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1.136 來歷不明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甄都宮前,衛將軍大營。

  曹孟德自知,董侯出身,永樂隱秘。便思緒百轉,夜不成眠。袁公路遣人送來江東合肥侯手書。必是叵測居心。離間甄都君臣之心,不言自喻。

  然,袁公路,不做遮掩。將合肥侯親筆手書,原封不動,轉送甄都。足見書中所指,必有所出。

  慮及,程貴人,本是先帝食母程夫人。彼時,永樂董太后,豢養逐鬼童子。幾將永巷適齡宮生子,悉數遷入永樂宮偏殿。宮中食母,亦早晚進出,哺育童子。程夫人,亦不例外。因乳水充盈,才被合肥侯所幸。為江東貴人。素有寵。長子今又過繼與袁皇后。他日,或可比永樂董太后,母憑子貴。程夫人,乃程璜養女。二宮辛密,必難逃其耳目。

  如此說來,此事可信。

  再思,合肥侯忌史、董二侯,兄弟之盟,故知此隱情,遂迫不及待,命袁術傳書,欲行離間。

  江東諸袁,并合肥侯,皆以為。曹孟德,必報殺子之仇。故斷難與二董茍合。然唯恐被董侯所惡,不敢妄動。知董侯出身,棘手難題,迎刃而解。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先誅二董,再廢董侯。永絕家門后患。

  然江東君臣,卻未曾料到。史侯早與曹孟德,暗中結盟。并許以重利。只需曹孟德,誅二董,囚董侯。率曹黨裹挾關東文武群臣,恭迎史侯為帝。史侯,必投桃報李。拜曹孟德為丞相。尊“相父”。

  董侯生死,則由史侯,乾綱獨斷。料想,史侯必將董侯野種出身,公之于眾。再賜鴆酒一杯。

  如此一來。曹孟德,既報殺子之仇,又免大逆弒君之不赦死罪。史侯并曹操,君臣彼此,各納投名狀。足可攜手交心。一統關東并漢中。彼時,漢中十萬大軍,悉數為曹丞相所驅。再合青州猛虎,艦隊飛云。足可剪滅關東群雄,逐袁術過江。與合肥侯,會獵江東。一決勝負。

  一切關竅,便是董侯天子,是何所出。

  詢問從妹夫宋奇,不過求萬無一失。此時此刻,曹孟德,已確信多半。

  然荀彧、程昱所言,亦不可不防。若董承果真無辜。真乃史門弟子,栽贓嫁禍。背后主謀,必坐實史侯無疑。所謂,君臣同契,勠力一心。不過,鏡中水月,空中樓閣。先前,史侯所許重利,毋論拜為丞相,亦或是尊為相父,皆是“香餌”。待史侯得償所愿,君臨關東。為求長治久安,必先與曹黨,虛與委蛇。待時機成熟,必以雷霆手段,誅曹孟德,夷三族。流徙曹黨,肅清朝中內外。

  正應俗語,“先下手為強,后下手遭殃”。

  或于曹孟德而言。史侯、董侯,毋論扶立何人,皆非萬全之策。

  天光大亮。曹孟德忽起喃喃自語:“麟子阿斗,薊王欲立乎?”

  “報,魯相已至。”便有心腹,帳前來報。

  “速請。”曹孟德,聞之振奮。

  少頃,風仙道骨,魯相宋奇,入帳相見:“拜見司空。”

  “元異,免禮。”曹孟德,離席攙扶,并榻對坐。

  “孟德,何事急迫。”摯友當面,宋奇亦不藏私。

  曹孟德亦不見外:“元異,可知洛陽,永樂舊事。”

  “永樂童子。”宋奇一語中的。

  “然也。”曹孟德耳語言道:“江東傳書。言,董侯乃董太皇所出。”

  “哦?”宋奇面露詫異:“竟有此事。”

  觀宋奇表情,曹孟德便知摯友,并不知情。然不禁追問:“元異,不知乎?”

  “實不知也。”宋奇緩緩搖頭:“禁中隱秘,江東何以先知。”慮及江東合肥侯,乃董太皇親生。若無真憑實據,合肥侯豈能,誣言害母。

  曹孟德便將江東書上所言,悉告好友:“時,永樂署災,延燒寢宮。先帝命掖庭令畢嵐修繕。便有永巷良工唐七,盜永樂積銅。又趁董太后醉臥,玷污之……”

  陳年舊事,涌上心頭。宋奇,將信將疑:“董太后,何不墮胎。”

  曹孟德,以己度人,不禁慨嘆:“欲行‘魚目亂真珠’也。”

  宋奇,若有所思:“卑賤之種,豈可為君。”

  曹孟德,撫掌而嘆:“元異,所言是也。”

  “薊王,知否?”宋奇忽問。

  “未可知也。”曹孟德,不得而知。

  “唐七之死,確出禁中黃門。”宋奇,親口證實。

  “哦?”曹孟德急忙追問:“何人所為。”

  “聞,乃出掖庭令畢嵐。”宋奇答曰。

  “元異,又從何處得聞。”茲事體大,曹孟德必行刨根問底。

  “乃出,永巷令徐奉。”宋奇又答。

  果不其然。彼時,正是掖庭令畢嵐,臨危受命。修繕永樂宮。又請永巷令徐奉,招募良工。故稱永巷良工。必是奉董太后之命。掖庭令畢嵐行殺人滅口。將唐七溺斃酒甕。又投入陽渠。假裝醉酒失足,落水溺斃。不料被,劉備麾下繡衣窺破。才引諸多后事。時洛陽令周異,欲上疏徹查。然疏落無聲。稍后更不了了之。曹、袁等人,亦曾竊問劉備。劉備亦不知何故。本以為,永樂積銅被竊,董太后,賣官鬻爵,盈錢宮室,必為天下所知。故“家丑不可外揚”。豈料悠悠十載之后,眾人方知。彼時“家丑”,遠非積銅被竊。更累董太后,清白被盜。

  心念至此,曹孟德追問:“沙丘困龍臺上,孝仁皇傀儡,口出箴言,又做何解?”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宋奇脫口問出:“此箴,乃大長秋兼尚書令曹節,蟾宮暗授。”

  “嘶——”曹孟德焉能不驚。如此說來,如曹節等,大內官。彼時已窺破端倪。

  見好友,沉思不語。

  宋奇,語透深意:“昔,京師多事。薊王,亦曾經歷。竊以為,董侯何所出,已無從可考。孟德行事,需謹慎。”

  “善。”曹孟德,心領神會。

  話說,宋奇不知“唐周之亂”。于曹孟德而言,利大于弊。換言之,唐周之亂,乃唐七,膽大妄為,不軌行事。非出太平道授意。

  如此,亦可佐證。董侯當真,不明來歷。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