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1.245 大興長安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雛鴉號,舟入北港。皇上車駕回宮。自有金烏屬吏,待掌雛鴉號。

  如前所言。金烏船宮,亦屬離宮。無論出行與否,皆有屬吏常駐。季漢公船,大略如此。

  洗漱更衣,登瑞麟閣理政。

  居中所陳,正是將作寺所獻,長安擴城建模。

  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既定三載遷都,前漢帝都長安城,勢必先行擴建。八百里秦川,前后兩漢,苦心經營四百年。城池甚好,溝渠尚存。足納千萬爵民,同赴關中棲身。

  “關中者,天下之脊,中原之龍首也。”居中守正,分封五帝。皇上遷都之舉,利國利民。

  故長安斗城,擴建無疑。

  《管子·乘馬》:“凡立國都,非於大山之下,必於廣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溝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規矩,道路不必中準繩。”

  長安斗城,正循此例。

  惠帝元年(前194年)春,正月,“城長安”。三年春,“發長安六百里內,男女十四萬六千人,城長安,三十日罷”。同年六月,“發諸侯王列侯徒隸二萬人城長安”。五年春,正月,“復發長安六百里內,男女十四萬五千人,城長安,三十日罷”。同年九月,“長安城成”。

  長安城,“高三丈五尺,下闊一丈五尺,上闊九尺,雉高三坂,周回六十五里”。

  《史記·呂后本紀》載:“(惠帝)三年方筑長安城,四年就半,五年、六年城就。”

  長安筑城,三載足以。

  西都長安,南倚龍首原,地勢高絕。漢家宮殿,拔地而起;城樓聳峙,高大雄偉。西墻緊臨潏(jué)水,東墻筆直南北,北墻順沿渭水,南墻迂回宮闈。地勢由南北傾,四墻圍壘長安城,因缺西北角,故后人言:“城南為南斗形,北為北斗形,至今人呼漢京城為斗城是也。”

  “八街九陌”長安城:“參涂夷庭,街衢相經,廛里端直,甍(蒙屋脊)宇齊平。”

  兩漢之交,毀于戰火。后漢又歷經重建。尤其自京兆尹劉陶赴任。歷年大建不斷。西京舊貌新顏。酒雄豪言,為新漢所筑。言猶在耳,季漢三興。正因守土筑城有功,故加太上九卿之大宗伯,以榮耀其身。

  皇上竊以為。長樂、未央、明光諸宮。實過于闊氣。故有意,將“北闕甲第”兩側,桂宮及北宮,二擇其一,立為無上將軍幕府。明光宮,則專為太上帝廷。

  唯長樂、未央二宮,效北都玲瓏天宮,筑九重寢宮。

  斗城聞名已久。且歷經前漢帝王,增筑改造,已盡地利。唯于斗城之外,再造新城,為爵民所居。將作寺所呈新城,號“六爻之城”。

  位于龍首原以南,長安斗城東南。以六條高坂為脊,析分街衢閭里。正是稍后隋之大興城。彼時,見長安城破,隋文帝遂棄之不用,于斗城東南,營建新都,定名大興。

  今長安猶在。皇上已先開隋之大興城。薊人貴北。故太上帝廷皆遷長安舊都。東南新城,為爵民所居。待新城筑畢,再順沿城墻,四面合圍。南北二城相加,周回百里,五倍長安。足納爵民,數以百萬。

  帝廷居西北,頭枕龍首上原。爵民居東南,足踏六爻之地。高樓林立,八水繞行。季漢長安城,當冠絕天下。

  “如何?”細看建模,皇上笑問。

  “百里雄城,更古未有也。”馬貴太妃笑嘆。

  “八百里秦川,可足食否?”俯瞰百里雄城,士貴太妃,心有余悸。

  “若穿渠滋田,一畝十石。足活民千萬。”皇上早有定計:“略有不及,隴右、關東,皆可廣輸漕糧。”

  八百里秦川加晉川(汾河谷地),關中足可自養。

  “夫君所言是也。”士貴太妃,欣然言道。

  百里雄城,六百閭里。橫亙龍首原上。制霸關中,大氣雄渾。無怪士貴太妃,心有余悸。稍后刊印于報端,觀者無不望而生畏。

  季漢三興。風華氣度,無可匹及。何況周回百里,樓高九重。

  “三載可成乎?”安貴太妃笑問。

  “三載足以。”皇上笑答:“先營雄城,再筑軌路。多不過三五載,萬事俱備矣。”

  人力、物力、財力。季漢盛氣,匯聚長安。大國能工,駕輕就熟。話說,高山峽谷,亦如履平地,龍首原,些許起伏,何足掛齒。終歸,“山高人為峰”。便是昆明漕渠,連通八水,環城百里,亦不在話下。

  類比五百里蒼渠。不過數十億資財而已。且待宅邸造畢,亦可高價販于豪商巨賈。皇上營城,穩賺不賠。待長安新城筑畢。舊都遂稱北斗城,南城則喚南斗城。

  南榮大澤,金烏船宮。

  扶南女王柳氏,攜六媵登船。

  隨行人等,自入天梯,便有人兩股戰戰。上邦奇物,徼外之民,何曾得窺。尤其見天梯自動,機關運轉如飛。無不如見神鬼。置身船舷,目睹重樓宮闕,天上人間。更如浮于云端。

  列隊入殿。雕梁畫棟,熠熠生輝。漆木地板,光可鑒人,一塵不染。相形見絀,手足無措。屏氣凝神,正襟危坐。難掩惴惴不安。

  船宮上下,見慣不怪。天朝上邦,有容乃大。

  凡親臨金烏船宮之扶南勛貴。稍后必氣度出眾,異于常人。此于,見多識廣,習以為常,類同。見識金烏船宮,再看扶南陋舍,已無從入眼。仰慕之心,油然而生。畢生所愿,身入季漢。

  皇上不戰而屈人之兵。正因,人皆向好。親眼所見,高下立判。上行下效,遠甚刀劍。女王出嫁,貴胄折服。民眾歸順,無生反意。

  不出數載,扶南國人,悉為寧州民。

  便有包藏禍心,暗懷不軌。寧州牧周瑜治下,又有何所為。

  禮畢。扶南民眾,擁擠岸邊,五體投地。恭送女王遠嫁季漢。女王已出王命,扶南歸治季漢。國人自當,奉命行事。

  金烏遠去,了無痕跡。

  民眾載歌載舞,簇擁寧州牧周瑜,入王城治政,不提。

高速文字章節列表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