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802章 所見略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您現在閱讀的是由—《》第802章所見略同  荀彧為劉協詳細解說了韓馥、袁紹對待冀州人的得失。

  韓馥是潁川舞陽人,潁川四長之一的韓韶族子,故太仆韓融就是他的族兄。袁紹是汝南汝陽人,四世三公的袁氏后人。他們對待冀州人的態度幾乎就是汝潁人對待冀州人的態度,甚至可以說是中原人對待冀州人的態度的典型。

  他們的態度看似不同,實則相似,只是因為兩人的實力懸殊,

  心態上有所不同。

  韓馥是典型的名士,對冀州人充滿偏見,也談不上信任。他最后將冀州讓給袁紹,就是這種心理的體現。

  只是他沒想到,他不信任的冀州人沒把他怎么樣,他信任的袁紹卻要了他的命。

  袁紹實力更強,

  也更自信,相信自己能夠掌握冀州。所以他入主冀州之后大量起用冀州人,

  也在一定程度上贏得了冀州人的擁護。

  但袁紹本質上和韓馥一樣,

  并不信任冀州人。

  他信任的還是汝潁人,如郭圖、許攸等。

  而且他高估了自己的號召力,低估了冀州人的自尊心。

  當他企圖剝奪冀州人的兵權,交給汝潁人時,雙方的分歧就暴露出來,最后演變成汝潁人支持袁譚,冀州人支持袁熙的局面。

  袁紹想用帝王術進行平衡,但是很顯然,他的手段沒有他想象的那么高明,最后冀州人奪取了控制權,而汝潁人也擁立袁譚,軟禁了袁紹。

  這里面有一個根本原因,就是汝潁人空有智謀,

  卻沒有足夠的兵力。

  袁譚麾下的將士大多來自于汝潁人的部曲,

  再加上一些慕名而來的游俠,

  不足以與審配等人擁有的冀州兵抗衡,所以落了下風。

  帝王術的前提是雙方實力相近,

  沒有一方可以獨大,才有平衡的空間。如果實力過于懸殊,這平衡是無法施展的。

  但這個問題對天子并不存在。

  天子手握并涼精銳,還可以調集山東州郡的精銳參戰,實力遠在冀州之上,并且對冀州形成了合圍之勢。以田豐、審配的見識,不可能看不出這一點,他們能做的只是據城而守,拼消耗,比耐心,絕不敢正面迎戰。

  十幾萬大軍頓兵堅城之下,消耗是非常驚人的。天下剛剛太平,山東虛弱,一旦戰事膠著,人心必然浮動。

  到了那時候,田豐、審配就有了討價還價的機會。

  比如說,要求朝廷推延甚至取消度田。

  這不僅是為冀州謀利,更是為天下士大夫謀利,

  很可能得到山東州郡的支持。就算沒人敢直接支持,暗地里消極怠戰也是有可能的。

  真到了那一步,

  天子可用的兵力就有限了,

  說不定還要防著山東州郡兵臨陣倒戈。

要想避免走到這一步,天子應該改變您現在閱讀的是由—《》第802章所見略同  戰法,化解田豐、審配的希望,讓他們無力可借。

  比如下詔明示,不會強行度田,又或者引冀州人入朝,增強冀州人在朝堂上的聲音,以示朝廷善意。

  天子不僅有這樣的基礎,而且已經這么做。

  孝靈帝出于河間,靈思皇后出于趙國,天子身上流著冀州的血。

  趙云、夏侯蘭等入仕,成為天子近臣,更是明例。

  如果能從冀州選幾個世家女子入宮,還有誰會相信朝廷排斥冀州人,誰會覺得天子所率大軍與秦軍一樣?

  到時候,只怕田豐、審配也會主動請降。

  荀彧最后做出總結。“所以,城要圍,但不必急攻,以當攻心為先。”

  劉協沒說話。

  荀彧的方法不能說不好,但……太軟弱。

  這未必是荀彧有意為之,而是一種集體潛意識。

  讀書人嘛,習慣地想要以德服人,習慣地想避免武力,也習慣地鄙視所謂的雄主。

  因為雄主往往意味著君權強而臣權弱,與儒家的理想背道而辭。

  但是他卻認為,治理這么大一個國家,一心想著以德服人是不行的,該強硬的時候一定要強硬。

  沒能借機清洗一下山東州郡已經留了隱患,不能再讓冀州人心想事成,以為誰都可以和朝廷討價還價。

  但荀彧所言也有一定的道理。

  攻城、攻心都要有,恩威并施,不可偏廢。

  之前甄宓也提過類似的意見。

  示威,他有充足的準備。施恩,他準備不足,有必要予以重視,并加以補充。

  兩人談了很久,有的意見一致,也有分歧,但總體而言,氣氛融洽,雙方都很滿意。

  劉協最后問了荀彧一個問題:如何處置袁紹?

  荀彧想了想,反問了劉協一個問題。“陛下以為,袁紹該殺嗎?”

  劉協也不答反問。“令尹以為呢?”

  “臣以為該殺,但時機已過。如果他和李傕一樣,與陛下兩軍對壘,一決勝負,陛下大可像陣斬李傕一樣殺了他,以明典刑。可是如今他已經稱臣,稱臣之后又無不臣之舉,陛下以什么理由殺他?”

  劉協沉吟不語。

  他也在想這件事。

  不殺袁紹,意難平。殺袁紹,理難平。

  如果稱臣之后還是隨時可能被殺,以后想稱臣的人不敢稱臣,已經稱臣的人也會不安,互相猜忌,在所難免。

  可是就這么放過袁紹,他又咽不下這口氣。

  董卓可惡,袁紹更可惡。

  因為袁紹曾經懷疑他的血脈,說他不是先帝的子嗣,甚至想滅漢,鼎立新朝。

  這怎么忍?

您現在閱讀的是由—《》第802章所見略同  “陛下,袁紹已經是階下之囚,生死系于陛下之手,殺與不殺,只在陛下一念之間。如果殺了他,陛下能一吐心中怨氣,臣建議殺了他。如果不能,臣建議不必為他污了寶刀。留著他,或許比殺了他更有價值。”

  “此話怎講?”劉協斜睨著荀彧。

  荀彧撫著胡須,微微一笑。“以臣對袁紹的了解,此刻的他只怕生不如死。之所以不死,一是擔心死后無法見袁氏列祖列宗,二是怕疼,下不了手。”

  “怕疼?”劉協覺得這個理由很有趣。

  “袁紹雖是庶子,畢竟出于鐘鼎之家,從小又過繼到長房,衣食無憂,沒吃過苦。這樣的人看似無所畏懼,只是因為他有恃無恐,知道自己不會受到傷害。等他真的面對生死的時候,他可能比任何人都惜身。”

  荀彧一聲嘆息。“據我所知,袁紹此生唯一的一次直面生死卻沒有后退,就是界橋之戰時迎戰公孫瓚。”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