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1.198 皆決于上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太上皇帝,尊“皇上”。與天子尊“陛下”,相區分。

  時下,“皇上”乃薊王首創。由“皇天上帝”,而引申其意。先前,薊王為宗王,尊“王上”。今尊為太上皇帝,為與太上皇區分,故尊“皇上”。

  又謂“家國天下”,為宗王時,家臣尊“主公”。今既為“帝”,不可稱“公”。故改稱“主上”。即“天下事無大小,皆決于上”。

  “王上”改“皇上”;“主公”改“主上”。

  昨日稱“孤”,今日稱“朕”。

  皇上詔曰,大酺三日。

  太上皇帝,加無上將軍。輔漢大將軍府,亦水漲船高。稱無上將軍府。與太上皇宮,合稱“太上宮府”。

  官位、品秩,稍后再定。以原輔漢大將軍屬吏班底,暫行府事。

  皇上有言在先。薊王家臣,幕府僚屬,皆入太上宮府。待嫡長子劉封繼位王爵,當另募國吏。且天下五帝,皆出薊家門。劉備尊太上皇帝,五帝當可立矣。

  長子劉封,由薊王,加尊玄帝。麟子阿斗,亦當為帝。融漓初及笄,不急納入后宮。五帝之所出,有生之年,劉備當可,徐徐圖之。

  奈何,本該普天同慶。豈料皇上不等尊位,便昭告天下。自領君流重罪。儒宗量罪。流徙十萬里可歸。若是旁人,恐畢生歸國無望。薊王天生,自有吉人天相。薊王言三載可還,絕非無根浮萍。

  試想,金烏船宮,翀囂帆、飛車槳,日夜三千里,足月可達。便有滯留,再加來回,三月足矣。然好比徙比景,水陸兼程。薊王半程,需車行于道。五萬里陸路,五萬里水路。所歷之地,皆有起居注為證。所至里程,必有記里鼓車為憑。

  薊王有意,泛舟大凌港。而后橫穿極北冰原。跨后世歐亞大陸,抵達羅馬。游歷羅馬帝國,再經地中海順下埃及行省。彼時,再視里程而定。或出紅海,或下尼羅河。經由已程不國,抵達南洲,再經海外荒洲,北上筑紫國,最終返回薊國。若算里程,足夠十萬里。

  此時,極北冰原,乃人跡罕至,不毛之地。然開拓車隊回報,一年之中,數月無冰。足可通行。君流十萬里,豈能孤身涉險。東遷亞馬遜,悉數伴駕同行。將作寺已未雨綢繆,鍛造遠行車隊。所用皆是墨門頂尖技藝。

  如前所言。閑來無事,薊王曾命少府,因材施教,分門別類,傳授函園御姬,醫藥、織造、鍛造、釀造、燒造、機關器等,諸多先進技藝。便是仙門奇術,亦有涉獵。

  此時,正當大用。

  函園御妃,輔以“君流機關車駕”。足可保夫君,半山涉水,遠赴重洋。沿途侍寢,亦不在話語。若因孕不宜,亦可馴服,冰原蠻夷以備用。

  太皇太后有意,命七妃同往。皇上不忍七位小姐姐,離家十萬里。遂婉拒。此去,攜三百余函園妃足矣。一幸九妃,足月輪替。晝行夜伏,兵車營地,足可安身。縱有蠻人夜襲,三百亞馬遜,足可抵御。再加營中將作齊備。以戰養戰,就地取材。足可補充糧草輜重。

  何況,太上皇帝,名聲遠揚。沿途必有,貴人相助。

  卻不知,君流十萬里,三年誕子幾何?

  此皆是后話不提。

  薊王詔書,先傳甄都。

  司空府中內室。

  將薊王以王后之禮,聘二宮太皇入家門之書,逐字讀畢。

  曹司空,捶胸頓足:“呸,劉備!”

  家國天下,漢室三興。豈如兒戲乎!一日之差,足可轉圜。何必急于求成。

  “此乃自罪而詐天下也!”憶當初,私焚黃巾渠帥卜己,薊都水長之印信,為保薊王一世清名,更不惜殺光七千降寇(詳見:《關東·1.164

  盡數滅口》)。

  謂,“寧我負人,毋人負我”。豈能為區區二婦人,自斷前程,自毀金身。

  “薊王負天下也。”言罷,曹司空將書文,付之一炬。

  然不可否認。劉備所行,乃豪杰所為。事已至此,多說無益。君流十萬里。且看三載可能回。

  與曹孟德不同。

  淮南袁公路得薊王傳書。急遣心腹,日夜兼程,北上薊國,細問情由。

  薊王遂以手書相告。

  開函視之,僅此一句:“愛江山,更愛美人。”

  “嘶——”饒是眼高于頂,目中無人袁公路,亦不由語噎。少頃,忽會其意:“哼,劉備。”

  此乃笑譚耳。

  江東,建業宮。

  甄都之變,始料不及。史侯被廢,董侯被禁。合肥侯本欲遣使北上,乞薊王扶立。不料驚聞,董侯雖是同母異父之兄弟無疑。不料其父,竟是薊王本尊。

  悉知詳情。乃永樂夜宴當晚。被畢嵐掠送蟾宮,又轉入輔漢大將軍中庭密室。被太平圣女,炮制成解藥。為拔除薊王身中奇毒,而不遺余力,奮不顧身。傾囊相授。才有董侯,呱呱墜地。

  昨夜侍寢。劉備耳鬢廝磨,竊問因何不墮此胎。

  董姝吐氣如蘭,喘息作答:只因那日酒醒,魚水之歡,余韻猶存。縱為太后十載,積銅如山,其樂亦不及也。故愛屋及烏,不忍棄之。

  果然,身體無詐。

  夫君劉備,深以為然。自當倍加寵溺。

  “召大將軍入宮。”合肥侯一時,心慌意亂。

  薊王無小事。

  此時此刻,石城大營。江東大將軍袁紹,亦得薊王傳書。

  一目十行。袁本初,拍案叫絕:“哈!劉備。”

  敢問常人不敢為,方能成常人所不能。兩漢四百年。未有藩王尚太皇之先例。不料被薊王首開先河。誠然,薊王亦是,不得已而為之。

  趨利避害,棄車保帥。若坐視董太皇飲藥死。試想,董侯焉能無恨。且力排眾議,尊薊王為太上皇帝,并無上將軍。救母之心,薊王身為人父,豈能不應。

  不過十萬里路,三載蹉跎。然其利大,無可計數也。

  首當其沖。兵不血刃,三興漢室。董侯即位,已成定局。薊王穩居太上皇帝。

  待太上皇帝重返。天下傳檄可定矣。

  “三載。”袁紹似有所悟。

  請:m.booktxt.net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