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現在青州的問題是有兵無將,很多時候只能倚仗結陣才能勉強抵擋賊將。當然這里的無將,指的是無世家子武將。
至于寒門,在那些世家豪門看來,寒門有人才?
因為此時的寒門大多是由世家退化而來,在現有的世家看來,這些都是跟不上趟的失敗者。
所以時代的習慣,是只認為世家和豪門中才會出人才,其余的,包括絕大部分寒門,都是登不得大雅之堂。
譬如東萊太史慈,典型的高手在民間,按照武力來說,起碼也是超一流的武將,和孫策打個半斤八兩的人物,剛出道的時候是什么職務?
奏曹史!
這個職務才百石!就連現在的劉毅,做了屯長,都是比兩百石。
即使后來他的名氣連孔融都聽說過,當孫策攻打劉繇的時候,有人勸他可以用太史慈為將,劉繇這個人能力并不差,但是他是怎么回答的?
他說:“我若用子義,許子將必會笑我不識用人。“
許子將是誰?
許劭!
這家伙是月旦評的創始人,每個月點評一下知名人物,曹操的“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就是他評的。這人 可謂是漢末第一點評人,媒體人加公知。
劉繇的意思就是,我如果用太史慈,肯定會被人笑話不會用人的!這就是當時的人才觀念。
所以即使是十來年后到了孫策手下,太史慈剛開始也只是給做了門下督,才比三百石,也就比現在的劉毅好了一點點。
劉毅應該要慶幸自己雖然又窮又弱又沒背景,但是好歹有個漢室宗親的身份,這才是目前他在這個世界最值錢的東西。
因此何秩現在是寒門就算是有才能他也看不上,但是他看上的世家子弟不想搭理他,畢竟他這是屬于暴發戶。
當他發現居然還有劉毅這么一個人的時候,其實是很高興的,完美符合他的要求,實力夠用但是比他還差一點,屬于世家子弟……
皇族劉氏可以看作是最大的世家,劉毅是空有劉氏的名頭,沒有對應的背景實力。
當然,如果讓何秩知道現在劉毅的實力已經比他強,或許他會慎重考慮考慮。
在他看來目前的當務之急,就是盡快做出點成績,好回到洛陽,進入中央核心,進入官場快車道,而不是在這個犄角旮旯里受苦,雖然他伯父的說法是鍛煉,但是他依舊認為是受苦。
對于劉毅而言,何秩這一條線非常重要,因為他是把功勛轉化為官職的一個捷徑,如果沒有何秩幫忙,想要出頭,難度系數起碼要翻倍。
不要以為有實力能殺敵就會有職務,對于這漢末來講,有能力比不上有人脈。從武力上來說,呂布、趙云,關張,無論哪一個都比劉毅強了不知道多少,殺敵數也不少,再看看職務……
而何苗呢?好像歷史上的何苗就剿滅了一小波的叛亂,也就數千人,就拜了車騎將軍,封侯!
再看看皇甫嵩、朱儁,皆是當朝名將,去剿滅黃巾的時候也不過是個中郎將,剿滅完了黃巾才升了車騎將軍。
有后臺和沒后臺,真是完全不能比。
所以,現在其實是個雙贏的局面,他更是得到遠大于付出,因為就算何秩不這么安排,他也會找機會主動請纓出城剿滅小部黃巾……固守城池是沒有經驗和功勛拿的。
他的目前也沒想的太遠,反正提升實力總歸是沒有錯的,到了群雄割據的時期,有實力哪都能去得。
于是他肅立而起,行了一禮,然后沉聲道:“必不負軍候之托。”
…………
翌日,一隊軍士出了劇縣,緩緩走在前往奕鄉的官道上,為首的是十余名輕騎,而在他們隊伍后面,還跟著不少奕鄉躲到縣城來避禍的百姓。
奕鄉是距離劇縣不遠的一個鄉,因為靠近治所,是比較大的一個鄉,鄉是縣之下的行政單位,按照百戶一里,十里一亭,十亭一鄉來計算,奕鄉其實應該是有萬戶的。
當然現在是亂世,萬戶是肯定沒有的,加上又被蛾賊擄掠了一遍,現在至多也就有個五、六千戶。
按制,每一鄉有“三老,有秩、嗇夫、游徼”。這游徼就是劉毅要任的職位,原本是只相當于鄉派出所長,但是現在,游徼還肩負起了保境安民的職能。
劉毅有些僵硬的騎在馬背上,不管是前世還是今生,他都沒有騎過馬,但現在不得不學,不管是進攻還是撤退甚至是逃跑,騎術都是性命攸關的一項技術。
他現在是憑借著真氣強行緩和腿側的疼痛,因時間不允許他學完騎術再出發,所以他只能邊騎邊學。
行進了一個時辰之后,他接受到了一個訊息:
“習得技能騎術(未入門)”
……這看樣子還可以加點強化,不過現在也沒點加,只能先自己提高了,以后有富余的點可以先留著,等到急需要加的時候再加也不遲。
他這一屯是由五隊組成,四隊步卒,一隊騎卒,原本五隊都是步卒的,但是他用傳遞軍情以及便于剿滅零散黃巾為由,向何秩要了一隊來。
說起來,何秩還真的對他很大方,畢竟騎卒他自己也只有三隊,這一下子就給了他三分之一。
青州的黃巾目前主要是徐和部,從目前的青州的形式來看,主要有四大勢力,漢軍官方勢力,泰山勢力,黃巾勢力以及名義上歸附黃巾的海賊勢力。
除了泰山賊與海賊管承沒有勢力接壤之外,漢軍和黃巾與另外三家都有交集。
雖然何秩之前已經派出過斥候,但是本著保險起見,劉毅還是把手下的騎卒三人一組,分成十組散了出去,只留下兩什隨大隊一同前往奕鄉。
正在劉毅規劃如何在奕鄉布防之時,一位老者在少女的攙扶下走到他的身邊,出聲道:“敢問這位將軍,可是要在奕鄉駐守?”
他聞言望去,此老須發皆白,但是卻精神矍鑠,攙扶著的少女豆蔻年華,雙目靈動,這一老一少正盯著他等他回答。
劉毅連忙滾鞍下馬,行了一揖,回答道:“正是要去奕鄉布防,暫駐守在奕家堡,不知老伯是?”
老人家還了他一禮,回道:“老朽王弼,忝為奕鄉三老。”
幸好,幸好……
劉毅暗道僥幸,雖然記憶碎片里得知在漢代,不敬老是很嚴重的道德問題,但是普通老者和三老還是不一樣的。
就連漢明帝宴請三老的時候,都要先行作揖,要是他拿大不先施禮,這么多眼睛看著,要是有了不敬老的名聲,以后干什么都不用想了。
而且三老掌教化,本身就值得尊重。劉毅在接受記憶碎片之前,一直以為三老是三個人,后來才知道,三老是一個職務,就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