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兩百九十三章 呂不韋變法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趙括自己也沒有想到,呂不韋居然真的說服了自己。

  他通過自己的三項制度來說服了趙括,第一項的義兵,第二項的仁政,還有第三項的舉賢第一項和第二項都很好理解,而第三項,其實也不難,呂不韋從馬服書內看到科舉制度之后,結合如今秦國所施行的學室制度,所弄出的新制度。秦國的學室,跟科舉制還是不太一樣。

  秦國在各縣設立學室,有軍功的將士,他們的后人,如果想要當吏,要進入學室來學習,然后經過簡單的法律考試,畢業之后就能來任吏。因為要擔任官吏,不只是需要軍功,還需要有文化,懂法律,不然光是通過廝殺來得到爵位,也不能成為官吏。爵位和官吏是分開的,雖然沒有詳細的規定,可是相應的官位也需要一定的爵位。

  呂不韋想要在擴大學室的影響,不再拘束與律法,而是培養官吏在其他方面的才能,擴大考試的范圍,培養出更多的人才,在培養出這些人才之后,卻不能再像往常那樣直接給與官職,而是針對不同的官職再次開展考核,這些從學室里畢業的弟子就可以參與這些考試,通過的人可以擔任。

  秦國本土的學室制度加科舉再加后世的公務員考試,就形成了這么一套東西。

  趙括對此還是非常感興趣的。

  而呂不韋所提出的交易,就是趙括支持呂不韋來穩固他的位置,而呂不韋將會施行他所提出的那些政策,會避免屠殺,給與百姓恩澤,在這方面,趙括可以說是鉆研了很久的,在這些時日里,趙括都在思索著該如何改進秦國的制度,如何能避免大一統之后的再次內亂,第二次內亂之中,所死去的百姓也不在少數。

  像這樣的亂世,是很多梟雄所追求的,只有在這樣的時代里,他們才能建立功名,成就一番偉業,可是趙括卻不這么看,他所看到的只是一群剛剛從戰爭里走出來,喘了一口氣的百姓,再次被丟進戰爭的火爐里,遭受再一次的苦難。他不是梟雄,大概也算不上是個英雄。

  他只是希望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好人,能夠活下去,能夠作為一個人來活下去。

  趙括很呂不韋聊了很多,他們從軍功制開始談論,軍功制是秦國強大的基礎,也是給與百姓們往上爬的一條道路,可是這個制度是一把雙刃劍,它塑造了秦國強悍的軍隊,使得秦國擁有了一大批從底層爬出來的人才,使得秦國能擊敗自己的對手,可是這樣的制度,卻因為過度的追求殺戮,使得各國都無比的仇視秦國。

  在失去了戰爭目標之后,秦國沒有辦法繼續維持這樣的制度,大概只能再次尋求擴張,可是再次擴張,只能是朝著那些不毛之地,秦國也拿不出土地來賞賜這些將士,只能是用被征服的不毛之地來作為賞賜,到那個時候秦國就要完蛋了。想要改變這個帝國的弊端,想要避免內亂,那就要改善秦國的制度。

  當初商鞅變法的時候,秦國并不是強國,目標是要活下去并且擊敗敵人,所以他的制度是國家服務與戰爭,無論是什么職業,都要服務與戰爭,這讓秦國看起來就好像是一支偽裝成國家的軍隊,可是當下,秦國的目標是統一,目標不再一樣,那秦國就不能繼續運用先前的制度。

  趙括和荀子,公孫龍等學者曾經拿出了四種改變的方法。

  荀子認為秦國的制度很好,唯一欠缺的就是仁政,只要能在如今的基礎上進行仁政,也就是善待百姓,增加救濟制度,輕徭薄賦之類的,就可以了。而公孫龍則是認為秦國的制度需要完全的改變,最好是廢除了斬首制度,減少爵位的差異,將爵位的提升途徑從注重首級改成注重農桑和紡織等生產活動。

  韓非拿出了兩種辦法,第一種辦法是完全的保留如今的軍功制,將以后所要獎賞的土地改成其他方式的榮譽,如可以免去稅賦,可以得到更多的俸祿之類,免得造成不能賞賜的情況,而第二種辦法就是完全的廢除軍功制,通過開墾的方式來讓百姓們都擁有足夠的土地,然后采用老師所提到的科舉制來代替提拔升遷。

趙括思索了許久,都沒有輕易的開口。也沒有說出自己的想法,在他看來,這是關乎國家存亡的大事,無論要如何改變,都一定要非常的謹慎,不能把未來的大一統給該沒了  而他們無論說什么,不過都是一種理念,尚且不知是否能運用到實踐里的理論,而呂不韋,如今卻是要直接開始實踐,呂不韋不能算是一個學者,可是你也不能說他不是,他就像是個商人和學者的結合體,簡單的利己主義者,只要是對自己有用的東西,他都能吸收過來,成為自己體系的一部分。

  趙括便跟呂不韋說起了當初眾人的想法,呂不韋非常的開心,他急忙拿起了紙張和筆,開始記錄趙括所闡述的這些,呂不韋認為,這些東西都能對自己有所幫助。兩人一直聊到了晚上,到了宵禁,作為丞相,呂不韋當然不能違背律法,他只能在趙括的府邸里借宿一晚。

  到了次日的凌晨,呂不韋這才告別了趙括,離開了這里。

  走出趙括的府邸之后,呂不韋頓時就感覺到了一陣輕松,有趙括的支持,他在秦國的地位就沒有人可以撼動了,對他而言,趙括并不是一個威脅,趙括若是有意相位,那這個位置也根本不會落在他的頭上,要知道,當初昭襄王對他進行賞賜的時候,理由就是他設法將趙括帶回了秦國。

  呂不韋擔心自己的位置,這是真的,他想要做出些有利于秦國的事情,這也是真的。

  呂不韋返回府邸之后,便開始重新的構思,在跟武成君交談之后,他意識到了自己政策上的不少缺陷,而趙括提到的荀子等人的想法,也成為了呂不韋可以借鑒的素材,于是乎,在經過了兩個多月之后,呂不韋來到了王宮里,將自己已經改進了一次的想法講述給了秦王。

  嬴異人是真的沒有想到,呂不韋能弄出這樣的一套東西。

  當他聽到呂不韋說要修正秦國當下弊端的時候,他還沒有在意,只是單純的認為呂不韋是想要通過一些簡單的舉措來增加自己的威望,國相們大多都會如此,他也準備接受呂不韋的提議,可是當呂不韋提出要直接對軍功制動手的時候,秦王還是嚇出了一身冷汗。

  秦王瞪大了雙眼,他說道:“秦國在不曾變法之前,是微不足道的國家,兵力不強盛,沒有充足的糧食,總是被欺騙,被欺辱而在變法之后,因為軍功制的作用,秦國成為了最強大的國家,您如今卻想要改變這一點,難道這樣的行為不會讓秦國再次回到從前嗎?”

  “請您召集群臣,我想要當著他們的面來解釋自己的想法。”

  秦王無奈,便讓蒙驁,王龁,韓非,李斯,張唐,胡陽等人來商談大事。這些人相繼來到了王宮,坐在了秦王的周圍,等到眾人到齊之后,呂不韋這才站起身來,說出了自己的四大革新,第一點,就是他跟趙括所說的,起仁義之兵。當然,在《馬服書》開始流行之后,秦國原先的斬首制度就發生了改變。

  昭襄王就已經開始禁止無辜屠城,以及斬殺俘虜之類的行為。

  而呂不韋的仁義之師,似乎要更加的徹底,呂不韋所說的開戰一定要發檄文,其實就是強調秦國是為仁義而戰,并非是侵略之戰,故而秦國將士不能屠殺百姓,不能殺死俘虜,不能搶奪物資,不能焚燒建筑呂不韋每說出一條來,在座的將士們的臉也就變得愈發凝重。

  “您這是在謀殺秦國的士卒。”,王龁搖著頭說道:“按著您所說的,放過俘虜,寬恕百姓,這些人返回自己的國家之后,就會再次來反抗秦國,這就會讓更多的秦人在戰爭里死掉,應侯說:想要征服天下,就不只是要占領土地,還要殺死土地上的青壯,讓他們真正失去反抗的力量。”

  “您說的不對,當初燕國攻打趙國,我的老師在擊敗了敵人之后,曾釋放了所有的俘虜,而這些俘虜返回后,開始宣揚我老師的仁義舉動,燕國再次攻打趙國的時候,燕國軍隊一觸即潰,這是因為燕國士卒知道,他們投降是不會被殺死的,他們是厭惡那些征召自己的將領,而不厭惡趙人的。”

  “當初秦國的武安君攻打楚國,征戰數個月,屠殺了很多的城池,也沒有能攻下太多的地方,可是后來,他施行攻心之策,不再屠殺百姓,安撫各地的楚人,分發耕地,釋放俘虜,這直接瓦解了楚人的斗志,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就打到了楚國的都城這就是荀子所說的:仁義的軍隊是沒有敵人的!”

  韓非站起身來,他卻是站在了呂不韋的那一邊。

  呂不韋點著頭說道:“沒錯,這就是武成君所提出的理論,我只是準備施行他的理論而已。”

  這句話一出來,王龁就說不出話來了。

  昭襄王曾有令,反對趙括就是反對秦王而反對秦王,是要被誅殺宗族的。

  蒙驁卻是笑了起來,他說道:“我贊成丞相之策,我曾出征楚國很多次,可是沒有一次是先前那樣順利的因為我們沒有屠城,釋放俘虜,沿路開倉放糧,有很多地區的楚人殺死了自己的將領,打開城門來歡迎秦國的軍隊,這是我從不曾見過的,我很贊同您的這種看法。”

  呂不韋笑著,急忙又說出了自己的第二項政策,仁政,而呂不韋所說的仁政,卻參雜了很多的內容,例如注重百姓的生產,讓爵位的提升能更偏向這種生產方式,而不是通過砍腦袋,另外就是減輕稅賦,不胡亂的發動徭役,他這里夾雜了儒家和墨家的很多言論,甚至還一些是韓非的韓非皺著眉頭,遲疑了很久,卻還是點了點頭,表示支持。電腦端::/

  將軍們聽聞呂不韋似乎想要對軍功制動手,都有些不滿,秦人是習慣了變法,可是軍功制是秦國的根本,是不能隨意更改的,而呂不韋的義兵里有減少殺戮,通過占領的土地來授予爵位的內容,在他的仁政里,又有重視生產,更多提升生產有功者的內容,這就已經在動搖軍功制了。

隨后,呂不韋又講述了自己的開墾制度  韓非越聽越是茫然,為什么這些聽起來如此的耳熟能詳呢?

  秦王看著群臣們有的支持呂不韋,有的反對他,而心里已經明白,呂不韋并不是亂來,他是真的想要改變,而他的做法似乎還經過了武成君的同意,這就讓秦王變得認真了起來。呂不韋相繼又提出了自己的嶄新的學室制度,官吏考核制度,以及一系列有利于農耕的,減少苛刻律法的政策。

  群臣之中,有不少人反對變法。

  呂不韋冷笑著,他說道:“商君說:禮制和法度都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制定,法制、命令都要順應當時的社會事宜,兵器、鎧甲、器具、裝備的制造都要方便使用。治理國家不一定都要用一種方式,只要對國家有利就不一定非要效法古代。商湯、周武王稱王于天下,并不是因為他們遵循古代法度才興旺,殷朝和夏朝的滅亡,也不是因為他們更改舊的禮制才覆亡的。”

  “違反舊的法度的人,不一定就應當遭責難;遵循舊的禮制的人,不一定值得肯定。”

  “而如今,商君的制度不再能適應秦國,那為什么他的制度就不能更改呢?”

  “諸君也都是看過商君書的,商君訓斥那些遵守現有制度卻不肯改變的人,那如今這些遵守他的制度卻不肯改變的人,跟他當初所訓斥的人又有什么區別呢??”

  “難道各位是想要當甘龍,杜摯這樣的大臣嗎?”

  聽到呂不韋的質問,眾人也沒有再反駁。

  秦王思索了片刻,方才說道:“就按著丞相所說的去辦吧,請諸君不要再反對。”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