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102 寶貝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說干就干。

  李云心綜合評估了一下,發現自己有做實驗的實力。

  家里有炕、有柴火垛、有空地方、有破舊的柳條筐子、有田土、有種子。

  最關鍵的是,她手上有錢。

  如果家里的種子不讓她用,她也可以自己買一些回來。

  如果她的想法能實現,那就可以跟爺爺奶奶說,用到自家地里。

  甚至還可以推廣一下,讓整個靠山屯都能受益。

  如果效果好,那么下一回,這種法子也會被推廣到祥云鎮上,甚至縣城、府城,乃至整個渤海郡吧!

  李云心雄心勃勃,小臉兒放光,興沖沖地按照老太太的要求把面盆放好了,就去忙活自己的計劃了。

  第二天,雪粒子和雹子都停了。

  喬細妹一大早就出門去了鎮上,帶上了力氣大又聽話的李希仁。

  李景福一大早就帶著兒孫們去了地里。

  地里的莊稼被低溫凍傷了不少,又被雪粒子蓋了一層,被大雹子打得東倒西歪,已經慘不忍睹了。

  李景福一邊連連嘆息,一邊帶著兒孫們下田忙活起來。

  靠山屯幾乎所有的人家,都已經把所有能用的勞力都帶上了,全家大小齊上陣,都在田里搶救秧苗。

  但這一天,所有人的臉色都很難看。

  他們忙活了整整一天,卻到底沒能救下那些秧苗。

  看來,只能等天氣好些,再慢慢補種了。

  只是,這秧苗從種下到現在,已經長了快一個月光景。這時候再補種,真心有些來不及了。

  哪怕一直風調雨順,到秋收的時候,能有三成莊稼能成熟都不錯了。

  到那時候,大家伙兒吃什么?

  別說打下來糧食賣錢了,哪怕自家勒緊了褲腰帶,不吃不喝,先緊著交朝廷的田賦田稅人頭稅,恐怕都交不上!

  更何況,再怎么勒緊了褲腰帶,人還是得有糧食吃,才能活下去的。

  靠山屯的人家,基本都是前朝末年鬧災的時候,千里迢迢從全國各地逃荒過來的。

  五代以上生于斯、長于斯的坐地戶,幾乎沒有。

  這里的每一戶人家,都見識過饑荒年代。也都知道逃荒的日子是個什么滋味。

  哪怕是那些只有幾歲大的小輩,也是從小聽著家里的老人講逃荒路上的故事長大的。

  此時見了地里這番情景,家家戶戶大人孩子,臉上都現出了幾乎絕望的神色。

  思忖一番之后,家里的當家人,會過日子的小媳婦兒,各個都拿出了自家壓箱底的“過河錢”,準備去鎮上的糧鋪里多買些糧食回來。

  家底沒了,再怎么難,也還是有可能再賺回來。

  但若是人沒了,那可就什么都沒了!

  好歹要撐過今年冬天!

  喬細妹從鎮上買了糧食,雇了個牛車趕路回來的時候,驚奇地發現,村里人怎么都在往外走?尤其是村里有見識有決斷的那些個人家,竟然都像約好了似的,當家人帶著大包小包地,急匆匆地奔了鎮上的方向去。

  她攔住一個相熟的村民:

  “顧二嫂,今兒個也不是集市,你們這大包小裹、著急忙慌的,都是要上哪兒去呀?”

  “細妹啊,唉,這不是田地里遭了災,俺們想著到鎮上,買些嚼谷回來么。

  我這包袱里,是兩件冬衣、兩條被子,和鳳姐兒的釵環。

  反正這會兒也用不上,先當了,拿錢買些糧食備著。

  鳳姐的釵環等她要出門子的時候再重新給她置辦。衣裳就等冬天再贖回來。

  要不的,一家子這么多張嘴,吃啥喝啥?”

  顧二嫂也是心里苦悶,見喬細妹問起,竟然就拉著喬細妹訴起苦來了。

  要說顧家的人口確實不少,光是還在月窠里的小娃子就有三個。但顧家的家境,可并不像顧二嫂口中哭訴的那般窘迫。

  她這番話,怕是不只是說給自己聽的,也是說給那些可能會打她家主意的旁人聽的吧!

  喬細妹暗忖。

  她拍拍顧二嫂的胳膊,柔聲安慰了她兩句,兩人就匆匆別過。

  喬細妹一路走,一路忍不住覺得,自己一時沒忍住憂心,買了幾袋子各色糧食,還雇了一輛牛車讓人給拉到家,實在是明智之舉。

  這么多人一起去買糧食,那這糧價,還不得跟長了翅膀一樣,嗖嗖嗖地飛起來嗎?

  喬細妹這趟,買了足足一百斤的黃米面。因為頂數這種糜子米磨成的面最便宜、還挺抗餓。

  黃米面有粘性。跟江米一樣,可以包粘豆包,還可以做蘇子葉餑餑。

  其實說起來,江米比黃米好吃。

  但江米貴呀!黃米面只需要一文錢一斤,江米面卻要足足八文錢一斤。

  除了最便宜的黃米面,喬細妹還買了粟米和高粱米。

  粟米兩文錢一斤,喬細妹買了五十斤。高粱米三文錢兩斤,喬細妹也買了一百斤。。

  這些糧食足足裝了五個口袋。

  即使李希仁又聽話又能干,可一次也拿不走這么多糧食啊。

  喬細妹無法,只好狠了狠心,咬牙雇了一輛牛車,幫忙把這些糧食給拉回了家。

  本來一開始,喬細妹是打算細水長流、螞蟻搬家,一趟一趟慢慢買的。

  但考慮到自家人口多,現在又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

  一次多買些糧食,也不算太出格。

  現在見了村里人都醒過味兒來了,加入了買糧的隊伍,頓時覺得,自己的運氣真心不錯。

  難得輕狂了一回,誰曾想反而歪打正著了!

  于老爺家的管家,正彎著腰,恭恭敬敬地跟于老爺回話:

  “是,鎮上的糧價這幾天稍微漲了一些,漲幅不大。”

  “是,已經派了得力的人手去了青州。四喜和五福也分別帶人去了蘇州和湖州。”

  “是,二少爺回信了。翡翠在四少爺那里呢,似乎瘦了一些。”

  “是,青梅小姐對李家那個叫李云心的小丫頭很上心。

  這兩天已經送過三回東西了。

  今兒個一早,還派了馮婆子過去,給那小丫頭送了一簍子咸鴨蛋,還有兩食盒家里制的點心。”

  “是,今天是何家下的帖子。知秋少爺又是讓青梅小姐替他去的。”

  “是,謹遵老爺吩咐。”

  管家回完了話,已經退了下去。

  于老爺摩挲著手里的一串鶯歌綠的奇楠香手串,久久不語。

  青州知府是自己的同年,所以那邊應該不會有什么問題。唯一可慮的,大約只是渤海郡都受了災,青州也未必能例外。

  至于四喜和五福的差事,就有些風險了。畢竟蘇州和湖州,那都不是大楚的勢力范圍啊。

  李云心看著于青梅送來的點心,竟然開心地跳了起來:

  “哈哈,我真笨!怎么把這個寶貝給忘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