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一百五十五章 來自天外的神話(6.6K)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天文愛好者應該都知道。

  所謂超新星爆發。

  指旳是某些恒星在演化接近末期時,所會經歷的一種劇烈爆炸。

  這種爆炸都極其明亮,過程中所突發的電磁輻射經常能夠照亮其所在的整個星系。

  并可持續幾周、至幾個月才會逐漸衰減變為不可見。

  在這段期間內。

  一顆超新星所輻射的能量,甚至可以與太陽在其一生中輻射能量的總和相媲美。

  但另一方面。

  超新星爆發在宇宙中雖然是一種極其耀眼的奇觀,壯麗唯美,令人迷醉。

  可對于人類來說,這其實是一件有一定風險的事兒。

  超新星在爆發過程中會釋放出大量的伽馬射線,以光速輻射到地球大氣層。

  伽瑪射線在與大氣層接觸后,引發一種特殊的化學反應:

  它們會把氮分子轉化成氧化氮。

  由此消耗掉地球生命的保護傘,也就是臭氧層。

  從而導致地球生命直接暴露在太陽風、宇宙射線等有害輻射下。

  比如地球生命史上共有五次大滅絕事件,排名第二的是奧陶紀大滅絕。

  奧陶紀大滅絕發生在4.4億年前,這導致了當時85的地球物種滅絕,后來還引發了一次冰期。

  而在2005年,一份由NASA和堪薩斯大學共同研究的結果顯示。

  這次大滅絕事件,很可能是由一顆極超新星釋放的伽馬射線暴導致的慘劇。

  根據模型還原,整個過程可能僅僅持續了十秒,卻摧毀了地球一半的臭氧層。

  最后致使太陽紫外線襲擊地球,導致地表大量生物死亡,從而造成了生物大滅絕。

  順便一提。

  目前天文界討論比較多的就是參宿四,最近它的測光數據有些不太正常,有可能會產生超新星爆發。

  但由于距離的緣故,這玩意兒對地球上的生物不會有什么影響。

  畢竟輻射也要講基本氵....基本物理規則的嘛。

  除了參宿四外,另一顆可能發生超爆的則是人馬座的WR102。

  它是一顆非常少見的富氧型沃爾夫—拉葉星,根據現有的模型推導,目前這顆星大概率已經發生了爆炸。

  根據距離來推斷。

  只要你能多活15002000年,應該就能見到這幅美景了,不算很難.....

  總而言之。

  在近兩千年間,人類觀測到的超新星爆發一共有八次。

  其中也有很多最:

  比如最早的超新星紀錄,是本土天文學家于公元185年看見的SN185。

  又比如紀錄中最亮的超新星是SN1006。

  超新星SN1572和SN1604則是以裸眼觀測到的最后兩顆銀河系超新星,對歐洲天文學的發展有顯著的影響。

  因為它們被用來反駁了在月球和行星之外是不變的亞里斯多德宇宙,屬于標桿性的發現。

  等到了望遠鏡時代。

  人類又先后觀測到了SN1885A,SN1987A以及SN2006gy。

  當然了。

  看到了這兒。

  數學沒掛科的同學應該發現了一個問題:

  明明超新星爆發有八次,為什么上面只提到了七顆呢?

  沒錯。

  剩下的那一次超新星爆發,便是公元1054年老蘇親身經歷的蟹狀星云超爆。

  同時,它也是人類歷史上觀測最廣泛的超新星爆發。

  它距離地球大概有6500光年,也就是說我們現在看到的景象,是在6500年前發生的畫面。

  對歷史記載的分析表明。

  產生蟹狀星云的超新星爆發時間為4月或5月上旬,到了7月最亮時視星等升至7到4.5之間。

  也就是在那段時間里,它比夜空中除了月球以外的任何天體都亮。

  這個奇景甚至持續到了后世的21世紀:

  那時的蟹狀星云在可見光區中,仍有大量橢圓形的絲狀結構圍繞著彌散的藍色核心區域。

  長達6角分,寬達4角分,是視直徑最大的天體之一。

  當然了。

  也是最美的一個天體。

  不過比起頭一次觀測月球,這次徐云沒有親自上手,而是讓老蘇自己去做起了嘗試。

  還是那句話。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對對對,先轉動尋星鏡,等等,過了過了。”

  “十字絲再靠上點.....”

  看著哼哧哼哧鼓搗著設備的老蘇,徐云顯得很有耐心。

  畢竟和上輩子的那些鮮為人讀者比起來,老蘇簡直就是個學習標兵了。

  過了一會兒。

  眼見老蘇調的差不多了,徐云問道:

  “老爺,您可認得畢宿方位?”

  老蘇這次幾乎沒怎么猶豫便點了點頭,道:

  “畢宿,二十八宿之一,西方白虎第5宿。

  在老夫所著的星圖之中,便有標注此星方位。”

  畢宿,又叫做畢月烏。

  它由八顆星組成,乃是華夏古代星官之一。

  畢宿的來歷其實很簡單:

  它的八顆星組合在一起,很像一個“丫”字形,古人認為它的外觀與一種用來捕獲小動物的長手柄工具“畢”十分相似。

  因此傳著傳著,便給它起名為了畢宿。

  當然了。

  還有個更直觀的圖示——潤土的叉子見過沒?

  對,就那玩意兒。

  而在現代天文學中,畢宿位于金牛座,與昴宿相鄰。

  其中畢宿五的直徑約為5300萬公里,是太陽直徑的38倍,亮度極其顯眼。

  在2005年10月19日那天,星空中還上演過畢宿五星與月爭輝的天文奇觀來著。

  當時很多小地方還可以見到不少在街頭架著望遠鏡忽悠小朋友看星星的‘奸商’,一次還要十塊錢。

  現在那些民間開個越野車拉著幾十萬上百萬天文望遠鏡的圈內大佬,有不少人就是靠著那種手段完成的原始積累。

  視線再回歸原處。

  老蘇作為當代最熟悉星圖之人,在得到徐云的指點后,很快便鎖定了畢宿所在的區域。

  徐云見說繼續道:

  “老爺,若是小人沒記錯,那顆超新星便在畢宿東北面......”

  老蘇聞言連忙將目光鎖定了尋星鏡,扭動螺絲,繼續校準。

  看著已經逐漸熟悉操作的老蘇,徐云很想和上輩子的那些同學說一聲‘你看看人家老蘇’。

  當然了。

  到時候那些騷讀者們大概率會截個起點戰力榜,反過來艾特自己來個反殺——“你看看人家老鷹!”。

  可惡的觸手怪.jpg。

  就這樣。

  過了一會兒。

  老蘇忽然表情一震,左手朝徐云招了招:

  “小王,你來看看,此星...亦或說此物是否便是蟹狀星云?”

  徐云連忙湊上前。

  只見此時此刻。

  老蘇面前尋星鏡的視場之內,隱隱約約可以看到一個亮度很高的白色小光團。

  徐云對于這個光團的形狀實在是再熟悉不過了,當即點頭道:

  “不錯,這便是卸妝星云。”

  老蘇聞言喜,立馬來了動力,飛快的按照徐云所教過的操作進行著最終對焦。

  半刻鐘過后。

  老蘇忽然輕詫一聲,說道:

  “咦?小王,不對吧?”

  徐云朝他眨了眨眼:

  “老爺,哪兒不對了?”

  老蘇看了他一眼,指著目鏡中的畫面說道:

  “這處光團之中,為何不見星球存在?仿若只是像一團氣霧般放著光?”

  其實了解蟹狀星云的朋友應該都知道。

  蟹狀星云的內部核心處,是存在有一顆直徑20公里的脈沖星的。

  不過由于設備精度的問題,老蘇顯然看不到太內部的狀況——哪怕是哈勃望遠鏡都得曝光24小時以上呢。

  因此老蘇只能根據發光體的強度來對星體進行判斷,從而得出整個星云中沒有星球的說法。

  徐云聞言沉默片刻,沒有直接解釋,而是對老蘇說道:

  “老爺,你可曾見過煙花?”

  老蘇捋了捋胡須,點頭道:

  “然也。”

  煙花出現于隋唐之際,宋朝開始普及,目前相對還算常見。

  比如《水滸傳》里的“轟天雷”凌振。

  他在朝中除了監制火器外,同樣也肩負著制作煙花的職責,節假日汴京也會放些煙火。

  徐云頓了頓,又問道:

  “敢問老爺,煙花在飛向高空之后,通常情景如何?”

  老蘇思索片刻,左手五指合攏,做了個炸開的手勢:

  “先是升至一定高度,驟然炸開,剎那間光芒耀如白晝,而后便化作灰......等等!”

  老蘇說著說著,忽然意識到了什么。

  猛然抬起頭,目光死死的盯著徐云:

  “小王,你是說.....五十年前老夫...不,整個汴京所見的白光,便是那顆客星爆炸的場景?”

  徐云重重點了點頭,肯定:

  “不錯。”

  老蘇瞳孔頓時一縮。

  星辰.......

  爆炸了?

  如今所能見到的,只是猶未散去的余暉?

  老蘇的胸口拒接起伏了幾下,隨后深吸一口氣,問道:

  “小王,那顆星辰比之地球何如?”

  徐云想了想,答道:

  “若論質量的話...三百萬倍以上吧....至少。”

  眾所周知。

  太陽由于質量不夠的原因,是變不成黑洞和中子星的。

  它在恒星末期,最終只能成為一個先是變成紅巨星,再變成白矮星。

  只有太陽質量八倍以上的恒星,才會先膨脹成紅超巨星,然后爆發成超新星。

  最后變成黑洞或者中子星。

  當然了。

  也有白矮星最后變成中子星的情況,這種相對比較少見。

  考慮到很多人不了解中子星到底有多恐怖,這里順帶補充一個數字,比密度啥的都要更直觀:

  中子星的直徑一般是十來公里,轉速卻能高達每秒數百轉。

  沒錯。

  每秒,不是每分鐘,就是你眨眼的一瞬間。

  目前發現的轉速度最快的中子星,名字叫PSRJ17482446ad。

  別看它看起來好像跟番號似的,實際上恐怖的要死:

  直徑20公里,每秒旋轉速度高達716周。

  具體畫面列位可自行腦補,不再贅述。

  總而言之。

  蟹狀星云的原星體能夠產生超新星爆發,便說明它的質量最少在太陽的8倍以上。

  而太陽的質量又是地球的33萬倍,因此保守估計,蟹狀星云的原星體質量都在地球的三百萬倍以上。

  咕嚕——

  聽到這個數字,一旁的王越不由重重的咽了口唾沫。

  作為一位長期在西線作戰的將領,他對于‘萬’這個數字接觸的還是比較多的。

  比如多少萬士兵,多少萬斤糧草,以及多少萬貫銅錢等等。

  而質量是地球三百萬倍的星體......

  三百萬倍啊......

  按照徐云的說法。

  汴京的面積只占大宋的五百分之一,而大宋又只有所在洲陸的二十分之一......

  媽耶。

  王越忽然發現,自己的腦子好像有點不夠用了。

  其實不止是王越。

  在場所有人在聽到這個數字的時候,大腦幾乎都齊齊宕機了一會兒。

  回過神后。

  眾人又同時做了個一致的動作:

  抬頭望向了星河。

  一周多前。

  徐云通過卡文迪許扭秤實驗,在老賈等人的協助下推導出了地球的質量:

  大約是6乘十的24次方。

  而這個數字的三百萬倍......

  看著浩瀚的寰宇,老蘇的心中忽然冒出了一股從未有過的驚懼感:

  在這片星河之下,人類真的是太過渺小了......

  就在此時。

  始終沒有開口的張叔夜也忍不住了,只見他對徐云拱了拱手:

  “王公子,若是按你所說的這般,地...地球所處的無盡星空之中,可否還有其他星球存在著生命?”

  徐云沉默片刻,迷茫的搖了搖頭:

  “抱歉,此事草民不知。”

  與先前的那些裝傻不同,徐云這次說的是實話。

  地外生命。

  這是在后世的21世紀,都相當具備爭議性的話題。

  其中有哲學的,也有科學的。

  就像老蘇難以真正理解三百三十萬倍地球質量的概念一樣。

  后世的人類,又何嘗不是另一個階段的老蘇呢?

  不過徐云個人對于地外生命的是持樂觀態度的——哪怕拋開重生和神秘光環也是如此,只是人類暫且還不一定接觸到罷了。

  畢竟宇宙實在是太浩瀚了。

  已知宇宙大約觀測到了幾千億個星系,銀河系只是極為普通的星系。

  而在銀河系中,恒星數量也多達千億,太陽只是一顆極為普通的恒星。

  在整個宇宙中足足有3000萬億億個恒星,誰能保證地球之外就沒有其他生命甚至文明呢?

  今日的這番觀測,給在場眾人帶來的心理與觀念沖擊,實在是太大太大了.....

  而就在氣氛逐漸有些沉悶之際。

  一旁的小李忽然輕咦一聲,指著北斗方向,訝異的道:

  “快看那兒,有星孛!”

  聽到小李的這番話。

  在場眾人頓時轉頭,齊齊朝北方看去。

  果然。

  只見在天際一角處,正有一道長尾徐徐向南飛去。

  沒錯。

  星孛,指的便是彗星。

  這是華夏古代對彗星的常用稱呼,此外還有蓬星、長星等。

  首次出自《春秋》中魯文公十四年的記錄:

  “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

  不過在華夏古代,彗星的寓意并不太美好,民間大多稱之為掃把星和災星,認為它會帶來災禍。

  哪怕是老蘇這種相對理智的人,見到彗星時也不由皺起了眉頭。

  不過他沒注意到的是。

  在一堆皺著眉頭、面色凝重甚至隱約有些惶恐的人群之中。

  徐云面對彗星,卻微微松了口氣。

  好家伙。

  終于等到你了。

  沒錯。

  這顆彗星,便是徐云此番的核心目標之一!

  它編號叫做109P/SwiftTuttle,平均130年回歸一次,不算特別有名的彗星。

  徐云之所以記得它不是通過推導日期,而是靠著記憶:

  他是閩省人胡清人,老家有個名人叫做蔡伯俙,也是老家少有的歷史人物之一。

  徐云小時候沒少去蔡伯俙的石碑前玩鬧,因此他記得很清楚,蔡伯俙的去世時間是在公元1100年的八月四號。

  并且根據墓志記載,蔡伯俙去世前一晚有彗星劃過,后被與蔡伯俙的死因結合在了一起。

  等徐云上了科大后,曾經專程查過這顆彗星的信息,確定了它的來歷。

  兩重印象相加固,想忘都忘不掉。

  109P/SwiftTuttle作為一顆不是特別有名的彗星,很難通過望遠鏡觀測到彗核與彗發結構,加之其速度較快,因此徐云也便放棄了觀測它的想法。

  他就隨眾人站在山腰高臺,遠遠的看著彗星遠去。

  隨后徐云轉過身,看著燈火通明的汴京城內。

  嘴角微微揚起了一個弧度:

  今夜小趙等人出京觀星,想必某個藝術家也在關注著這里吧。

  也就是說。

  他應該會親眼看到那顆劃過天空的彗星......

  “接下來就看你的了,可別讓我失望啊.....”

  “黑麥二鍋頭。”

看在通宵碼字的份上,給點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