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785 端親王得民心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寧櫻好不容易才從他胳膊彎里掙脫了出來,又順手用力把被子扯到了一邊。

  她這一回聲音大了一些。:“皇上!”

  禛這才算是有點半醒了。

  寧櫻坐直了身子,旁敲側擊的就開始勸說他——文字之罪不能再這么搞下去了。

  禛強撐著精神聽她說了一會兒,只是擺手冷笑:“皇后不必太擔心。朕也知道這幫所犯,有的未必罪深至此。但頌揚奸惡,措辭有悖逆之疑,朕使一人逃脫,便會使其他人生出僥幸之心。朕鼓勵臣工,莫大乎賞善罰惡,使天下共知砥礪,勉為正人。”

  寧櫻:……

  她仰臉看著他的神情,意識到自己剛才說了那么多,其實都是白說了。

  他是很寵她,但是關于這些事兒,他從來都有他自己的一意孤行。

  寧櫻咽了一口唾沫,拿出了自己另外想好的一套說辭:“萬歲,文人孤清,誅心甚于誅身。臣妾倒覺得與其斬立決,倒不如派專人將筆伐之文字刊印成冊,廣為傳布。”

  她頓了頓,看著禛。

  禛目光瞧了過來,面上的怔忪之意也淡了許多。

  他眼睛一眨也不眨的瞧著寧櫻,看樣子居然是有些被說動了:“說下去。”

  二月里,又有一位官員被多年的政敵舉報——起因是他幾年前寫的一首詩:“兼葭欲白露華清,夢里哀鴻聽轉明。”

  政敵攻擊他的說法也很簡單:此人分明是在思念前明,悲痛幽怨,一首詩寫的凄凄慘慘戚戚。

  既然思念前朝,很明顯便是對當朝不滿。

  勤政親賢殿的暖閣內,端親王弘暉在皇阿瑪面前站著。

  暖閣之中除了父子兩人,并沒有其他王公大臣們在。

  “這不過是書生文人,仕途失意,難免做些詠嘆,并非公然毀謗本朝。”

  弘暉頓了頓,挺直了腰背,目光落在皇阿瑪面前的折子上,并沒有想停下。

  他繼續往下道:“審訊的那幫官員們拘文牽義,過于苛求,望文生義,給人定下大逆之罪。若是當真孟浩然也有‘不才明主棄’之句,兒子不明白——難道孟浩然也是大逆不道么?”

  他一口氣終于說出了這些堵在心里多日的話。

  說完之后,弘暉一顆心也在胸腔里砰砰的狂跳了起來。

  蘇培盛站在后面——此時聽端親王竟然大膽如此,也是驚得大氣都不敢出了,只覺得身上的首領太監服都被冷汗浸透了,全貼在身上。

  端親王這是昏了頭了!

  大殿里的空氣仿佛凝滯了一般,弘暉微微地攥緊了袖子里的手指,過了好一會兒才聽見皇阿瑪平靜地道:“你覺得當如何?”

  蘇培盛喘出一口氣,伸手悄悄的抹了一把額頭上的汗,心道端親王果然是萬歲最寵愛的皇子。

  萬歲理智的時候,經常狠厲的可怕。

  但是只要是人,就不可能沒有內心最柔軟的地方。

  哪怕是一路經過九子奪嫡,坐穩江山,殺伐決斷,雷厲風行,背了一身罵名的萬歲,硬生生的將一顆心裹上了銅墻鐵壁。

  但他始終是個父親。

  弘暉本來已經做好了迎接狂風暴雨的準備,見皇阿瑪并沒有發作,只是這么平靜的問了自己一句,顯然也有些始料不及。

  然而他反應極快,立即就接著道:“兒子以為,官吏處理太過嚴格,案犯不是遭受殺身之禍,便是滿門受累,如此馭文過甚……實在不至于此。”

  說出“馭文過甚”四個字,弘暉的語氣也忍不住頓了一下。

  禛盯著他看了好一會兒,忽然便將桌上的折子抽出來給他:“你來瞧瞧。”

  弘暉頓時就變了臉色,立即跪下伸手將奏折舉起:“皇阿瑪!”

  禛抬起手擺了擺:“不要顧慮,皇阿瑪是讓你好好瞧瞧。”

  弘暉微微遲疑了一下,隨即便伸手將那折子翻開,才看見上面已經寫著批語:“朕君臨天下,一言一笑皆系天下之觀瞻,若士習端,風俗正,防維立,名教崇,豈復有如此悖逆大義者乎?朕今于負罪之人不加誅戮,以文詰文,使其靦顏而生,更甚于正法而死。”

  朕現在不殺你,但是要對你進行筆伐,推翻拆穿你所有的觀點,還要告之于天下。

  讀書人最要面子,如此厚著臉皮活在世上。比讓你死了還痛苦!

  弘暉沉默地讀完,心中只是嘆息:如此又何必?

  “弘暉,你來的倒也巧,你既然有此心意,從即日起,朕命你來做這總審訊負責之人,他日若再有此案犯,朕交給你來裁斷!”

  弘暉聽見了父親最后一句話,不由地吃驚地站在原地。

  禛瞪著眼看了他一眼,卻又輕輕嘆了一聲,走過來,伸手在兒子的肩頭用力的拍了拍,隨后大步往殿外走去了。

  弘暉這才如夢初醒的跪下來,在父親身后大聲道:“兒子領旨!”

  朝廷上,隨著圣旨命端親王開始料理文字之罪的案犯,從雍正十二年開始的這場血雨腥風總算是漸漸趨于平靜。

  對于交到手上的案件,端親王無一遺漏,全部親自審看過之后,對于一些正常的詩詞評論,他確定作者并沒有謀逆之意,只不過是文人意氣。

  于是弘暉全部進行了寬大處理——先把這些折子留存檔案,再觀察著官員日后的表現。

  其實就是抬手了。

  本來還戰戰兢兢,甚至全家老小閉門在一起痛哭流涕,以為明日便要滿門抄斬的一些官員,聽聞端親王仔細審看過之后,寬大處理,不由地感激涕零。

  同時,甚至有一些負責初審文字案的官吏——因為審判的標準太過嚴格,還被端親王叫去談了好幾次。

  朝廷之上,原本借著文字獄之風,黨同伐異,互相攻擊的官員們,見端親王如此,也就漸漸地喪失了動力。

  更何況,端親王甚至還反過來,將注意力投向了一些絞盡腦汁,暗地里想盡百種手段告發同僚的官員們。

  即使是審判謀逆的決斷,也應該被握在天子手中,而不是成為這些小人們利用報私仇的工具。

  端親王此舉不過短短三個月,盡得民心。

  天下士子們,更是一片夸贊之聲。

  請:wap.biqiuge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