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096章盼星星盼太陽(四)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張生知道,今日這一場辯論非同小可。他本就是肩負著推廣華夏統一論的使命來此,當下打起十二萬分的精神來應對蒯通。

  張生提及公子扶蘇,是因為扶蘇在儒生心中有著良好的形象,并且踐行仁義之道,當初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便是借用了項梁與公子扶蘇的名義。由此可見,扶蘇在山東百姓中的強大影響力。

  因此便是蒯通也不能全面否認張生的話。蒯通道:“公子扶蘇若在,秦朝或可茍活數歲。但之后呢?難道皇帝還能個個都像扶蘇公子一般,對百姓存仁慈之心嗎?”

  蒯通當下朗聲道:“其實說到底,還是帝國體制有問題。周朝雖然宣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但周天子管轄的是諸侯王,諸侯王各自負責管轄治下的百姓。諸侯王為了壯大自己的實力,對待百姓無不盡心盡責,不會勒索百姓太多。因為他一旦提高治下賦稅,百姓便會逃亡他國去了。”

  “帝制則不然。皇權深入鄉里,秦朝賦稅,百姓需繳納收成十之五六,甚至更多。即便豐收,百姓亦只能維持溫飽而已。一旦遇上蝗災、干旱,百姓只有棄田逃亡。帝國徭役更甚,有時百姓還要輾轉千里服役。如此種種,豈不更說明周制比秦制要好嗎?”

  蒯通一番話,不能說沒有道理。即便需要對華夏一統論抱有好感的學者,此時也都紛紛點頭。

  張生面向韓信問道:“敢問齊王,是否已經滿足據齊割據了,不再貪圖他國土地了嗎?”

  張生也不等韓信回答,反而問道:“即便齊王滿意,被大王驅逐的田氏能滿意嗎。大王為圖后世安穩,是不是還要攻伐被大王攆至小島的田氏呢?楚與齊接壤,大王擔心楚國將來滅齊,會不會先下手為強一步滅楚呢?”

  “試問項羽當初立一十八路諸侯,如今又幸存幾位在世?在場諸位,有誰能勸說項王罷刀兵的?又有誰能勸說漢王收手的?秦制或許沒有周制美好,但最終還是秦取代了周。弱肉強食,適者生存。有誰在意你們所談論的美好了?”

  “若是大家不能勸說他們動刀兵,就暫且不要奢談什么仁義了。華夏一統,本就是歷史中滾滾洪流,不可避免之事。畢竟,天上不能有兩個太陽,人間也只能有一個主人。諸位不妨趁戰亂尚未平息,思考帝制該如何改善帝制,制約皇權。不要學孔夫子一般,沉湎在過去的時代中!終不得重用。”

  張生的話,可以說將許多人都得罪了。但張生的這番話,卻也讓許多人清醒了過來。

  蒯通還準備了許多關于分封制優于帝制的論述,但他卻無法證明分封制比帝制強大。

  其實也正如蒯通論述的,帝國可以從百姓手中攫取更多,支配更多,可也正因為如此,秦制比周制更先進。

  而先進與人們向往的美好無關。

  韓信宣布結束今天的辯論,眾人各自散去,張生則在學子的簇擁下離開,比起那些陷入思考著的學者,學子們更迫切地想要與張生討論華夏一統論中的觀點。

  誰也沒有想到,一場精心準備的辯論,便就這樣草草結束。

  蒯通拱手向韓信請罪道:“大王,此番是臣輕敵了。張生來稷下,絕對是有備而來。”

  “蒯先生,拋開私人的立場與利益,你老實與我說,華夏一統論是對是錯?”

  蒯通苦笑道:“大王若這般想,卻是入劉信之轂而不自知了。觀點沒有對錯。卻正如張生所說,終究還是力量的比拼。便是秦制,其實于大王也是無礙。憑借大王之才能,助漢,則漢勝,助楚,則楚勝。大王莫如兩不相助,趁此時機北上,盡吞河北之地,奪河東、太原以為屏蔽,則霸業可成,帝業也期也!”

  蒯通說得十分盡興,卻看到韓信沉默不語,詢問道:“大王心中是何意?”

  韓信道:“我當初自立齊王,便是因為遲疑劉信所謂的華夏一統論不可行。所以憑我撫恤河北之德行,自立齊王。今日張生所言,縱然依舊是劉信準備的蠱惑言語。但終究還是將虛偽的道德面具揭開,露出了血淋淋的現實來。”

  韓信說了許多,蒯通卻依舊未了解韓信的態度,因此依舊看著韓信。

  韓信道:“若華夏一統無可避免,不如讓這一天早日來到。如此天下元元皆能得到安養聲息。李左車!”

  辯論結束后,李左車并未離開,只是所占位置距離韓信與蒯通二人尚遠,聽到韓信呼喊自己,李左車這才上前面向韓信拱手應對。

  韓信道:“我給你兩萬兵,你與趙廣他們一起,為我渡黃河,入河北之地,救援邯鄲!”

  李左車聽罷,卻是恐懼大于了歡喜,無他,只是因為韓信再次將自己與趙廣綁定在了一起。

  韓信入齊前,所率大多是河北子弟。后來又在齊征召新兵,即便如此,韓信四萬士卒中依舊有一半是河北人。

  本來這并無什么大礙。但在韓信自立為齊王后,軍中便已經有了議論聲音。韓信做了齊王,他們這些來自河北的子弟兵又該如何自處?

  他們的家在河北,家人也在河北。若說在齊地立足,房子有了嗎?誰來給這差不多二十萬光棍介紹媳婦兒?誰來給他們光明的前途?

  軍中情況如此,便也給了李左車、趙廣等人操作的空間。

  李左車總覺得韓信已經洞察到他們的謀劃。

  韓信并未察覺到李左車的臉色,只是因為蒯通極力反對此事:“大王若是不圖河北也就罷了,卻又為何不合時宜的去救援劉信。即便要給劉信人情,為何又不親自領軍?偏偏讓一個趙人領兵,到那時,怕是人情也終將得不到。”

  韓信自負道:“兩萬河北士卒而已,算個甚?齊國乏勇士也?若我愿意,便是十萬兵也能拿出來。”

  李左車低頭不語。蒯通卻是熱情褪卻,退意已生。

  卻說李左車得到韓信授予的兵符后,來到臨淄城外兵營接管了河北子弟為主的兵馬后,一時間軍營上下歡聲雷動。

  陪同韓信一起在臨淄城墻上觀看軍營情況的蒯通一時失聲。

  韓信嘆息道:“我或可能阻止李左車入河北,但揚湯止沸,不如去薪。河北子弟思鄉之情,日甚一日,不過放他們歸去。”

  蒯通嘆息一聲,問道:“大王下一步目標是什么?”

  韓信面向南方,只說了兩個字:伐楚!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