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七百九十五章 推演結算(下)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此時此刻。

  看著面前的這道光幕,徐云整個人徹底陷入了懵逼狀態:

  老子踏馬的看到了啥?

  機甲????

  大于真把這玩意兒給搞出來了?

  要知道。

  所謂研發機甲的說法乃是徐云和組織上討論后準備的一類說辭,一來是為了讓徐云的消失更顯正常,二來則是可以讓那些科研人員心中有一根奮斗的標桿。

  至于404所呢,則是組織上順帶成立的一個機構。

  它的主要職能就是對前端的科技進行空想性的規劃,同時負擔一些可以應用化的項目研究。

  這類單位在原本歷史中....或者說后世的2024年也是存在的,更多偏向一類智腦的性質。

  大于出任404所所長也是徐云和組織上討論后的結果,大于本人對徐云的來歷也同樣知情。

  結果沒想到.....

  大于他娘的居然真把機甲給搞出來了?

  徐云感覺自己喉嚨里有一大口槽想要吐......

  開過高達的同學應該都知道。

  高達這玩意兒復雜的其實不是它的操作系統,而是它的材料和結構。

  理論上來說。

  隨著體長L的增加,體積與L3成正比,也就是說質量與L3成正比。

  而結構強度上,結構截面積卻是與L2成正比。

  由此可以得出單位面積的結構截面所需要的承受能力與aL3L2aL成正比。

  也就是說在加速度不變的情況下越大的機甲,對材料的要求越高,機甲尺寸翻倍,材料性能需求基本上也是要翻倍的。

  誠然。

  以副本中兔子們的開掛速度,材料這方面取得突破倒也不是不能接受,畢竟這是在徐云消失接近四十年后發生的事情了。

  但是....

  機甲的能源呢?

  這玩意兒可不是燒煤....等等!

  驀然。

  徐云似乎意識到了什么,猛的低下頭,重新將目光投放到了機甲那段話的上一句內容:

在完成了對洲際導彈優化后,404所又將戰略視角投向了核能源領域  核能源領域......

  核能源領域......

  看著這五個字,再加上機甲理論上需要的能源供給......

  徐云忍不住張了張嘴。

  媽耶....該不會真是他想的那樣吧?

  奈何光環除了那段話外沒有對相關內容進行深入介紹,徐云的猜測自然也沒有任何實錘可以進行證明了。

  隨后徐云搖了搖腦袋,將這些想法拋到腦后,繼續看了下去:

1999年,于敏被授予兩彈一星勛章2015年,于敏獲2014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2022年,96歲的于敏回到原子城,參加了原子彈爆炸60周年紀念活動,在職工醫院遺址的某間病房外駐足良久  2026年,于敏逝世,享年一百歲。

  徐云盯著光幕看了足足有好一會兒,方才無比感慨的嘆了口氣:

  “大于啊......”

  在整個原子彈副本期間,除了小護士喬彩虹和警衛員牟方東之外,徐云接觸最多的人便是老郭還有大于。

  雖然能力上徐云差了大于何止一條街,但他來自后世的閱歷終究在那邊,因此很多時候也能勉強跟得上大于的節奏。

  長年累月的接觸之下,徐云和大于之間亦是結下了亦師亦友的關系,彼此可以稱得上一聲戰友。

  同時大于也是為數不多了解徐云來歷的基地成員之一,或許正因如此,大于才會展露出如此多樣的推演結果:

  他很清楚徐云壓根就不存在所謂的404所里,但他卻又擔任了404所的所長,外人眼里他和徐云在并肩作戰,但實際上只有他一個人在孤獨前行。

  所以大于對404所的情感一定非常復雜,甚至很可能是這種心理直接促使大于搞出了所謂的女媧機甲。

  所以可以想象的是,大于一定比原本歷史中要累的多......

  接著徐云目光再次下移,看向了推演的后續內容。

  楊開渠:

  初始線:

  楊開渠,1902.10.27生人,浙省諸暨人。

  華夏知名農業學家,再生稻研究的開拓者和奠基人。

  1927年,楊開渠前往霓虹帝國大學農學部農實科學習農業知識,九一八事變爆發后憤然離開霓虹回國。

  抗戰期間,楊開渠出任川省雙季稻實驗負責人,為華夏抗日大后方提供了穩定的糧食供給。

  1961年初,楊開渠查出肺癌,于1962年2月2日逝世于蓉城,享年59歲。

  副本線:

  受面壁者影響,楊開渠于確診癌癥后進行了相關藥物治療。

  次年九月,楊開渠親眼見證了華夏三彈起爆的盛景。

  后楊開渠被轉移至首都進行癌癥的進一步治療,面壁者回歸一年后,華夏順利研制出第一代靶向藥。

  楊開渠自愿成為了靶向藥的實驗者,并在用藥期間堅持完成了《再生水稻研究》(第二版)、《農業管理和生產總結》等多部作品,并著有《追憶221——印象中的病友徐云》等回憶錄。

  面壁者回歸十一年后,楊開渠因病逝世,享年70歲。

  “楊教授......”

  看著楊開渠的推演結果,徐云的嘴角終于揚起了一絲笑意。

  副本中由于職工醫院缺乏配套設施的緣故,楊開渠在很長時間里都和徐云同住一間病房,屬于標準意義上的‘病友’。

  在楊開渠身體恢復后,徐云也沒少和他進行過病情交流。

  當時為了盡可能延長楊開渠的生命,徐云還拿出了靶向藥和pcR技術,屠鹿鳴和樓之岑靠著提取紫杉醇獲得了第一批萃取物,順利讓楊開渠邁過了原本歷史中楊開渠病逝的時間坎兒。

  但另一方面。

  紫杉醇提取物終究和成品靶向藥之間還有著明顯的差距,所以對于楊開渠到底能堅持多久,徐云說實話也沒啥底。

  不過如今看來靶向藥的效果還是很不錯的,楊開渠順利的多活了十一年。

  七十歲的壽命或許不算長,但對于一位肺癌患者來說已經算是個很好的結局了,指望所有人都長命百歲也不現實。

  看完了楊開渠相關后,徐云便又看了下去。

  屠鹿鳴:

  初始線:

  屠鹿鳴,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省寧波,知名藥物學家,華夏中醫科學院首席科學家,共和國勛章獲得者。

  屠鹿鳴于1972年成功提取分子式為c15h22o5的無色結晶體,命名為青蒿素,2015年10月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截止面壁者穿越前,屠鹿鳴依舊健在。

  副本線:

  受面壁者影響,作家在面壁者回歸后根據其提供的相關名單,成立了華夏‘薪火’精英人才儲備庫,屠鹿鳴為首批入選薪火人才庫的青年職工之一。

  面壁者離去次年。

  屠鹿鳴與導師樓之岑、221基地化學實驗室負責人劉有成等人共同研發出華夏第一代肺癌靶向藥,試藥過程中取得了極好的試驗結果。

  十四個月后,屠鹿鳴獨立率領團隊提取出青蒿素。

  青蒿素在治療瘧疾的相關癥狀中展現了高效速效的特點,在提取成功后迅速被推廣普及至全國。

  多年后,四環素與青蒿素成為了某代人的特殊回憶。

  1999年,屠鹿鳴獲得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后屠鹿鳴參與了全國中草藥種植以及涉外銷售渠道的優化研討,定制了規范化的中藥加工標準,搶注了大量海外中藥專利權,截止副本時間2024年,華夏始終占據著中藥材出口的話語權與頭部份額。

  看完屠鹿鳴的推演結果,徐云忍不住將右手握成了小拳,在空中輕輕揮動了幾下。

  他在第一次與作家見面的時候曾經給過作家一張名單,上頭記錄著一些尚處于青春版、還沒完成版本升級的大佬名字,其中便包括了屠鹿鳴。

  如今看來,在自己離去之后,這份名單應該是起到了它應該起的效果。

  否則以屠鹿鳴的身份,無論如何都做不到單獨帶隊進行青蒿素的提取——這可是大院單位科技組組長才有資格接觸的范疇。

  至于后面關于中藥出口方面的事兒....這就屬于是徐云預料之外的驚喜了。

  在原本歷史中,霓虹和棒子的所謂‘漢方藥’占據了海外中藥專利權的大半江山,華夏這個中藥原產國出口方面卻顯得有些羸弱。

  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譬如古方是不能申請專利的,搶注專利只能在古方基礎上加改良,霓虹和棒子們在這方面的進度...或者說開展時間要遠早于華夏。

  又譬如FdA會禁止一些含禁藥成分的中藥出口,日韓的出口中藥變通的早,兔子們則相對遲緩了很多。

  這方面典型的代表就是同仁堂,一開始的時候出口被各種卡,直到把龍膽瀉肝丸和咳嗽丸都去掉了木通,出口安宮牛黃丸去掉了牛黃,然后就被FdA允許上市了.....

  奈何那時候海外中藥的專利已經有大半被日韓占據,華夏的很多產品在國外的受眾也就剩下了海外華人。

  沒想到副本里屠鹿鳴居然參與到了銷售渠道的研討和決策之中,當兔子們開始關注某個市場....尤其是這個市場還沒有其他人入場的時候,故事的結局基本上就已經定下來了.....

  這顯然是一件好事兒。

  中藥是否有用的話題暫且不做討論,光是華夏發源的藥材被冠名為所謂‘漢方藥’的操作,就在情感上很令人感到惡心了.....

  “屠奶奶真是給力啊......”

  隨后徐云繼續下拉光幕,看向了剩余的內容。

  其實到了這一步,剩下的推演結果基本上也就大差不差了。

  后便涉及到的人物都在原本軌跡上出現了一些改變,但相較老郭等人改變的幅度又沒那么大。

  比如說王老。

  副本中的王老依舊擔任了華夏第一枚液體燃料探空火箭的技術負責人,后來的相關履歷也都和航空航天有關,變動比較大的就是后來升任了空間技術研究院的一把手。

  再比如葉篤正。

  葉篤正在離開221基地后,全身心的投入到了混沌理論的研究之中,由此引導了華夏氣象探測領域的高速發展。

  雖然葉篤正沒有獲得兩彈一星勛章,但他在96年的時候還是獲得了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退休前還擔任了科院的院長。

  又又比如徐云的小護士喬彩虹和孫俊人的學生林鈺這兩位女生。

  喬彩虹后來調到了首都鞋盒醫院工作,與基地的青工鄭濤成了家,育有一子一女。

  由于年紀不大的緣故,喬彩虹直到徐云穿越那會兒都還耳聰目明,每天可以和鄭濤下樓遛彎呢。

  林鈺則在徐云離去后進入了西電擔任講師,多年后升任電訊工程學院副院長,82年的時候成為了華夏為數不多的女院士之一。

  其余人的情況基本上都差不多,普遍比原本軌跡中多活了幾年,畢竟副本中的華夏要比現實里的發展速度快上不少,無論是生活還是醫療條件都要更加優渥一些。

  十多分鐘后。

  徐云將目光投放到了最后一個推演對象上:

  本土驢:

  初始線:

  無憂無慮生活在神州大地上的純種本土驢,分布在華夏各地,勤勞能干,肉質鮮美。

  后由于大量巴基斯坦驢被引入華夏雜交,本土驢逐漸被雜化,純種本土驢已然不可多見。

  副本線:

  受面壁者影響。

  華夏于黔省設立了華夏本土驢培養基地,同時引入黑水虻形成了特殊的生態循環圈——驢的排泄物被用于喂養黑水虻,黑水虻幼蟲被用于生產蛋白粉運輸至外界,生育幼蟲后死亡的成蟲則被制作成飼料用于喂養本土驢。

  截止副本時間2012年。

  華夏本土驢存欄量已突破100萬頭,原子城愛國基地以及中科院入口均豎立著一尊正在拉磨的本土驢雕塑,以此紀念在核武器研發過程中有著突出貢獻的兩頭驢。

  徐云:

  好吧,光環你開心就好。

  話說兩頭驢是什么意思?

  如果他沒記錯,副本里貢獻最大的不是謝雨...也就是謝老都管后代帶來的那頭驢嗎?

  如果自己沒記錯,那頭驢好像還是現實里驢兄的后代?——別忘了,驢兄可是從老蘇家直接穿越來的......

  隨后徐云甩了甩腦袋,不管了,兩頭就兩頭吧,那些故人一切安好就行。

  接著他調整了一番心情,看向了下一段內容,也就是.....

  副本獎勵。

連續兩天更新,我支棱起來了!!!求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