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294章 諸葛亮半鍋實驗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不用拘禮,孤就是隨便來看看,你們繼續。”

  走在蒸燒酒的作坊里,看到周圍的工匠一個個停下手頭的活兒過來行禮,劉備倒也灑脫,吩咐大家繼續干,他就是來視察燒酒的日常的。

  因為蒸餾器密封不夠嚴實的關系,空氣中還是會彌漫著逸散出來的酒精和其他酯類芳香,讓第一次來這種場合的人新奇而又不適應。

  純酒精的氣味只是微微刺激,并不會讓人覺得很香。白酒香味的主要部分并不是靠酒精提供的,而是各種復雜的伴生酯類。

  工匠們恢復日常工作的狀態后,劉備就在李素的指引下,走到一口超級大的雙重密封鐵蒸釜前面,仔細觀察。

  工坊里有好多口這樣的大釜,之所以選這口視察,是因為李素問過匠人的排班,這一鍋馬上就要蒸好了,不用耽誤大王傻站著看很久。

  “這個好像就是大了不少,跟尋常蒸菜的大釜也沒什么不一樣,就是封得嚴實了點,里面應該就是放了一口汽鍋吧?”劉備圍著蒸釜轉了幾圈,如此點評。

  李素指著大釜解釋:“不一樣,里面沒有汽鍋了,平時蒸汽鍋雞的汽鍋,等于是做成了這口大釜的雙重底內膽,除了中間那個煙囪,蒸汽沒有其他渠道蒸騰到鍋蓋上。

  所以鍋蓋上要經常換涼濕布,就是降低鍋蓋的溫度,讓鍋蓋內側面掛著的酒蒸汽盡快冷凝掉下去,落在上面這層鍋膽上。”

  劉備看了看,最后對鍋蓋上的幾個類似氣球的玩意兒表示好奇:“那這幾個像牛肚皮囊的東西是干什么的?還一鼓一縮的。”

  李素:“這是儲存受熱后膨脹過度的空氣的,平時蒸汽鍋雞,鍋蓋沿是不密封的,有蒸汽跑出來。但是這次必須盡量密封,因為跑出來的蒸汽有很多是酒蒸汽,跑了就浪費了。

  而徹底堵死不讓膨脹氣漏出來的話,又會氣壓太高炸鍋,所以鍋蓋上接幾個牛肚做的大氣囊,把膨脹部分脹到牛肚里存起來。這樣等酒冷凝之后、氣體體積縮小了,這些牛肚還能被反吸到鍋蓋里,反向膨脹。免得鐵鍋蓋被氣壓擠扁。

  如果氣還不夠的話,鍋蓋上有個閥可以拉開,往里吸風,但只有涼透了確保鍋內蒸汽沒有酒氣了才能這么干,免得浪費。反正就是只需進氣不許出氣。”

  劉備聽得似懂非懂,但隨著眼前這鍋酒蒸好了、柴火全部撤去,鍋蓋上又淋了涼水。劉備眼看著鍋蓋上儲存膨脹熱氣的牛肚漸漸癟了下去,最后甚至還倒吸回鍋蓋里面,也就信了。

  這還真是算計得毫無漏洞,絲絲入扣啊。

  “伯雅真是什么都懂,這都能算計清楚。”劉備忍不住拍了拍李素的肩膀。

  李素也是慚愧推辭:“哪有,絕知此事要躬行嘛,那都是格物致知一點點試出來的。上個月就是為求不浪費酒蒸汽,我要求他們把鍋蓋縫堵死、堵得跟自貢縣那邊的煮鹽火氣井竹輸氣管一樣緊,當時還沒這些牛肚皮囊調節氣壓呢,結果直接炸了兩口鍋。

  后來是我分析了,說是氣壓的問題,阿亮鼓搗了一下,額外設計了鍋蓋上的牛肚。誰能一開始就想到呢,都是試出來的。”

  反正李素在物理層面就是個嘴強王者,說道理他都是懂的,但讓他用紙面物理知識結合漢末的實際簡陋工藝條件做東西,打死他也做不出來。

  前世他印象里的蒸餾器,怎么也該是“兩頭都可以透氣,在蒸汽經過出氣口之前就要被充分降溫冷凝的‘動態平衡蒸餾器’”,哪有直接堵死的?

  而之所以穿越者自行設計的蒸餾器都是那樣,當然是因為穿越者都知道敬畏大氣壓強的威力,知道徹底堵死會爆炸或者壓癟的。

  面前這種從汽鍋雞轉型而來的怪胎,一看就是諸葛亮那種物理學了半吊子,對基本原理稍有了解,但又不知道什么是“大氣壓”的人,才初生牛犢搞出來的。

  結果順著這條歪了的科技樹強點,才有了這種“鐵鍋蓋上接滿牛肚”的怪胎,完全是遇到問題解決問題。

  還別說,自從上個月研發完了這款“最小可用版本”的蒸酒釜之后,諸葛亮也顧不得繼續改良優化、技術迭代,就很滿足地宅回實驗室里,開始鼓搗他的“大氣壓實驗”了。

  就在劉備來之前五天,諸葛亮設計了一個很搞笑的實驗,他用兩個圓弧形的大鐵鍋蓋、中間放上一點水、架在火上猛烤讓蒸汽噴出來。

  等最熱蒸汽膨脹噴得差不多之后,諸葛亮在中間接口處用生漆和明膠封死(自貢的天然氣井就是用這個密封的),然后再等溫度冷卻下來,里面剩下那點蒸汽冷凝收縮。

  結果第一次,因為鐵鍋蓋太薄,冷了后直接凹陷進去擠扁了。第二次諸葛亮就換了口厚實的鐵鍋,重新搞,這次沒癟下去,然后他就用了牛馬拉鐵鍋,用到每邊六匹馬的時候才把兩口鐵鍋拉開。

  諸葛亮得意洋洋請李素去看實驗、宣布“蒸酒噴氣后如果不補充冷氣,負氣壓要十二匹馬才能拉開”這個實驗結論的時候,李素差點兒驚掉了下巴:

  這不是馬德堡半球哦不是僰道半鍋實驗么?

  無非是鐵球換成了鍋子,而諸葛亮因為沒有“抽真空”的技術條件,所以選擇了跟熱氣球一樣“通過燒熱讓鍋里的氣膨脹先泄露掉絕大部分”。

  之所以最后六匹馬就拉開了,那也是因為里面畢竟不是真空,不是零大氣壓,估計還殘留了0.3/0.4的大氣壓,才那么容易拉開。

  李素當時就決定把這條實驗結果寫進歷史書里,讓蔡琰補充到蔡邕的《后漢書》里。

  “初平四年冬,諸葛亮年十四歲,于犍為郡僰道縣,測得燒煮排氣法壓緊之密閉鐵鍋,拉開負氣壓所需力,至少為十二匹戰馬。”

  劉備當然沒興趣聽后續的物理實驗和理論了,所以李素說的后半段話他基本沒往心里去,然后注意力就被剛剛冷凝出鍋的烈酒給吸引了。

  大釜打開之后,匠人們多人合力,把釜側傾一個角度,先把上層內膽的高濃度酒液倒出來存好。

  然后再把整個大釜倒扣過來,把下層內膽的積液通過用來過蒸汽的“煙囪”倒出來。

  劉備好奇地問:“這蒸完了之后,下面留下的不都是水么?”

  李素:“不,下面的只是酒精絕大部分沒了,但不會徹底蒸透蒸完的,還會剩點兒。丟了也可惜,所以搜集起來。而且釀酒的時候,米飯里釀到酒液里的成分,也不都是酒,還有各種糖和其他不能蒸成氣的重質,也都留在下面的廢液里了,所以這個廢液比較甜。”

  植物無氧呼吸產生酒精的效率并不是很高,還有其他產物,以及沒有發酵完的麥芽糖,所以剩下的廢液等于是有高分子量重酯和其他營養雜質的麥芽糖漿,比醪糟更低度一些。

  “真是神奇,拿來喝喝看。”劉備一揮手,就有人給他端過來,他拿打酒的角子舀了一角,湊到嘴邊慢慢咂,果然還挺甜的,雖然酒味很淡。

  劉備品嘗的同時,工匠們已經把大部分好酒都封存到壇子里了,還有一些要供驗收直接喝或者請大王帶回去的,就裝到精美的天青色瓷瓶里,瓶口用蜂蠟密封。

  劉備拿過一瓶,先看了天青色的瓷瓶,已經覺得頗為雅致:“好酒好器啊,真是不錯。”

  拿著瓷瓶直接喝了一口后,他差點兒沒拿穩就失手了,幸好趕緊攥緊才沒掉,輕輕咳嗽兩聲。

  “好酒!如此醇厚濃辣。”沒見過三十八度白酒的劉備,差點兒就嗆到了。

  抹抹嘴,長出了一口濁氣后,劉備爽朗地笑問:“這酒如今有幾處作坊?可定名了么?”

  聽劉備這么問,李素才想起另一個事兒,說:“目前有兩縣有燒酒坊,一處就是這僰道縣,另一處是隔壁江陽縣。我私下里揣摩了兩個名兒,這僰道燒酒,就叫五糧液,江陽縣的嘛,就叫江陽老窖。”

  劉備又喝了一口,有點上頭:“江陽老窖……倒也罷了,這為什么不叫僰道老窖要叫五糧液?”

  李素:“其實是臣一時興起,想要志念一樁近日的盛況——就在前幾天,剛剛秋涼的時候,昆明顧雍派來船隊,從涂水上游的牧麻縣出發的,運的是永昌李恢今年秋收剛剛在撣地極南之地找到的‘林邑稻’。

  據說在林邑稻能一年三熟,在永昌郡種一季也不過百日就能抽穗灌漿。以此生長期度之,就算運回蜀郡,也能一年種兩季。這事兒我也剛想上報呢,前幾天聽說之后,就決定把僰道燒酒定名為五糧液,以志僰道此地南接瀘水,未來可有源源不斷中原未見的南中谷種抵達,互通有無,豐禳天下。”

  劉備一聽李素說的“南中奇珍物種”今年終于到了,也興奮起來,他當然知道輕重緩急,知道高產作物可比酒值錢重要多了:

  “好啊,如此盛事,確實值得紀念,這僰道燒酒,就叫五糧液了,好彩頭。自司馬遷、司馬相如以來,漢人皆以瀘水為毒水,西南夷為畏途。

  還是伯雅你眼光好,瀘水才是大將正源,南中之地,竟有如此豐阜的物產。以后這僰道港還要好好擴建,繼續擴大南中貿易。”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