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四百六十五章 朕當生命不息,殺虜不止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您現在閱讀的是由—《》第四百六十五章朕當生命不息殺虜不止  “明軍的信號彈,應該是太子殿下或者鄭親王他們沒突圍成功,而被圍殲了!”

  多爾袞一邊吃著生魚肉,一邊對阿濟格說道,臉上的絕望之色也增添了幾分。

  阿濟格也因此臉色很不好,說道:“沒想到,我們如今淪落到這一步啊。”

  而這時候,多鐸急忙跑了來:“不好了!有明軍殺過來了!”

  多鐸說完,阿濟格和多爾袞盡皆大驚失色。

  多爾袞先喊了一句道:“準備迎戰!”

  說畢,這三人所帶的麾下各牛錄立即持起了重弓。

  因孫傳庭已得知黃臺吉分了兵,所以,早也把十二萬近衛軍和勇衛軍,以及外加滿桂和趙率教、曹文詔所部邊軍分成也分成了三部分,分別追剿意圖突圍出去的建奴八旗兵。

  這時候,周遇吉所率領的一部近衛軍就和滿桂所部因發現多爾袞等人的蹤跡而圍攻而來。

  炮聲頓時大作。

  八旗兵被轟擊的死傷無數。

  沒多久,明軍步兵就開始沖鋒,對八旗兵進行排隊槍斃。

  八旗兵因為武器落后于大明近衛軍,再加上士氣低落,且連日跋涉,后勤又得不到攻擊,所以,很快敗下陣來。

  多爾袞、阿濟格、多鐸三人帶著殘部倉皇而逃。

  但沒多久,還是被追上來的近衛軍所包圍,三人俱被活捉。

  濟爾哈朗和阿敏這邊則在聽到明軍連發兩次大捷全殲的信號彈后,而不得不強行趁夜往外圍突圍。

  結果,濟爾哈朗等八旗兵直接震響了鐵絲網上的鈴鐺,而使明軍直接發射大量火炮和火箭,使得這些意圖突圍的八旗兵損失慘重。

  最終,濟爾哈朗等八旗兵只剩下數千人,并因為明軍的包圍圈越來越小,而最終沒有多少八旗兵逃出去,大部分還是被活捉,或者餓死于山中。

  其實,因為朱由校一開始就沒急著去攻下滿清的赫圖阿拉,而是把大量邊軍主力通過大迂回戰術,布置在外圍扎口袋,并以步步為營的方式把口袋扎緊,所以,就使得八旗兵沒法突圍。

  除少量的八旗兵能僥幸突圍出去外,大部分只有被殺或被活捉的命。

  “先將黃臺吉、濟爾哈朗、多爾袞、多鐸、阿濟格等屬于努爾哈赤親族子弟的全部閹割,然后分派至各大礦區服役,并等候接下來的法司審決治罪!其余八旗貴族全部斬立決!漢奸李永芳,直接凌遲!”

  朱由校在見了黃臺吉、濟爾哈朗、多爾袞以及李永芳等人后直接下達了這樣的旨令。

  這些人對此已經沒再感到意外。

  因為他們知道朱由校不會饒恕了他們。

  不過,黃臺吉還是因此不由得仰天大吼了起來:“蒼天無眼啊!這樣的桀紂之君,竟也能得勢,實在是有悖天道啊!”

  朱由校只是淡淡一笑,揮了揮手道:“拖下去吧,由錦衣衛派重兵看守!”

  “是!”

  田爾耕回了一句。

  而接下來,朱由校則看了熊廷弼、袁可立、孫傳庭等人,并再次嘴角微揚了一下。

  東虜之患現在算是被他給徹底剿除了。

  可以說,歷史在這一刻發生了一個大轉彎。

  什么順治、康熙、雍正、乾隆不會再有了。

  揚州十日、嘉定三屠也不會再有了。

  也許還會有。

  只是不再是建奴做此事,而是其他外虜。

  朱由校興奮的眸光突然冷厲起來,且看向了地圖的西北方向,又看了看海上。

  外虜不盡亡,則外患終究不會徹底結束。

  就算自己這個皇帝在任期間滅了東虜又如何,一旦后世之君因能力不濟,使得帝國進入衰世,依舊會有蒙古、沙俄這些外患出現。

  華夏這塊寶地依舊有亡于外族之手的可能。

  “朕當生命不息,殺虜不止!”

  朱由校如此想道。

  但眼下勞師遠征已久,大軍急需休整,所以,朱由校自然不能立即發動新的攻伐,而因此下旨道:“熊愛卿,安排好留守官兵后,就準備班師回朝!另,袁愛卿,擬旨吏部,著手準備選任流官,原建州衛加現遼東都司地,合并為遼東承宣布政使司。”

  “遵旨!”

  崇禎十年八月十六日,大明皇帝朱由校完成了對東虜的徹底清剿,并正式還朝。

  但因這個時代的東虜還沒有發展到歷史上吞并蒙古諸部,乃至可以任意入關寇掠的地步,所以,除皇帝朱由校和少數有遠見卓識的大臣外,天下人并沒有多少人覺得徹底剿滅東虜,犁庭建州,是多么重要的一場大勝。

  畢竟這個時代的東虜給他們造成的傷害其實不算大。

  就如同成化朝的那次犁庭,正德朝的那次應州決戰一樣。

  國內的大多數人沒誰意識到這種在敵人未完全坐大前就被消滅會多么值得。

  因為他們不知道國破家亡的大悲劇其實曾經離他們很近。

  即便是直接參與這場征討之戰的官兵們也沒有覺得這是一次偉大的征伐。

  畢竟現在的大明官軍還沒到歷史上見東虜就害怕的地步。

  所以,沒有人因此有多么興奮。

  除了朱由校和少數幾個大臣。

  做未雨綢繆的事就是這樣,只有等到國破家亡真正到來的時刻,往回頭看時,才會發現當時的執政者這么做是多么有先見之明。

  甚至現在不贊成窮兵黷武的人會覺得這不算是一件很值得謳歌的事。

  “這次征討總算是結束了,銀子花的如流水一樣,剛到的糧食還沒放一夜就被運走,老夫是真擔心陛下會繼續興兵,征討漠北。”

  崔景榮此時就因此對吏部左侍郎孫承宗、右侍郎王永光說起皇帝征討東虜結束班師回朝的事來。

  孫承宗先說道:“陛下素來英明,哪里不知兵戈不止、國耗不止的道理。”

  “雖說陛下這次親征結束,但國耗也沒有減少多少,按照旨意,建州得派遣流官,駐扎官兵,而這依舊會損耗民財國力,要說,要想國耗減輕,不如干脆將這些蠻荒之地棄之!守也無益!”

  王永光說道。

  “此言有理!與其派去流官治理,不如棄之。”

  崔景榮說著就看向了孫承宗:“孫部堂,你以為如何?”

  孫承宗笑了笑道:“建州衛雖說是女真聚居之地,但早就是我皇明之疆,祖宗之地不可棄!這個棄土之罪,可擔當不起。”

  “可以依舊選一愿臣服大明的女真貴族為指揮使!依舊羈縻而治嘛!”

  崔景榮說道。

  孫承宗拱手道:“既然大冢宰有此意,就如此上題本,回駁下到吏部的旨也行,看內閣如何票擬便是。”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