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八百八十七章:遼地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東北之地,遼州,吉州,營州,論起地盤之大,比起張仲武以前控制的盧龍諸地還要廣闊無垠的多,但論起人口的多寡,就不是一個數量級了,偌大的地域之內,真正在藉的人口,不過一百余萬人。而這,還是張仲武在進入東北之后,想盡一切辦法擴充人口之后的結果。

  當然,不在藉的其實并不在少數,至少不會比在藉的人,但這些人,要么便是老林子之中的野人,兇狠如虎。要么便是流竄各地的流匪,狡滑如狐。當然,還有那些來去如風的番夷諸部,他們反復無常,時降時反,頗讓張仲武頭疼。

  現在已經不再是盧龍軍了。

  當年李澤為了安撫張仲武,以便騰出手來收拾國內亂局,同時,也是希望張仲武的盧龍軍在進入東北這塊混亂之地整理一番,到時候他好來撿現成的,所以便借著朝廷的名義,冊封了張仲武為遼王。

  所以現在應當稱呼張仲武的軍隊為遼軍了。

  應當說張仲武在總體上還是沒有辜負李澤的希望的。進入東北之地之后,數年辛苦,終于讓東北之地,有了一些中興的模樣。

  初入之時,張仲武展現了霹靂手段,殺得人頭滾滾,將東北的那些土著大豪們,殺得破了膽。別看張仲武在與李澤的戰斗之中屢戰屢敗,但到了東北,他卻成了能止小兒夜啼的人物,那些聯結自保的本地大豪們,在數次與張仲武的決戰之中大敗虧輸之后,選擇了向張仲武屈膝。

  到了這個時候,張仲武便已經站穩了腳跟。

  大棒施展過后,接下來就是蜜棗了。

  張仲武治理遼地的手段,讓李澤大跌眼鏡。

他在遼地,將人直接分成了三六九等  第一等人,自然是跟隨他從盧龍之地一路撤入東北的這些人。這些人擁有最高的權力,組成了整個遼王府的最高統治機構,占據著各地官府的要害位置和軍隊之中的主官位置。

  第二等人,則是東北本地的那些本地豪強們。這些人也可以進入官僚機構之中為官,但最多成為副貳、佐吏。而這些人家的嫡系子弟,都要進入張仲武的親兵衛隊之中成為侍從,實際上便等于是質子。在有戰斗的時候,這些本地豪強還要組織青壯,自備武器,成為遼軍的仆從軍隊,從事一些輔助性的戰斗工作。

  第三等人,是那些內附的蠻夷諸部以及高句麗過來的人。這些人有的從事養殖放牧之事,有的則躬耕土地,這些人在遼地是可以分得土地的,當然,他們也需要繳納沉重的賦稅以及承擔各類徭役。

  第四類人,就是遼軍從深山老林子里捕捉到的野人以及他們的家眷,那些因為反叛而被鎮壓之后的幸存者,當然,也有為數眾多的奴隸。

  與前三類人比起來,這些人就沒有一絲一毫的權力了。如果說第三類人被欺負了還可以去官府喊喊冤,如果碰到一個清明的有正義感的官員,或者便能伸張正義,這第四類人,就只能默默的承受所有的一切。

  一個等級分明的社會,居然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了架構并且保持了社會的穩定,不得不讓李澤嘖嘖稱奇。

  也正是這樣的一個等級分明的社會,讓張仲武在數年之中從一個入侵者,變成了遼地真正的王。

  在遼地的土地政策之上,張仲武吸取了李澤一部分的成功的經驗,并成功地實施到了他的領地之上。第三等人,能夠無償地獲得大量的土地耕種,就是賦稅沉重了一點。但至少,這些人能夠在風調雨順的情況之下,繳納完賦稅之后,還有那么一些節余可以讓一家人吃飽穿暖。但這些人的貢獻是遠遠不足以支撐起遼地經濟的。

  真正作為遼地經濟支撐的還是第一等和第二等的人。

  大量的軍士被賞賜了田地,與第三等人需要繳納土地收成的七成以上的收入不同,他們只需要繳納三成。同時,這些軍士還被賦予了一項特權,他們是可以進入老林子去捕捉野人成為他們的奴隸的。所以在沒有戰事的時候,經常便有遼軍士兵成群成隊地進入老林子去捕捉野人。

  這是一個風險些很高的活計兒。因為野人雖然沒有鋒利的刀槍箭矢盔甲,但他們的戰斗力卻極為可觀。所以進入老林子,不時也會有傷亡,但總體上來說,收入卻是遠遠大于支出的。而張仲武又是極力鼓勵這種行為的。每捉到一個野人,遼王府還會給予士兵一定的獎勵。如果士兵自己不需要奴隸了,那么便可以賣給遼王府,一個身強力壯的野人,足足可以賣到數十貫錢。

  對于張仲武來說,這是一舉兩得的事情,一來,遼王府可以獲得大量的勞動力,二來,又磨煉了士兵的戰斗水平,使他的戰士戰斗力始終保持在一個極高的水準之上。他不可能像李澤那樣花費大量的銀錢讓士兵們進行各種各樣的演練,只能使用這種更野蠻的手段。

  遼王府擁有大量的軍屯,而這些軍屯點,使用的便是奴隸耕種,除了讓這些奴隸們不至于餓死之外,這些軍屯點,基本上沒有別的消耗。活著,便不停地為主人創造財富,死了,挖一個坑往里面一扔,便算完事。

  除了這些之外,遼地本土大豪們,則是貢獻稅賦收入的主體。這些本地豪強們在與張仲武的爭斗之中失敗之后,仍然保存了一定的實力,他們擁有大量的土地以及人丁,張仲武也許給了他們一定的特權,他們的土地所繳納的賦稅是五成。同時,張仲武也允許這些人經商,遼地的商隊,基本上都出自于這些本地豪強。

  自然,有正經做生意的商隊,便也有走私的商隊。

  而只要給張仲武繳納足夠的稅賦,張仲武也懶得理會這些本地豪強們作生意的方式。如果他們有本事從李澤治下的區域內走私來物品,張仲武歡喜還來不及呢。

  要知道,雖然李澤封了張仲武為遼王,雙方保持了大體的和平狀態,但對于遼地的經濟封鎖,卻從來就沒有松動過。

  包括鹽,茶葉,鐵器,麻,油,糧食等戰略物資,更是控制得極其嚴格。

  不過也正如威虎山的劉巖總是能夠弄到一些這樣物資之外,在李澤治下也同樣為了錢有不少的亡命之徒在開啟這樣的走私之旅,而且根本就無法禁絕。

  一個簡單的例子,在平州的邊境之地,一個人如果背上一百斤鹽,每斤的成本價不到五文,一百斤鹽也就五百文,還不值一個銀元。

  但如果他能成功地把這一百斤銀運到對面,每斤鹽立刻便能上升到二十文,一百斤鹽便值二個銀元。四倍的利潤,足夠讓許多人去搏一把。邊境線如此漫長,被抓到的風險其實并不高,只要你不是大張旗鼓的大規模的走私的話。

  事實之上,這些走私活動之中的不少小團伙,本身便是由大唐內衛控制的,借助著這個機會,他們也在拼命地向著遼地進行著滲透的工作。

  六年時間,利用這個金字塔般的結構,張仲武在不斷地積蓄著他的實力。在遼地強橫的軍事實力,使得他能夠穩穩地坐在塔尖之頂俯視著整個遼地。

  這兩年,在張仲文的建議之下,遼地的這個嚴密的等級制度,有了一些松動。主要便是給下一等級的人給出了一些向上一等級奮斗的機會。

  比方說第二等的人要想成為第一等級的人,在通過繳納的稅收,立下的戰功等基礎之上進行評定,一旦通過,便可以躍升為第一等級的人,從而獲得更多的特權。

  而第三等級的人,就只有一個機會,那就是成為戰士立下戰功。從本質上來說,第三等級的人,仍然算得上是自由民,他們是可以報名參軍的。一旦立下戰功,成為了軍官,便有可能躍升為第二等級,獲得土地,奴隸等,從而改變自身的命運。

  最慘的,當然不是第四等奴隸階層,他們只有一個機會,那就是在戰事爆發的時候,成為敢死隊,活下來并且立下戰功,便能成為自由民。

  而這個建議,正是張氏兄弟在如今大局面前,感到反攻的機會已經到來的情況之下作出的決定。如此,他們可以獲得更多的戰斗力。

  雖然如今他們的實力基本上恢復到了以前在盧龍時代的水平,但他們的對手李澤,實力卻遠非當年可比了。雖然現在李澤的主要目光投諸在統一大戰之上,但對于張氏兄弟來說,這依然是一個龐然大物。

  這是他們唯一的機會了。如果讓李澤順利地完成了統一大業,他們便休想在遼地這樣逍遙地過下去了。

  說起來,現在的張仲武已經沒有了當初想要爭雄天下的心思了。他只想能永遠地待在遼地當他的遼王,但這也不是他想要就要的,只有通過戰爭,讓李澤不得不承認他的地位。不然,終有一日,李澤的大軍的兵鋒,是會指向他的。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