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一百九十七章 荀子很生氣,后果很嚴重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蘭陵,有著悠久的歷史,這里曾是古老的鄫國的國都,后來,鄫國為莒國所滅,這里又成為莒國的王城,后來又被魯國所攻占,這里就逐漸變成了帶有濃厚的魯國色彩的縣城,往后,楚國從魯國的手里奪走了這座城池,這里如今就屬于楚國,只是那魯國色彩并沒有因此而消散,反而是與楚國氛圍結合,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

  這里算得上楚國境內儒學昌盛的地區,常常能夠看到穿著楚服的士子們談論著孔子經典,引經據典,展開爭辯,或許,這就是楚王將荀子安排在這里的原因,楚王要給荀子看看,楚國境內其實也有儒風濃郁的地方,寡人還是很崇尚儒學的。

  如今,在楚國所有的地區都遭受到戰爭的影響下,蘭陵當然也沒有能幸免,青壯被征到戰場,渺無音信,蘭陵之內再也沒有了往日那些引經據典的爭論之聲。楚王也顧忌這里的縣令,故而不敢全力的從這里征召士卒,還是留下了不少人來,給荀子看看,寡人還是很愛惜民力的。

  農桑受到影響是一定的,不過,這里的縣令帶頭領著百姓們耕作,縣令這么一動身,這里的貴者都坐不住了,急忙派人來幫忙,在荀子的帶動下,蘭陵的春種受到的影響較小,以至于在秋收的時候,蘭陵還有實力可以救濟附近的災民。這讓周圍的百姓們更加的尊敬荀子,就連附近的盜賊,聽聞荀子為蘭陵令之后,都不敢再來這里作亂。

  荀子常常穿著樸素寬松的衣裳,坐著牛車游蕩在蘭陵的各個鄉邑里,他有些時候不穿鞋履,就行走在耕地泥濘之中,偶爾與這里的百姓交談起來,常常留宿在他們的家里,身邊總是聚集著一大批的弟子們,隨時向他請教學問。百姓們看到荀子,大概就像趙人看到馬服君那樣,欣喜若狂,都以在家里留宿荀子為自己的榮幸。

  儒家是很注重禮的,他們就是死,也要衣冠整齊,不能死的不合乎禮,而荀子這種行為,顯然就是無視禮法的。

  在蘭陵隔壁的襄賁縣內,幾個儒生正在交談。

  “我聽聞,有一位儒者,他衣冠不整齊,時常不穿鞋履,混跡在耕地,游蕩在泥濘之中...”

  “是什么人?敢如此無禮?!請二三子與我過去訓斥!”

  “是荀子。”

  “哦...那沒事了。”

  “不是無禮嗎?”

  “孔子說: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禮法的規矩...想來荀子就是達到了這種境界啊。”

  顯然,對于荀子這樣無禮的舉動,沒有那個儒生敢跳出來指責他的不對,而在楚國有心請教學問的人,也是紛紛朝著蘭陵匯集,向荀子請教,荀子也是從不在意他們的身份,只要是能拿出拜師禮,他就可以教導,他跟趙括有所不同,趙括是不要拜師禮的,有些太過貧窮的弟子,他甚至還會自己救濟。

  而荀子不同,沒有拜師禮,他是不會教導的,他說:沒有付出所得到的收獲是不會被重視的。

  “老師,我聽聞您當初與臨武君討論用兵的道理,卻經常把仁義作為根本。仁者愛人,義者遵循道理,既然這樣,那么又為什么要用兵呢?大凡用兵的原因,是為了爭奪啊。”

  “這道理不是你所知道的,用兵,是為了禁止橫暴、消除危害,并不是爭奪啊,所以仁人的軍隊,他們停留的地方會得到全面治理,他們經過的地方會受到教育感化,就像及時雨的降落,沒有人不歡喜。秦國的軍隊在進攻楚國之后,及時安排官吏來治理當地,教育感化當地的民眾,這就是為什么如今秦人能輕易戰勝楚國的原因。”

  “秦國因為馬服君的緣故,開始行仁義之兵,像這樣的軍隊,近處喜愛他們的善良,遠方仰慕他們的道義,兵器的刀口上還沒有沾上鮮血,遠近的人就來歸附了,德行偉大到這種地步,就會影響到四方極遠的地方.....”,荀子認真的說道,弟子們坐在他的周圍,若有所思的聽著老師講解。

  方才發問的弟子,喚作陳囂,在荀子的弟子里,算是平行端正,為人聰慧的。

  在弟子之中,有一位身材挺拔,長臉短須的儒生,他又開口詢問道:“老師,秦國四代都有勝利的戰果,在四海之內兵力最強,威力擴展到諸侯各國,但他們并不是依靠仁義去從事戰爭,而只是根據便利的原則去做罷了,我認為這就是秦國的兵力之所以強大的原因,這并不是因為馬服君,或者秦國開始興仁義之兵的原因啊。”

  荀子笑了笑,他說道:

  “這道理不是你所知道的。你所說的便利,是一種并不便利的便利,我所說的仁義,才是極其便利的便利。那仁義,是用來搞好政治的工具,政治搞好了,那么民眾就會親近他們的君主,喜愛他們的君主,而不在乎為君主去犧牲。所以說:一切都在于君主,將帥是次要的事。”

  他頓了頓,方才說道:“秦國四代都有勝利,卻還是提心吊膽的害怕各國團結一致來蹂躪自己,所以他原先還是衰落時代的軍隊,還沒有抓住根本的綱領,現在你不從根本上尋找原因,而從枝節上探索緣由,這就是社會混亂的原因!”

  荀子又講述了很多,最后方才總結道:“沒有馬服君,秦國擁有再強大的軍隊,也不能像商湯,武王那樣統一天下!兼并別的國家很容易做到,只是鞏固凝聚他很難。齊國能兼并宋國,但是不能凝聚,所以魏國奪走了它。燕國能兼并齊國,但是不能凝聚,所以田單奪回了它。韓國的上黨,投奔了趙國,趙國不能凝聚,所以秦國奪取了他。”

  “古代商湯憑借亳,周武王憑借鄗,都不過是方圓百里的領土,而天下被他們統一了,諸侯做了他們的臣屬,這沒有其他的緣故,是因為他們能凝聚取得的土地啊。凝聚士人要依靠禮義,凝聚民眾要依靠政策。禮義搞好了,士人就會歸服;政治清明,民眾就安定。士人歸服,民眾安定,這叫做最大的凝聚。”

  “秦國本來只是有著強大的武力,如今運用馬服君的學說,有了可以凝聚士人的禮義,有了可以凝聚民眾的仁義的政策,靠這種政治局面來守衛就牢不可破,靠它來出征就強大無比,有令必行,有禁必止,稱王天下者的事業就完成了。”

  聽著荀子的講解,這位長臉弟子點了點頭,他喚作李斯,本就是楚人,他的老家在上蔡,就是剛剛被白起擊破的上蔡,他原來是在上蔡擔任官吏的,后來,因為看到了廁所里的老鼠與倉庫里的老鼠,感慨環境對人的影響,于是乎就棄了吏職,去找荀子來增加自己的學識。

  最近,蘭陵發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出征的士卒們,居然回來了,戰爭雖然還沒有結束,可是他們的到來,讓蘭陵的百姓無比的開心,他們回來之后,就將秦人釋放俘虜,又將秦人輕易擊敗楚人的事情泄露了出去,當然,同時被宣揚出來的還有馬服君的那一套理論,于是乎,弟子們因為戰事向荀子請教。

  荀子再次講述起了自己仁義之師的理論,在他看來,秦國如今就是轉變為了仁義的軍隊,有了稱王天下者的模樣,而對于馬服君的那些理論,荀子也是贊不絕口,有些時候,他干脆就是拿出了《馬服書》來,為弟子們開始講解。這些時日里,這位老者看起來無比的開心。

  因為,原先那個不可觸碰的夢想,似乎正浮現在他的面前,一支不傷害俘虜,能夠及時的安撫被攻占地區,不傷害當地的百姓,施行教化的軍隊,荀子做夢都能笑醒了,這不就是他一直所說的軍隊嗎?荀子怎么都沒有想到,開始具有他所說的仁義之師的雛形的,居然是一向以殘暴聞名的秦國!

  而秦人有意在楚國境內所推廣的馬服書,荀子看過之后,只覺得,這里的大多數政見,都與自己不謀而合,仁政之類的思想不必多說,就是通過統一來結束戰爭的想法,都跟他一樣,荀子就是這么想的!!!

  不過,荀子因為自己的想法并沒有成型而不敢透露,他害怕自己的想法會引起更大的戰亂,會導致更多的傷亡,他只是在教導學生的時候,才會隱約透露出自己的思想,他沒有想到,趙括卻已經正大光明的向全天下展現出自己的道路來,并且埋頭扎進這拯救天下的事業里,不顧一切的為天下而奔波,有些時候,荀子只是摸索著馬服書,眼里閃爍著淚光:臉上滿是笑容。

  他是做了自己所不敢做的事情啊。

  自從一王天下的理論被秦國重用之后,趙括的名聲不再像當初那樣的潔白無暇,已經有很多人站出來訓斥他,有的人認為他是秦國的幫兇,幫助秦國來殺戮諸國之士,有的說他是想要摧毀如今的禮儀規矩,將天下帶往毀滅。有的則是擔憂他的思想會讓天下的戰爭變得更加頻繁,會導致更多的傷亡。

  各家的學說大佬都出現,開始談論趙括所提出的道路,當然,都是攻擊的,因為各家都有屬于自己的拯救天下的辦法,如今趙括所說的,顯然不符合他們的道路,不是一路之人,自然是要去罵的。諸子百家里,只有農家表達出了自己的贊同,農家的思想不只是重農這么簡單。

  他們的核心在于順民心,忠愛民。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這就是農家所想要說的,如今農家都是在秦國,他們支持馬服君的學說,并不令人奇怪,令人驚訝的是,名家大佬公孫龍,公孫龍也是出頭來附和趙括的學者,至于他用以解釋自己為什么支持趙括的那一套理論,眾人也聽不懂...名家人說話向來如此。

  除了他們,其余所有的學者都是在謾罵。

  楚墨指責趙括假愛民,實際上卻鼓吹戰爭,意圖掀起更大的戰亂,想要殺死更多的百姓,儒者們指責趙括鼓動諸侯們篡位,重法廢禮,道家訓斥趙括主張爭,會讓天下的局勢變得更加的動蕩,法家...好吧,法家還在費盡心思背《馬服書》呢,某位未來的法家大佬也忙著抄錄馬服君的言行...

  原先威望一時無二,受盡了天下人尊崇的趙括,卻忽然背負上了罵名,甚至引得群起而攻之,好吧,這并不會影響趙括的威望,在這個時代,不被大學者罵上幾次,是沒有資格做圣賢的。若是趙括早生一段時日,或許就能經歷一次來自孟子的謾罵,孟子表示:后來人的罵戰,簡直就跟小孩一樣。

  直到數千年后,某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留著一字胡的大文豪,完美的繼承了孟子的功力,罵的同時代的學者抬不起頭來。

  荀子是唯一沒有去罵趙括的大學者,還有可能是儒者里唯一夸趙括的,畢竟,荀子向來就是最另類的儒家圣賢。

  荀子坐在宅院內,正在向自己的弟子們講學,有了趙括開頭,荀子似乎也有些不在顧忌了,他將自己所想的大一統學說,還有自己想要施行的大一統仁政思想都坦蕩的說了出來,弟子們并沒有驚訝,因為平日里,荀子就常常拐彎抹角的講解這些,弟子里有幾個聰慧的,更是早就從荀子的學問里挖掘到了更深層次的東西。

  就在荀子講學的時候,忽有弟子急匆匆的走了進來,看著荀子,俯身長拜,這才說道:“老師...我聽聞,楚墨聚集了數十人,準備前往趙國,去找馬服君...”,聽到弟子帶來的消息,荀子挑了挑眉毛,停止了講學,有些不悅的問道:“他們找馬服君是想要做什么?”

  “我聽聞,是準備跟馬服君討論學問...其實,他們可能是要去訓斥馬服...”

  “無父無君的禽獸,也敢如此?!”,荀子站起身來,直接打斷了弟子的言語,他氣呼呼的說著,又拄了拄手中的拐杖,看著一旁的幾個弟子,目光最后落在了他們之中的李斯,他說道:“斯...你可以帶上幾個人,去攔住那楚墨,好好的與他們談論....對了..”,荀子忽然又想到了什么,即刻看向了自己的另外一個弟子。

  “囂...我記得,你家傳公羊高之學說?”

  “老師,是這樣的。”

  “那你一同去吧。”

  “唯。”

ps:求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