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
一家酒店內,一個方頭方腦不懂科幻的電工正處于糾結之中。
他對面坐著個女人,叫宋春玉,聽說是著名編劇,但也沒有啥好作品。
宋春玉敏銳的觀察到對方的情緒,進一步道:“大劉,我帶著莫大的誠意邀你見面,我非常非常喜歡這部作品。
它宏大,深邃,刺激,新穎,令人恐懼且蘊含哲理,僅僅用文字呈現太可惜了!
它很適合做影視改編,好萊塢的那種科幻巨制,我談不上有多大能量,但也有很多圈內朋友,我保證不會辜負你的心血。”
她頓了頓,又道:“這樣吧,10萬!你打聽打聽就曉得,這個價格絕對沒有坑伱。”
“10萬……”
大劉暗自心動,但又覺得馬上答應似乎很廉價,道:“我考慮考慮可以么?”
“當然,明天我再過來,希望你能給我一個答復。”
宋春玉浸淫影視圈多年,看出他的小心思,也給了這個面子,起身離開。
大劉獨自坐在茶座,喝了口茶,有點小激動。他1985年參加工作,一直在娘子關發電廠做工程師。
不過今年電廠關停了,員工分流安置,他被安排進入了一家新電廠,工作負擔太繁重,沒時間摸魚……啊呸!沒時間寫作。
他正在猶豫,要不要辭職全職寫作。
如果辭職的話,失去了穩定工作,錢就成了問題。他雖然拿過銀河獎,在圈里很有名氣,但中國科幻是弱勢,賺不到什么大錢。
所以他才對那10萬塊錢頗為心動。
另一方面,自己的作品可以影視化,虛榮心也可以滿足。
后世對大劉已經捧上神壇,他自己也一板一眼,都忘了他其實也是個普通人,比如眾所周知的“用小號夸自己”事件。
此刻,他在茶座待了一會,正準備回房,忽然手機響了,一個陌生號碼。
“喂?你好!”
“劉慈欣?”
“是我,你是哪位?”
“99娛樂,于佳佳!”
大劉一晚上沒睡。
次日一大早,他就屁顛屁顛的跑去了團結湖大樓。
“你好,我找于總!”
“有預約么?”
“有的!”
他上了樓,坐在會客室等待,手掌心搓著膝蓋四處打量,內心比昨天還激動。這是99娛樂啊,宋春玉算個嘚兒!
等了一會,于佳佳進來了。
她剛才正在簽《凡人修仙傳》等幾部版權的合同,按她的意思,直接把那個叫某點的文學網站收購得了,姚遠偏偏不讓,嘴里還說著難懂的話。
什么“不能收購啊,”……“巴拉巴拉。
“你好,初次見面!”
“你好,久仰久仰,你們的電影我每一部都看過。”
“呵,也是趕巧了你正好在京城,不然我還想登門拜訪。”
于佳佳跟他握了握手,還沒提正事兒呢,對方主動開口了,道:“其實我來京城也是談這些事,有位叫宋春玉的編劇你認識么?”
“認識啊!”
“哦,她想買《三體》的版權,我們昨天剛見過面。”
“噗!”
于佳佳樂了,問:“她出價多少?”
見大劉有點尷尬,又擺擺手,道:“她是說給你影視化改編吧?那你知道她寫過什么東西么?”
“這個倒不太清楚。”
“《非你不可》,一部愛情劇!《相見恨早》,一部愛情劇!《天使不寂寞》,一部愛情劇!《不能失去你》,一部,呃,家庭倫理劇!”
大劉的臉色發黑。
“她還說親自操刀寫劇本吧?你知道她能把《三體》寫成什么樣么?估摸也是一部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比如葉文潔愛上了三體人,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
“請您不要說了!”
于佳佳怎會放過,繼續叨逼叨:“而且她有個當導演的老公,他們兩口子一向捆綁銷售,一個寫,一個拍,你聽說過她老公么?”
“沒有!”
“那就是了,所以你怎么放心把版權賣給她?”
大劉張了張嘴,啥也講不出來,郁悶了良久,最后還是單刀直入,問了個最實在的問題:“那您開價多少?”
“500萬簽約費后續分成。”
500萬???
剎時間,他想噴死宋春玉,那可是10萬買斷啊!差的不是一點半點。
“于總!”
“哎,我還沒說完,我要的是你《流浪地球》《中國太陽》《球狀閃電》《三體》等全部作品的版權。期限10年,10年內我們必須開發任意一部作品,這樣合同會自動順延……”
于佳佳詳細解釋了一遍,大劉不停點頭,直接道:“我接受這份合約。”
“那好,明天你再來一趟,我們簽合同。”
談的干脆利落。
大劉走出團結湖大樓還有點恍惚,不太相信是真的。
《三體》目前寫完了兩部,手頭正在寫《三體3:死神永生》,有了這筆錢,自己可以下定決心辭職了。
而辦公室里。
于佳佳最近忙的焦頭爛額,剛打發走大劉,又收到了《人類清除計劃》完整的中文劇本。她先掃了一遍,給姚遠發了過去。
姚遠正在摸魚看《卡徒》。
上輩子看過了,但故事忘得差不多,這會有一種隱隱約約的熟悉感,幾乎一目十行,翻得飛快。
“嗶嗶嗶!”
郵箱提示響,他進去接收了一份附件,果斷拋棄了《卡徒》,滿心歡喜的繼續摸魚。
提及好萊塢的劇本,通常有這么個說法:一個劇本要經過好幾個編劇加工才能完成。然后就有人下意識的認為,一個劇本要好幾個人一塊寫。
當然不是了。
每人的文筆和風格不同,怎么可能一塊寫劇本。
只能是有一個大編劇統籌,分派工作,比如你擅長寫段子,你就寫個段子,你擅長寫場景,你就寫一段場景。
然后由大編劇整合起來。
再或者,是一個編劇寫完公司不滿意,找另一個編劇修改,然后再找第三個,第四個,這是有可能的。
《人類清除計劃》的框架由姚遠提出,只過了一個編劇的手,完成速度非常快。
(還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