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二百二十三章 死殿真容,神話生物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殷商秘宮。

  就在踏入甬道的一瞬,眾人眼前景象變化。

  一股濃重的黑暗壓來。

  他們進入的仿佛不是青銅甬道,而是另一方天地。

  包括白藥和虞媯的圣人境界,也無法規避涌來的黑暗。

  被黑暗包裹的眾人不僅目不能視,連感知也被黑暗封閉,無法探查周圍。

  在秘宮這種環境,隨時可能遭遇生命之險,失去感知,目不能視帶來的恐慌,幾乎無法抑制,若是膽氣稍弱,怕是瞬間就會被破防崩潰。

  “所有人都不要出聲,閉氣進行體內呼吸。

  這甬道里的黑暗能侵入人體……也不要隨便出手,可能會誘發其他變化。”

  這是考古專家慕晴空在震動腹腔,不開口,卻能發出的類似腹語的聲音,提醒眾人小心。

  他進入的上古大墓不在少數,在‘考古’這塊,經驗豐富。

  他跌入黑暗的第一時間,便選擇閉氣,操控自身毛孔緊鎖,防止被黑暗里的氣機侵襲。

  下一刻,白藥手里的照骨鏡內,響起一個安定人心的聲音:“寡人覺得應該有光。”

  于是黑暗里有了光!

  那鏡子內,亮起一個起源文字書寫的‘光’字,正是趙淮中所寫,通過白藥手里的照骨鏡副鏡,隔空推送過來。

  不過黑暗依然徘徊不去。

  趙淮中書寫的起源之光,也只能將黑暗逼退到數丈外,便停滯不動。

  眾人失去的五感回歸,心頭立即安定下來。

  隱約中,周圍的黑暗似乎還藏著別的東西,影影重重,陰幽詭秘。

  感知和視力雖然恢復,但只限于起源文字光芒覆蓋的范圍,稍遠處仍被黑暗籠罩。

  有人嘗試后退,立即就發現空間也出現了變化。

  他們剛才明明只走進甬道稍許,然而已經無法退回剛才的入口。

  就在眾人思慮破解之法的時候,另一道光芒冉冉升起。

  那是一顆拳頭大的銀白色珠子,其內有閃電交錯明滅,每閃爍一次,黑暗便被逼退稍許。

  姬憲手托珠子,最后一個走進甬道:“此為我姬家收藏的雷劫珠,沒什么大用,但用來驅散黑暗卻是最好的寶貝。

  據說遠古天地未開,沒有光明,是天地間滋生的一道雷電,帶來了第一縷光亮。

  此雷劫珠便與混沌中的雷光有關,故而能破穿黑暗。”

  姬憲一邊說珠子沒什么大用,一邊詳細解釋珠子的用處,頗為得意。

  而隨著他的聲音,周圍逐漸明亮,黑暗退縮。

  慕晴空、季末等人本也在各自想辦法,嘗試驅散黑暗。

  但顯然都不及姬憲的雷劫珠好用。

  眾人轉頭看向最后走入甬道的姬憲,卻是紛紛感覺好笑。

  姬憲之所以最后一個進入甬道,是在外邊做了充分的準備。

  他身上居然穿了一身甲胄,把自己裹的嚴嚴實實,連眼睛前方都有一層法力護壁護持,全身沒有一寸地方露在外面。

  此時黑暗被逼退,周邊又呈現出青銅甬道的模樣,諸多詭異隨之散去。

  但奇怪的是,眾人所在的區域,地面乃至四壁,都祭刻著交錯的紋理。

  之前站在甬道外,卻是并未看見這些陣紋。

  且甬道里的面積,也比進入前看見的要寬闊的多,橫縱達到數十丈之巨,恢弘處猶如仙宮,和之前的秘宮甬道仿佛不是一處地方。

  而甬道兩側蹲伏的無數銅獸,眼中正發出青慘慘的光芒,惡鬼般盯著進入甬道的眾人。

  有的銅獸甚至在移動,像是擁有了生命,往眾人逼來。

  “殷商秘宮內部甬道祭刻的陣紋,對應的是星辰虛數陣列,步步兇險,爾等不要隨意移動,否則立即就會有其他危險出現。”

  聲音是從姬憲所持照骨鏡里發出來的。

  他們進入秘宮,圣人圈的所有圣人都在旁觀。

  剛才說話的是擅長推演周天位數的鄒衍。

  白藥和虞媯遂站在原地不動,分別祭出殺伐陣圖,以及補天圖。

  兩張陣圖凌空釋放氣機,將甬道內試圖靠近的十數只銅獸絞殺殆盡。

  這些銅獸失去了黑暗庇護,又有圣人親自出手,倒是不難對付。

  眾人在這青銅甬道內,停留了大半天的時間。

  期間由外援鄒衍在大齊臨淄,帶領稷下學宮的諸多弟子,和跟著白藥一起進入秘宮的葉契,越青等老圣人的親傳弟子隔空配合,迅速推演那甬道里祭刻的殺陣的破解之法。

  鄒衍最終得出結論。

  這是一條死亡甬道,沒有任何路線能平安通過。

  所以殷商秘宮八層才叫做死宮,不留生機。

  但鄒衍仍然提出了解決的辦法。

  按他的推演,那甬道是用三千塊銅磚所鋪設,對應大衍之術,與天地運轉的氣機相合,以形成循環不竭的殺伐之力。

  鋪設甬道,祭刻著陣紋的銅磚之中,必有一塊或數塊是整個甬道殺陣的樞紐。

  也就是說祭刻的殺陣陣紋,必定要從這幾塊銅磚的方位反復經過,以傳輸陣紋的殺伐之力。

  只要破了這幾塊祭刻陣紋的樞紐銅磚,便能讓甬道的殺傷力銳減。

  等到殷商秘宮位移變化,重新恢復殺陣的力量,至少也要數日時間才能辦到,足夠眾人深入其中,探查死宮更深處的秘密。

  老圣人旋即說了那幾塊銅磚的大致方位。

  這時已經是次日凌晨。

  地宮中,白藥把那具殘缺的十二銅人放了出來。

  鏘鏘鏘!

銅人在甬道內大步前行,直奔老圣人所說幾處陣紋樞紐的方位。谷  過程中,有銅獸撲上來攻擊阻擋銅人,卻被銅人伸成了銅餅子。

  那甬道四壁,又有一縷縷氣機絞殺逼近,但銅人身上陣符交錯,發出清濛濛的一股光芒。

  那些氣機絞殺在它身上,火花四濺,卻無法阻礙銅人前行。

  咔嚓!

  銅人掄起拳頭,接連錘碎數塊鄒衍所說方位上埋設的銅磚。

  片刻間,甬道內的黑暗完全消失了,銅獸全部靜止不動。

  鄒衍推算的沒錯,通道里的樞紐被破壞,殺傷力頓時減弱。

  白藥等人當即快步深入。

  當眾人成功穿過甬道,看見的依然不是用來放置棺槨的秘宮第八層。

  “這是一處殉葬坑。”慕晴空的聲音。

  他打量眼前情景,秀氣的眉峰緊鎖。

  眼前情景奇詭,地面下陷,出現了一個四四方方的深坑。

  其內有無數陰靈,身穿甲胄,手執兵戈,在那深坑里廝殺對壘。

  葬坑內亦是別具天地,龐大遼闊。觸目間,似有數萬陰靈在其中廝殺,又像是一處被封存在秘宮深處的古戰場。

  那些彼此拼殺的陰靈,被葬坑里的某種力量束縛,千年來始終在葬坑內反復廝殺,積累的一股怨氣,死意,厚重至極。

  周邊的溫度,森然如冰。

  被葬坑里的氣息沖擊,白藥身后,有夜御府的精銳神魂不穩,居然萌生了死志,眼睛也蒙上了一層黑暗,想要拖著同伴一起跳入葬坑。

  這時荀子的聲音通過照骨鏡傳出:

  “這座葬坑里的陰魂,全都身穿殷商玄鳥仙兵的制式甲胄。

  他們生前都是商軍精銳,死后則殉葬,被封存在這里,成為守護商王的陰兵。

  這些商軍在葬坑里彼此廝殺,怨氣累積,千年得不到宣泄,其厚重程度,為吾所僅見。”

  多寶地主姬憲道:“吾也發現了一件東西。

  大家看那葬坑底下的地面,分為一塊塊的青銅暗格,紋理交錯。若我所料不差,葬坑地下很可能埋著一件傳說中的仙器,名曰方圓星作子(棋盤)。

  相傳此物乃陰間至寶,作用是能夠吸收修復陰魂,讓陰魂近乎不死。

  也就是說,這葬坑里封存的數萬商軍陰兵,幾乎無法毀滅。

  他們會永遠被封存在這里,守護殷商秘宮。”

  又道:“葬坑里陰氣如海,但凡有東西經過,必會被拖入其中,被那數萬商軍陰兵圍殺。

  這葬坑之兇險,比剛才的甬道更甚。”

  眾人停留在甬道出口處,進行商討。

  最終,他們決定乘坐人皇舟渡過葬坑。

  此舟永不翻覆,用來渡過葬坑,是最穩妥的方法。

  隨后的一天時間,眾人登上人皇舟,橫渡葬坑。

  那葬坑內亦是空間顛倒,進入其中,就像是進入了一座陰氣的海洋。

  而海洋中數萬陰兵探手撕扯,凄厲嚎叫,想要將眾人拖下去。

  人皇舟從上方通過,險象橫生。

  眾人合力,包括趙淮中亦隔空傳輸力量,祭出多枚書寫的起源文字。

  船行到葬坑中央時,被一股死亡氣機束縛,無法前行,遂再次放出銅人,托舉人皇舟而行。

  “這葬坑里的陰氣,要是都給墻壁里封印的妖怪吸收了,不知他會進化成什么樣?”隔著照骨鏡旁觀的趙淮中,莫名的冒出一個念頭。

  到殷商秘宮出世的第三日,人皇舟才成功渡過陰兵葬坑,來到葬坑對面。

  此時,那具殘缺的巨大銅人,遍體被陰氣侵蝕,坑坑洼洼,破爛不堪,已經出現了運轉遲滯的現象。

  殷商秘宮的建造,傾盡殷商一朝的氣數和財力、物力。

  而眾人此番探查,則是匯聚了大秦精銳,氏家古族,還有鄒衍,荀子等圣人做外援。

  某種程度上,這次進入秘宮,是匯聚了當代人族最精銳的一股力量,和殷商一朝隔空斗法。

  而渡過葬坑以后,是另一條甬道。

  慶幸的是,這條甬道里,只站著四個身高丈許的商朝將軍模樣的青銅守衛。

  眾人甫一踏足,這四個微縮版的銅人便雙目發光,揮動手中銅劍,對眾人發起攻擊。

  這四個銅人將軍,對眾人來說反而相對容易應付。

  眾人皆是武力強橫的一時之選,遂與銅人將軍發生激戰。

  一段時間后,趁著銅人將軍被白藥,虞媯等人攻擊,季末連續祭出數張墨家祭煉的符咒,壓在銅人將軍身上,便讓它們暫時失去了行動能力。

  白藥將這四具銅人收入小葫蘆,準備拿回去給大秦之主獻寶。

  眾人在甬道里略事休整,進食,而后一鼓作氣,穿過了甬道,正式進入殷商秘宮第八層的正殿,死殿的核心。

  而就在眾人進入死殿的同時。

  秘宮震動,搖晃劇烈。

  卻是秘宮已經到了此次出現在地火洞天的時間,即將破空而去。

  秘宮深處。

  白藥等人進入八層正殿的一刻,終于目睹到了其內部封存千年的秘密!

  目中所見,讓眾人皆露出震驚之色。

  透過照骨鏡,荀子和鄒衍兩位老圣人,也是滿臉震撼。

  在第八層秘宮的主殿里,有一只巨大的神話生物。其雙翅收斂,宛若沉睡,實際上已經沒有了生機,只是一具遺骸!

  但它身上燃燒著千年不熄的熊熊火焰。

  而它的腦袋上,放著不止一尊青銅棺槨!

Ps:求票求訂,謝謝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