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85章 空間場理論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太空之中。

  陸塵當然也發現了正在逃跑的恒星金和雙星文明。

  但他卻沒有過多的精力去阻止,畢竟他現在正在撕裂吸收一顆70個恒星質量的恒星。

  要知道,僅是一顆恒星質量就等于三萬個行星質量,而地球僅僅是10.5個行星質量,可想而知,要吸收如此龐大的一個恒星生命體,肯定不是短時間內能完成的浩大工程。

  當然,陸塵有想過流浪號。

  但此時的流浪號并不完全,只是分身之一,只有一個行星質量。

  而對方卻是一顆恒星和一個二級文明,若讓流浪號獨自追上去,無疑等于送死。

  所以,對方逃了便逃了,陸塵鞭長莫及,只能先處理好眼前的事,那就是先將恒星銀吸收殆盡,細細想來,這也是個不小的收獲。

  幽暗宇宙之中,不知光陰幾何。

  這段時間內,陸塵一直在專心的吸收著恒星銀。

  隨著銀身上的氫氣質量被快速掠奪,銀的恒星結構亦開始瓦解。呈圓形的對流層在陸塵強大的引力下整個被撕碎,化為大量的氫氣源源不斷的注入陸塵的恒星體內。并且隨著氫氣質量越來越少,核聚變反應區也逐步收縮。

  當銀的恒星質量不足一個時,已收縮至最小的核聚變反應區驟然停止。

  登時,這片空間中就只剩下陸塵一顆發光恒星了。

  當陸塵將銀最后的一點恒星質量也完全吸收之后,自身的質量來到了145個恒星質量,體型直徑增長到了一百萬千米,核心區的溫度提高到了一千四百萬度,表面日冕層的溫度則來到了一百五十萬度!

  并且隨著質量增加,恒星陸塵引力范圍也提升了不少,達到了兩光年。

  不過,為了對抗質量增加后更強的引力坍縮,陸塵核心的核聚變區擴大了一些,核聚變反應速率也提高了一些。

  換句話說就是,氫氣的消耗速度比以前快了一些。

  除了恒星質量以外,陸塵的意子數量也有不小的提升。

  在抹去了銀的意子印記后,他得到了這些空白的意子,使得自身的意子數量增加了三分之一。

  他隨即嘗試了一下,發現自己能讓意子飛離恒星體外五十萬米左右,這個距離正是他如今意識場的范圍。

  之所以說得如此篤定。

  那是因為他在吸收恒星銀時,特地保留了對方的一些意子信息,從這些信息中他了解到了雙星文明和雙恒星這個生命共同體的情況。

  以及,這數萬年來,雙星文明一直在研究意子的秘密,雖說并沒有解開終極奧秘——意子的來源與形成,但至少搞明白了意識場的一些屬性。

  據雙星文明的研究模型顯示,意識場并不屬于物理場,應該是空間場或維度場之一,盡管這兩種場態并沒有被證實,但唯有用新形式的場態才能解釋意識場的存在。

  這就有點像人類為了解釋宇宙膨脹的問題,提出了暗能量的概念一樣。

  因為一開始,雙星文明發現意識場的形成好像和行星磁場有一定的關聯,所以就用電磁場的規則套用在意識場上,卻發現完全行不通。

  這證明意識場并不是像電磁場一樣的物理場。

  物理場是一種能量或物質以物理運動的方式存在的場態,所以被統稱為物理場,包括我們所熟知的電磁場、輻射場等都屬于物理場。

  雙星文明以新的場態概念來解釋意識場后,取得了突飛猛進的進展,他們通過數學模型計算了解到了意識場的一些規則。

  眾所周知,尋常的物理場態遵循物理規則,比如物質運動靠近會發生摩擦碰撞、交換能量等等,但由于意識場不屬于物理場,所以尋常物質無法直接進入意識場,也不會與意識場發生碰撞,必須要在某些特定的條件下,假設某粒子釋放或吸收能量轉換成另一粒子時,才能進入意識場。

  雙星文明初步推測,這應該就是意子形成的過程。

  同時,由于意識場的是以天體為中心,有時候就會與天體磁場重疊,所以就會被誤認為意識場就是天體磁場,雙星文明也是花了很長時間才將兩者區分開來的。

  了解到這里的時候,陸塵總算明白了,為何自己一開始會誤以為行星磁場是轉換意子的關鍵,原來那是因為意識場有時候會與磁場重疊在同一范圍,從而讓人產生的認知錯誤。

  后來,雙星文明的研究進入了一個很重要的分水嶺。

  ——至今也沒有走出的分水嶺。

  雙星文明研究發現,當天體身體破碎時,意識場也會同時破碎。

  為了解釋這種同步現象,雙星文明提出了兩種概念,即是前面所提到的空間場和維度場。

  有個雙星文明的科學家提出空間場理論,認為意識場擁有空間特性,是因為天體的巨大質量對空間產生了壓縮和扭曲效應,在某個特殊的扭曲曲率中,意識場得以形成,所以當天體身體破碎時,因巨大質量所造成的空間扭曲褶皺就會消失,所以意識場也會因為空間褶皺的恢復而破碎。

  陸塵將空間場理論理解透徹之后,提出了一個簡單的比喻,比如在一個長氣球的兩端打個結,或是在中間打兩個結,就會形成一個獨立的小氣球,正是因為有結(扭曲曲率)的存在,所以尋常物質與能量才無法進入,必須要用特殊的方法。

  當這個結消失時,那獨立的小氣球就會回歸大氣球而消失。

  陸塵覺得這個氣球打結效應很符合自己的胃口,但可惜事實不以他的意志為轉移。

  這個空間場理論因為無法解釋意識場膨脹、意子進出、意子間的信息傳遞等問題而受人質疑。

  于是,另一個科學家提出了另一個理論。

  即維度場理論。

  維度場理論的提出者認為,宇宙是有很多維的。

  他們所處的空間具有長寬高的物理特性,所以推測他們所處的三維空間其實就是由無數條能量維線組成的一個空間。

  當巨大質量的天體對空間產生扭曲時,就會有維線崩斷或脫落出來,若很湊巧的有一定量的維線同時崩斷后聚合在一起,就有可能產生一個獨立的三維意識場。

  而當巨大質量的天體被解體時,其實是伴隨著一次彈力反作用的過程,即巨大質量造成的壓縮或扭曲迅速恢復,空間曲度的反彈力就會對這個獨立的三維空間造成破壞,從而讓意識場破碎消失。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