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太子,你看要不要秘不發喪,趕快退回燕京?”盧彥倫伏身兀術身邊,忍著淚,怯聲道。
他的話音剛落,就遇到了一雙赤紅的眸子,“什么秘不發喪?什么退回燕京?宋人無恥,乘人之危,俺正要跟他們算賬!傳我的命令,全軍掛孝,給我狠狠打!俺要拿宋人的腦袋,祭祀兄長!”
盧彥倫大驚,這時候跟宋軍拼命?合適嗎?
兀術見他發傻,竟然直接起身,走到了桌上,把宗望的兵器抓起,復又沖了出去。
招呼兵馬,直接殺了出去。
跟兀術碰到一起的正是徐文所部,徐大刀以步卒為主,卻還來不及組成戰陣,就被兀術的鐵騎猛沖,兵馬潰散。
徐文揮刀大呼死戰,又跟金兵周旋了一陣子,身邊的士兵損失大半,終歸不敵,徐文身上插著兩支箭,狼狽逃竄。
徐文之后,王貴所部也遭到了攻擊,緊跟著是劉正彥。
整個發起攻擊的宋軍全部遭到了痛擊,損失相當慘重……
“官家,臣愿領兵,迎戰兀術!”
岳飛瞇縫著眼睛,厲聲請戰。
他的雙拳微微緊握,神情之中,透著興奮,兀術來了,宗望死了……這個進犯開封的罪魁禍首,到底是死了。
所謂靖康之恥,終于能消減幾分,只是還不夠,還要更多的鮮血,洗刷恥辱!
岳飛請戰,吳玠竟然也咳嗽道:“官家,臣也好久沒打仗了,岳太尉揚威燕京,大名府的這個彩兒,就留給臣吧!”
兩位大將笑容可掬,但爭鋒之意,不言而喻,誰都想搶奪功勞。
至于趙桓,反而是沉吟起來,他思忖道:“兀術可是全軍掛孝了?”
“嗯!他倒是沒有秘不發喪,看起來還有點膽魄。”吳玠哂笑道,不管怎么樣,連宗望都死了,兀術又算什么?
“官家,降旨吧!”
“不!”趙桓拒絕了吳玠的請求,“傳令,讓所有兵馬退回北岸大營固守,水師也向南撤退,不要襲擾金兵,除了派出斥候之外,其余兵馬按兵不動。”
岳飛眉頭微皺,他思忖片刻,似乎明白了趙桓的意思,躬身道:“官家不想打擾金人喪事,免得激起金人斗志?破釜沉舟?”
趙桓笑道:“鵬舉所言有些道理,當初朕決定北上會獵,無非是想牽制金人兵力,不給他們休養生息的機會。如今宗望已死,大事成就,繼續打下去,只會便宜了兀術。退了吧,朕還要寫一篇文章,悼念此事。”
岳飛和吳玠都瞪大眼睛,官家要寫文章?
有什么好寫的?
完顏宗望這個大敵死了,確乎應該高興一下,這就是報應!
趙桓卻是沒和他們解釋太多,畢竟就算是最杰出的將才,也沒有穿透千年歷史的本事……這篇文章只能由趙桓來寫,而且一旦寫好了,甚至比弄死一個二太子,都要重要得多!
趙桓越過了黃河北岸的堡壘群,渡過黃河,駐扎在白馬津的御營,整整琢磨了三天時間……趙桓才開始提筆。
“完顏宗望是他的漢名,按照女真名,叫斡離不,是金國太祖阿骨打的次子,世人稱呼二太子,為人精細和善,愛惜部下,深得人心,故又有菩薩太子的稱呼,是金國東路軍的統帥,一個很了不起的對手。”
“宗望年輕的時候,就追隨阿骨打起兵,南征北戰,在破遼之戰中,立下了殊勛。遼國曾經是個大國,擁有萬里疆土,和大宋對峙多年,索要歲幣,氣勢洶洶。這樣一個國家,在十年之間,就滅國了。他們跟女真人的沖突源自哪里呢?簡單說,是一種狩獵用的鷹,叫做海東青。遼國貴胄沉溺打獵,要求女真人跋山涉水,攀懸崖峭壁,替他們捕捉海東青,許多女真壯丁都死在了山林之間,雙方有著血海深仇,阿骨打起兵,有著相當的合理性……換成我們容易理解的詞匯,叫做官逼民反。”
“身為一個天子,一個掌權的人,必須約束自己,約束身邊的人,約束臣下,楚王好細腰,宮女多餓死,莊宗好俳優,身死國滅。花石興起,艮岳建成,各地烽煙四起,民怨沸騰,皆是前車之鑒,不可不引以為戒!”
“從白山黑水之間走出來的女真諸部,生長于艱苦環境,悍不畏死,能耐苦戰,有著獵手的本能,用兵打仗,有獨到之處,是典型的不學有術。相比之下,遼國腐朽萎靡,空有大軍,卻毫無斗志,在女真人奮起進攻之下,節節敗退,迅速亡國。”
“女真滅遼,可以視作復仇之戰,在這一場戰斗之中,宗望立下赫赫戰功,成為金國最有權勢的人物之一,他承襲了阿骨打的遺產,坐擁半個金國的兵力。他向金國皇帝極力諫言,大軍南下,攻打大宋。并且他本人作為東路軍的統帥,曾經攻占牟駝崗,駐兵開封城外,數萬虎狼之師,幾乎將大宋置于亡國險境。東華門外,英烈石碑之上,數以萬計的將士,皆是死于宗望和他部下之手,血海深仇,不可忘卻!”
“大宋和金國,兵無冤仇,金滅遼,乃是雙方血仇所致,金國又要滅宋,原因何在?”
“金人起于山林之間,初以漁獵為生,隨后又有部族放牧為業……一生懸命,弱肉強食,乃是天性使然。中原之地,數千年教化,習慣以精耕細作,收獲糧食,獲取所需,男耕女織,供養一家人開支。我們習慣了凡事從自身出發,靠著挖掘自身才能,付出更多的血汗,來解決自己的困難,甚至發展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反躬自省的道德范式。”
“這是華夏區別于蠻夷之處,是文明之貴,然則切不可以己度人,以為天下人都是如此,因為有些人生來就是強盜!就靠著掠奪為生!”
“殺戮別人,搶奪別人的勞動果實,乃是刻在他們骨髓里的東西,就如同吃飯喝水一樣,再正常不過!”
“我們渴求和平,講究以和為貴,厭惡戰爭,鄙視征伐,反對過分重視邊功……甚至衍生出諸如文貴武賤的觀念,視打仗的將士為賊配軍。這是出于我們的觀念,與此同時,這世上還有另一套規則,那就是殺戮搶掠,弱肉強食,以實力為尊,以武力為英雄。”
“孰優孰劣,孰高孰低,爭論是沒有必要的。事實就是的確存在和我們迥然不同的一群人,奉行與我們完全不同的生存方式。并且和我們發生了生死之戰,兩河之地,千萬生靈,依舊在他們的統治之下,我們到底該如何應對?”
“宗望重視儒生,掌權之后,手不釋卷,身邊有文人相伴,主張改革金國內政,辦科舉,揀選人才,治國理政。金國之中,更是有人直指大宋,遼國雄踞燕云,便以北朝自居,大宋丟失兩河,又有何顏面,自稱華夏正朔?”
“以賢明英武而論,金國皇帝,當真就不如大宋歷代官家嗎?良禽擇木,賢臣擇主,侍奉大金,奉行孔孟之道,又有何不可?”
“金人以擄掠為生,人口稀少,蛇吞巨象,自然需要幫手。由此展示出的開明仁慈,虛心納諫,重孔孟,用儒生……所有舉動,不過是粉飾罷了,撕扯下面具,看到的是更多的百姓淪為奴隸,兩河百姓,犬彘牛馬之不若!以血肉親人,供奉虎狼,任其擄掠。”
“金國殺戮與懷柔,并非矛盾,而是馴服中原百姓,弱我斗志的手段……歸結起來,還是為了滿足他們貪婪的胃口。”
“席卷河北的金國統帥,菩薩太子,具是一人而已!”
“大宋上下,尚有一些糊涂的人,極少數的甚至對金國存在幻想,以為改朝換代,換個皇帝,沒準能過得更好……或許也是這樣,可他們過得好,卻是以千百萬大宋子民的福祉為犧牲,踩著更多百姓的血肉,換取新主子的一點恩賞……此輩漢奸賊寇,何足道也!”
“除此之外,尚存一些懦弱之徒,他們不敢奮起一戰,不敢直面金人,茍圖安樂……主張緩一緩,等一等,不要一味求戰,該看到百姓疾苦,于民休息,恢復元氣。待到幾年之后,國富兵強,再言北伐恢復之事。”
“沒有敢戰之心,沒有恢復故土之志,又何談強國?數年之后,兩河百姓,有骨氣的,死于金人屠刀之下,奴顏婢膝的,成為金人走狗。彼時坐擁兩河之地,千萬百姓,同大宋勢均力敵,再行北伐,真不知會死多少人?”
“宗望死了,提醒了金國上下,大宋不是予取予求的肥肉,很好!也告訴了大宋百姓,敵人并非不可戰勝,咬咬牙,加把勁兒,我們能行,這個結果更好!”
“別了,完顏宗望……要不了多久,就會燒一個大金國給你,九泉之下,記得查收!”
趙桓寫完了這篇文章,猶豫再三,沒有使用黃鐘的署名,而是換成了月關……沒錯,這就代表圣意,是天子所書,很快就會通過邸報,傳播到大江南北,萬千百姓的手里。
“這也算是朕給宗望寫的一篇祭文……讓鄭知常送去金營吧!”趙桓打著哈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