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九百八十四章 涌浪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曹真扯過腰間水囊灌了兩口,喉嚨里稍稍恢復了一些。

  他是曹氏宗族中頗具韜略者,自然知道司馬懿所說乃是正理。曹劉死敵抗衡,兩方都無所不用其極,只要能夠重創對手,己方有什么代價不能付出的?以荊州、交州兩軍的英勇善戰,要全滅他們數萬主力,己方本來就要付出沉重的代價。

  何況魏王他老人家手上的人命早就如山如海,此刻要拿幾千人的性命做個幌子,根本不值一提。

  可曹真終究不是廟堂中指手畫腳的人物,而是實際帶兵的將軍。

  他過去數月為了房陵一帶的戰事殫精竭慮,一直以為自己的任務是溯漢水而上威脅漢中,進而同時掩護關中和襄樊兩地的側翼,結果自己和自己的部下們始終都在白忙?自家在這場大水中受到的慘痛損失,竟然早就在魏王的預料之中?

  這種失落感,著實讓人很難承受。

  曹真瞥了一眼司馬懿,隨即又想到:這樣的謀劃,必定是機密中的機密,以至于自己身為曹氏親族重將,也全不知情。可司馬懿竟然早就知曉?難不成在魏王眼中,此人比我曹子丹更有用些?

  一時間,他心緒如潮涌動,過了好一會兒才平靜下來。

  而一旦稍許平靜,他立刻想到了后繼,臉色一變。

  他迫到司馬懿面前,連聲問道:“我們身在山間,營地大都高低錯落布置,再怎么樣的大水,兵馬不致俱損。可是……可是從筑陽往下游去,只一百五十里就是襄陽!這水勢……這水勢至多再過半個時辰就到襄陽城下了!襄陽、樊城那邊的將士同僚們怎么應付?他們可有辦法躲避?”

  因為曹真過于猛烈的踏步,司馬懿臉上被濺了好幾團泥點子。

  他揮手擦去,微微欠身:“此等大雨數十年不遇,襄樊周邊軍將都是老于軍伍的宿將,應當能及時做出準備。不過,中領軍所部正在鹿門山與交州軍主力對峙,那附近地勢復雜,又多洼地,只怕損失不在少數。”

  這意思便是,敵我兩方皆無準備可言?這也難怪,敵軍中多有機敏之士,若非如此決絕,又怎能瞞過彼輩呢?畢竟這個水攻之策,是為了摧毀荊州、交州兩軍的全部主力,關系何等重大,不容半點泄露!

  “可惜了我軍這么多將士!”曹真長嘆一聲。

  “將軍,慈不掌兵。”

  曹真半晌無語。道理他不是不明白,但是仔細想來,若他自己用兵時,無論如何都不敢付出如此巨大的代價。這已經不是慈不慈的問題了,而簡直像是身在劣勢者才會作出的決死一搏。

  曹真一向以為,魏王雄踞八州之地,手綰百萬雄兵,無論軍事、經濟、戶口都遠在漢中王政權之上。只要己方自家不亂,其實劉備并無可趁之機。就算此番魏王有意在南陽踐祚登基,那也至多引發些漢家遺老遺少作亂,不過是旋生旋滅的跳梁小丑罷了。

  但魏王卻明顯地急躁了。他寧愿付出如此慘重的代價,也要掃除荊襄的威脅。這究竟是為什么?

  曹真臉上露出明顯的猶疑躑躅之色。

  他看看左右,眼見將士們都在營中喧鬧,他和司馬懿的扈從也都在坡地下方四周排開,并無人接近。于是他輕咳一聲,張了張嘴。

  但他又不知道該怎么說。他是魏王的養子,與魏王素來親厚。但正因為這個養子的身份,他長期以來刻意地集中精力在邊疆戰事,很少去關心中樞細務,以至于這會兒有話想問,卻不知如何開口。

  而司馬懿立刻就猜出了曹真猶豫的緣故。

  他上前半步,拱手了拱手,委婉地道:“魏王是擔心我等無能,日后不是劉備的對手啊。”

  曹真立刻就聽懂了。

  司馬懿又道:“魏王全力以赴,只為了要打贏這一仗。以魏王的英明神武,我相信此戰必勝無疑。而在勝利之后,我們為人臣子,所要謀劃的還有更多。”

  曹真沉默了良久,對司馬懿道:“這樣看來,所慮者又不止在沙場了。那可不是小事,仲達,可有暇去我營中細談?”

  司馬懿心頭一喜。

  曹真、曹休兩人,都是如今夏侯曹氏親族重將中的佼佼者。兩人在內分別執掌魏王國鄴城中軍兵權,出外則能獨領一軍,承擔方面重任。某種程度上,就連此刻身在長安的曹洪較之二人,都頗不如,只有驍騎將軍曹彰毫無疑問在兩人之上。

  曹彰自家便獨成一個派系,又與鄴城那邊的曹植友善。曹洪則因為某種荒唐原因,近來與魏王世子不那么和睦,以至于魏王世子在關中的經營頗為艱難。故而,如果曹真能明了當前的局面,必定會有益于接下去魏王國乃至魏朝的政局。

  當即他慨然道:“正我所愿也。子丹將軍請。”

  兩人并肩往高坡后方的軍營走去。

  待得兩人走得遠了,李尋才從望樓上冒出頭來,打了個憋了許久的噴嚏。

  適才這兩人說了些什么,李尋大部分都沒聽懂,只隱約知道了,這場大水乃是魏王早已料定。他不禁抱怨幾句,大人物們個個心狠手辣。

  隨即轉念一想,他又覺得曹真有一句話說的不對。曹真方才說,這水勢再過半個時辰能到襄陽城下,其實在李尋這個荊州本地老行伍看來,洪水如此猛惡,恐怕水流速度會比曹真估計的更快,洪峰很有可能現在就到襄陽了。

  不過,這又與李尋有什么關系呢?

  在望樓上一動不動地侯了這陣,他身上的戎服倒是快干了。于是他一邊喃喃自語,一邊沿著望樓的木梯下來,打算回營和自家的同袍們待在一起。

  他攀著木梯,背對著遠去的曹真和司馬懿兩人,所以不知道司馬懿走到高坡后方,向自家的扈從說了幾句,還回身向望樓方向指指點點;也不知道那幾名扈從立即快步奔來。

  當他腳踏地面轉身的時候,只見數名扈左右圍攏。有人厲聲喝道:“諸營皆在整頓,為何你卻在外頭?敢違將軍之令,亂兵當斬!”

  李尋嚇了一跳,連連擺手,沒口子道:“我不是亂兵!我沒有……”

  話音未落,好幾把繯首刀同時劈落,將他砍成了五六段。

  與此同時,張郃正準備出發去襄樊之間的浮橋巡邏。

  當年在關中一箭射死了龐統,立下大功,張郃本以為自己能重新入得魏王之眼,承擔些更重要的任務。可惜真到了大戰時候,他還得去干自己的老本行,依舊是浮城浮橋這些玩意兒,只不過上一次在江陵,這一次在襄陽。

  所幸此番荊襄大軍齊聚,再怎么樣,也不至于被劉備軍討了便宜。

  因為前兩個月雨勢滂沱,漢水高漲,水面比秋冬時寬闊了三四倍不止。張郃帶著大批將士和民伕,承接從上游發來的木料,不斷擴張浮橋的規模,使得這道生命線始終連貫在樊城與襄陽萬山之間。

  雖然如此,昨日那場可怕的狂風暴雨,仍然給浮橋造成了不少損壞,有好幾段繩索崩裂,導致支撐浮橋的木筏被順水沖走。

  這種損壞修補起來倒不麻煩,可張郃早上聽樊城駐守軍官彼此傳聞,都在擔心上游洪水,還有幾個荊州本地的軍官擔心會出大事。

  張郃覺得,過于緊張固然沒必要,可自己是在南方作戰吃過大虧的人,謹慎一點也無大礙。于是他又額外調集了數百人,打算加固浮橋,順便又分遣部屬通知沿江駐扎的將士們,盡快把幾處地勢低洼的營地搬到高處。

  這時候他帶著部下從樊城出發。本部百余名騎兵,沿著水畔地勢較高的道路疾走,而民伕們跟在后頭,趟著泥濘努力跋涉。漢水的水位的確已經很高了,時常涌浪上來,在岸邊留下一個個水洼,鐵蹄踏過,激起噼噼啪啪的水聲。

  而在水聲之后,張郃忽然聽見一陣奇怪的隆隆聲,好像有無數頭巨獸匯集成群,正從遠方狂奔而來一般。

  他勒停馬匹,問身后的扈從:“你們聽見了么?好像有什么聲音?”

  扈從正要回答,河畔草叢中的鳥群忽然尖銳地叫了起來,唧唧喳喳地,紛紛撲騰翅膀,高高盤旋。還有些生活在林間的獸類,像是狐貍和野豬之類,也都從林間鉆出來,開始狂奔。

  頃刻間,張郃胯下的戰馬也開始暴躁不安。

  他翻身下馬試圖安慰下愛馬,可是腳踏地面以后,又感覺到地面在輕微震動著。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