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1072章 為了全人類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自然》雜志的讀書有很多,但是從來不局限于學者,許多普通人樣也會訂閱這份科學學術雜志,畢竟這是一個崇尚科學的時代,當然,這本學術雜志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讀得懂的。

  但是對于身為醫生的彭科福來說,讀懂他壓根兒又沒有什么太大的難度。是如此,雖然作為醫生,但是他仍然會常年訂閱《自然》雜志。大明的醫生們往往喜歡訂閱《帝國醫學會雜志》,但彭科福和大多數知名醫生不同,他并沒有留在帝國本土,而是來到了有著帝國煤炭之都的貝專納。

  貝專納,在另一個世界被稱為博茨瓦納,生活在這里的人是茨瓦納人,當年帝國陸軍就是在這里實施了人類史上的第一次機降,成功的把英國人擋在了貝專納以南地區。

  事實證明,帝國的軍事遠征是正確的,僅僅只是一年后,地質學家就在這里發現了罕見的大型煤礦,不僅煤炭的品質優良,是低硫低灰的優質煙煤,而且還是露天礦,于是乎,帝國對貝專納地區的礦業開發開始了。鐵路從西非海岸的鯨灣越過沙漠一路修到了貝專納,現在每年都有上千萬噸煤炭經過鐵路運往大明。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彭科福來到了這片貯藏著無數黑金的礦業之都,在充斥著煤炭灰塵的礦區成為了一名醫生。

  礦區里到處都是渾身黝黑的礦工,在這里別說是這些土著人,就連彭科福白色的醫護服,同樣也會落滿了灰塵與煤粉,和往常一樣,在進入辦公室,彭科福就問道。

  “雜志到了嗎?”

  在得知沒到之后,他就搖了搖頭,自言自語道。

  “這個月怎么了,比往常晚了十天了。”

  從衣架上取下白色醫護服,抖了幾下后,就在彭科福準備工作時,門突然打開了,只見幾個土人抬著一個擔架走進來對他一邊比劃,一邊用生硬的華語說道。

  “尸體,尸體,一塊,一塊……”

  “雪莉小姐,付一下錢,”

  說話時,彭科福已經開始檢查起了尸體,尸體是剛剛死去,稍做檢查后,他的唇角輕揚,對護士吩咐道。

  “雪莉,給成田打個電話,讓他過來。”

  說著話,他就自己把尸體推進了解剖室,打開無影燈后,他用水管清洗著尸體上的血污。

  此時,彭科福看著這具尸體的神情顯得很是嚴肅。

  這具尸體正是他所需要的那種——年輕且標準的肌肉組織和皮膚,解剖這樣的尸體,然后再制成標本。

  這正是他來到這里的目的,作為一名醫學生,在醫學院學習的時,他就曾懊惱過解剖書籍的滯后,不僅滯后,而且還非常粗糙。

  “我們生長在這個科學倡明的時代,突飛勐進的時代,我們有責任為世界醫學界,留下一個新的篇章!”

  三年前,已經成為國內知名的醫生的彭科福在醫學會的年會上發表了這篇演講,隨后他就離開了大明,來到了這片殖民地。

  為什么來這里?

  就是沖著這里的尸體——一塊錢一具尸體。在大明很難買到尸體,因為華夏講究一個入土為安,歐裔也是如此。

  但是在非洲,當地土人沒有那么多講究,只要給錢,他們愿意出賣一切。

  在過去的三年之中,許多當地人都知道了有一個買尸體的醫生,很多人死去后,會把尸體送到他這里換錢,面對這么多的尸體,彭科福開心壞了,工作狂上身的他,有時候一天連軸轉工作18個小時不嫌累。

  在他工作的時候,有時候會一邊捧著盒飯一邊解剖尸體,還請了一組畫家在旁邊給他繪制解剖好的人體、組織、器官……

  這份繪制工作不但超級重口,還得動手能力極強。有時不得不先刮下筋膜,然后鋸開骨頭,畫家們才能畫出精細的動脈圖。

  成田等人都是他來到這里之后雇傭的畫家,作為知名的醫生,他幾乎把全部的財產都用在解剖事業上。

  “冷柜里都已經放不下了,要不然最近就不收了……”

  看著解剖臺上堪稱完美的尸體,彭科福有點舍不得,唯恐錯過了購買其它尸體的機會。

  “要不然,去租一個冷庫吧,”

  彭科福自言自語道。

  貝專納特別區不僅有煤礦而且畜牧業發達,因此盛產牛肉,當然也就有數量眾多的冷庫。面對解剖室尸滿為患的局面,彭科福就選擇了租冷庫存放尸體。

  在隨后的日子里,彭科福繼續帶領著十幾名助手,和繼續解剖研究著尸體,而畫家們則在一旁描繪著精美的畫作,這些畢業于江戶或得長崎美術學校的畫家們,并不知道自己繪制的這些精美的圖畫是什么。

  但是僅僅只是幾年之后,正像彭科福說的那樣——這是大明醫學界獻給全世界醫學界的禮物——《人體解剖學圖集》,一經出版就被外科醫生一致認為是地球上最美的人體工具書!

  書中每一頁、每一幅解剖圖的細節和色彩,即使現在看來也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精致!

  一幅內臟部解剖圖竟擠下了300多個標注,很多專業名詞也是由彭科福首創,是人們從未聽過的。

  解剖圖里的皮膚、肌肉、軟組織、神經、器官、骨骼......每一筆都繪畫得無比細致而精準。

  這本書在醫學界引起的轟動是前所未有的,甚至有許多醫生認為,它的出現推動了外科醫學前進了三十年!徹底終結了外科學的蒙昧時代!

  只不過,沒有人想到這一切,始于貝專納礦區附近的一棟不起眼的兩層的小樓。也沒有人想到,僅僅幾年之后,這里就成為大明最大的外科學術中心,大明的幾乎所有外科醫學生,都在這里的解剖室進行研究和學習。

  當然了,這并不意味著彭福科的研究是順利的,資金一直限制著他的研究,又一次,在連續工作十幾個小時后,稍作清洗之后,他就再一次提筆給皇家醫學會會長寫信,強調解剖學在外科學中的重要性,希望能夠得到醫學會的資助。

  當然了,他也沒有忘記向殖民地當局申請資助……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