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生幽谷無人識,客種東軒遺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穢,更憐細葉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草,叢倚修筠午蔭涼。
欲遣蘼蕪共堂下,眼前長見楚詞章。
——《種蘭》蘇轍〔宋代〕
經過三個月的調查,白復很快摸清了安西北庭軍中的相關情況。
安西北庭行營矛盾重重,主要聚焦在以下幾處:
門閥世家與寒門將領的矛盾;
原安西北庭舊將與新派駐將領的矛盾;
苦熬數年資歷,未得升遷的老將與順風順水少壯派將領的矛盾。
戰爭年代,兵權就是一切!
不管是鎮西四鎮或神策軍的主將,還是韋陟和李若幽這類文臣,都分別把手插入安西北庭軍中。
而軍中將領也各找靠山,紛紛依托于各方勢力,確保麾下兵馬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洛陽留守韋陟和河南尹李若幽,分別代表了門閥世家和李唐宗室這兩方勢力。
衛伯玉則代表了新崛起的軍中少壯派力量。衡木這類寒門出身的年輕將領就選擇投靠這股勢力。
這天夜里,安西北庭三個營的主將關貌、穆勁柏,周民三人偷偷來到河南尹李若幽的行轅。
李若幽設宴款待,四人觥籌交錯,聊著趣聞軼事和騷浪娘們兒。有了共同話題助興,氣氛很快熱烈起來。
酒過三巡,三人將白復近期行蹤一一匯報。
周民借著酒勁,率先發難道:“大人,白復完全不懂兵事。來了三個月,既不操練人馬,也不整軍備戰,三軍將士皆不服。
若您再不出手,安西北庭行營定將毀于一旦呀!”
李若幽用筷子夾起一片鮮嫩的羊里脊肉,放入口中,不急不慢道:“朝廷派白將軍來,自有朝廷的道理,爾等不要妄議。”
穆勁柏酒氣上涌,臉色潮紅,道:“大人,您有所不知。韋陟大人最近和白復走得很近,頻頻勞軍,給白復提供各種軍需物資,籠絡之意相當明顯啊!”
李若幽淡淡一笑,呷了一口酒,道:他韋家財大氣粗,在河南道門生故吏、莊園良田遍地。他愿意拿出家財資助軍隊,也是朝廷之幸啊!
對此,監軍胡房湘早有秘奏,陛下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你們管好自己的人馬就行,莫生是非。”
關、穆、周三人對望一眼,帶頭大哥關貌給李若幽斟滿,敬酒道:“大人,據傳這白復是徐太傅的弟子。
徐太傅素來與門閥世家交好,倘若韋陟大人借機刻意拉攏,我擔心長期以往,這安西軍會姓‘韋’啊?”
李若幽冷笑一聲,一飲而盡,道:“你們要牢牢記住,這天下姓‘李’!安祿山之叛后,陛下再不敢信任節度使,不會讓軍權旁落。
唯有宗室掌兵,陛下才會放心!”
關、穆、周三人走后,李若幽臥躺在榻上。兩名丫鬟上前,給李若幽捏肩捶腿。
李若幽半瞇著眼,捻著胡須,琢磨道:“這白復還是稚嫩,選邊站隊也得看看風向。
若不敲打敲打,任其一意孤行,這煮熟的鴨子保不齊就飛了。谷攈 麾下沒有軍隊,將來剿滅叛軍,收復河南的戰功,可就落在旁人頭上了。絕對不行!
這頓盛宴,我必須得分上一杯羹!”
李若幽不比喜歡清談的韋陟,他是果決之人。下定決心后,第二日便邀請白復來行轅赴宴。
白復接到請柬,欣然答應。
黃昏時分,白復青衫、噗頭,帶著兩名親兵,備上厚禮,來李若幽的行轅做客。
李若幽正在涼亭同衛伯玉弈棋,見到白復哈哈大笑,將棋盤一推,道:“白老弟,要不要過來切磋幾盤?”
衛伯玉起身,笑道:“兄弟,你來的正好,正好替哥哥解圍。李大人棋藝無雙,再下下去,愚兄的臉可就擱不住咯。”
白復瞄了一眼棋盤,笑道:“衛將軍,您也是此道高手啊!還能跟李大人互有攻守。
李大人的棋藝名動京師,換成我,早就丟盔棄甲,繳械投降咯!”
三人哈哈大笑。
步入宴會廳,李若幽居中做主位,有兩位三十歲上下的文士分坐在其兩側。
李若幽笑道:“白老弟,座中這些人物,你可曾認得?”
白復拱手施禮,笑道:“還請李大人引薦。”
李若幽笑道:“今晚夜宴,沒請外人,都是自家兄弟。我來給白老弟引薦。
坐在本府右手旁的這位青年才俊,乃是虢王之子李軫李公子,是宗室之后;
坐在左側的,乃是吏部侍郎王大人的侄孫王鈺王公子;
坐在本府對面的,乃是御膳房總廚鄧大人的內侄鄧富貴鄧先生……”
白復趕忙起身,一一拱身行禮,道:“白某初來乍到,還請諸君見諒。”
李軫和王鈺輕搖折扇,點頭示意,雖然態度謙和,但眼神里有股掩飾不住的倨傲。
宴會中李軫和王鈺侃侃而談,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從肅宗靈武登基,說到楚王李俶收復兩京。仿佛兩人御前行走,參與了一系列帝國重大決策,上到富國強兵,下到安撫黎民,不知無所,無所不能。
就連御膳房總廚的內侄鄧富貴都沾沾自喜,頗有朝中三品大員的氣勢,時不時插諢打科,講些宮中趣聞,仿佛親眼所見。借此來告訴大家,他也是陛下身邊之人。
要說對宮中的了解,座中之人恐怕無一人能及白復。
白復心道:“這都他媽的什么蝦兵蟹將,雞毛當令箭,在這里裝蒜。
尤其是這個鄧富貴,宮里的事說的牛頭不對馬嘴,全是街頭巷尾小老百姓的憑空想象。宛如路邊乞丐,總以為皇帝頓頓紅燒肉,餐餐有饅頭,有七八個美麗宮女專門替他捉虱子。
觀眾人神情顏色,白復強烈感覺到,越是這種不起眼的小角色,越是自命不凡,越是難纏,越是譜大。
李木生雖然胡作非為、無法無天,好歹也算是真衙內。
各地州郡,不知道存在著多少類似的‘皇親國戚’,胡謅著可笑的宮闈內幕,借機騙財騙色,封官許愿,‘賣官鬻爵’。
更可笑的是地方官吏,不思正途,不將心思花在地方政務上,而是投機取巧,不斷尋找攀龍附鳳的機會。
這些官吏,為了升遷,寧知可能有人濫竽充數,但抱著賭徒的心態,有一個算一個,不惜屈尊迎合這些鳥人,將堂堂一方朝廷大員的體統盡失。
搞得地方吏治,山頭林立,烏煙瘴氣。
反觀,顏真卿大人兩兄弟、張巡大人這等清廉高潔之人,空有報國之志、王佐之才,在安祿山之叛前僅是區區七品縣令。要不是上級官員或逃或叛,終其一生,可能都默默無聞,郁郁寡歡。
這個世道,真的病了,而且還病得不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