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一百二十章:桑基魚塘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聽得劉尚祥的恭維,竇逐北輕笑不語。

  實際上他說的辦法,就是桑基魚塘。

  桑基魚塘是種桑養蠶同池塘養魚相結合的一種生產經營模式。

  在池埂上或池塘附近種植桑樹,以桑葉養蠶,以蠶沙、蠶蛹等作魚餌料。

  以塘泥作為桑樹肥料,形成池埂種桑,桑葉養蠶,蠶蛹喂魚,塘泥肥桑的生產結構或生產鏈條。

  二者互相利用,互相促進,達到魚蠶兼取的效果。

  廣東地區種植桑樹的歷史記載,見于史書的是北宋徽宗期間,在南海和順德兩縣相鄰的西江沿岸,修筑了著名的“桑園圍”。

  但當時種的桑是在廣州附近的高地,與魚塘沒有聯系,尚未形成桑基魚塘。

  明嘉元年(1522),因為東南沿海士紳聯合倭寇騷擾地方,明朝封閉了福建泉州和浙江寧波兩港,廣州成為官方生絲對外貿易重要港口,各地生絲經由廣州輸出。

  廣州周邊的桑樹逐漸多了起來。

  但是,依舊沒有形成桑基魚塘。

  其后,1553年葡萄牙侵借澳門,外國商船陸續進入,從而,澳門又成為對外貿易的轉運港口,促使廣東生絲對外更加暢銷。

  歷史上的廣東,直到滿清王朝閉關鎮國,封閉了福建漳州、浙江定海、江蘇云臺山等對外貿易港口。

  并且,因為遷海令的存在,使得民間偷運成為了妄想。

  廣州又成為全國生絲唯一的對外輸出港口,外國商人都集中到廣州來購買生絲和絲織品。

  粵絲對外銷路日廣,需要生絲及絲織品大量增加,從而促進了蠶桑業的發展。

  桑葉的需求多了,也促進了三角洲各地桑基魚塘的發展。

  很快在三角洲西北部的南海縣九江鄉、順德縣的龍山鄉、龍江鄉,高鶴縣的坡山鄉(今古勞)一帶,構成一個廣闊的桑基魚塘區域。

  其中以南海縣九江為中心,各地紛紛“棄田筑塘、廢稻樹桑”,掀起了三角洲桑基魚塘發展的第一次高潮。

  當時由于生絲暢銷,在之后桑基魚塘發展迅速。

  南海縣的九江,順德縣的龍山、龍江,高鶴縣的坡山(古勞一帶)等地,桑基魚塘急劇興旺起來。

  歷史上著名的桑園圍和古勞圍就在這一帶。

  農民經過長期種桑養蠶的經驗,后來發現養蠶的蠶沙(蠶糞)可以養魚,逐漸了解蠶沙是塘魚很好的飼料。

  于是出現了以池埂種桑,桑葉養蠶,蠶蛹喂魚,塘泥肥桑的生產結構。

  鴉片戰爭以后,繅絲新式技術逐漸輸入。同治五年(1866)南海陳啟沅引進國外繅絲新技術,在南海縣蕳村建立三角洲第一個現代繅絲廠。

  不久,新式繅絲業的風由南海縣逐漸向三角洲各地吹去。

  順德在大良北關建立了一個500—600名女工的怡和昌機器繅絲廠,這是順德縣繅絲業大發展的開始,此后,順德繅絲業逐漸取代了南海縣而居三角洲首位。

  由于新式繅絲工業迅速的發展,推動了蠶桑業的發展,再次掀起“棄田筑塘、廢稻樹桑”之風。

  桑基魚塘面積再次擴大,形成了三角洲桑基魚塘發展第二次高潮。

  此后的一戰時期,是桑基魚塘的第三次發展高潮。

  至此,廣東的桑基魚塘,形成了后世的隨處可見的規模。

  當然,這一切都是與廣東地處南方,常年遭受臺風帶來的大量降雨,又因為境內平原都是盆地地貌,使得地表水量充沛。

  竇逐北是有意識拿出來的這個。

  歷史上的工業革命是怎么來的?

  羊毛運動后,大量失去了土地的百姓被趕入城里,成為了工人。

  而工人聚集之后,資本家為了追逐利益,于是進一步壓榨工人,在珍妮紡紗機的出現,能夠代替了大量人力之后,一工爆發了。

  在封建時代,華夏人口在很長的一段時間之內,都是占據全世界的一半到三分之一之多的!

  因此,華夏是不會少了人力的。

  竇逐北若想占據了科技主導地位,單單靠三五個科技推動,是很難完成的。

  實際上不管是宋朝還是明朝,都有了一次資本主義萌芽的時代。

  而這個正是工業革命能夠發生的背景。

  但是,為什么華夏先后出現了兩次萌芽,卻最終都沒有變革呢?

  甚至,黃道婆紡織機,一度領先世界五百余年!

  宋朝更是出現了各種水力驅動的機器!

  在這樣的背景下,為什么沒有爆發了工業革命呢?

  就是因為華夏的人太多了!

  多到了讓資本家逐利的動力降低到了一個可有可無的地步!

  為了改變這個情況,讓工業革命出現在古老的華夏大地,竇逐北只能因利勢導!

  只有讓人們看到暴利,工業革命才能真正的出現在華夏大地。

  這也是竇逐北制定了以低價回收糧食,代替朝廷征稅的原因所在!

  只有將華夏人的目光,從土地上挪出來,放在了附加價值上,才能真正的讓一工出現在這個古老的大地!

  而以紡紗業動力來源為解決目標才出現的第一個工業革命,卻又會成為竇逐北完成心中謀劃的堅實基礎!

  正因為這樣,在明知將來會需要大量糧食的情況下,竇逐北還是將桑基魚塘拿出來了!

  “劉老卻是不知道,這一套模式,在江浙一帶早已風靡遍地,池埂種桑,桑葉養蠶,蠶蛹蠶沙喂魚,塘泥肥桑……”

  “這是一個能讓百姓吃飽穿暖的利器啊!”

  劉尚祥早已想明白了這東西的好處,他當即道:“侯爺放心,我回去后就宣傳這件事!”

  而跟在兩人身后的村正們,眼睛里已經精光閃爍了。

  這可是好事啊!

  可不能被姓劉的給私吞了!

  竇逐北眼角的余光一閃,看到了眾人的表情,他嘴角勾了起來。

  之所以不以官府張貼告示,強制百姓們來做這件事,就是為了這一刻。

  很多時候,官府的告示,只能起到了事與愿違的結果。

  就像是當年種植棉花,官府讓老百姓們不直接在田地里點棉籽,而是以薄膜棚移栽的方式……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