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六百四十八章 大明中央帝國接下來的戰略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分遷大族的事目前進行的還算順利,印度總督張同敞來報,因分遷大族,在我大明已據有的印度區域,漢人比重有望在三年內增至六成。”

  劉鴻訓向朱由校匯報道。

  “這樣一來,就更利于促進當地的漢化,或許經年之后,那里就會完全成為我中華之地。”

  溫體仁因此跟著笑說了一句。

  “也具備了徹底滅亡印度莫臥兒和各邦的基礎!”

  “之前出兵印度,只是以果阿和鄭和城兩個地方為中心點,向外擴張,步步蠶食,進程不是很快,以后完全可以在當地抽調漢人青壯為兵,對莫臥兒進行更全面的戰爭!”

  盧象升回道。

  “煤炭、石油、鐵礦等礦產資源,與更大的市場,依舊是朝廷眼下最需要的!”

  “但僅僅靠朝廷組織各類官辦產業對外拓展,還不夠!還需要更多的人或者勢力參與!”

  和之前陛下讓倭國、朝鮮等儒系國家參與進全球擴張的行動中一樣,為加快對全球資源的掠奪,可否允許在外自立的大明藩國進行擴張,甚至支持其擴張?”

  一向注重戰略的孫傳庭突然大膽地提了一個建議。

  “支持藩國擴張?”

  劉鴻訓聽后頗為驚愕,看向朱由校,問道:“這要是讓藩國做大怎么辦?”

  “這個臣考慮過!”

  “事實上,在我大明未在意海外諸地之前,這些地方的邦國,也是在自由擴張的!”

  “甚至,即便是現在,也因為山高皇帝遠,朝廷也就無法阻止他們的擴張,畢竟大明本土太大,光是管好國內諸事務尚且力量不夠,何況外部事務!”

  “所以,還不如順手推舟,支持與我們文明一樣的國家走上擴張之路。”

  孫傳庭頗為激動地說道。

  “不妥當!一旦藩國做大,就會謀求獨立,進而威脅中央朝廷!”

  溫體仁回道。

  “可大明本土太大,管理成本太高,很難抽出足夠多的力量,進而以損天下之利,而增我大明子民之富貴!另外,我們也沒有足夠的力量阻止海外藩國做大!”

  孫傳庭說道。

  “當初朕為節省軍事開支,擴大商貿市場,且寧用權貴之財,而不使戰爭累及百姓,故而在與西方殖民者爭奪全球利益時,允許朝鮮、倭國諸大名、琉球等勢力與大明一起分割全球利益,還支持宗室權貴在海外建國!如今也就造成了海外漢國林立的局面。”

  朱由校這時候說了一句,又道:“而現在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也依舊是我們到底是要文明的統一,還是要保證本土宗社的長盛不衰?”

  “自然是既要文明的統一,也要本土宗社的長盛不衰!而且,以臣之見,這兩者并不矛盾!”

  孫傳庭回道。

  “何以見得?”

  劉鴻訓趕忙問道。

  “因為我們支持藩國擴張,是在襄助我大明中央帝國的漢文明擴張計劃,是利于文明統一的!”

  “在這個過程中,我大明中央帝國將因為科技優勢與國力優勢,從這些藩國手中源源不斷地獲得他們的原材料,或者他們粗加工的商品,再加工后賣給他們!進而從中賺取更多的財富!”

  “這樣中央帝國就能用更多的財富反哺本國百姓,繼續加強交通建設、水利建設、公共衛生建設、教育建設,進一步減少災難發生的頻率,提供民眾素質,增強本土國力。”

  “如果大明將來真的要亡,絕對不是因為外藩甚強而亡,而是內部財政崩潰,入不敷出所致,這就需要有更多的財富反埔本土,所以,這兩者不矛盾!”

  孫傳庭侃侃而談道。

  “倒也是!”

  “但即便支持藩國對外擴張,也得有更具體的要求:”

  “首先,文明一致的藩國不得相互傾軋,尤其是朝廷封出去的藩國!”

  “其次,陛下,朝鮮、日本、琉球、安南這些還要進一步改造才行,甚至最好直接滅掉,納入中土!”

  “蓋因這些地方,一是離我中土甚近,做大的話,危害甚大!”

  “其次,這些地方還是有獨立的思想存在,尤其是是日本,竟還有自己的天皇,依舊有不少本國士大夫在謀圖還權于天皇,推翻幕府!包括一些大名也因為不肯為我大明附庸,而想更加獨立自由,所以,也希冀自己日本能夠獨立!”

  盧象升回道。

  “此言甚是!”

  “倭寇,實為寇也,猶如毒蛇,雖可用之,但不能徹底放下心,需徹滅其國,改造其國,使去徹底失去毒牙方可!”

  朱由校點點頭。

  “但這得從長計議,現在儒系國家還不夠多,尤其是像朝鮮、日本這種較有國力者,還是很有利用價值的,所以即便要滅也得一步步來,步步蠶食之!在沒有更多的本土宗室勛貴所建藩國出現且變強之前,暫不宜直接變臉。”

  溫體仁這時候說道。

  “資政院這邊,先訂立相關吞并朝鮮、日本等國之方略!翰林院和理藩寺這邊,也得多設立一些有助于針對滅掉這些國的課題研究,但要保密!”

  朱由校說著就又道:“對于孫愛卿所提的支持本土宗室勛貴所建藩國擴張之事,朕認為可行,著資政院聯合理藩寺擬出相應方略來,只等這些算是真正意義上的漢家藩國增多到足夠數量和實力后,就是徹底吞并朝鮮、日本等國之時!至于將來藩國做大的事,就等后世之君來處理吧,這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朕也想不出利于后世的完美制度!”

  “正是這個道理!”

  “臣認為,制度這個東西本就不能放之萬世皆為良政!這段時間適合,但等百年后就未必適合,比如衛所制在國初就適合,但后來就不適合了!”

  溫體仁回道。

  朱由校點頭:“制度的確是有時效性!所以,不能因為國體甚大,諸事繁瑣,而畏于變法;也不能因為稍有風吹草動,就大動干戈,因為制度出現效果也需要時間!”

  “最為關鍵的是,人才的培養!以后的帝王、輔臣乃至地方上的知縣甚至是普通吏員,都得詳細的培養計劃!不能馬虎!”

  “說到這里,有御史上疏言,皇長子在江南,為分遷大族一事,殺官吏太狠,且在分遷大族中執行手段過于強硬,而使地方士紳對此怨言甚大,臣在想是否把他調回京來,另作培養?”

  劉鴻訓這時候問道。

  請:m.booktxt.net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