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016.夫妻營業(4)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先防盜頂一下。

  事情是這樣的,這個野亮他是個鴿子,完成每天更新后就不想再寫了,加更什么的也不想加,但是今天必須要加更,所以現在的野亮就想了一章妙計,先做一章防盜章,給讀者看防盜章,會讓野亮產生很大壓力,那么之后想要鴿的話,良心會遭到反噬,所以就必須必須加更了。

  所以這一章是防盜章,做防盜章的原因就是這個。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數十尺。其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樹如瓜蘆,葉如梔子,花如白薔薇,實如栟櫚,蒂如丁香,根如胡桃。其字或從草,或從木,或草木并。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其地:上者生爛石,中者生櫟壤,下者生黃土。凡藝而不實,植而罕茂,法如種瓜,三歲可采。野者上,園者次;陽崖陰林紫者上,綠者次;筍者上,牙者次;葉卷上,葉舒次。陰山坡谷者不堪采掇,性凝滯,結瘕疾。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若熱渴、凝悶、腦疼、目澀、四支煩、百節不舒,聊四五啜,與醍醐、甘露抗衡也。采不時,造不精,雜以卉莽,飲之成疾。茶為累也,亦猶人參,上者生上黨,中者生百濟、新羅,下者生高麗。有生澤州、易州、幽州、檀州者,為藥無效,況非此者!設服薺苨,使六疾不瘳。知人參為累,則茶累盡矣。

  茶是南方生長的一種優質木本植物。常見的有一兩尺高,最高的有幾十尺;最粗的在巴山峽川地區,有兩人合抱粗細。從外形來看——樹象瓜蘆木、葉象梔子、花象白色薔薇、果實象棕櫚、花蒂象丁香、樹根象胡桃。

  茶有幾種寫法,從偏旁來說或從草頭,或從木旁,或草木合并。名稱有五種,分別是茶、槚、蔎,茗,荈。

  生長的地方,最好的生于亂石之中,其次是在石土混雜之地,最次的栽于黃土之中。

  栽種茶樹的技術不清楚具體的內容,但種植的茶樹都枝葉繁茂,種法似乎類同于種瓜,三年之后就可以采摘了。

  茶葉以野生為好,人工種植的為次;種在山南林北的,葉子顏色發紫的為好,綠色的為次;未長成樹的茶葉為好,已成樹的茶葉為次;葉片成卷狀者為好,舒展平直者為次。生長在不見陽光的山坡谷地的不能采摘,其性凝結不散,葉子通常是結塊的(此處未查本草綱目,不知道是不是存在飲用后容易在腹內產生結塊)。

  茶性至寒,飲用最好。對于品行節儉的人而言,如有熱渴、凝悶、腦疼、眼澀、四肢不舒服、渾身不輕快等等現象,喝幾盞茶,就象是飲醍醐、甘露一樣。

  但采摘不合時節,做茶不夠精細,雜野草于其中,飲用則容易生病。

  茶生地繁多,就象人參一樣。人參好的生于上黨,中等的生于百濟、新羅,下等的生于高麗。有生澤州、易州、幽州、檀州的人參,用于藥無藥效,更何況還有很多不是生于這些地方的!譬如服用薺苨,并不能使各種疾病痊愈。由此可知人參的種類繁多,也可知茶的種類繁多了。

  瓜蘆木:生于廣東,外形似茶,味至苦澀。

  槚:茶樹的古名。

  蔎:香草。

  茗:晚收的茶。

  荈:晚采的茶。

  上黨:今山西長治市,長子、潞城一帶。

  百濟、新羅:唐時位于朝鮮半島上的兩個小國,百濟在半島西南部,新羅在半島東南部。

  高麗:唐時周邊小國之一,即今朝鮮。

  澤州、易州、幽州、澶州:分別在今山西晉城、河北易縣、北京市區北,北京市懷柔縣一帶。

  薺苨:藥草名。又名地參、甜桔梗。根味甜,可入藥。

  六疾,指人遇陰、陽、風、雨、晦、明得的多種疾病。

  瘳:病愈。

  《茶經·二之具》

  籝,一曰籃,一曰籠,一曰筥。以竹織之,受五升,或一斗、二斗、三斗者,茶人負以采茶也。

  灶,無用突者。

  釜,用唇口者。

  甑,或木或瓦,匪腰而泥。籃以箅之,篾以系之。始其蒸也,入乎箅,既其熟也,出乎箅。釜涸注于甑中,又以木枝三亞者制之,散所蒸牙筍并葉,畏流其膏。

  杵臼,一曰碓,惟恒用者佳。

  規,一曰模,一曰棬。以鐵制之,或圓或方或花。

  承,一曰臺,一曰砧。以石為之,不然以槐、桑木半埋地中,遣無所搖動。

  檐,一曰衣。以油絹或雨衫單服敗者為之,以檐置承上,又以規置檐上,以造茶也。茶成,舉而易之。

  芘莉,一曰羸子,一曰旁筤。以二小竹長三赤,軀二赤五寸,柄五寸,以篾織,以篾織方眼,如圃人籮,闊二尺,以列茶也。

  棨,一曰錐刀,柄以堅木為之,用穿茶也。

  撲,一曰鞭。以竹為之,穿茶以解茶也。

  焙,鑿地深二尺,闊二尺五寸,長一丈,上作短墻,高二尺,泥之。

  貫,削竹為之,長二尺五寸,以貫茶焙之。

  棚,一曰棧,以木構于焙上,編木兩層,高一尺,以焙茶也。茶之半干升下棚,全干升上棚。

  穿,江東淮南剖竹為之,巴川峽山紉谷皮為之。江東以一斤為上穿,半斤為中穿,四兩五兩為小穿。峽中以一百二十斤為上,八十斤為中穿,五十斤為小穿。字舊作釵釧之“釧”,字或作貫串,今則不然。如磨、扇、彈、鉆、縫五字,文以平聲書之,義以去聲呼之,其字以穿名之。

  育,以木制之,以竹編之,以紙糊之,中有隔,上有覆,下有床,傍有門,掩一扇,中置一器,貯煻煨火,令煴煴然,江南梅雨時焚之以火。

  籝,也叫籃、籠、筥。用竹皮編織制成,容量一般為五升,也有容量一斗、二斗、三斗的,是采茶人背在身上的盛茶葉用具。

  灶,不用煙囪的爐子。

  釜,無支腿和耳的鍋。

  甑,木制或瓦制,用篚(原文的“匪”為通假字)做壁,外形象籃子一樣,里面再放箅子,用篾綁扎牢。蒸茶葉的時候,放進箅子里,熟了之后從箅子中取出。待鍋干了以后,再放進甑里。再用多枝杈的木枝將茶葉撥散,防止煉出油來。

  杵臼,也叫碓,常用的最好。

  規,也叫做模、棬。鐵制器皿,外形有圓的、方的,也有不規則形狀的。

  承,也叫臺、砧。用石制,用槐木、桑木半截錨進地下,將其固定,使其不動搖。

  檐,也叫衣。用油絹或者壞掉的單衣做成,將檐放置在承上,再將規放置在檐上,用于造茶。茶制成后,即可將其更換。

  芘莉,也叫羸子、蒡莨。用若干根約三尺長的細竹枝制成,中間二尺五寸,手柄五寸,再用篾編織成象圃籮那樣的方眼狀,二尺見方或半徑二尺,是攤置茶葉的用具。

  棨,也叫錐刀,手柄用堅硬的木頭制成,是穿茶用的工具。

  撲,也叫鞭。用竹制作,穿茶后用于解茶。

  焙,挖深二尺、寬二尺五寸、長一丈的土坑,砌高二尺的短墻,用泥抹好。

  貫,削竹制成,長二尺五寸,用來穿茶烘焙。

  棚,也叫棧,用木制作,放置在焙上,搭設兩層,高一尺,用來焙茶。要烘茶成半干,可將茶放置在下棚;若是烘成全干,則放置在上棚。

  穿,江東淮南一帶剖竹制作,巴川峽山則用秸桿皮編制制作。江東分三種,一斤的是大穿,半斤的是中穿,四兩或五兩的是小穿。峽中則以一百二十斤的為大穿,八十斤的為中穿,五十斤的為小穿。“穿”字以前寫作釵釧的“釧”,也有寫作貫串的“串”,我認為那是不正確的寫法。譬如磨、扇、彈、鉆、縫這五個字,書面寫的時候是一聲、二聲字,而在日常說的時候則發四聲,所以這里應該寫做“穿”。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