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978章:捅你刀子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自古“文死諫,武死戰”,但有這樣魄力的人,還在少數。

  那位老臣姓古,在都察院里名聲不顯,蹉跎了半生,已經年近古稀,到了必須告老還鄉的年紀。

  朝廷有明文規定,官員一旦到了七十,就必須自請告老還職,除此之外,年雖少,但形容衰者老,亦聽致。

  因此,大多數官員不到七十,甚至連六十都不到,就要致仕。

  朝廷也需要注入新鮮血液,才能一直運轉下去。

  北宋初年,就有一位名叫劇可久的官員,年過七十仍不主動致仕,搞得宋太祖都看不過去,想要親自下令,勒令他致仕,但又覺得一個皇帝,親自去催一個官員致仕,也太難看了,于是規定讓御史臺的人去彈劾,那些年邁的老臣,讓他們主動致仕。

  那位古御史,在都察院并無建樹,也無過人的背景,憑什么能在都察院里,一直呆到七十才致仕?!

  要知道,朝廷的官員,都是一個蘿卜一個坑,走一個,就代表空出了一個位置,許多世族專盯這些年邁,形容衰老的官員彈劾,好空出位置,為自己的家族鋪路。

  由此可見,這位古御史背后并不簡單。

  就不難推斷他此舉背后,定然是有人指使。

  那么古御史,為什么甘愿賠上自己的性命,也要做這個出頭鳥呢?

  這就要從,官員致仕后的情形說起。

  普通官員一旦離開了官場,就將面臨人走茶涼的境地,過往的功名利祿都成了過眼云煙。

  除了每個月會領取他們在職時,官職的一半奉祿,依舊享受免賦稅的待遇,日子還是很好過的。

  但比起在朝為官時,是完全不能比。

  大部分人,還是不能接受這樣的落差,倘若在朝中還有一些人脈,倒還能蔭萌自己的子孫,為子孫的前程鋪路。

  但是,都察院干得都是得罪人的活計,如虞宗正這樣的世族出身,有世族保駕護航,但凡朝中有什么風吹草動,也輪不到他做出頭鳥,便是風向錯了,朝廷興師問罪,也輪不到他,首當其沖的是,那些毫無根基,還做了出頭鳥的官員。

  古御史做為一個沒有根基,沒有后臺的官員,一旦失勢,后果可想而知,便是家族后輩里有出息的子孫,將來就進入朝堂,也會面臨被人排擠的下場,前程堪憂。

  古御史年愈古稀,在致仕前,為某些人做了探路石,雖然丟了一條命,但為后代子孫求到了一個庇護。

  也算是人生最后一次發光發熱了。

  眼下這朝局,正應了“爭儲亂政”的算計,虞幼窈突然問:“這位老臣,是誰的人?”

  蘭妃、徐貴妃、藩王,抑或是殷懷璽?

  殷懷璽笑了:“是梁王的人,”接著,他話鋒一轉,意味深長道:“但這件事,卻是蘭妃指使的。”

  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虞幼窈有些稀噓:“梁王的手已經伸得這么長了。”

  殷懷璽笑了一下:“對梁王來說,眼下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若沒有爭儲亂政,又哪來的師出有名?”

  虞幼窈深以為然,蹙了一下眉:“古御史是梁王的人,蘭妃知情嗎?蘭妃也不像那種與虎謀皮之人。”

  從前,威寧侯府勢大,陸皇貴妃身份尊貴,二皇子不僅身份最貴重,也深得皇上信重,梁王對二皇子來說,是助力,當然威脅也是有的,但也不是不能壓制。

  今日不同往日,寧遠伯府下了大獄,蘭妃沒了娘家的支持,再與梁王牽扯,那就是與虎謀皮,自尋死路。

  蘭妃一心想扶持二皇子,登高攀重。

  梁王也想要那個位置。

  蘭妃壓不住梁王的野心,根本不可能繼續合作。

  虞幼窈想到了,當初皇上封了她縣主,她進宮謝恩時,在壽延宮見到的蘭妃,斟酌了一下。

  殷懷璽反問道:“何以見得?”

  虞幼窈道:“蘭妃是個很高明的人,很懂得審時度勢,也擅長謀算,表面上言笑嫣嫣,轉頭她就能捅你刀子。

  她這話,也不是空穴來風。

  當年,皇長子夭折,皇后娘娘大受打擊,一直封宮不出。

  是蘭妃執掌了鳳印,把持后宮多年。

  大周朝重嫡重長,狗皇帝對剛出生未久的嫡長子,肯定是疼愛的,狗皇帝也未必,是真的想殺了皇長子,只是心中難免因寧國公府一事,對皇長子感情復雜了一些。

  虎毒不食子,還是一個剛出生不久,毫無威脅的無辜稚子。

  不管從哪個方面看,也根本構不成,皇上對皇長子的殺機。

  皇長子夭折,未必是皇上下手,而是有人揣磨圣心,鉆了這個空子,趁勢對皇長子下手。

  楊太傅身為帝師,“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女兒犯了錯,便是看在傳道授業的恩義上,楊太傅也罪不至死。

  可狗皇帝連恩師都沒放過,以致于背上了“殺師”之名,可見對于皇長子的死,他是真的滿心痛惜。

  接下來,二皇子占了“長”,皇上順理成章地把對皇長子痛惜和器重,轉向了二皇子。

  策劃這一切的人,是將皇上的心思揣磨得分毫不差,利用得淋漓盡致。

  縱觀后宮,能如此精準地揣磨圣心的人,虞幼窈只想到了一個。

  從前的陸皇貴妃,現在的蘭妃!

  這陣子,徐貴妃上竄下跳,擺布北境士紳,在北境興風作浪;

  結果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西安韓氏的案子,還在審理之中,以韓閣老為首的一干韓氏子弟,至今還幽禁在府內,從案子的進展看來,韓氏閣是難逃罪責。

  看似這一切,和蘭妃沒有關系,但是二皇子卻順理成章地壓了三皇子一頭,在朝中獲了不少賢德名聲。

  寧皇后和四皇子也不消停,一雙眼睛,盡盯著虞氏族算計,大有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架式,甚至搞出了北巡一事。

  可結果是,寧皇后苦心籌謀的“北巡契機”,也慘遭擱置。

  從表面上看,蘭妃沒有得到什么,可是爭儲一事,始終是要皇上定奪,蘭妃娘娘這陣子的“低調”、“安份”,卻與徐貴妃和寧皇后,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