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1.164 天家蒙羞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一團黑影,“撲通”落地。

  一干人等,著實嚇了一跳。

  穩住心神,定睛看去。只見地上黑影,亦是緇衣蒙面,昏死不醒。金銀珠玉,四散而落。

  畢嵐順勢仰望。必是梁上君子。潛入偏殿,欲竊永樂積銅。不料吸入迷煙,手足無力,自墜梁下。畢嵐命人探過口鼻,蒙面揭去。

  正是永巷良工唐七。

  便有心腹,手持尖刀,欲結果賊人性命。畢嵐心中一動,竟臨時改意。命人將唐七,一并帶走,不提。

  天光微亮。

  畢嵐等人,又避耳目,悄無聲息。將永樂太后送回。

  錦被松脫,橫陳玉體。永樂太后,人面桃花,香汗淋漓。河間姹女,花褪殘紅,余韻猶存。

  有道是:“深深院。夜雨過,簾櫳高卷。正滿檻、海棠開欲半。仍朵朵、紅深紅淺。遙認三千宮女面。勻點點、胭脂未遍。更微帶、春醪宿醉,裊娜香肌嬌艷。

  日暖。芳心暗吐,含羞輕顫。笑繁杏夭桃爭爛漫。愛容易、出墻臨岸。子美當年游蜀苑。又豈是、無心眷戀。都只為、天然體態,難把詩工裁翦。”

  便有心腹,欲上前打理善后。畢嵐忽起,恨意綿綿。神差鬼使,伸手阻攔。

  心腹面面相覷。

  謂,“春夢了無痕”。無痕方是“入夢”。若不善后。永樂太后醒來,必然驚覺。若追究,我等俱死無葬身之地矣。

  奈何,“啞巴吃黃連”。何況,還有唐七抵罪。

  畢嵐遂招手示意,心腹掩門退避。

  黃門心思扭曲,不足為外人道哉。

  洛陽,上林苑。

  “大人,大人?”榻下小黃門,聲聲呼喚。

  榻上掖庭令畢嵐,悠悠轉醒。不及起身,已淚流滿面。

  彼時,膽大妄為。如今,性命難保。

  聞畢嵐已醒,宋典急忙入舍相見。

  見畢嵐,仰面淚流,僵臥不起。宋典,滿腹狐疑,卻也不敢逼問。這便斟酌言道:“越騎校尉,已先行。”

  “王太后,亦召曹破石乎?”畢嵐果被觸動。

  “然也。”宋典答曰。

  “必出蟾宮舊事。”畢嵐心如死灰。

  宋典趁機問道:“可與先帝神應相干?”

  “未可知也。”畢嵐確是不知。

  “甄下傳聞,董侯乃出董太皇。然永樂寡居,未聞男寵,亦無尚主(王室婚配。因尊帝王之女,不敢言娶,故云‘尚’)。何以產子?”此問大有深意。

  須知,宋典亦出黃門。位列十常侍。蟾宮折桂,其無耳聞。不過是忌,曹節勢大,不敢多言。時至今日,焉能不知。

  見畢嵐無言以對。宋典遂問:“莫非。永樂亦曾,陰入蟾宮乎?”

  “唉——”畢嵐悲從心起,無所隱藏:“必出蟾宮之禍也。”

  宋典強壓驚怖,耳語相問:“其父何人?”

  “許是……”事已至此,畢嵐索性明言:“宋元異。”

  宋典,雖覺耳熟,然細思無果:“此,何人也?”

  “宋皇后兄,濦強侯宋奇。”畢嵐切齒言道。

  “自宋皇后,憂死暴室。宋氏滿門伏誅……”話說一半,戛然而止。似悉破莫大天機。宋典渾身顫栗,眼中驚怖,無以復加。

  “宋皇后,未死矣。”見宋典驚懼如斯,畢嵐忽生一絲,莫名輕松。

  “皇后何在。”宋典,欲求一線生機。

  “曹大人,作錢一億,販與薊王。”畢嵐唯恐天下不亂,死路自尋:“今薊王宮中,昭陽宋貴妃,便是先帝宋皇后。”

  “嘶——”宋典心血倒灌。兩眼一黑,天旋地轉。

  二人赴死,好過一人偷生。同為十常侍,又共守洛陽。豈能厚此薄彼,不行雨露均沾?

  有頃,待宋典回魂。榻上榻下,四目相對。我見猶憐。

  “薊王三興,已不可逆。滅口止殃,剪妖除患。不可免也。”畢嵐取鴆酒言道:“赴死可乎?”

  “家門,又當如何?”宋典追悔莫及。“病從口入,禍從口出”。禁中隱秘,何必多問。然事已至此,不若死個明白:“永樂太后,何以與濦強侯,蟾宮相會。”

  “梁冀金山,知否?”畢嵐不答反問。

  “菟園銷金。”前朝舊聞,宋典焉能不知。

  “宋元異,盜得梁冀金山。本為贖宋皇后。然,曹大人,卻先販薊王……”畢嵐這便將,前后諸情,娓娓道來。

  私販宋皇后,乃為延禍臨鄉侯,以堵其口。盜永樂太后,充作諸園貴人,蟾宮折桂,事后要挾宋元異,亦為圖梁冀金山也。

  “二人茍且,可曾親見。”宋典又問。

  “未曾。”畢嵐將蟾宮隱秘,和盤托出:“乃我親送蟾宮別館,又親自送還。一夜復返,必無差也。”

  “金山何在。”宋典追問。

  “亦未可知。”畢嵐如實相告。

  謂“捉賊拿贓,捉奸捉雙”。金山為賊贓。不見金山,曹節等人,焉能動心。未捉奸在床。又豈知宋元異,濁亂漢室。坐實董侯乃其子。

  正因云山霧罩,模棱兩可。故王太后,才傳召涉事人等,當面對質。

  心念至此,宋典語重心長:“當赴薊國一行。”

  “可也。”有宋典相陪,畢嵐亦生余勇。

  見其目光閃爍,宋典忽起謹慎:“可有,未盡之言。”

  “再未有也。”畢嵐決然。

  臨鄉城,薊王西宮,皇英殿。

  合肥侯傳書,史侯布告。前為此子,后為長孫。謂“家門不幸”,莫過如此。董太皇,心中凄苦,可想而知。日夜寢食難安,以淚洗面。

  豈料,先帝神應,揭破史侯真身。一時天下嘩然。

  漢室濁亂,天家蒙羞。

  天家,便是天子。語出蔡邕《獨斷》:“天家,百官小吏之所稱。天子無外,以天下為家,故稱天家。”

  黃巾亂后,本就人心思亂。歷經宮變,不及撥亂。禁中隱秘,接二連三。更助今漢,丑態畢露,頹勢盡顯。

  改換門庭,另立新主之聲。此起彼伏,甚囂塵上。

  皇英署長,孔螢來報:“王太后已召,掖庭令畢嵐、越騎校尉曹沖、魯相宋奇入宮。”

  “何人以告。”董太皇驚問。

  “中丞賈詡。”孔螢答曰。

  累日心驚肉跳。原出智多近妖,賈文和。

  董太皇一聲哀嘆:“朕,無命矣。”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