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四百三十一章 東胡王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王翦的軍隊占領了整個遼東郡。

  遼東胡人值得是生活在遼東郡內的胡人,當然,因為燕國不太靠譜的制度,其余地方的大批胡人也被帶到這個地方,從而變成了遼東胡人。遼東胡人的大多數都是從事農耕的,他們所期待的也只有安心的耕作而已。雖然他們的耕作技術比較落后,耕作的作物也比較單一,可是不到萬不得已,他們很少會起來反抗。

  這或許是農耕文化的一種特點。

  王翦在占領遼東之后,也沒有能找到中山王和燕王的下落,按著遼東人的說法,他們似乎是逃到了朝鮮國。就連燕人和趙人都對這個昔日的諸侯國感到陌生,何況是王翦這個秦人呢?他壓根就不知道什么是朝鮮國...還是從當地人的口中,得知當初的商人前往那里受封為國君的事情。

  對這個陌生的國度,王翦還是有些遲疑的,他想要抓住中山王和燕王,哪怕只是帶回他們的尸體。這樣一來,他的滅國才能說是完成的,不抓個王怎么能說是滅國呢?王翦再三思索,還是派遣王賁帶著先鋒軍隊從遼東朝著朝鮮出發...王賁帶去的大多都是騎兵,這樣一來,哪怕是遇到什么情況,他也能全身而退。

  這是王翦對朝鮮地區的試探。

  就當王翦磨刀霍霍準備追擊的時候,在燕國漫長的邊境線上,卻是出現了東胡大大小小的部落..東胡的情況與匈奴有些不同,他們雖然都是部落聯盟,可是東胡聯盟的成分似乎要更加的復雜,內部有著很多不同的文化,類似楚國那樣,匈奴的權力三分,分別掌握在單于和左右賢王的手里。

  而東胡的權力是在東胡王和一大群部落首領的手里,這些部落首領也被稱為部落大人,酷似一個草原版的楚國...當先前那位東胡的部落首領故意將自己斬獲無數,以及燕國陷入叛亂,秦國正在劫掠等消息放出來后,東胡的大小部落就有些坐不住了。看著那位年輕人所帶回的奴隸,帶回的物資,帶回的財富,他們雙眼赤紅。

  而年輕人的提醒,更像是在害怕他們會效仿自己,也像是在看不起他們,這讓他們更加的憤怒。不同的文化,想法是不同的,東胡人對秦國的了解有限,而在他們的想法內,秦國就是一個趁火打劫的,跟自己沒有區別,他當然不理解什么統一戰爭,他的想法就是既然燕國不行了,那大家就一起上,將他吃的干干凈凈。

  秦國搶它的,我搶我的,大家互不干涉。

  顯然,他們的這種看法是不對的,王翦在得知大批東胡人出現在長城之外后,即刻下達命令,準備撤退,王翦的這個命令,將軍中那些年輕將軍氣的夠嗆,可是王翦的態度非常堅決,無論是什么人,都必須要服從自己的命令,敢擅自行動的,哪怕是去把東胡王的頭給砍下來了,也要被處死!

  王翦治軍非常的嚴格,尤其是下達命令之后,絕不含糊,別說你是有潛力的年輕將軍,就算是王賁這親兒子,就是趙康這樣的名門之后,就是趙括...就是蒙武這樣的將軍,只要是在王翦麾下,敢不聽從他的命令,他就絕對不會心軟,直接處死!按著王翦的命令,秦國的軍隊先是選擇了撤退。

  燕國地廣人稀,城池的數量也不多,秦國軍隊有條不紊的撤退。

  東胡跟匈奴不同,匈奴的劫掠是在單于和左右賢王的帶領下,也就是說,他們會以十萬人左右的兵力來有組織的進行劫掠,而東胡則是分散性劫掠,東胡王只管帶著自己的人,其余部落他就不管了。東胡對部落大人們說:我搶了,你們隨意。隨即帶著自己的主力軍隊直接越過長城想要劫掠富裕的襄平一帶。

  而其余部落大人看到東胡王一飲而盡,紛紛從各處越過長城來燕國劫掠。

  東胡和匈奴的劫掠方式不同,各有優劣,東胡總體來說沒有匈奴那么恐怖,匈奴十萬人聚集在一起,地方駐軍難以抵擋,想要攔住東胡還是可以的,可是想要打贏他們是真的不容易,匈奴是聚集起來的狼群,那這些人就是分散開的野狼,從各個方向沖進來,各自為戰,加上漫長的邊境線,對付他們就成為了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燕國原先就總是被東胡欺負,直到在燕昭王時期,有一位前往東胡當人質的魯國人叫秦開,秦開在東胡待了很久,了解他們的風土人情,軍事地理,后來在販馬的途中,他脫離隊伍,回到了國內,燕昭王就以他為將軍,抵御東胡。秦開回國后,率軍迎戰東胡,燕軍自西向東,由媯水流域(今北京延慶境內)向密云地區的漁水(今白河)、鮑丘水(今潮河)流域推進。

  一路斬關奪隘,馬踏平川,東胡軍雖奮力抵抗,卻無法阻擋燕軍凌厲的攻勢,只得一路退卻,燕軍乘勝追擊,接連收復失地。在接連勝利的情況下,燕軍士氣更加旺盛,一鼓作氣向東北追殲東胡,東胡一直退卻到一千多里外的今西遼河上游。這是燕國對東胡作戰取得最大的戰果,從而讓燕國成為疆域僅次秦國和楚國的大國。

  秦開將軍是一個優秀杰出的將軍,可是他的后人就不怎么樣了,燕國有位勇士喚作秦舞陽,十四歲就敢殺人...他正是秦開將軍的孫子。

  自從秦開將軍大破東胡之后,東胡就不敢再聚集大軍團來跟燕國交戰了,他們都是分散開,咬下一口肉,然后就跑...在漫長戰線上誰能統帥大軍來跟分散的敵人作戰呢?誰有這樣的指揮能力呢?

  很不幸的是,王翦就有。

  王翦先是讓各地的軍隊后退,隨即下令上谷的秦國軍地來到造陽,也就是最西北處,自己帶著遼東的軍隊北上,而腹部的軍隊則是在緩緩后退,東胡人尚且不知道王翦的謀劃,在輕松的越過長城之后,他們非常的開心,便馬不停蹄的朝著燕國腹部地區進軍,至于秦國軍隊,早已被拋到腦后。

  就在這個時候,聚集在造陽的軍隊忽然朝著東方進軍,而在敵人在漁陽初次遭遇了秦國的軍隊,帶兵的將軍是楊端和,楊端和利用當地優勢,弓弩齊發,重創了來犯的東胡人,隨即,步兵正面沖鋒,戰車和騎兵配合著切割戰場,楊端和將這幾個東胡部落的頭都給打爆了。

  他們一頭撞在鐵板上,鋪天蓋地的箭矢,成為了他們最后的記憶,而那些有條不紊的推進的軍隊,則成為了他們的噩夢,他們不愿意纏斗,在遇到抵抗之后即刻撤退,卻不知道,造陽朝著東方進軍的李信,切斷了他們的退路,他們再一次撞在鐵板之上,原先就因為戲耍而格外憤怒的李信,在這些人身上宣泄自己的怒火。

  東胡幾個部落險些全滅,其余人朝著右北平的方向逃亡。

  而進攻遼東襄平的東胡王,更是倒霉,王翦就帶著主力軍隊駐扎在一起,他一頭就撞上了王翦,當雙方相遇的時候,東胡王還有些不敢肯定自己該不該撤退,可是接下來,王翦迅速發動進攻,從三個方向同時進攻,各兵種互相配合,在一望無際的平原上,秦國的戰車部隊硬生生殺穿了敵人。

  然后東胡王就跑了,王翦不愿意放過這個機會,繼續追擊,在追擊的同時,王翦還在命令各地的軍隊,他借助燕國的漫長戰線,打造出了一個巨大的口袋,將冒然前來的東胡人圍困住,當東胡人在四處受挫,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準備逃離的時候,才發現了不對,王翦的胃口太大,他想要一口就吞掉東胡所有的軍隊。

  而各地的軍隊在王翦的命令下,居然能及時的迎戰來犯的東胡大小部落,在作戰的同時,還能慢慢的編口袋...就在遼東陷入血戰的時候,秦國卻已經開始新一輪的內政事務。

  呂不韋,終于要離開自己的位置了。

  呂不韋當初輔佐公子異人,協助他登上王位,隨后又在秦王沒有成年前治理秦國,除卻嫪毐這個污點,在其余方面,他的貢獻是非常大的,水利工程,人才選拔,對外戰爭,制度過渡等等,他都做的非常優秀,可如今的問題是,他太老了。如今的呂不韋,佝僂著身子,拄著拐杖,眼花耳背。

  大概是長期忙于政務,這對他的身體損害巨大,在短短幾年的時日里,他就跳過了中間的過渡,直接從儒雅的中年成為了佝僂老者...秦王對他還是非常的尊重,坐在王宮里,秦王先是令人宣讀文信侯這些年里的政績,當有人開始宣讀的時候,呂不韋心里大概就明白了。

  他并沒有生氣,也沒有沮喪,只是站起身來,朝著秦王一拜,方才請辭。

  在這個時代,人的自尊心非常強烈,秦王若是以他年邁的理由讓他辭官,或許就會引發一起血案....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呂不韋主動的辭官,呂不韋顯然也明白秦王的心思,雖然他已經老了,反應也不如從前了,可他還是呂不韋,他并沒有變蠢。呂不韋請辭之后,秦王又拜謝了他這些年的政績,給與了他類似趙括那樣的無用特權。

  包括用幾個鼎來吃飯啊,有事可以直接來王宮找秦王啊之類的。

  雖然呂不韋已經咬不動肉,也沒有辦法獨自爬上王宮的臺階,可是這些特權還是讓人羨慕的。群臣起身向呂不韋拜謝,也算是最后一次拜見這位大秦國相,呂不韋笑著,只有趙括注意到他藏在眼簾下的悲哀...包括趙括,都起身來拜謝這位國相,在趙括看來,呂不韋的政績并不遜色與范雎。

  在他還活著的歷史線上的秦國,輕易的就擊潰了自己的強敵,比歷史上提前了十幾年,而且內部的諸多變革也是做到了一定地步,趙括可以肯定,哪怕自己死在這里,以后也大概不會再出現太大規模的叛亂...因為秦國在懷柔派的呂不韋的治理下,已經改變了很多,六國百姓遲早會產生對秦國的認同感。

  呂不韋既然要離開,那就必須要有人來接替他的位置。

  放在秦王面前的選擇有很多,第一個就是啟,啟是秦王的親戚,也是他最好的朋友,如今的啟擔任九卿的位置,負責外交和少民事務,可以說,他有政績,有資歷,也值得信任。而第二位就是韓非,韓非也是擔任九卿,負責律法編訂,同樣的,他是秦王的啟蒙老師,秦王非常的尊敬他,愛他,完全值得信任。

  第三位是李斯,李斯是被呂不韋當作繼承人來培養的,擁有著可怕的實干能力,能完美的執行秦王的命令...秦王敬佩他的能力,也覺得他是最適合擔任丞相的人才,可是卻不是非常的信任...嬴政思索了許久,心里終于拿定了主意,無論坐上這個位置的人是誰,他都能鎮住對方,他要考慮不是能不能信任,而是能不能用。

  什么的人是他用不了的呢?

  什么樣的人敢在自己面前搞事呢?

  嬴政大手一揮,李斯正式成為了秦國的丞相,呂不韋將自己的事務交接給李斯,就在這個時候,嬴政下意識的覺得,丞相這個位置的權力似乎有些太大...第一個這么想的人并非是嬴政,而是他的先祖秦武王,武王就覺得國相的職權有些太大,特意設立左右丞相兩個位置。

  而左右丞相這兩個位置并不是常設,也就是說,秦王安排了一個人來做國相,那他就是國相,若是安排兩個人,那就分個左右就好,趙括當初在進行官職變革的時候,取締了左右丞相,秦王看著面前無比激動的李斯,他忽然覺得,或許左右丞相制度是應該被保留下來的。

  倒不是說秦王有多忌憚李斯,他只是覺得,丞相要管理的事情太多,若是遇到一個懦弱些的君王,丞相都能直接架空他,這實在是不太好。

三人(m.022lm)希望你喜歡書迷們第一時間分享的撿到一只始皇帝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