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1625節 隱語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世人多是為了變得與眾不同、然后努力的過完沒什么不同的一生。

  就和韭菜總會再長一樣,后來的很多人或知曉、或不懂這個道理,依舊幻想讓自己奇怪些,而古代君王多有這種想法。

  當張繼先說自己年幼奇異的時候,趙佶、李斌多少有些不耐煩,但見沈約平靜對之,趙佶道,“那倒沒有聽道長說過。”

  張繼先笑笑,“機緣未到而已。”

  趙佶笑道,“緣之一事,實在妙不可言。”

  沈約暗想,趙佶自覺得應對得體,卻不知道張繼先的真正意思是——說給你趙佶聽,也沒什么用的,既然如此,說了何用?

  張繼先照顧趙佶的面子,看起來是個隨和之人。

  “貧道生于蒙谷庵,家鄉人都說,五歲之前很少聽到貧道說話。”

  張繼先笑道,“他們雖未明說,可多數都認為貧道是蠢的。”

  李斌一旁賠笑道,“想必是貴人言遲。”

  張繼先默然片刻,“這世上有太多人,精熟了世故,自以為通曉人情,卻不過是在癡迷中彷徨。”

  李斌微怔,半晌才道,“道長是在說小人嗎?”

  張繼先淡然道,“悟者見他山而悟,癡者困自身不醒,閣下何必癡迷你我之分?!”

  李斌沉默下來。

  張繼先隨即又道,“旁人如何說年幼的貧道,可那時候的貧道卻是醒的。”說著看向賽月一眼,“道無先后、達者為先。”

  賽月微有訝然,想說道長是在說我嗎?可有李斌前車之鑒,她就沒問出來。

  沈約對張繼先益發的有了興趣。

  不過寥寥數語,就證明張繼先絕對是個明達之人,不但通人情世故,更能見諸人本質。

  他沈約也早看出李斌雖然忠,卻憑忠自固,賽月很是沉默,更因內心的波瀾。

  沈約知曉這些事情不足為奇,因為他和二人經歷過匪夷所思的事情,但張繼先如何能一語中的,看出二人的本質呢?

  張繼先繼續道,“那時候貧道就覺得自己有通達大道之念,卻無法宣之于口,世俗諸言,多是浪費時間,難免不愿和旁人言語。”

  賽月暗想,這道人說的倒是真的,比如說宮中禮儀,日常問話,其實都是無用之為,徒費證悟時間。

  沈約心道有早慧一說,如果真如張繼先所言,那他就是個本性少五毒之人。

  這是修行者的一個理論——盡量在當下去除五毒,才能在另外一段生命開始的時候,真正的清醒。

  經書中,斯陀含果位說的就是這個現象。

  斯陀含又稱一還果,就是說還要在人世間走一趟,解決一下未解脫的事情。

  張繼先凝望沈約,“直到貧道在五歲的一日,聽到公雞鳴叫,忽然想通了來到此間的目的。”

  沈約腦海中倏然閃過個想法——張繼先是一個人的思想轉移到此間,突然被雞鳴聲喚醒記憶?

  李斌一旁不由道,“道長五歲前難道沒有聽過雞叫?”他表面恭敬,內心其實有點不服氣,不由得想要挑刺。

  張繼先不慌不忙道,“當然聽過。”

  李斌質疑道,“那為何不是四歲證悟,不是六歲證得?偏偏是在五歲聞雞叫而悟呢?”

  趙佶皺眉道,“李斌,不要多嘴。”

  李斌立即垂手低頭。

  張繼先笑了,“因為證悟就和‘玉不琢、難成器’一般。頑石不琢,終難見其中美玉,日夜打磨玉外的頑劣石頭,可見玉明。”

  沈約贊道,“道長所言甚是。”

  佛道相同,都講修行。修行什么?張繼先所言,和“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沒什么區別。

  中人難以上語,對于李斌這般人物,張繼先講的已經很淺顯易懂,可能否明白,那終究看李斌的悟性。

  至于“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道理,對李斌而言,那實在是和天書一樣的境界,張繼先若是說出,反更讓李斌迷惑。

  張繼先此人隨和布道,著實有著不一般的能力。

  隨即看向沈約,張繼先又道,“貧道那時候作詩一首……”微微一笑,緩緩吟道,“靈鸚有五德,冠距不離身,五更張大口,喚醒夢中人。沈先生,貧道這詩如何?”

  李斌實在難信,暗想你五歲前少說話,出口成詩,說出去有誰相信?

  沈約沉吟半響,“道長終于記得來此間要做何事了?”

  張繼先輕嘆道,“很好,很好。”

  二人對話如同佛道禪機般,只有彼此才明白對方的用意。

  沈約知道古代修行者之間,多是用隱語譬喻來形容證到的境界。

  心性不可思議。

  不可思議自然難以描述。

  哪怕是人類再瑰麗、飄渺的語言都仍舊因為世人的思維,而有定向指性。

  心性不能定言。

  不然世尊也不會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眾皆默然時,唯有迦葉尊者破顏微笑。

  世尊傳法,法源自心。

  當初在靈山會中的眾人或不解,或有靈光一現,卻苦于言辭不能形容,迦葉尊者卻見花悟心,心意和世尊相通。

  通為一,不言而言。

  沈約從張繼先言論中確定了張繼先是思想轉到這世間一個孩童的腦海中,就如大雪山的靈童轉世般,可苦于人體機制,無法回憶起此行的目的。然后張繼先一直苦苦思索,終于在雞鳴聲中,喚醒了記憶。

  雞鳴就和精神師中保持夢醒的特有標志仿佛。

  張繼先說隱語,沈約所言看似尋常——每人到世上都像有使命的,可內在意思卻是,你思想轉到這里,究竟要做什么?

  因為沈約明白,張繼先這才會說很好——我不用多說廢話了,可以徑直談我來的目的了。

  “貧道和先生一見如故。”

  張繼先微笑又道,“圣上能不能容我和他單獨談談?”

  趙佶心有不愿,他找張繼先來此,本是認為張繼先是有神通的,希望張繼先成為沈約的幫手,徹底穩固亂穿的局面。

  他趙佶絕不想回轉曾經的噩夢!

  沈約倒是正合心意,“如此最好不過。”

  趙佶見狀,不敢反對,建議道,“那邊憑軒而望,可見椒崖美景,到那里會談,不知兩位意下如何?”

  趙佶建議的地點仍在攬秀軒,倒像是一個別墅的觀景臺,放眼望去,只見青山秀水,有一崖高聳遠方。

  微風送香撲鼻,讓人心情舒暢。

  張繼先憑欄處,開口的第一句就是,“時空奇妙,匪夷所思。”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