,卻不干涉、限制弟子所學內容,對于學術分歧均是就事論事從不武斷,也不會時時說教,而是盡量讓弟子們自己感悟。

  這些當然是因為他的慵懶隨性、與世無爭的性格使然,奈何越是不爭越是為人稱頌,如今可謂名震一時。

  ————

  和穎川書院不同,龐德公的書院建于山中,竹林溪水、廊橋瀑布、曲徑通幽,一切布置都相得益彰恰到好處,并透著一股隱士高人的高雅之風。

  此時南方的深秋還是頗為炎熱,龐德公正坐在瀑布邊的一個竹亭中納涼,一旁的侍從手中拿著蒲扇有一下沒一下的給他輕輕扇著,周圍一片安靜只剩下水流之聲。

  “龐公……龐公啊,可讓我等好找啊!”

  突然遠處走來幾人,打破了周圍的環境。

  “原來是蔡公與水鏡先生來訪,來人,奉茶……”

  龐德公緩緩睜開半瞇的眼,看到二人便安排侍從取來茶具奉茶。

  蔡諷,是當代襄陽蔡氏家主,也算是聲名遠播。

  司馬徽,溫縣司馬氏隱士,號水鏡先生,早年游學至荊襄。

  兩人都與龐德公交好,時常前來走動。

  “今歲天下異動、災亂頻生,龐公可有耳聞?”

  一番寒暄和文采交流后,蔡諷起身示意侍從走遠一些便輕聲說道。

  蔡氏目前介于二流士族與三流士族之間,對于大漢最近的動蕩也是比較敏感,在得到一些不知真假的消息后,也是擔心今后失了先機,但又無法看清局勢,蔡諷便來龐德公處希望得到一些開解。

  “何來異動,我怎不知?”

  龐德公并不以為意,還是慢悠悠的品著茶湯。

  “龐公莫要言笑,龐公雖不出門,然天下之事了然于胸,如今……如今鮮卑寇邊、山東大水、天狗現世,凡此種種,龐氏身為荊襄之首豈會不知?”

  “此事日前我等不是皆有商討,德珪今日如何又提……”

  “然樹欲靜而風不止啊……”

  “不提這些了,近日聽聞博義染疾,不知可好些了?”

  龐德公實在不想繼續這個話題便轉問蔡諷小兒的病情。

  “欸,犬子自幼體弱,一直未能找到病根,便無從言及徹底治愈,有勞龐公掛懷。博珪不能承習族中武學又頗喜經文,得龐公悉心傳授實屬難得。”

  說到小兒子,蔡諷起身嚴肅的對著龐德公行了一禮……

  ————

  沒多久蔡諷和司馬徽只能無奈的離開,因為今天盡管他們一直暗示甚至明示,但一向隨和坦誠的龐德公都只是敷衍了事,并不回應。

  對于荀氏的大動作他們有些本能的不安,但又搞不清荀氏具體在做些什么,而且蔡諷還聽聞荀爽多次與龐德公有書信往來,便時常借故來找他探聽口風,可每次提到此事龐德公都避之不談……

  至于荀爽信中提到荀氏所謀之事,雖然覺得難度很大,但其實龐德公是支持的,他也答應給予實際幫助的。

  可是就和族中那部分眼光淺薄之輩一樣,對于蔡諷和蔡氏,還有司馬徽,甚至是其他所有的荊襄士族,龐德公覺得他們從自身利益出發都不可能和他站在同一立場,那么此事便不能告知他們了。

  對于大漢當下,其實鮮卑也好、洪災也罷,龐德公都不覺得是什么太大的事,鮮卑或許麻煩些,但是朝廷這么多年也應有不少積蓄,應該足以應付。

  根本的問題反而就出在民間,而且隨處可見。

  數十年的安穩成就了巨量的新增人口,可國家并沒有得到益處,因為這些人口絕大多數都被士族控制了,而且這個過程是極其血腥骯臟的……

  當然龐德公也是其中一員,雖然他自己從未做過這種事,可他也不敢保證族中沒人做過……

  這便是他不愿不問族中瑣事的原因,眼不見心不煩。

  龍威大將軍雖然失敗了,但是他給天下人做了一個榜樣,除了武人單純崇拜他的豐功偉績之外,更多的士族只是看到了他斂財割據之道……

  唯一的好處可能就是漢朝自上而下不那么歧視商業了,可是歐陽龍發明的那些暴利斂財之路又被少數人所控制,普通士族很難接觸到,于是他們只能是在他們擅長的土地、人口領域變本加厲。

  尤其是劉宏親政以來,賣官鬻爵之下,等于朝廷變相的鼓勵官員斂財……

  于是底層的百姓便處在極其艱難的生存環境之中,雖然今年以前大漢基本算是總體安穩,但是這個總體之下卻是民不聊生……

  各地小到個體欺壓流血事件、大到整族整村整縣集體叛亂頻頻發生,各地流民落草為寇、聚集叛亂或被士族捕捉淪為奴隸的不要太多。

  而這些都被一句總體平順給掩蓋,并沒有引起上層的警覺,只有龐德公等少數智者對于這些問題是高度重視的,并且曾讓兒子龐山民以游學為名,到各地探查實際情況。

  得到的信息更是讓龐德公心驚膽顫……

  可是雖然龐德公深知沉疴難治,但他也想不出更好的辦法,獨自思考良久,他長嘆一聲便吩咐侍從返回族中莊院叫龐季帶著挑選的數十名書院學子前來……

  “……希望能不破不立。”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