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 談到《指機》這一章的要訣,黃老將軍引用了孫子兵法進行闡述:‘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勢也;鷙鳥之疾,至于毀折者,節也。是故善射者,其勢險,其節短。勢如彍弩,節如發機。’
湍急之水能沖走巨石,是借助水勢。雕鷹從高空俯沖,撲殺雀兔,是靠俯沖的時機和距離。善射的人,他的弓弦是繃緊的,他的猝射是迅猛的。
但凡迎敵對射,需要勇敢鎮定。勢險節短,才能百分百命中目標,無人能躲開。
臨敵時,須先將弓張開,但不要開滿弓,也不要輕易放箭,蓄勢待發。等到敵人與我只有數十步時,才放箭,一擊必中,更要一擊斃命!
弓箭是長距離的兵器,要學會將長距離的兵器短距離使用。能射百步的射手,要學會在五十步才出手。能射五十步的射手,要學會在二十五步才射殺。這樣的話,就能百發百中,一箭爆頭!”
談到這里,白復插入一段故事,道:“趙五叔說,其先祖趙云將軍箭法也是很了得。當年赤壁大戰前,諸葛丞相南屏山七星壇借東風。周瑜命帳前護軍校尉丁奉、徐盛二將捉拿諸葛丞相。
丁奉、徐盛分水陸兩路追襲。徐盛教水軍拽起滿帆,搶風而使,追逐諸葛丞相乘坐的無篷船。
徐盛座船臨近時,趙云將軍拈弓搭箭,箭到處,射斷徐盛船上篷索。船帆墮落下水,其船橫停。趙云這次將自己船上拽起滿帆,乘順風而去。其船如飛,追之不及。
岸上丁奉喚徐盛船近岸,言曰:“諸葛亮神機妙算,人不可及。更兼趙云有萬夫不當之勇,汝知他當陽長坂時否?”于是丁徐二人不敢再追。
趙五叔說,其先祖趙云將軍的箭法是步弓的箭法,適合遠距離狙擊,百步之內,取敵酋首級,如探囊取物。但趙云將軍騎射稍遜,學會射曜箭法后,如獲至寶,如虎添翼。但以箭法而論,當時恐怕只有呂布憑借龍舌弓的轅門射戟,能與其匹敵。”
接著,白復繼續講解射曜箭法。
“《利器》這一章主要講戰時所用弓箭與平時訓練弓箭不同:‘閑習臨敵,器不同用。御敵宜寬弓重箭。箭重則貫扎深,弓寬則不滾。平日之弓,弓窄則美觀,平時用之可矣。’
‘弓用輕,箭用長,搭箭得弦意怒強;開弓勢,前后分陰陽;箭出門時一點功,平準狠去何用忙。’”
“《正志》這一章這一章很重要,主要講射手如何訓練內修功夫。射箭時,射手心理要穩,氣息要勻:‘怒氣開弓,息氣放箭。蓋氣怒則力雄而引滿,氣息則心定而慮周。’
“長驅接戰之期,旌旗蔽空,鉦鐃震地,敵鋒耀日而來,胡馬揚塵以進,懼心一動則手顫身寒。即平日能穿七札,亦必委而不振矣。故為將之道當先治心,譽之不喜,激之不怒,勝而不驕,敗而不懾。”
尤其是戰場上,當敵軍人數眾多,旌旗蔽空,金鼓震地,敵軍主力殺氣騰騰而來。如果平日內修養氣的功夫沒有練到家,射手就算平日百步穿楊,一箭能射穿七張皮甲,面對敵軍氣勢,也會手顫身寒,箭法失準。
所以練箭如同為將,為將之道當先治心,心如止水,窒欲忿怒,胸有驚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將軍。面對贊譽,坦然處之。被人激將,平和不怒。勝不驕,敗不餒,若泰山之崩于前而不驚,若虎兕之出于后而不震。無動容,無作色,而和其肢體,調其氣息,一其心志。”
白復說道此處,感慨萬千:“這一段我受益良多,當日我被逐出山門,流落成都,滿心忿悶,躁動不安。學了射曜箭法后,按其心法修煉,每一箭,凝視靜氣,不求中靶,但求修心。丁咚調侃我,說我曲解了諸葛丞相‘寧靜致遠’四字,心只有靜了,才射的準,射的遠。”七八中文電腦端:https://m.78zw/
言畢,白復一甩頭,像似要把這段回憶甩出腦海。
楊亦蟬很少聽白復講當年被逐出山門的事,此時方知白復是以怎樣的毅力,度過那段煎熬。楊亦蟬感同身受,輕輕握住白復的手。
白復微微一笑,也用雙手傳遞著溫暖。繼續講下去:“《眼法》這一章講的是‘紀昌學射’的故事:‘昔,飛衛教紀昌射,以氂懸虱,著牖望之。三年若輪,貫虱心而懸不絕。蓋視小如大,學不瞬而后能。此射家第一義也。’
紀昌向飛衛學習射箭。飛衛說:‘你先學會看東西不眨眼睛,然后我們再談射箭。’紀昌回到家里,仰臥在他妻子的織布機下,用眼睛注視著織布機上的梭子,練習不眨眼睛。兩年之后,即使錐子尖刺在他的眼眶上,他也不眨一下眼睛。
紀昌把自己練習的成果告訴了飛衛,飛衛說:‘這還不夠啊,還要學會視物才行。要練到看小物體像看大東西一樣清晰,看細微的東西像顯著的物體一樣容易,然后再來告訴我。’
紀昌用牛尾的毛系住一只虱子懸掛在窗戶上,每天遠遠地看著它,十天之后,看虱子漸漸大了;三年之后,虱子在他眼里有車輪那么大。再用此法看其他東西,都像山丘一樣大。
于是,紀昌張弓射箭,射那只懸掛在窗口的虱子,穿透了虱子,但繩子卻沒有斷。紀昌完成了飛王布置的任務,再次肯求跟飛衛學箭,飛衛笑道:“你已經掌握了射箭的訣竅了!你的箭法已成!”
“《馬射》這一章主要講:馬戰騎射時,應瞄準目標最大的馬匹,不要瞄準人。古語云:射人先射馬,擒賊必擒王。
‘馬始騎時,左手挽弓,右手攬轡,馬一縱時,身即左跨,便搭箭當弦。左手高張如鳥舒一翼,弓拽圓滿,至把子與馬相對,左手即落,與左膝相對,望把根射,百發百中。凡開弓,必至九分滿乃發。即七八分,亦難中也。馬多右開,人身左跨。左重,馬不能右開。間有左開,身一右轉,馬即過矣。馬行直否,盡在兩腿。’
講到此處,白復翻身上馬,彎弓作勢,弓開滿月,動作嫻熟,姿勢優美,狀如箭神下凡,威武矯健。
白復道:“騎射時,勢如追風,目如逐電。滿開弓,急放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