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手人說道:“既然你剛才說我剛才說的那話‘給人的感受就是你根本就決定不了’,你后面說的時候就應該是跟這個符合的吧?然而后面你卻用這樣的口氣問我:‘你的意思就是你不一定能決定,對不對?’明明你想的就是‘根本就決定不了’,問我的時候說的卻是‘不一定能決定’,這就證明你的確夠繞了啊。‘根本就決定不了’和‘不一定能決定’其實是兩種情況啊。”
褐手人道:“‘不一定能決定’是我問你的時候說出來的啊,我又沒下結論。”
灰手人道:“但你為什么沒按照你想的那個問呢?這就是我說你‘夠繞’的原因。”
褐手人道:“既然問,那就這樣試探性地問問了。”
“你看,你又試探。”灰手人笑道,“還是不夠直接,就是夠繞,對不對?”
“我以前說話試探性地問似乎已經習慣了。”褐手人道。
“我理解。”灰手人道,“所以我說你說話夠繞似乎也沒什么問題。”
褐手人笑著問道:“你說話是不是夠繞?”
“怎么說到我了?”灰手人問。
“你就不用管是怎么說到的了,反正現在是已經說到了。說的就是你說話是不是夠繞的問題,你認為你說話是不是夠繞?”褐手人道。
“我得先搞清楚你是針對什么說出這個來的。”灰手人道。
褐手人笑道:“你想聽我說具體的?”
灰手人道:“是啊。你要是能說出來,沒準我真會承認我自己說話夠繞啊。”
褐手人道:“好,那我就說說。之前你跟我說:‘決定?誰說我能決定啊?’然而后來你又說:‘本來就是我不一定能決定的。’也正是因為這樣,我才會說:‘可剛才你說話那口氣,顯得可是更確定的啊。’你認為從‘決定?誰說我能決定啊?’到‘本來就是我不一定能決定的’是筆試意味著不確定性的增加?”
灰手人笑道:“你那么問了,我就那么答了唄。”
“我問什么導致你要那樣答了?”褐手人問。
灰手人說:“你問我:‘你的意思就是你不一定能決定,對不對?’我自然就跟你說本來就是我不一定能決定的。我這是針對你問題的回答。”
褐手人笑道:“然而我這個問題就是針對什么說出來的?”
灰手人故意說道:“你自己知道啊。”
“我的確知道。”褐手人道。
“那你就說一說,可以讓我也知道一下。”灰手人道。
“你本來就已經知道了。”褐手人說。
灰手人道:“那你要不要說?”
褐手人道:“要啊。我跟你說:‘你剛才跟我說:“決定?誰說我能決定啊?”你的意思就是你不一定能決定,對不對?”’我在說這話的時候已經完整地把你跟我說的話復述一遍了,后面我的問題就是針對你前面的話問出來的。”
灰手人說:“知道了。”
褐手人道:“有沒有別的想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