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顧氏女婿 科舉實行起來的第一次舞弊案,牽連的不止是這一批考生,還有已經為官的上一批,上上批,眼見著再這樣查下去,必然要引起朝廷動蕩,人人自危。
更有人趁機作妖,為了脫罪為了獲利,把這趟水攪和得越來越渾,祐寧帝無奈只得停下來,不再明著調查下去,這一場大案三位刺史革職吵架,五位郡守,地方官員十余人,京中官員十余人,有功名者上百人!
消息一出,天下嘩然。
這次朝會,祐寧帝氣得坐不住,在丹墀之上來回走動,數落著朝臣,令大臣們紛紛伏地不敢起,好一通發作,祐寧帝才叫了起,坐回了龍椅上,一手握著扶手,面色冷沉。
先有盜墓案,現有舞弊案,兩者相隔不到半年,無疑都是在質疑者他為君不明。
就在人人緘默之時,吏部尚書薛佪站了出來:“陛下,科舉舞弊之案要追溯到三年前,微臣昨夜翻查卷宗,發現這些人大部分是顧公門生。”
薛佪的話十分委婉,卻讓在場所有人都明白他的用意,把臟水往死人身上潑。
顧家這才倒下不到一年,在這之前顧氏一族有多權勢滔天,人盡皆知。顧氏最昌盛之際,三省直接架空了皇權,且的確有很多涉案之人與顧家有過來往,找顧兆做替死鬼,最適合不過。
薛佪話音一落,原本一臉漠然,宛如神游太虛的蕭長卿倏地看過去,漆黑幽深的眼瞳,仿佛閃爍著穿透人心的鋒芒。
尚書令崔征對此不作表態,中書令薛衡對這個侄兒失望透頂,他想走王政的路子,獲得陛下倚重,卻以為陛下只要媚臣,王政媚上不著痕跡,且手腕過人,薛佪卻從來不攬鏡自照,看看自己的丑態,也從不掂量自己有幾斤幾兩。
科舉為何大興,眾人心里都有一桿秤,就是陛下用來對付顧兆,若非如此現在哪里有陛下一言九鼎的局面?
這個時候科舉出了紕漏,就往被科舉制度的大興害得家破人亡之人身上推,吃相未免太難看。
知道真相的人自然覺得難看,不明真相的自然有糊弄過去的法子,此時就有人站出來附和薛佪:“陛下,薛尚書此言,倒是令微臣想到,昔年顧公一再對科舉推行多加阻攔,后多對科舉出身的寒門子弟刁難,顧公對科舉由來不贊成,如今科舉舞弊深查,陋習竟然亦有六年甚至更長之久,舞弊之人又半數與顧公往來密切,或許顧公早已布局,為的便是破壞遏制科舉。”
可以想一想,若今日顧兆還沒有死,爆發出這等大案,只怕他要強勢停了科舉,再一次讓世家截斷朝堂。
有脾氣剛直,曾經因為寒門出身,忠于陛下,與世家子弟多有齟齬的朝臣立刻附和。
七嘴八舌,根據薛佪的暗示,到了直接定論這或許就是顧兆死前籌謀已久的陰謀,若非陛下圣明,早早收服了顧家,否則今日朝堂危矣。
沒有人站出來為顧兆說話,不是他們心里不清楚,也不是沒有受過顧兆恩惠者,而是這件事情必須有人承擔最大的責任,不是顧兆就是陛下。
陛下是他們的君主,陛下面上無光也是他們朝臣之過錯。另一則,他們不知道陛下的態度,若是貿然出頭,觸怒龍顏,倒霉的就是他們自己一家老小。
“陛下。”就在形勢一邊倒之際,已經許久未曾在朝會上主動開口的信王蕭長卿站了出來,“諸公言之鑿鑿,宛若親身參與,委實叫兒心驚不已。
科舉選拔官吏,為朝廷效力,造重學之風,實乃利國利民之佳措。兒才疏學淺,比不得諸公十年寒窗,學富五車,卻也知為官者當修德養德,豈能不知‘死者為大’?
凡指控、頂罪皆要講究證據,今兒諸位大臣,空口白牙,橫肆辱極逝者,兒恥與這等人為伍。”
將朝臣一個個說得抬不起頭,眾人才驀然想起,這位沉寂了快一年的信王殿下,可是十五歲就舌戰國子監大儒且獲勝之人。
掃了一眼方才詆毀顧 兆的人,蕭長卿轉過身對祐寧帝躬身道:“陛下,顧家本是受人陷害枉死,依然蒙冤一次,難道還要重蹈覆轍?顧氏無人,兒仍是顧氏女婿,有人辱極仙逝泰山,兒懇請陛下為顧氏做主,還兒一個公道。”
一句顧氏女婿,讓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冷氣,陛下和顧兆那筆糊涂賬,是算不清扯不明。
沒有顧兆陛下或許成不了帝王,沒有顧兆陛下也不會成為十多年的傀儡之君。
陛下對顧兆到底是怎樣的心思,沒有人能夠琢磨清楚,這是帝王的忌諱。顧家是不是枉死被構害,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大家心里都門清,說冤也不冤,說不冤也冤。
陛下能為顧家平反,當真是礙于局勢而不得不妥協?還是心中念及舊情,無人能斷。但蕭長卿公然提到先前顧家是被害,這無疑是將陛下的顏面往腳下踩。
有些事情不過是君王尚有一絲仁義的退讓,將之翻出來,不啻于磨滅情分,得寸進尺。
祐寧帝面無表情,眸光不辨喜怒看著低頭躬身立在大殿之中的蕭長卿。
每個人都沉默無言,蕭長贏想要站出來說話,被蕭長卿一個眼神制止。
祐寧帝沉默了許久才道:“科舉之事一直是朕極力推行,意在使國有人可用,使民識文知禮,此次舞弊之案,是朕疏忽,任人失察。科舉由前朝制定,本朝推行,疏漏之處定要實施之后方能體察。
著三省六部協商,如何能嚴明科考,避免舞弊,擬定一個章程,上奏于朕。今日朝會,諸卿若無奏稟,退朝吧。”
諸人對視一眼,立刻恭送陛下。
朝會散去,朝堂上的事情也就傳到了沈羲和的耳里,對于薛佪帶頭要把舞弊案的臟水往已經故去的顧兆身上潑,沈羲和是惱怒的。
當日她墜入河中,若無顧青梔這個怪力亂神的機緣,她已經香消玉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