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三百四十八章三盞酒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請王公回奏皇上,我張誠蒙圣恩深眷,必竭力而為,決不讓李賊稱心如意,但只糧草子藥軍械補給充足,定使李賊在開封城下折戟,挫其銳氣,鈍其兵峰,再一鼓作氣,將之剿除于中州境內。”

  “好。”

  “好哇!”

  一連兩個好字傳來。

  天使王承恩叫了第一個好,他是在替京城皇宮里面的萬歲爺高興,如真能像張誠說的這般挫敗李自成攻取開封的圖謀,一鼓作氣將其殲滅于河南省內,則大明江山永固,皇爺中興大明之念有望,教他如何不高興?

  而另一個好則是周王朱恭枵叫出來的,他倒是沒有像王承恩想那么多那么深遠,但永寧伯張誠的那句“定使李賊在開封城下折戟”卻教他心中大定!

  自打李闖入豫以來,尤其是在洛陽城破、福藩殞命之時起,周王朱恭枵可是受到了很大的刺激,正是因為不想步福藩的后塵,朱恭枵才會如此舍得大開庫房,既出金銀、也出糧草,全力支持開封城守事宜。

  此刻,永寧伯第一件事便對開封城的安全作出了保證,教周王如何不歡喜呀?

  “永寧伯,朝廷國庫略有不足,中原剿賊一事,萬不可拖延過久,免得糧草一時接濟不上,反誤了國朝大事,豈不是反而不美了嘛!”

  “王公放心。”

  永寧伯笑著對王承恩道:“張誠絕不敢養寇自重,以致貽誤戰機。”

  他接下來又一臉正色說道:“不過,李賊如今勢大兵眾,卻非往昔可比,張誠亦不敢冒然與李賊決戰,還需靜待時機才是。”

  “戰場形勢瞬息萬變,戰機亦稍縱即逝,永寧伯還是要緊盯戰場變化,以免誤了戰機。”

  “是。張誠謹遵王公教誨。”

  “這可不是咱家的話……這是萬歲爺托咱給永寧伯傳的話哩!”

  “是。張誠謹遵圣諭。”

  最興奮的便是大殿上的一眾武官,就連河南總兵陳永福也是十分興奮——他這個“寶”算是押對了!

  不過,畢竟朝廷來的天使還在這里,更何況周王、撫臺,以及河南開封各高官大員都在殿上,他們即使心中萬般狂喜,但在表面上卻還是要有所收斂。

  但既是如此,大殿上的恭喜道賀之聲還是此伏彼起,而人群中的焦點自然非永寧伯張誠莫屬啦!

  當晚,周王朱恭枵在宮里設下了酒宴,既是為天使王承恩接風洗塵,也有給永寧伯張誠這位新任剿賊提督祝賀之意。

  武將們因大軍駐扎新城集周邊,不敢在開封城內久留,更不敢多飲酒,他們奉了剿賊提督張誠之命,紛紛告退歸營去了。

  留在周王宮中的基本上都是開封城內各官,以及新任剿賊提督、永寧伯張誠,再加他身邊幾位幕僚……

  內殿中一張八仙桌邊坐著四人,分別是前來傳旨的天使王承恩,周王朱恭枵,永寧伯、剿賊提督張誠,再加上一個負責總調錢糧、協剿流寇的河南巡撫高名衡。

  他們四人如今可是河南境內,身份最是尊貴、手中實權最大的人物,憑他們手中所掌控的力量,幾乎可以決斷河南省內任何人之生死,甚至于可以決定河南、乃至大明王朝未來的命運。

  當然,這四人里面真正的實權派,其實只有永寧伯張誠一人爾!

  但此刻永寧伯卻是坐于客席第二位上,第一位坐著的乃是代表皇帝的天使王承恩,而周王朱恭枵、撫臺高名衡則分別坐于主席一、二位上陪客。

  至于其他河南、開封各官則是在大殿內就座,而永寧伯帳下幕僚如孫時相、劉承祖、胡以溫等人皆赫然在座,由此可見“剿賊提督”這四個字的份量。

  “張誠,咱家臨出宮時候,萬歲爺曾吩咐咱家,要代他老人家敬永寧伯三盞酒!”

  王承恩的話才一出口,永寧伯張誠猛地從座位上站起,正待俯身跪下謝恩,卻見天使王承恩伸出手來將他攙住,又道:“萬歲爺說了‘敬酒,非賜酒,無須那些繁文縟節,不必謝恩’。永寧伯還是回座席上坐好吧。”

  雖然聽王承恩如此說,張誠仍然堅持著叩謝了皇恩浩蕩,這才回到自己的位置坐好。

  “永寧伯,這是第一盞酒,咱家代皇爺敬你‘兩救開封危局,穩定中原局勢’!”

  王承恩坐在原處未動,只是微微欠身舉起了手中的酒盞,可永寧伯張誠卻是急急站起身來,雙手托著酒盞平胸舉起。

  “張誠,謝皇上隆恩!”

  在周王與高名衡二人的矚目下,他們雙雙一飲而盡,旁邊伺候著的周王宮女娥忙給他們重新斟滿酒盞。

  “永寧伯,這是第二盞酒,咱家代皇爺敬你‘兩蹶名王,錦州城下殺敗建奴,狠挫虜賊氣焰’!”

  張誠依著前次模樣起身謝恩飲酒。

  “永寧伯,這第三盞酒,咱家代皇爺敬你‘以勛貴統軍,剿賊寇安中州,扶大廈之將傾,救國朝于危亡’!”

  張誠聽了此言心中大吃一驚,頓覺得“咯噔”一下,竟不知該如何喝下這一盞酒了……

  要說前兩件事那都已成事實,皆為前功,張誠這酒喝得毫無壓力,更在心中感念君王還記得自己以往的些許舊功勞。

  可這第三盞酒,那就完全不一樣啦!

  說他“以勛貴統軍”,只這一句話就已經將他推到了滿朝文官士子的對立面,但好在還有勛臣貴戚們可以統戰一下,對此他倒是并未過多在意。

  那下面的話語才是真正的殺傷力巨大啊……

  “剿賊寇安中州,扶大廈之將傾,救國朝于危亡”,這話語自然沒有錯,當今崇禎皇帝對于張誠的期望,也是屬實如此。

  可有一點張誠心里是十分清楚的,那就是——捧得越高,將來摔得就會越狠!

  這就好比當年的袁崇煥大都督,他不就是因為一句“五年平遼”的大話,而落得個最終被“千刀萬剮”的境地嗎?

  雖說這里面還摻雜了許許多多其他各種因素,但這句“五年平遼”也是其中的重要因由之一。

  但此刻的王承恩可是代皇上敬酒,而張誠已經吃了前面的兩盞,這最后一盞酒又如何能推托呢?

  只見永寧伯“噗通”一聲,就跪在了王承恩的身邊,他面對著大明京師的方向,將手中酒盞高舉過頭,拜道:“臣,張誠,叩謝皇上隆恩。”

  謝過了恩后,永寧伯有繼續拜道:“此番受命提督剿賊事,臣必當殫精竭力,身先士卒,務求剿除賊寇,安定中原百姓。若不能達成此愿,臣當以死報皇恩之浩蕩!”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