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十二章 緣故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此方世界元靈充沛,修行之道也十分完善。

  正如劉錚潛意識里認知的那種仙俠鬼神世界一樣,這里修煉超凡之力的體系分明,境界逐一遞增呈現。

  從一至九,共分九品。

  只不過這個高低順序卻是調過來的。

  如香火神道中的地祇,他們的境界高低就按品階決定:

  九品鬼吏、八品陰官、七品土地、六品縣城隍、五品郡城隍、四品州城隍...

  當然,官職不一定一樣,但大概就是如此。

  每一級的地祇神靈都有不同程度的神力,所掌管的法域大小也不一樣。

  他們全靠所轄內生靈的香火祭祀,信徒越多,管轄范圍越大,神靈能獲得的香火愿力就越多,所轉化的神力就越多越強。

  這種成長是無上限的,如果信奉神靈的生命體足夠多,那神靈的力量不可想象。

  且這種香火神祇沒有壽元限制,只要信眾存在,便能不死不滅。

  不過反過來說,一旦神靈無人供奉、無人信仰,那便會失去力量來源,逐漸敗亡。

  “這就是香火之道?和信仰之道其實沒什么區別,只不過是兩種不同的體現,在世界規則下、宇宙規則下的不同呈現而已。”

  仔細解讀著這些信息,劉錚微微搖頭。

  超凡者把偉力歸于自身,不受外物外界影響的變強才是正途,而這種香火神道,甚至信仰神祇的道路,他有些不喜。

  簡直就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人間王朝一樣,一時風光無限,晉升條件也十分容易,但終有一日會因被蕓蕓眾生拋棄而消亡。

  想要一直長久存在,必須時刻抓勒緊信徒的脖子,緊盯著自己力量的來源,不然一旦有變,想挽救都無法挽救。

  此前他把自己的天賦,所吸收的傳說之力與香火愿力、信仰之力作對比,以為自己的天賦力量實際上與這東西沒啥區別。

  但現在仔細了解后發現,區別大了!

  如上元君這類地祇神靈,是被動的被香火愿力改變!

  就比如說:

  一旦信徒們潛意識中認為他是個男的,那他就會在香火愿力的干涉下變成一個男的。

  一旦信徒認為他是個女的,那他同樣也會逐漸變成女的。

  最慘的是信徒要是潛意識認為他是一頭野獸,那他的神軀只怕就連人形都維持不了。

  當然,這個過程并非一蹴而就,除非他這種神靈無動于衷,不然都會顯圣進行干涉,防止被敵對份子施加影響于信徒,從而扭曲害了自己。

  只是,千日防賊畢竟太難,弊端缺點太過明顯,做這種神靈要時刻注意,一朝不留神可能就會被敵人根據神道的弊端針對。

  而他劉錚所吸收的傳說之力就不一樣了!

  我可以拒絕吸收不利的因素特質,我也可以用意志干涉改變因素特質,主動權在我的手上!

  并且我也不需要天天有人對我虔誠祈禱信仰,只要有生靈口口相傳就可以,只要他們的意識中有關于我的事跡就行!

  “但天地人鬼神,五仙五道,其中的神仙之道如果和神道一樣需吸收香火愿力,有這么明顯的弊端缺陷,又怎么會被列為五仙之一呢?這里面一定有我不知道的隱秘,或許神仙一道既修仙,又做神,不會被香火之毒給影響呢...”

  又聯想到一些更遠的事,劉錚腦洞大開。

  之后他繼續解析從上元君記憶中得到的關于修行體系的信息。

  除了神道之外,此方世界或人、或妖的修行體系分兩種,一者為性修,一者為命修。

  性修修士的體系令劉錚有些驚異:

  入道、圓滿、陰神、出竅、夜游、明心、陽神、法相、神相,這九品境界和他本體現在所修的一樣,正是修道體系中的神魂法!

  觀想入道、凝練陰神、陰神出竅、渡三劫、最終陰神化陽神,陽神成法相...

  “難道說,本尊所修煉的體系,其源頭就是這方世界?”

  劉錚摸著下巴,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不,不對,那功法是檀君所傳的龍族功法,通過她給出的信息,以及我分析她的來歷,她應該和劉神旭、趙天罡那等人一樣,來自更加龐大的世界!也就是說,她背后的龍族,至少應該和御龍氏、趙氏神族等存在一樣。而她出身那種層級,傳給我的功法又怎么會源自區區這樣一個世界?不然的話這龍族也太水了吧?”

  劉錚緊接著否決了自己的想法。

  “所以,不應該說修道神魂法源自這個世界,應該是神魂法遍及諸天,傳到了這個世界,也印證了這是最為主流的修煉體系,晉升路線完善!那么...命修武道呢?”

  他接著去看上元君的遺留記憶:

  武人打磨筋骨,熬練氣血,當氣血達到如漿汞的地步,就算是入道了,相當于性修第一步,神道第九品!

  當氣血如柱時,算是命修第二境,相當于神道第八品。

  接著是氣血狼煙、氣血烘爐、氣血凝形,于此刻時,命修體內的氣血之力已經粘稠到了極致,可以搬運氣血附于拳掌之上,舉手投足有莫大威力,拳腳動輒能摧山擊岳!

  而命修體內氣血更能凝形顯于體外,有諸邪辟易,弒殺鬼神之能,一吼之下可震碎陰靈魂軀,其陽氣沖天,宛如大日赤潮。

  再然后命修武人煉化肉身內的七魄、彰顯種種異能,但最主要的還是肉身更進一步增強。

  到氣魄歸一、形如一體,整個人就是移動的洪荒巨獸,肉身比肩大妖巨兇,不說移山填海,也是威震八方。

  之后境界為金剛不壞,千錘百煉的體魄絕倫強橫,相當于性修法相境界,被尊為武圣!

  所謂超凡入圣,指的正是如此。

  武圣之軀若修煉至滴血重生的境地,那就是第九境,也是本界人間命修的頂點。

  “這哪里是武道?分明就是體修啊!”

  劉錚感慨同時雙眼冒光。

  他對這命修之道簡直太感興趣了。

  專精體魄,不修神通,把人體肉身開發到極致,比肩仙佛神圣。

  修煉到頂端,一拳震碎天地,一掌橫推山河,完完全全靠體魄的強橫,不附帶一點吸收自外界能量煉化而來的法力等力量。

  “或許,這才是武道真正的打開方式!武之一字的意義!修真武道,以及什么亂七八糟比如說以吸收星辰之力著稱的星辰武道,吸收大宇宙能量命名的宇宙武道,其實都是武道的變種。”

  “所以,我這具身體,一定要修煉命修武道試試看。”

  想罷,劉錚興沖沖把上元君記憶中一些命修修煉之法記下。

  上元君本為六百年前,前朝的一位縣令,他活著的時候治理當地,那時為人清正廉明,做官辦案從不徇私枉法,十分公正,被百姓尊為“青天”。

  其人死后受百姓祭祀,為其修祠建廟,成一方地祇,得享果位。

  經歷五百多年的積累和晉升,他榮升神道五品,被敕封舉為上元郡城隍。

  所謂神道無歲月,這些年中他見識了太多,也經歷了太多,一些人間的江湖異術,修士之法,自然能獲取。

  雖因神軀而無法修煉,但也用作填充寶庫、記憶。

  “那么,為什么你會變成一個飼養妖魔,食戮生靈的怪物?讓我仔細看看...”

  那剩下的記憶令劉錚明白了幾分真相:

  五十年前,諸星暗淡飄零,是為不祥之兆。

  隨后朝廷的氣運天柱莫名崩塌,緊接著天下各地發生旱災、水災、蝗災等等不可計數的大小災難。

  這突如其來的噩耗讓整個朝廷驚惶,好端端的盛世,怎么說沒就沒了?

  但民間不會管這個,百姓遭罪受苦,朝廷救不過來,自然失了民心,被無數黔首百姓認為這是朝廷失德的征兆,亂世的開端。

  彼時風起云涌,草莽龍蛇遍地,各地揭竿而起,豎起反旗。

  一時有煙塵滾滾,反王眾多。

  即便朝廷竭力想要挽社稷于既倒,但還是難改大勢,天下陷入動蕩的亂世,持續幾十年到現在還不休止。

  同時妖魔四起,牛鬼神蛇亂舞。

  也就是五十年前的那時候,上元君聽聞一個令他十分驚悚的消息:

  天庭不見,地府覆滅,仙界消亡!

  向來能直達天聽聯系到天庭的符詔直接裂開,證明通道斷了,再也不見有自天庭而來的天神下凡傳達天旨,仿佛一瞬間亙古以來存在的天庭就不存在一樣。

  幽冥地府中那些赫赫有名的大神不知所蹤,地府重寶輪回臺也消失不見,如此地府徹底亂套。從前十分溫順的各方鬼王露出獠牙而反攻泉臺,維持原本秩序的陰官鬼卒覆滅,地府權威蕩然無存,儼然與人間亂世場景一般。

  他聯系那些熟悉的修行界大宗大派,得知仙界通道也同樣封死,原本能聯系的各派祖師傳回仙界消亡的消息之后就再也沒有過動靜。

  這不光令當時的上元君茫然,也令天下修行界諸勢力茫然。

  更可怕的是,不知因何原因,修士修煉開始極為變得容易走火入魔。

  一旦入魔,就會變得六親不認,變成一頭怪物!

  這種變故,不僅僅在人族修士身上體現,在神道、妖族身上同樣存在。

  五十年來,已經有不少魔災在天下各處發生!

  正因為如此,天下修士人人自危,大門大派開始閉關鎖門,勒令門下弟子不得在人間走動。

  所以,人間亂世導致的妖魔泛濫、鬼魅叢生,也就更加猖獗。

  不然放在過去,王朝末年天下大亂時雖容易滋生妖魔鬼怪,但修行界的高人也會亂世出山,匡扶正道。

  這是慣例,魔消道長,魔長道消,都是有定數的,修行界各大宗門不會允許平衡被輕易打破。

  沒了天神監管,地府審查,還沒有修行界大宗出來的強者斬妖除魔,上元君在經歷過最初的仿徨之后立即放飛自我,解放天性。

  吸收香火愿力雖然穩固提升,但食用血食也能進步飛快,沒了限制,有何不可?

  還有一部分原因是,上元君站隊了一位在人間威勢十足的大妖,他根本不怕自己上頭的責難,也就是麗州的州城隍。

  “一切都是因為天庭地府仙界遭到未知劫難導致的!一切都是因為修士開始容易變得走火入魔導致的!那么,這兩點,到底是因為什么?恐怕這涉及到了此方世界的大秘密!或許...涉及到的不止是這一個世界!”

  眸中閃過一縷光芒,劉錚摸著下巴喃喃自語。

  “咦?這是來找我的?”

  正當他一邊思索,一邊晃晃悠悠漫步在夜間的道路上前進時,前方出現了變故。

  只見煙霧彌漫,大批魁梧雄壯的甲兵無聲前行,還有橫幅牌匾舉著,護著中間一頂轎子。

  這些人身上鬼氣濃重,香火氣也足,劉錚一眼就看透了他們的本質。

  他們在劉錚面前停下,其中一個官服穿著的男子走到前來拱手拜道:“這位大人,我家神君請先生去府上做客。”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