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1184章 萬無一失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專機將宋子墨送到這個陌生的非洲小國,他剛從飛機上下來,等候多時的直升機將他接回醫院。

  接機人員里面有一個援非醫生,他姓鄧,也是南方人,他聽說宋子墨從南都三博醫院來,激動萬分,握住宋子墨的手說:“終于等到你來了。”

  三博醫院現在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的名氣很大,尤其是前幾天因為一臺連體人手術,更是名聲響徹整個地球。

  直升機在醫院旁邊的一個簡易停機坪降落,所謂簡易停機坪,其實就是一塊平整的空地,畫了一個大圈。醫院的建筑還蠻新的,風格是中式的,看得出來這是中國援建的醫院。

  “這是這個國家最大最好的醫院,但是條件還是很簡陋,硬件設備水平相當于我們的縣級醫院。”鄧醫生介紹說。

  院長和很多醫生已經等候在門口,他們見到宋子墨,用中式的方式與宋子墨握手。

  “謝謝你們的努力。”宋子墨感謝他們。

  “他們都知道三博醫院,前幾天我用連體人的視頻給他們上課,所以他們都知道三博醫院,聽說今天中國三博醫院的教授來這里,他們非常高興,很早就在這里等你。”鄧醫生說。

  他們已經來不及寒暄,宋子墨第一句話:“方院士怎么樣了?我們現在去看看。“

  “還沒有脫離危險,如果沒有輸血,撐不了多久。”鄧醫生神色焦急。

  “我們現在去看看。“

  救命必須爭分奪秒,這已經刻在宋子墨的骨髓里。

  沒想到宋子墨這么雷厲風行。

  “好,我馬上帶你去。“鄧醫生立即帶著楊平往ICU趕。

  院長在前面帶路,其它醫生走在他們的兩側,盡量保持一定的距離,不影響他們快步行走。

  “宋博士,聽說楊教授要用手術機器人進行遠程手術?”鄧醫生激動萬分。

  宋子墨點點頭:“到時候我們要上臺配合,負責遞送和更換手術機器人機械臂的終端器械。”

  得到確認后,鄧醫生更加激動,因為幾天前他看過楊教授主刀連體人手術的視頻,這個臺手術是全世界醫療圈的最熱點的事件,即使遠在非洲,鄧醫生也觀摩了這臺手術,而且作為中國醫生,他心底涌起無限的自豪。

  這家醫院是中國援建的,里面所有醫生都是中國幫助培訓的,設備當然也是中國援助的。

  所以宋子墨走在醫院里,有一種熟悉的感覺。

  在鄧醫生的陪同下,楊平見到了受傷的方院士,他躺在簡陋的ICU里,目前還處于昏迷之中。

  ICU也是新組建不久,只有五張病床,守候在床旁的也是一位援非中國醫生。

  “方教授體內還有活動性失血,目前靠大量輸血維持。”鄧醫生匯報,他來不及介紹這位中國同事。

  急救需要爭分奪秒,現在已經過去幾十個小時,宋子墨邊看邊說:“立即準備手術,我們邊準備,手術室那邊一邊組裝調試機器,兩邊同時進行,立即進行術前準備……”

  “備血充足嗎?”

  “充足,我們中方企業的同血型的員工全部登記在冊,已經抽了很多血,如果有需要,隨時可以繼續抽取,我們的工人爭先恐后獻血。”

  “好,盡快準備手術。”

  “好。”

  鄧醫生馬上去準備手術,工程師已在組裝手術機器人,手術器械也已經到達手術室,這些器械全部是空運過來,都是一次性無菌包裝,即開即用,包括無菌單。

  醫院的餐廳送來了工作餐,宋子墨抓緊時間吃點食物填飽肚子,等下好全力以赴做手術。

  三博醫院這邊,楊平帶著醫療團隊也在忙碌,他們對手術機器人的控制臺進行檢查測試,要確保萬無一失。等非洲那邊的手術機器人安裝好,衛星通訊鏈路接通,兩邊進行機器配對,然后對網絡的穩定性及延時進行測試,讓楊平對這些數據做到心里有數。

  這邊的工程師團隊負責人是陳智親自出馬,他要確保這次手術中設備萬無一失,很快,他們完成了檢測,沒有任何問題。

  手術機器人各種零配件也已經運來三博醫院,隨時可以對故障進行搶修,而且他們還組裝了同樣的操作臺,備用,一旦出現故障,他們可以迅速切換。

  帝都來的領導在三博醫院已經設立臨時指揮中心,對三博醫院、非洲醫院、通訊衛星三個節點進行即時調度,讓他們達成協同,為了這臺手術,專門調撥通訊衛星進行網路搭建。

  方正明院士對我國的一些特殊金屬的提煉做出巨大貢獻,在他的努力下,我們很多金屬的提煉技術是世界第一,在提煉純度和成本方面遙遙領先其它國家,形成斷代碾壓,這些特殊金屬在很多高科技行業得到廣泛的應用,所以他是當之無愧的國家戰略級人才。

  此次,方院士前往非洲也是萬不得已,他要親自去這里的一座礦山,對這里的礦石等進行實地研究,以解決個性化提煉工藝的問題。

  沒想到在回來宿舍的路上發生車禍,全身多處嚴重外傷,尤其顱內也有損傷。

  楊平看過他的各種影像圖片,手術難度很大。

  如果只是救命,相對來說簡單很多,但是在救命的同時,保證方院士的生活質量,尤其是大腦不受影響,手術的難度非常大。

  領導在手術室的示教室建立一個臨時前線指揮中心,領導擔任總指揮,夏院長擔任副總指揮。

  一個醫生足不出戶,可以在萬里之外給患者做手術,這是以前科幻電影里才能看到的場景,在手術機器人和通訊技術的迅猛發展的今天,這一切現在可以成為現實。

  銳行的手術機器人是這種超級遠程手術的最佳實現者,雖然它發展晚,但是在大量的資金和人才投入下,手術機器人項目進展迅速,目前用于這次手術的機器人可以說是世界一流的手術機器人,機械臂是更加先進的軟臂,在操作的靈活性和精準性方面已經領先市面上的主流機器人。

  銳行的發展速度很快,它逐步形成藥物、醫療器械、醫療儀器設備、實驗室試劑、實驗室儀器設備、人工智能、醫療臨床及實科研軟件等等全覆蓋的大型醫療科技公司。

  首席科學家陳智不但創新能力很強,而且管理大型研究項目的能力也很強,他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黃佳才送他很多次出國差考察培訓,讓他掌握了世界上最先進公司的技術和研究項目管理。

  工程師們爭分奪秒,很快,非洲那邊的手術機器人已經裝備好,專門用于做手術的衛星也準備好,網絡順利聯通,兩邊的聯通配對測試開始展開,這也是對銳行的手術機器人一次巨大挑戰,楊平知道,這次是全世界距離最遠的遠程手術。

  很快,配對一次性完成,楊平試驗性地操作一會手術機器人,響應快速,網絡穩定,雖然有那么一點點延時,基本上不影響手術操作,楊平很快適應這種延時。

  這次不讓宋子墨主刀手術,而要自己親自遠程手術,楊平倒不是不放心宋子墨的手術技術,而是楊平覺得宋子墨的外科操作水平跟自己肯定有差距,這種差距是沒辦法彌補的。

  這種差距會導致術后手術效果也出現差異,對一個頂尖科學家說,別說八十分和九十分的差距,就是九十五分和九十四分的差距也會帶來嚴重的影響,這是楊平必須親自上陣的原因。

  宋子墨心里也清楚這個道理,所以他愿意默默地做好助手的工作,協助楊平將手術盡量做完美。

  之前秦教授也考慮過,由他們派人過去做助手,但是后來仔細想想,還是同意三博醫院的意見,派宋子墨過去。

  這種病情,也只有宋子墨過去配合,楊平才放心,萬一機器出問題,宋子墨能夠獨當一面,繼續獨立完成手術。徐志良呢,技術上沒問題,但是溝通是個大問題,所以徐志良不適合去外面辦事,只適合守家。

  再說徐志良也不喜歡外出,他總喜歡呆在科室里,哪怕24小時呆在科室,他也能耐住寂寞。

  夏院長在手術室轉悠一會,又去臨時指揮中心,不停在手術室和臨時指揮中心來回走動,傳遞即時信息,劉院長和秦教授陪著領導在臨時指揮中心,臨時指揮中心設在手術室的示教室。

  帝都來的領導守候在臨時指揮中心,他沒有進去手術室,他不是醫生,屬于外行人,進去不但沒用,還會干擾醫生們的工作,他在外面隨時提供后勤支援以及處理一些意外事件。

  如果院內協調可以解決的問題,由夏院長負責,需要進行院外協調,尤其是在全國調用資源,由領導出面處理。

  夏院長來回走了幾趟,他心里萌生一個想法,應該在這里建立一個先進的遠程手術中心,因為楊平以后可能會經常面臨這種問題,時間來不及,或者不方便外出的時候,但是有些手術又不得不做,可以使用遠程手術的方式主刀手術,目前國內很多醫院還是有手術機器人的,建立遠程手術中心在硬件上可以實現。

  楊平在控制室里,隔著透明的玻璃,夏院長可以看到你們的大致進度。

  遠程手術控制臺這邊也不存在無菌操作的問題,不過也要給楊平一個安靜獨立的操作環境,除了幾個助手在里面,其他人全部在外面。

  韓主任也在手術室外面,時不時往里面看看,韓主任是醫院的專家組組長,臨床醫學院組建成功后,韓主任將擔任整個臨床醫學院的專家組組長。

  “你說我們建立一個超級遠程手術中心,利用5G技術連通全國各大醫院,可行不?甚至可以連接國外的醫院,跨國實行遠程手術。”

  夏院長和韓主任商量,反正現在沒事,閑聊幾句也無妨。

  韓主任琢磨著:“與我們組網的醫院必須使用跟我們同型號的手術機器人,否則沒辦法配對組網。”

  夏院長點點頭:“也是,看來在硬件方面也是有障礙的,其它醫院偏愛國際一線品牌,但是楊教授卻喜歡國產手術機器人,尤其銳行的新產品,他幾乎充當了臨床應用的測試員,這是他最熟悉的手術機器人。”

  “所以你的想法是好的,但是實踐起來很難,不可能那么多醫院全部買銳行的手術機器人,還有國外那些醫院要和我們組網,也必須購買銳行的手術機器人,怎么可能呢,還有一個大問題,跨國遠程手術法律問題如何解決。”

  ''確實,我好好想想。”

  兩人聊著聊著,夏院長留下韓主任在這邊盯著,他又跑去領導那邊晃悠,向領導匯報目前的進展。

  領導就在手術室的示教室里,在這里可以通過視頻看到這邊和非洲兩邊的情況,但是領導不是醫生,也看不懂視頻里究竟在干什么,所以夏院長跑過來擔任講解員,那邊有韓主任盯著他放心。

  這位領導的話很少,顯得四平八穩,每說一句話都要仔細斟酌,可能當領導久了,留下的習慣。

  他擔任這次的急救總指揮,壓力也挺大的,每一個細節他都要認真把握,不能出任何岔子。

  “現在那邊正在消毒鋪單,很快手術很快可以開始。”

  夏院長解釋。

  “有任何需要我解決的問題,隨時通知我,我們一定會全力以赴。”

  領導說話還是比較謙虛,也沒什么官腔,非常實在。

  黃佳才已經親自趕往非洲,就在醫院里面建立一個后勤支援指揮部,他不僅帶去工程師團隊,還有備用手術機器人,光組裝就是三臺,一臺正在使用,兩臺備用,最大限度的留足安全冗余,這是黃佳才做事的理念,這次手術絕對不能出問題,一定要確保萬無一失。

  不過,他對自家產品的質量還是非常有信心,因為這些手術機器人雖然還沒有大規模上市,但是已經經過各種極限測試,比如在東北零下幾十度的環境,新疆的高溫環境,還有各種雷雨天氣等等,不斷測試不斷改進,手術機器人的穩定性和耐用性已經是全球之冠。

  請:m.yetianlian.net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